《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免费阅读!

第87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马蜂窝,恶人还需恶人磨!内承运库银子现踪!(2/2)

作者:萧蓝衣

代几句。

    “去了养马军,你是朕的眼睛,把你看到的,时时汇报给朕,不许添加个人情绪,知道吗?”

    赵顺脸露不舍:“奴婢领旨。”

    “别胡乱伸手,这养马军里,不兴这套,别脏了朕的军队,懂了吗?”朱祁钰敲打他。

    “奴婢知道!皇爷让拿的,奴婢才敢拿。”赵顺匍匐在地。

    朱祁钰颔首:“不止你不能伸手,伸手的,你就给朕剁了他的爪子!记着,养马军是朕的,任何伸进来的触角,都给朕剁了!”

    “奴婢明白!”赵顺在宫中混迹这么多年,什么不懂啊,不过在皇帝面前老实罢了。

    “去吧。”

    朱祁钰让御辇停下:“御马监就不去了,传圣旨吧,三个月后,朕再去御马监。”

    阮让一愣,但听到圣旨差点哭了出来。

    皇帝把他这个御马监掌印太监的权力给架空了啊。

    不过,比银作局的下场好多了。

    “阮让,三个月后,朕要看到成果。”朱祁钰警告他,敢使绊子,三个月后就要你的脑袋。

    “奴婢谨遵皇爷圣谕!”

    阮让想哭,不过皇爷这番话也能正着听,三个月内做出成果,不就得到皇爷青睐了嘛。

    “回宫。”

    朱祁钰临时改变决定,是因为怀恩来报,方瑛、石璞入京了,正在入宫的路上。

    一炷香后,朱祁钰正在用膳时。

    方瑛、石璞风尘仆仆入了勤政殿。

    “两位爱卿,朕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们盼回京了!”朱祁钰神情激动。

    方瑛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袭父职指挥使,后因功封爵南和伯,可以说,方瑛是他的嫡系。

    只是方瑛此人不站队而已。

    如今局势明朗,不必担心方瑛投靠太上皇了。

    石璞就有意思了,他为了升官,贿赂过金英,按律当斩,是他朱祁钰保下来的。

    他也不参与党争,却和李贤交好。

    “陛下,您晚膳就用这个?”石璞看着桌上的清粥咸菜,大吃一惊。

    “唉,老尚书,朝堂难啊,朕只能带头,吃这个,希望臣民也能如朕一般,随大明度过难关。”朱祁钰惺惺作态。

    “好教石尚书知道,皇爷已经吃了半个月的清粥咸菜了,连宫中伺候的人都打发出去了。”冯孝在旁卖惨。

    石璞感动落泪:“天下有如何贤君,大明何愁不兴啊!”

    “老尚书,南和伯,先跟朕说说,湖广之事吧。”朱祁钰让人赐座,他把没吃完的粥吃光,才让人撤掉。

    “便请南和伯说吧。”

    方瑛从进入沅州开始说,计破鬼板等一百六十余寨。

    他又与尚书石璞移师天柱,率领李震、陈友等人分击天堂等寨,又大破叛军。

    共攻克寨二百七十座,生擒伪侯伯以下一百零二人。

    “臣离开时,按照圣旨,将兵权交给都督佥事李震和陈友二人,李震为总兵,陈友为副总兵。”

    方瑛道:“臣以为,湖广苗乱无碍,只是湖广之地彻底烂了,流民遍地,无法休养生息了!”

    平定苗乱是军事手段,想恢复湖广大地的平静,还须政治手段啊。

    “老臣以为,湖广应该以抚为主,朝堂最好能拿出一大笔钱粮出来,改土归流,把流民就地安置,再免除几年赋税,湖广即可大定。”石璞认真道。

    “老尚书以为需要多少钱?”朱祁钰问。

    “恐怕需要上百万两。”石璞苦笑。

    “这么多?”朱祁钰也吃了一惊。

    “陛下有所不知。”

    方瑛接话:“湖广乱象,不止是湖广百姓,天下流民,都往湖广而去。”

    “根据地方官所报,湖广流民百万以上,但据臣估计,实则超过百万啊。”

    “有几个寨子,初时臣以为是苗人,可臣看衣冠和汉家无异,打听才知道,都是逃户,已经在寨子里生存很多年了。”

    “这样的寨子比比皆是,听口音都不是湖广人,哪里的人都有。”

    朱祁钰眸光一厉,湖广官场都该杀!

