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胜过后,凌云寨重新回到了秦风的手中,而为了应对清廷新一轮的围剿,他的首要之事就是扩军。
吴夫之手下的清军有二千五百人,除去死伤的人外,剩下的还有一千七百余人。
这个数字对目前的秦风而言太过庞大,至少对目前的凌云寨而言是不可能一口气全部吞下,为了能够尽可能消化以及方便掌握,秦风最多只能吸收掉半数的清军战俘。
挑选战俘的工作秦风交给了江峰,告诉他尽可能把那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或者是家乡在远方的流民挑出来,这些人没有亲人的牵挂,更容易让他们归心。
就这样,江峰从战俘中选出了九百余人。
当然,这些人并不都是流民光棍汉,其中有不少都是会些拳脚,以及小旗等下层军官,可以说江峰把清军战俘里的精华都挑选了出来。
剩下的清军战俘,秦风全都放了他们下山,相信用不了多久,凌云寨的威名以及宽容将由他们宣扬出去。
除了收编了九百战俘外,凌云寨里成年男子几乎都被秦风纳入了战斗序列,总数达到了二千七百多人。
有了缴获的盔甲,武器,以及从衡阳县城抢夺回来的粮草白银,秦风短时间内完全能够承担军需上的负担。
如果不是身处敌占区,秦风一定还会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
至于二千七百人的分配,秦风先成立了一支由孙信统领的骑兵队伍,由于战马有限,暂时的编制设为二百人,而其余二千五百人则分辖为五个营队,每营五百人。
牛大彪,二鼠,张任各带一个营,而为了表达对所收编的清军战俘的信任,秦风让江峰也担任一营的长官,剩下的一营则作为秦风的标营由他亲自指挥。
凌云寨山下那一战打出了将士们的自信,磨练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而秦风还想进一步的加强将士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特别对于清军的战俘而言,让他们尽早融入凌云寨之中是秦风的当务之急。
于是,秦风出于各种考虑,在凌云寨后山的一块空地上,竖起了一座高达丈余的丰碑。
巍峨凌空,气势磅礴!
秦风不否认他有借此收买人心的想法,可同时他也是由衷的想要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得到后人的缅怀。
在这人如草芥的年代,战死沙场的士卒能有一座枯坟都是奢侈,更何况是有人为他们筑墓建碑。
丰碑是在秦风的吩咐下,无论是好言相请还是绑架胁迫,派人去衡阳县城集合了城里所有工匠,花费了三天三夜时间才雕刻完成。
丰碑上面不仅有最精美的花纹,背面还雕刻着一头头神兽,有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还有麒麟、鲲鹏等等。而正面则是刻着一行行蝌蚪大小的汉字,每一行的开始都是一个人名,后面紧接着的关于人名主人的介绍。
丰碑上共刻有三百零一个人名,除了刻在第一排的李天威外,其他人都是在与清军血战的那一晚上牺牲的!
秦风谈不上是一个铁血统帅,后世的和平生活以及德育思想让他骨子里充斥着仁爱和善良。
他可以做到对敌人冷酷无情,可手下哪怕一个将士的牺牲都会让他心存不忍。
为了舒缓自己失落的心绪,秦风亲手在丰碑的背面刻了四个大字:永垂不朽!
字体铿锵有力,气势惊人!
为了练好这几个字,秦风请教了衡阳县城内最著名的书法大师,练习了整整两个晚上,只为了能在丰碑落成之日为英雄们尽上一分心力。
秦风领着凌云寨的一众将士静静地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悲痛和感伤。
今晚的月亮巨大,皎洁,挂在深沉的夜幕里显得妖异无比,周围的星斗在漆黑夜空中交相辉映,如逝者的眼睛在遥望着大地,他们的家……
所有的兵将衣冠似雪,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如月华铺洒在辽阔的土地之上。
明明人马众多却是万籁俱寂,悄然无声。
秦风一身月白,眼神是忧怜苍生的慈悲:“血流成河,白骨成堆,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战争都是一件残忍,不仁,自私的事情。”
他抬头望星空,惨然一笑:“可我,没有选择!”
也许有很多人都羡慕秦风,年纪轻轻就武艺高强,如今又能统领一军,可又有谁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与无奈。
当同龄的人与心爱之人花前月下,软声细语时,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