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免费阅读!

第119章 把京营踢出京城!胡汉之分,打劫西番!(2/2)

作者:萧蓝衣

可小瞧了云贵,云贵可是宝地啊,无非是受限于运力,运不出来罢了,只要把云贵的东西运出来,那都是黄金!”

    朱祁钰道:“到了云南,便联系黔国公,有困难就去找沐琮,朕把旨意给你。”

    他并不怀疑沐家有自立的可能,因为云南太穷了!

    当大明的国公多舒服呀,自立干什么啊!

    “还有,重开茶马古道……”

    要说开茶马古道,就绕不过去麓川王国。

    说到麓川王国,就得大明之耻,四征麓川,败得像条狗。

    所谓的胜利,不过剁掉一条腿,然后贴个创可贴装饰罢了,从那时起,天朝上国的尊严,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麓川要土地,便让给他些,云南大得很,我们不要土地,要人口,尤其是汉化的人口。”

    朱祁钰咬牙道:“三年,三年之后,朕亲征麓川,必然灭其国!杀光其民!”

    “王文,朕给你的任务最重。”

    “云南汉化太慢了,朕想亲征麓川,想亲手终止这段耻辱历史,但必须要有汉民支持。”

    “到了云南,中枢给不了你多少支持了。”

    “朕给你一个团营,再派一老将跟着你。”

    朱祁钰第一个念头就是杨宁,杨宁参与过第二次征讨麓川,因功升官,如今因为足疾,在南京做刑部尚书。

    “让杨宁和韩宁带兵,随你去云南。”

    韩宁,是韩青的儿子,北京保卫战时,韩青守卫紫荆关,力竭而亡,堪称英雄。

    “王文,你为人刚直,不懂变通,到了云南,恐怕要吃些亏。”

    “记住,朝堂不是派兵打麓川之战去了,而是让你汉化云贵,守住汉地即可,蛮人、土人的地盘尽量不去,然后加大贸易,吸引其民下山。”

    “朕再叮嘱一点,不许另眼看待苗民,云贵之民,皆是华夏苗裔,是朕的儿女,你若另眼看待,朕可饶不了你。”

    朱祁钰警告他。

    “老臣知道!”王文赶紧道。

    交代完毕。

    朱祁钰环顾五人:“朕革除尔等阁臣,并非是责怪,而是为了朕的雄心!”

    “朕赐尔等天子剑,给你们权宜之权!”

    “朕只有一个要求,朕的话,你们时刻记在心上,朕的要求,你们必须做到!”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朕说了,你们要什么,朕给什么,要什么支持,朕给什么支持!”

    “朕就要看到结果!”

    “明白了吗?”

    李贤五人跪在地上:“臣等明白!”

    “诸卿,朕在朝堂上,对尔等多狠,出了京师,尔等便有多快活。”

    “出了京城,你们便不是帝党了。”

    “无论朕做了什么,都不会拖累你们!”

    “你们是被贬谪出去的。”

    “朕用心良苦,尔等要明白!”

    朱祁钰语重心长。

    五人叩拜,王文哽咽道:“陛下拳拳之心,老臣感激涕零。”

    让他们五个下去。

    独留范广,朱祁钰整理下心情,幽幽问:“朕派出去两个团营,你说京营中,哪两个指挥使不听话啊?”

    范广一愣,旋即明白,皇帝是趁机蚕食于谦的兵权呢!

    宣镇三败,十团营,损失了两个,尚未得到补充。

    皇帝又一脚踢出去两个。

    于谦的兵权锐减。

    攻守之势异也。

    所以,皇帝把范广留下来,因为范广手里还有两个呢。

    范广点名朱仪、朱永手里的团营。

    一个踢去山东,一个踢去云南,再回来的时候,是谁的兵,可就说不准了。

    朱祁钰深深地看了眼范广,嘴角翘起:“起来吧。”

    “于太保变了,变得有功利心了。”

    范广不敢接话。

    “不过也好,整天要做圣人圣人的,哪里有半分人的模样,有功利心好啊,朕就怕他丧失了功利之心。”

    “范广,朕不让你站队,你是军人,不该掺和肮脏的政治。”

    “但你要记住了,这天下是谁家的?”

    朱祁钰点他。

    “微臣知道得一清二楚,天下皆是陛下的!”

