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历六年十一月,衡州城下。
战鼓起,寒光乍现。
两军列阵完毕,等待着一道指令,积蓄待发。
飘扬的旌旗,随风舞动。
一方是张牙舞爪的龙旗,狰狞而威武。一方是略显老旧的三角红旗,却跳动着一种肆意决裂的豪迈。
双方的旌旗上,分别绣着两个清晰可辨的大字:“清”、“明”。
城楼下一片寂静,明媚的天幕上不知何时沾染上了些许暗红,似乎在预示着一场杀戮的到来。
两军的将士全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一声令下。
衡州城楼上,一人身披铠甲,头戴银盔,腰间佩着一把看上去十分厚重的大刀,毅然是一副武将的装扮。
此人正全神贯注的下着一盘棋。
没错,就是一个人在下,在这衡州城里没人配做他的对手。
此人一手执黑,一手执白,一双睿智的眼眸格外专注,目光全停留在棋盘上,似乎已全然忘了此刻正置身于两军交锋的战场。
李定国,当今天下多么响亮的一个名字!
他是汉人江山最有力的守护者,他的身上寄托了太沉重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希望!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归顺南明政权,永历六年初,他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
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
此时,坐在衡州城楼上的李定国手上一子落下,抬头注视着天边的一抹残阳,眼中顿生一种说不出的惆怅。
有风从他耳边吹过,撩起丝丝散落的鬓发,飘扬的青丝中竟混杂着几分斑白。
他正值壮年,却已经显露出几分老态。
多年的征战,早已消磨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就连心境,也一同跟着苍老起来。
就在这时,一旁的参将耐不住性子,忍不住开口提醒道:“晋王,时辰到了。”
李定国抬起头,注意力从棋局上转移出来,只见他神色陡然一凝,一股舍我取谁的自信从他身上喷涌而出,可眼底深处却隐约流露出一丝无奈。
随手从一旁拿起一片旌旗,稍一用力便从城楼上抛了下去。
战鼓又起,旌旗落地的一瞬间,只听城楼上响起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杀!”
李定国的目光又回到了棋局上,城下的战斗与他好像毫不相关,又或者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知道了这场战斗的结果。
城楼下的厮杀声已是惊天动地,两军交锋之处,宛如两条汇集在一起的河流,相互交融在了一起,刀剑相鸣,血光漫天。
而就在这时,李定国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