    早晚荡清湖广官场!

    “老尚书说百万两,但臣以为,恐怕不够。”

    “倘若朝堂真给湖广钱,安置流民。”

    “恐怕会吸引天下流民往湖广而去,如今天下……”

    方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不敢说下去了。

    “南和伯,你与朕说话无须有所顾忌。”

    “朕知道这大明盛世,无非粉饰太平罢了。”

    “京城外都遍地流民,何况地方了?”朱祁钰实话实说。

    方瑛略微吃惊,皇帝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石璞却知道一些,李贤经常给他通信,所以知道朝堂变化。

    原来这八年,皇帝一直都在装傻呀。

    如今执掌天下剑,不知道他会成为建文呢,还是太宗呢?

    方瑛咬牙道:“臣入京城时,京郊流民遍地,臣担心再这般下去,恐怕会有流民作乱啊!”

    他没敢细说,担心皇帝发雷霆之怒。

    “作乱应该不至于吧,流民虽多,但朕已经下明旨令寺庙、道观去城外赈济了,总能吃一口饭的,吃不饱饿不死吧。”朱祁钰轻笑。

    但方瑛不敢说话。

    朱祁钰脸上的笑容僵硬:“南和伯,朕说错了?”

    “陛下无错!”方瑛吓得跪在地上,缄口不言。

    “你看到了什么?方瑛,说!”朱祁钰声音冷厉起来。

    方瑛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城外那般景象,朝堂上无人出一言,不就是没人敢揭开盖子吗。

    自己也是蠢,明明不涉及党争,要明哲保身的,怎么就一高兴,说秃喽嘴了,什么都说出来了!

    这下怎么收场?

    “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宣府,是山东啊。”石璞为方瑛解围。

    朱祁钰收敛杀机:“老尚书所言甚是,但朕也不想做个瞎子,做个聋子,做个傻子啊!方瑛,说!”

    “臣先请陛下息怒!”

    方瑛知道,不说不行了:“城外,流民以万计算。”

    “每天都有卖儿卖女的事情发生。”

    “臣亲眼看到,一个男人领着两个孩子,跪在臣的马前,求臣买下他们。”

    “那个男人肚子圆鼓鼓的,应该是吃了观音土,怕是活不成了。”

    “还有些女人,只要给一口吃的,什么都能做……”

    卖儿卖女?

    妇女失节?

    这是乱世之象啊!

    朱祁钰脊背发凉,倘若有野心勃勃之人挑动,恐怕又是绵延不绝的叛乱啊。

    到时候天下烽烟四起,万一再出一个太祖皇帝呢!

    “赈济呢?宫中也出了钱的,朕的皇庄、皇店,都出了钱的,朕批条子了,每天都批,朕是出了钱的。”朱祁钰还抱有一丝希望。

    “回陛下,臣走了十几里,没看到一个施粥处!”

    “什么?”

    朱祁钰猛地站起来,一把薅起方瑛来,面容狰狞:“你一个都没看到?”

    “不可能啊,朕每天都批了条子的!”

    “还有寺庙,道观,朕都下了明旨,每个庙观必须在城外设下一个粥棚,赈济流民,为什么没有?”

    他松开了方瑛,这不是方瑛的罪责。

    喃喃自语:“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就这么难吗?”

    “你们都享受锦衣玉食了,娇妻美妾,什么都有了!”

    “你们要的,朕都赐给你们了,为什么还那么贪婪?就不肯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呢?”

    “逼着他们造反?”

    “逼着他们打进城里来?”

    “逼着天下再出一个太祖吗?”

    “逼着大明倾覆吗?”

    朱祁钰的情绪控制不住了。

    他一直以为,如今的大明,最多是有点烂,却没想到,是烂透了!烂到骨子里了!

    什么时候开始烂的?

    仁宗?宣宗?还是太上皇呢?

    “陛下,陛下!”石璞唤了几声。

    “朕、朕一直以为自己这皇帝当的算合格呢,却不想,是个笑话啊!”

    朱祁钰眸光如刀:“传旨!召集京中皇庄、皇店所有太监、管事,一应人等,午门听旨!”