    “微臣拜谢陛下,为臣女赐婚!”

    范广也聪明了,陛下将他小女儿,赐婚给于康。

    以前,于谦不和陛下针锋相对时,大家其乐融融,是亲戚。

    可是,当于谦咄咄逼人的时候,于康就是制衡于谦的那张牌,而握住于康这张牌,就得先握住范广。

    范广这是表忠心呢。

    “起来吧。”

    算范广过关了。

    “朕打算拆分京营成军,按照朕的意思办。”朱祁钰道。

    “微臣遵旨!”

    把范广打发走。

    朱祁钰戳戳眉角,有点累了,让太监伺候眯一会。

    起来后批阅奏章。

    周一清又上书,控诉宁藩不知收敛。

    “宁藩要按捺不住了,若是造反该多好啊。”朱祁钰啧啧。

    宣镇大捷,传告天下,宁藩应该不敢造反了,可惜了。

    “皇爷,徐有贞书写完毕。”冯孝进来禀告。

    “哦?”

    朱祁钰把徐有贞给忘了,当时让他把治水经验写出来,让连仲跟着学,有一段日子了。

    “都写完了?呈上来。”

    冯孝拿着誊写好的。

    朱祁钰一目十行,有些看不懂。

    “连仲怎么说?”

    “连公公啧啧称奇,不断夸赞徐有贞是治水大才。”冯孝回禀。

    的确,徐有贞是有才啊。

    奈何不是朕的人,朕不放心用啊。

    “这治水的人才,朝中就没有了吗?”朱祁钰想杀,又舍不得。

    “启禀皇爷,奴婢就知道魏骥一人。”

    “魏骥?不是辞官归隐了吗?”

    真别说,魏骥是个全才,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素有文采,又于兵事上献计献策,还是个治水能人。

    偏偏,这样的人,在景泰初年便辞官归隐了。

    “奴婢看您想人才都愁白了头发,所以想请老大人出山,为您排忧解难。”冯孝小心翼翼道。

    他和皇爷不比从前亲密,举荐人才这种事,是干涉了朝政的。

    “夺情启用。”

    朱祁钰决定:“派人将魏骥接到京中来,若能担任官职便担任,不能担任了,就将治水经验编纂成书,传于后人。”

    “对了,你可知王来上任时,带走了谁?”

    朱祁钰忽然笑起来:“带走了陈泰,他说陈泰打仗不行,建造城池是一把好手,把朕乐死了,当时陈泰的脸,都黑了,哈哈哈!”

    冯孝见皇爷心情好,赶紧吹捧几句。

    “唉,若这些老臣都活着该多好。”

    “今天奉天殿上,朕想干脆把李贤等人都杀光了!”

    “却还是忍住了,都杀光了,谁给朕干活呢!”

    “天下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太少了,干脆,把他们踢出京师,让他们给朕卖命,干得不好朕就骂他们,直接杀了,太便宜他们了!”

    “地方也该整治了,先从京畿开始吧。”

    “把蒯祥、陆祥都宣来。”

    “奴婢遵旨。”冯孝可不敢回复皇爷的喃喃自语。

    很快,蒯祥拄着拐杖进来。

    一个工匠,做到了工部右侍郎,实在是厉害。

    跟着蒯祥一起的,也是工部右侍郎陆祥,陆祥是雕刻大师,宫城里的很多雕刻,出自他的手。

    “平身。”

    朱祁钰打量这俩老头一番。

    蒯祥黑瘦黑瘦的,手上都是老茧,却十分壮硕。

    陆祥则白胖,手上都是刀口,却总笑着,笑容可掬。

    “如今京师粮食充足,朕打算修缮宫殿了。”

    “你出的图,朕也看了,很是满意。”

    “朕打算在乾清宫侧,建造一座养心殿,养心殿旁边,建造军机处。”

    “仁寿宫、庆慈宫都需要重建。”

    朱祁钰道:“你有什么看法?”

