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1/2)
作者:范正群
元和九年十月,正在绘制淮西地图的李吉甫猝然离世,这个消息一度让吴元济幸福不已。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李吉甫的死而获益的另有其人,而不是他。具体的说,获益的人有两个,一个当然就是武元衡,李吉甫的死将他推向了外朝领袖的位置。但福兮祸之所伏,武元衡主持军务不到一年就遇刺身亡,因而,武元衡并不是最大的获益者,甚至都不能称为获益者。而最大的获益者是另一个朝中重臣,韦贯之。因为李吉甫突然离世,宰相位置有了一个空缺,深思熟虑之后,李纯将这个位置留给了韦贯之,以安慰他在元和三年策论案中所受的委屈。
与武元衡一样,韦贯之是一个正直的人;与武元衡不一样,韦贯之是永贞集团的同情者,对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直抱有好感。韦贯之本人也曾屡遭贬谪,对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他想为他们作一点事情,将他们召回长安,委以重任。
韦贯之的想法是好的,他所面临的困难却是大大的。一般情况下,封建王朝的政治贬谪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往往是过一二年或三五载后,就会得到升迁,但永贞元年的“八司马“事件却不属于一般情况,而是一个很不一般的特例。因为,他们曾经试图废掉李纯的太子地位,对于这件事情,李纯始终牢记在心,不肯释怀,甚至下达了“不准量移”的圣旨。在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的十年间,长安也曾有人向他们伸出援手,准备起用他们,但他们的奏疏一旦上奏给天子李纯,就没有了下文。
尽管困难很大,比天还大,但善良的韦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