    只有血,才能浇灭朱祁钰的怒火。

    “皇爷!”冯孝惊恐地跪在地上。

    他不担心杀些太监、管事,他担心皇爷对寺庙、道观动手啊,那是马蜂窝啊,碰不得啊。

    “去!”

    朱祁钰炸了。

    但方瑛和石璞都跪下来请皇帝息怒。

    “朕就处置自己的家奴!不行吗?”

    朱祁钰还没疯,寺庙、道观是马蜂窝,不能捅,难道皇庄、皇店,也是马蜂窝吗?

    “陛下!”方瑛无比后悔,恐怕他今天这番话传出去,他会被僧道骂死,甚至可能直接暴毙。

    “无妨,你的话,不会传出去的,安心。”

    朱祁钰喘息几口,平静下来:“让老尚书和南和伯看笑话了,朕实在是绷不住了,朕失言了。”

    “陛下爱民之心,臣等感同身受!”石璞拍个马屁。

    这是在向皇帝示好呢。

    “方瑛,寺庙、道观的粥棚,也一个都没有吗?”朱祁钰又问。

    方瑛想抽死自己,却还要说:“回禀陛下,有的,但粥棚里面没有粥,只有把孩子卖给寺庙或道观,才能吃上粥。”

    “呵呵!”朱祁钰乐了,惨笑。

    这是人贩子啊!

    比人贩子还恶劣!

    你们究竟信的是什么?恶魔吗?呵呵!

    僧道是马蜂窝,朕惹不起!

    但恶人还需恶人磨。

    你们等着瞧!

    朕给天下人做主!

    “南和伯安心,你在勤政殿的每一句话,都传不出去!”朱祁钰有这个自信。

    石璞微微吃惊,他是工部尚书,他是知道八年来皇帝窘境的。

    却不想,一别经月,皇帝的权势已膨胀到了这般地步。

    “罢了,不说此事了。”

    朱祁钰露出笑容:“方瑛,朕本打算让你入京营,可如今京营出征,营中没有兵丁。”

    “但朕打算编练团营,原本是十团营,朕打算再加两个,十二团营。”

    “之前于少傅和石亨改革京营时,改革不彻底,等京营回京,朕打算再次打乱重洗,彻底改革。”

    说到这里,朱祁钰看向石璞:“老尚书也知道,宣镇初战大败,损失惨重,就算日后大胜,能回京多少人,也说不好了。”

    勤政殿中三人唏嘘。

    石璞和方瑛刚刚回京,不敢随便置喙,只听皇帝说。

    “所以再练两个团营,实额一万五千人,朕把两个团营都交给你!你为总兵官!加盖军机处金印!”

    朱祁钰就要大肆收拢兵权,谁也休想阻挡!

    “兵丁不从卫所挑选了,一来没工夫,二来等京营回京,还需要从卫所补充兵丁呢。”

    “朕打算从京中就地招募。”

    朱祁钰又是一缓:“若可以的话,从流民中招募一些,朕可酌情赐些土地给他们。”

    这……

    方瑛脸色瞬变,这又是个马蜂窝啊!

    京畿流民,可是京中豪强的佃户来源啊,也是僧道的杂役来源。

    倘若团营再从流民中招募,恐怕会不祥啊!

    “怕了?”

    朱祁钰哂笑:“朕派太监去招,你练兵便是。”

    方瑛被架到火上烤了!

    皇帝这是逼他做孤臣啊,由他掌握京畿重兵之权,皇帝不放心,所以才逼他和京中权势人家做割裂。

    这手帝王心术玩的高明啊!

    “臣不怕,臣愿意去流民中招募!”方瑛咬牙道。

    “好,朕赐你天子剑,阻拦者,不问是谁,直接杀!和你争夺兵丁者,杀!”

    朱祁钰嘴角翘起:“方瑛,你次子今年十岁了吧?朕没记错吧,朕看你儿子方涵年龄和固安年龄差不多,不如朕与你定下儿女亲家,如何?”

    方瑛大吃一惊,儿子尚公主,这是圣眷正浓啊!

    石璞也暗惊,皇帝只有二女,幼女有疾,长公主颇得皇帝疼爱,却要嫁给方瑛次子,可见皇帝要无比重用方瑛了,才舍得下这般血本!

    就是说,皇帝不止想让方瑛控制两个团营,而是更多……

    用他来替换于谦吗?