    “回禀陛下,老臣这就回去制图,图制好后,请陛下阅览。”蒯祥十分恭顺。

    工匠出身的他,谨小慎微。

    能走到这一步,除了靠精湛的技艺,就是谁都不得罪的作为信条。

    “不必给朕看了,你看着建造便好。”

    朱祁钰道:“蒯祥、陆祥,朕诏你来,是有事交代你。”

    “陛下请说。”蒯祥、陆祥跪在地上。

    “你们手艺精湛,世所罕见,朕希望你们能把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木匠、石匠学会你们的手艺。”

    “朕知道,你们都有独门绝技,向来敝扫自珍。”

    “朕让你们全部外传,是难为了你们。”

    “但是,朕不希望你们的技艺失传。”

    “朕告诉你们,朕今年扩建了京城,明年还会扩建,未来还要扩建南京,甚至,朕在恢复蒙元疆土之后,打算立下十都。”

    “这十座大城,朕都想让人看到你们的技艺!”

    蒯祥、陆祥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敢有兴趣。

    恭恭敬敬磕头:“陛下之命,老臣不敢藏私,老臣这就广收徒弟,传承技艺。”

    “好,你们能理解朕的苦衷,是有孝心的。”

    朱祁钰虚扶,让他们起来:“太祖对爵位有所规定,朕不能封你们爵位,但是,朕会赐你们金符!”

    蒯祥瞳孔一缩,于谦被赐下玉符之事,在京中已经传开了。

    而且,皇帝对符牌极为谨慎,轻易不赐。

    符牌在京中,变得比爵位都值钱。

    “朕允你们编纂成书,刊刻后传于天下,朕也收藏一本入藏书阁。”

    陆祥张开嘴巴。

    编书,那是读圣贤书的人,才有这个资格!

    他区区匠户,能编书吗?

    “朕允你们编,朕亲自给你们做序,由经厂刊刻,传于天下。”

    朱祁钰笑道:“朕掏银子刊刻,保证精美,让藏书家去收藏你们的书,让后世万代人,都能看到你们的著作!”

    “老臣谢陛下隆恩!陛下天恩浩荡,老臣必将毫不保留,传于世人!”蒯祥激动得流泪。

    和藏私比起来,名垂青史,谁不愿意啊。

    “好,等你们成书,朕就赐你金符!”朱祁钰笑着让他起来。

    又说些建筑的事情。

    “朕会让皇家商行采购木料。”

    朱祁钰目光一闪,辽东、云贵、广西都出木料,正好可以开拓商业为名,给土人好处,迅速归化土人。

    “陆祥,你雕刻得栩栩如生,但也可以把人做成雕塑,如绘画一般。”朱祁钰对陆祥比较感兴趣。

    “启禀陛下,雕塑人的话,是对人的不敬,老臣不敢。”陆祥小心翼翼道。

    “尊敬放在心里,如佛像道尊,不也铸造金身了吗?谁不尊敬了?不必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你回去便雕塑几个人,送到宫里来,让朕看看。”

    “老臣遵旨。”陆祥不敢忤逆皇帝。

    打发走蒯祥、陆祥,朱祁钰继续批阅奏章。

    胡汉之分。

    郭登上奏疏,说关西七卫闻听大明战胜瓦剌,请求内附,他论述了胡汉之分。

    大明有很多归化的胡人,几代之后,完全把自己当成大明人了。

    如陈友,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回回人。

    “会说汉话者,为汉!”朱祁钰朱批。

    又添了几笔:“不许关西七卫迁居内地,朕有重开河套之心,若有战事,尔可开关助战。”

    “郭登,可同化长城附近牧民,会说汉话者为汉。”

    写完,他放在一边。

    朱祁钰认为,若论纯血统的汉人,恐怕早就没有了。

    汉人,是一个符号,是文化符号,我们说着一样的话、读着一样的书,便是汉。

    不分面貌、肤色、种族。

    回回、畏兀儿、蒙古、苗,皆可为汉。

    “请胡濙、于谦来勤政殿。”

    等他们过来,朱祁钰便把朱批的奏章给他们看。

    “陛下想汉化胡人?”胡濙看穿了皇帝的心。

    “没错,朕想快速汉化,然后兵出河套,收复河套。”朱祁钰直言不讳。

    见皇帝的态度,胡濙也放松了些。

    他虽然不知道皇帝和李贤等人谈了什么,却隐隐猜出来,皇帝的野心。

    “陛下,微臣以为不可。”

    于谦慷慨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胡人,大明强大时,会依附我们,等大明衰落时,便会露出獠牙,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朱祁钰看向他:“太保以为如何?”

