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狂歌》免费阅读!

第二十七章 风雨欲来(1/2)

作者:雾里独白

    武昌府,知府衙门。

    两个体态威严的中年人坐于花厅,二人虽然都穿着便服,可坐姿端正,双手指节粗大而布满了老茧,一看就知道是军人出身。

    花厅主位上的人名叫赵布泰,乃是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刑部侍郎,世职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他下首之人则叫线国安,曾是大汉奸孔有德的部将,与孔有德同起兵反明,同归降清军。入关后,累官至广西提督加太子太保,征蛮将军,封三等伯爵。

    这段日子二人忙于集结兵马,统筹物资,等待着清廷下达南下灭亡南明朝廷的诏令。

    然而就在昨日,衡州方面传来了一个消息另他们大感意外,负责运粮至衡州的百余汉八旗精锐和当地某县城的绿营被一股山匪给歼灭,其中还包括已故的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和硕贝勒巴勒堪。

    由于情况太异乎寻常,抛开绿营官兵不说,汉八旗的精锐都是骑兵,即使打不过跑还是跑得了的。

    如果是在敌占区,被明军围追堵截那还说得过去,可是衡州地界是清廷的控制范围,又不与南明接壤,有大鼓明军流窜进来的可能是几乎不存在的。

    难道真的是一股山匪把汉八旗精锐给消灭了?

    赵布泰产生了好奇心,但也仅仅只是好奇心罢了,百余汉八旗精锐战死甚至其中有个贝勒对他而言都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不定是土匪用了什么卑鄙伎俩,才侥幸赢了一场。

    和赵布泰相比,线安国却是眉头紧皱,显得心事重重。

    衡州传来的战报他仔细看过,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那就是绿营官兵损失的数目。

    战报上说,绿营官兵战损了三四百人,赵布泰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可线安国却怀疑绿营官兵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赵布泰的满人,而满洲八旗在战损的汇报上是不敢有任何作假的,一旦有人欺瞒都将受到严厉的军法惩处,因此赵布泰即使知道情报上的绿营伤亡数字存在水分,也不认为差距会太大。

    当然,赵布泰多少有一些私心在作祟,毕竟死了一个贝勒,万一要是绿营的伤亡数字真的很大,那从某方面而言,岂不是说明巴勒堪昏庸无能,率领大军连一伙山匪都剿灭不了,还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一旦传扬出去那可就丢尽满洲八旗的脸面了。

    线安国不知赵布泰的小心思,却深知汉人官场之弊端。

    如今天下基本被满清平定,可是地方的官吏大多数还是汉臣,夸大战果,隐瞒战损早就成为了一种风气,为了减免战败的罪过,把伤亡数字大大缩水那是官吏常用的法子,反正只需凑些民夫壮丁,地方上的绿营很容易就能补充满员。

    到底伤亡了多少呢?

    线安国心里暗暗盘算,觉得绿营损失大概在千余人左右,却万万想不到被击败的真实数量足有二千五百多人。

    衡州的当地官员敢于把战损数字缩减了五倍多呈报上去,是因为有一半左右的绿营俘虏浑然无事的被放了回来。而且一旦如实上报,那么也未必会让清廷意识到衡州境内的那伙山匪有多厉害,反而会认为是当地武官治军不严,导致绿营的战力低下。

    二千五百人都剿灭不了一股山匪,不仅全军覆灭连贝勒爷都死在军中,如此卑劣的战力一旦惹得清廷震怒,恐怕整个衡州的官吏都会被殃及池鱼,于是衡州官场在一片惶惶恐恐之中,战报就一下子的被压缩了五倍之多。

    线国安算是个明眼人,可惜想的还是不够深远,但为人谨慎的他还是出言提醒道:“大将军,那伙山匪看来本事不小啊!”他深知官场上绝不能随便得罪人,衡州的官吏地位和他相差甚远,可说不准其中一些官吏的后台非比寻常,因此线国安并不提战报上有水分之事,而是直接把话语指向了那伙山匪。

    赵布泰点点头,说道:“我部不日就要南下攻灭伪明,衡州是必经之路,等入了云贵衡州就成了后方,万一那伙山匪趁势作乱,倒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到底是沙场老将,赵布泰即使觉得那伙山匪不足为虑,可还是不容自己掉以轻心。

    此次朝廷为了南下之战,耗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想利用孙可望投降,李定国为了整顿内部来不及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之际,一口气攻灭伪明,这可是定鼎天下之战,赵布泰不得不当心每一个环节。

    线国安见赵布泰的脸上露出一分凝重之色,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对方重视,当即提议道:“衡州地方太平多年,绿营官兵久不征战,想来战备松懈,才会被一伙山匪击败,卑职觉得是否派出一员得力干将,领五百精锐南下剿灭,必能一战功成!”

    赵布泰闻言脸上露出思考之色,把战报又翻看了一遍,捻了捻下巴上的胡须,露出一个带着些许得意之色的笑容:“让卓尔翰去,这只小老虎早该放出去狩猎一番了。”

    线国安心中一惊,赵布泰所言的卓尔翰也是一个贝勒。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