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周强在市外运破败的大门前遇到了张军。
他们是电大的同学,学的是时下流行的企业经营管理。只不过他们读的不是全日制,而是在职业余学习,上的是夜校。周强几年前高考差几分落了榜,但底子不差,应付电大课程自然绰绰有余。张军却不同,他比周强年纪大4、5岁,快奔3了,是军队转业干部,多年没摸书本了。
夜校是电大在城里的一个教学点,所以管理并不严格。来不来上课都没有关系,只要学期末kǎo shì能及格就可以。六十几人的一个班,经常来上课的也就四、五十个人。上课也没安排固定座次,都是随到随坐。有一次,两人在夜校坐了一次同桌,正好是上电视授课的《微积分》,张军发现周强学这个比他强多了,于是就主动提出来,请周强帮忙补课。
周强对这个陌生同学的要求,并不反感,甚至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自得。他是无奈之下才进了这个电大夜校读书,得个大专wén píng本就手到擒来,没什么好炫耀,反而有一点点小小的耻辱。他们这个班里像周强这样的,不过四、五个人,绝大多数都是有些年纪,为了在单位升职或者跳槽做准备的人,学习成绩自然不如周强他们几个,甚至学得都很吃力。张军的请求,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周强没有理由拒绝。高中时代,他虽然在一个教学质量很普通的学校里读书,但是在班级里却属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还乐于给同学做“小老师”或者让同学抄自己的作业。在他看来,帮助别人,那是一种美德。何况周强对张军的感觉不错,大家都不是歪瓜裂枣,大家都面目端正,还有那么一点点来自青春的英俊和潇洒。年轻男人之间的这种好感,其实也没有什么理由。
张军瘦瘦、高高的,超过一米八五的样子,无论站还是坐,腰板都挺得笔直。只是脖子有点向下弯,也许是经常面对个子比较矮的人,俯视太久的缘故。他穿着没有领章的四个口袋旧军服,在班里也算一面旗帜。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精悍,仿佛他每一丝肌肉都充满了力量。
但那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会主动和军装坐同桌。
那个时候,人们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外资合资企业的高薪高待遇,还有外滩服装一条街上的“万元户”,班里的同学几乎个个都准备着拿了wén píng向钱看去。周强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他初入社会,还不知道生活的艰难,对于钱财还有一种书生气般视如粪土的自信和傲气。
于是,周强就和张军固定做了一对同桌的同学。
三年多的时间,他们算是毕业了,混到了一张大专wén píng。有了这张wén píng,就仿佛有了通行证。周强这段时间经常听到某某同学跳槽的信息,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经常翻着报纸,看那些招聘广告,尤其是那些经济开发区外资企业的信息。但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决,原因是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都不在市区,另外他现在一家照相馆从事彩色扩印的工作,由于彩色扩印如今正是朝阳产业,他收入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因此,当张军邀请他跳槽去他新的工作单位上班时,周强并没在第一时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