    “看着他们被瓦剌攻破,坐收渔翁之利。”

    “胡族向来记吃不记打,打得越狠,他们越卑服于大明。”

    于谦正色道:“陛下想鲸吞河套,中原之民未必愿意移民过去。”

    “等到西番战败,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可令边镇出关接引,接引他们入关,然后攻占河套之后,将他们安置在河套上。”

    “一来,生死面前,他们会心甘情愿汉化。”

    “二来,漠北打仗,只杀人抢掠财货,双方打了这么多年,早就是死结了,投降大明,我们也可安心。”

    “所以微臣认为,陛下应该留中不发,等着西番大乱。”

    “此番瓦剌损兵折将,必然得从别的地方补充财货、兵力,微臣以为,西番是最好的选择。”

    胡濙颔首,于谦分析得很有道理。

    “好多财货都被瓦剌夺走了,我们却要贴钱供养这些人,亏了呀。”

    朱祁钰目光闪烁:“能不能假扮瓦剌,打劫西番!”

    嘶!

    于谦倒吸口冷气,本以为自己够阴狠的了。

    和陛下比起来,真的小巫见大巫啊。

    “陛下,煌煌大明,岂能做贼人之事?”胡濙不忿。

    “老太傅,反正他们是肥羊,咱们不宰,也是瓦剌人宰,谁宰都是宰!”

    “若把关西七卫给宰了,河套就没了掣肘,咱们就能顺利接收河套。”

    “瓦剌兵呢,没抢到西番,就得往西域走,说不定,西域诸国遭殃了,还得向大明求助呢!”

    “到时候,咱们也可借机重开丝绸之路啊。”

    朱祁钰说到这里,居然乐了起来。

    有您这样的皇帝,也是西番倒霉。

    “太保,你说如何?”朱祁钰兴致勃勃问。

    于谦翻个白眼:“西番被抢了几波了,剩下的东西,咱们也看不上……”

    “太保,你看不上,大明百姓看得上啊!”

    朱祁钰笑道:“咱们抢回来后,就卖给百姓。”

    卖?

    您这生意做的是真精啊,谁也别想占您便宜!

    “怎么样?”

    看着皇帝兴致勃勃的样子,于谦苦笑:“倒是可以一试。”

    “传旨,大同、太远、延绥、宁夏、固原、五镇总兵,派人扮成瓦剌兵,劫掠西番!”

    嘶!

    皇帝真写成圣旨传下去了。

    这圣旨可要被记在史书里的,皇帝是真不要身后名了。

    “抢来的东西,归兵卒所有,不必上交了。”朱祁钰也觉得西番太穷了,没什么油水。

    “陛下圣明!”胡濙恭维一声。

    “多杀些人,扮得像一点,抢掠完了,各镇准备开关,接收难民内迁。”

    朱祁钰嘴角翘起:“等建完宣镇,朕就收回河套,赔钱也收,内帑出!”

    至于被看出来了,就看出来了呗。

    谁让大明就是强呢!

    朕就这般霸道,大明人也这般霸道!不服就去死!

    胡濙想劝,于谦却摇摇头。

    “太保为何不许太傅劝朕?”朱祁钰看到了。

    “回禀陛下,若无西番捣鬼、瓦剌劫掠,河套说不定能自给自足,微臣相信,宣镇一仗,起码能让大明边关太平十年!”

    于谦有这个自信。

    “那不恰恰说明,如今正是收回河套的良机嘛!”

    朱祁钰神情有些振奋,站起来激动道:“朕派京营,出征收复河套!收回故土!”

    一提京营,于谦面色苦涩。

    皇帝强行把京营派出京城,吃相太过难看,一点余地都不给他留啊。

    他手中兵力锐减,若再派出两个团营出去,他可就一点兵丁都没有了,拿什么和皇帝抗衡?

    就凭两次大功的不败金身吗?

    朱祁钰看着他,笑了。

    和朕斗?

    除非你想谋朝篡位,否则,朕就是皇帝,朕就是能把京营踢出京城,不接受整编,就去边疆吃沙子吧。

    看看军中上下恨不恨你于谦!

    等过几年回京,这兵丁是谁的,可就不好说了。

    求订阅!

    (本章完)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