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外表看起来略微破败的宫殿的帷幔中,一个孩儿坐起,摸摸昏昏沉沉的脑袋,皱着眉。 “来人!”孩儿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有些莫名的喜感。 “殿下,您醒了,要传膳吗?”一个面色俏丽的侍女躬身行礼,开口道。 “传吧!还有传御医!” 在侍女的服侍下,孩儿梳洗完,穿上华贵的衣服,跪坐在案前:“御医到否?” “回太子殿下,御医已然候着。” “传!” “喏” “见过太子殿下。”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头躬身行礼。 “胡太医,本宫昨夜一夜多梦,以致现在依旧昏昏沉沉。”孩儿揉揉脑袋。 “喏,请太子殿下伸出右手。” 胡太医把两指搭在太子手腕,片刻后:“太子殿下心绪动荡,似做了噩梦,臣开一副安定心神的汤药,太子多休息。” “好,”太子顺口问了一句:“太医是否用过早膳?没有的话在本宫这里吃点儿?” “多谢太子好意,臣已经用过,不劳太子挂念。”胡太医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那好,你下去吧!”太子挥挥手。 “喏,臣告退。” 太子开始吃饭,却觉得头越来越疼。放下筷子,“阿晓,过来给本宫揉揉头。” “喏” 一个侍女走到太子身边,伸手开始给太子揉太阳穴。 一刻钟后, “殿下,您是否舒服点?” “······” “殿下?” “······” “殿下!” “快来人,殿下晕厥,快传太医!”顿时,东宫西院鸡飞狗跳。 ······ “什么?高明晕厥!怎么回事?”东宫中央的宫殿中,一个衣着庄重的美妇正在大发雷霆。 “禀告皇后娘娘,早上太子自觉头昏,唤来太医,太医只言心绪不宁,并开了汤药,然药未至,太子已然难受难忍,后唤侍女àn mó,待侍女发觉,太子已经晕厥。” “那帮太医是怎么做事的?诊过之后晕厥?”皇后袖子里端着的双手捏紧,“去东院!还有,陛下知道吗?” “朕知道”一位身着龙袍、龙行虎步的男子进了宫殿。 “二哥,高明昏厥,臣妾要去看看他!”皇后行礼。 “一起去吧!”李二道,“朕刚下朝就听内侍太子晕厥,那帮太医都该发配涯州。” “陛下,发配之事稍后再,先去看看高明。”皇后没有接皇帝的话,心想:经过玄武门之事,二哥的杀气还是那么重! 东院中,一帮太医围着卧榻,一个个皱着眉,其中一rén miàn如死灰,正是胡太医,刚给太子诊完,太子就晕厥,这次能保住脑袋就算自己命大。 “太子怎么样了?”李二问道。 “参见陛下”宫殿内跪倒一片。 “快,太子如何了?” “······”无人回答。 “一帮饭桶,难道当世没有一个能够与扁鹊并肩的名医吗?” 忽然,躺在榻上的太子开口:“孙思邈,现年85岁,著千金方,千金翼方,擅长内、外、妇、儿、五官科。因毕生专注于药方,药膳,世称药王。” 长孙皇后上前:“高明,你怎么样了?” “······” “这是怎么回事?”皇后见太子毫无动静,转身问太医。 “臣等,不知。”一众太医冷汗一个劲儿往外冒,也不敢擦。 “孙思邈?”李二凝声道。 “禀告陛下,孙思邈在民间声望颇大,且驻颜有术,已经八十余岁仍身强体健。”胡太医赶紧道,希望将功补过。 “那他在哪里?” “终南山一带”太子又开口了。 “快,下发文书,令关内道找到孙思邈,护送到长安。”下完命令,李二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二哥” 听到长孙皇后呼唤,李二下意识看向长孙,却见长孙眼神瞥了一下大臣和内侍。李二这才发觉,周围还有人。 “太医,从现在起,你们轮流照太子。”李二完,径直走出屋子,心里却在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呢! “太子的侍女何在?”长孙发话了。 “奴婢在。”四人扑通一下,跪在长孙面前,还以为长孙要算账。 “你们四人从今起要时刻呆在太子身边,太子饮食就交给你们了。不要出差池!”长孙严令。 “喏” 回到立政殿,李二开始处理政事。不一会儿,长孙皇后进来。 “见过陛下!” “观音婢,不是过不用这些礼数吗?” “二哥,礼不可废,况一国之君!” “算了,算了,朕不过你,观音婢,太子病情怪异啊?”李二皱着眉,“似是中邪?” “二哥何时信鬼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