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医生》免费阅读!

第六百一十五章 微服私访(1/2)

作者:望平安

    第六百一十五章 微服私访

    百姓们听到王平安的呼喊,都停下脚步,向这边张望过来。那个年轻的百姓道:“只是要讨口水喝,并不是来抓咱们的。我就说嘛,又没犯王法,抓咱们干嘛!”

    年老的百姓却道:“管你犯没犯王法呢,说抓你就抓你,当官的哪有讲理的!”

    百姓们一起点头,都小声道:“对,当官的哪有讲理的,讲理的能当上官么!”

    嘴里这么说,可却没人再敢动地方,深怕得罪了当官的,只能等着王平安他们过来。

    王平安奔到近前,下了马来,冲百姓们拱手笑道:“老乡们辛苦了,你们来这里是打水的啊,家中无井?”

    百姓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来搭话,他们都没和官员们打过交道,就算是小吏也没见过几个,最多也就是小吏们来催粮,对他们横眉立目一番。能和他们和颜悦色说话的官员,他们从出生到现在,连半个都没见过!

    车四通紧跟着就到了,见百姓们愣着不动,他大声道:“这位是本州新任刺史王大人,尔等小民还不快快见礼!”

    百姓们虽然不了解官场,但刺史是本州最大的官,他们还是知道的,听说这少年是大官中的大官,把他们吓得尽数跪倒,不停地给王平安磕头,高声叫着青天大老爷,大老爷饶命。

    在百姓心中,见了大官不磕头,那就是犯了王法,而犯了王法就得被抓去干重活,别的地方咋样不知道,反正庆州就是这规矩。

    王平安回头看了眼车四通,心想:“带着这些人,我怕是什么也问不出来,想要体察民间,看来还得靠微服私访。唉,怪不得从古至今大官都爱搞微服私访,不是他们吃多了想消化消化食儿,实是不微服,就真是啥也访不出来啊!”

    王平安伸手去扶百姓,道:“起来吧,起来。本官有话要问你们。”他让百姓们都起来,看着他们身旁的水桶,问道:“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啊?”

    百姓们还是谁也不说话,都等着别人说,谁也不敢先吱声。

    车四通怕王平安不快,反正要是依着以前季刺史的脾气,他要是问谁话,谁不回答,那季刺史肯定是要不快的,说不定就要发脾气。他道:“回王公的话,这条河名叫大良河,离这里两里来地,还有一条小良河,这是咱们庆州最大的两条河了。”

    王平安哦了声,记忆中没听说这两条河,唐朝的地理和现代有很大区别,就连黄河还改过无数次道呢,莫说大小良河……别说河了,就是庆州是现代的哪里,他都不知道。

    他走到桥边,见这一座木桥,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但保养得还凑合,起码能走人,看样子还能过马车。他慢步上了桥,冲下面招手,道:“老乡们,请上来说话。”

    车四通忙对百姓们一瞪眼睛,小声道:“刺史大人问你们什么,你们就回答什么,不许乱说话!”

    狄仁杰在旁嘿了声,道:“还乱说话,他们都被你吓得说不出话了!”

    车四通官位高于狄仁杰,可却半点不敢摆长官的架子,忙陪着笑道:“是是,是本官不对,狄大人责备得对!”

    狄仁杰笑道:“我可没有责备你,要责备也是我大哥责备,哪儿轮得到我啊!”他和邱亭轩并肩上了木桥。

    车四通无可奈何,心想:“长安来的,都是大爷啊!”摇着头,他也上了桥。

    百姓们心里哆嗦,腿脚也不利索,跟在官员们的后面,又回到了桥上,手里还提着他们的水桶。

    王平安看着桥下,一指河水,道:“老乡们,你们取水为何在桥上提啊?是不是因为岸边提水太费力气了,我看河堤有坡度,桶入水后提上来,怕是要撒出不少吧?”

    百姓们又不敢说话,王平安见状,只好一指那个年纪最大的,问道:“你说说,是不是因为这个?”

    年长百姓只好硬着头皮说话了,他道:“回大人的话,这大良河的河水深岸又高,所以站在岸边打水,确是不好打,但站在桥上就不一样了,能提上满桶的水。小人们结伴前来,带一根绳子就够了,比站在岸边打水还要快的。”

    那个年轻的百姓忍不住了,壮着胆子道:“河边是斜的,站在岸边,人容易滑下去,要是水性不好,会淹死人的!”

    王平安啊了声,这才明白,心想:“对这种站在桥上提水的事情,以前还真是没研究过,要不是亲眼所见,光凭想象,连想都想不出这种情形来。”

    他又问道:“平常吃水困难吧?那你们浇灌庄稼,也只能这么个提水法?这一天也浇不了几亩地啊!”

    百姓们一起摇头,年长百姓苦着脸道:“哪里能浇几亩,能浇个几分地,就不错啦。还得靠老天爷下雨才成。”

    王平安想了想,道:“今年怕是要有旱情,河水的水位会更低,你们提水更吃力了。对了,这大小良河有没有干枯过,出现过露出河床的事吗?”

    年长百姓道:“那倒没有过,从没见这河露过底儿,多旱都没有。不过,要是雨水多时,这河水却是经常漫出来。”

    “水灾,会淹没农田住房?”王平安问道。

    百姓和官员们一起摇头,车四通道:“王公,咱们庆州这两条河还算太平,本朝没出过大的洪灾,但因水位的关系,取水太费力气了,而且要是修渠的话,还容易改道。前隋时修过的,可能是没设计好,结果河水改道了,反倒弄出了洪灾。打哪儿以后,再就没修过水渠,官府和百姓家都穷,也没力气修了。”

    王平安叹了口气,都是钱闹的,现实如此,也是无可奈何呀!

    他也摇了摇头,叹口气,安慰百姓几句,让他们尽量留守田园,就算今年出现旱灾,官府也会根据赈灾新法,周济百姓的,让他们不要轻易离开,四下讨饭。

    安慰几句之后,王平安便让百姓们离开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