    “陛下,臣之犬子,如何尚得了公主?”方瑛有点怕了。

    一旦和皇帝结了儿女亲家,他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了。

    这和他不结党、明哲保身的守则相悖。

    方瑛不怕上战场,但在朝堂上,他容易被人玩死啊。

    “这件事就定下了,不必讨论了。”

    朱祁钰一锤定音。

    他之所以选方瑛,一方面是方瑛打仗有本事,另一方面是方瑛有两个好部下啊,李震和陈友,都是大将之才,他需要倚重。

    “臣遵旨!”方瑛叩头领旨。

    “朕是极疼爱固安的,方卿放心便是。”

    朱祁钰是告诉他,虽然固安公主的母亲是废后汪氏,但并不能抵消皇帝对女儿的疼爱。

    “方涵能尚公主,是他几世修来的福分!”方瑛心里的不情愿,也得压着。

    “明日让方毅入宫伴驾吧。”

    朱祁钰还得上一道保险,方瑛的长子方毅,入宫当人质。

    “臣遵旨!”

    却在这时,宫外递进来大同急报。

    “两位爱卿且慢,跟着一起看吧。”

    朱祁钰打开奏章,扫视一眼,顿时皱眉:“老太傅果然料事如神,宣镇多出来的四万敌军,果然是从西北来的!”

    大同总兵郭登传来奏报,正月二十二日,便有番民被抢掠。

    初时,大同镇诸多卫所并未在意,可关西诸番被抢后,跑来大同求助,郭登以宣镇告急为名拒绝了。

    后来有番人被抢急眼了,跑到大同劫掠,被大同镇卫所击退。

    郭登才派人探查,得知关西诸番被瓦剌人给抢得老狠了。

    这伙瓦剌兵又从天而降,降临宣府,大败杨信诸将。

    “老尚书,你也是知兵事的。”

    待二人看完,朱祁钰问石璞:“待击退瓦剌,朕能否借机收回河套之地?”

    石璞早就猜到了皇帝的心思,皇帝这是要当太宗啊!

    “陛下,河套贫瘠,我大明军收回河套容易,但治理难啊!”石璞苦笑。

    说来说去,就是没钱!

    想收河套,就要往里面砸银子才行!

    甚至,只要占有河套,就得一直往里面砸银子,是个无底洞。

    但河套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又是汉家领土,不收回来,实在没法交代。

    “老尚书,您估算需要多少银子才行?”朱祁钰又问。

    见皇帝收河湟之心不死,石璞只能估算出个数字:“五六十万两银子,应该是够了吧,老臣也不敢说死,但这钱要年年投入。”

    朱祁钰咂舌,大明一年才收多少银子啊。

    这几十万两,那几十万两,哪分得过来啊!

    “而且,粮食问题最难解决,河套之地种出来的粮食,难以自给自足,需要从南方运粮,一旦赶上南方大灾,河套叛乱就会层出不穷,之前投入的治理银子,就全都打了水漂了。”石璞解释道。

    想解决河套问题,第一难关,就是银子和粮食。

    “朕明白了。”朱祁钰叹了口气。

    这不是有玉米就能解决的,这个时代的玉米,亩产恐怕也不高。

    但若能在河套地区种植玉米,粮食问题应该能缓解一些吧?

    朱祁钰也拿不准主意,走走看吧。

    “陛下,臣有个问题请问陛下。”石璞忍了半天了,才问。

    “您说。”

    “陛下再练团营,饷从何来呢?”石璞不解。

    “内帑出吧。”

    朱祁钰明白石璞在问,用不用文官镇守呢。

    “本来朕打算让李秉与方瑛配合的,奈何宣镇离不开李秉,朕又把年富派过去了,他们都是知兵的,朕心里实在没有人选了,请问老尚书能否举荐个懂兵事的文臣,辅佐方瑛?”

    朱祁钰没和文官撕破脸,自然不能改变规则。

    石璞听到这话,登时松了口气:“老臣倒是有个人选,寇深。”

    朱祁钰眼睛一亮。

    他之前正愁怎么安排寇深呢,寇深的资历太高,放进通政司,王复恐怕不好对付。

    让寇深帮着方瑛执掌团营,能安文臣的心,也能安朱祁钰的心。

    何乐不为。

    求订阅!

    (本章完)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