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讲解的孙学正,话音刚落,那边厨房的饭菜也正好上桌,众人先吃喝一阵,接下来的话题要讨论诗词。
饭后府文院的郭学正刚要起头说诗词,可刘明亮却抢先一步说道:“楚县令说贺韬的诗词是安邦诗词,因此还成为了天赐秀才。不知此时可否让我们见识一下?”
许多人沉默不语,偷偷看郭学正和楚县令。
郭学正没想到刘明亮这么不懂规矩,虽然刘明亮也是举人文位,但是自己可是有官职在身,他现在这行为说严苛点就是不分尊卑,这可是大忌。
只见郭学正面无表情道:“孙学正原本想把贺韬的安邦诗词原稿留在县文院供后辈考生瞻仰,不过诗词原稿被本学正传给府学院院君翰林王大人后,王大人说要把那诗文原本送到州文院去,并说此诗不仅是是数百年来的县试第一诗!而且此诗必要上下个月的《文报》月刊!”
此时的县衙后院房间里沸腾了。
“王翰林真这么说的?不过想想也是,能引动才气灌顶的安邦诗词把它供奉在州文院或者上文报倒是应该的。”
“没考就被定为县试的天下第一诗的天赐秀才?还做出了安邦诗词!这可是不得了。”
“安邦诗、天赐秀才文位、再加上能上《文报》的话,那县里岂不是会被赐予三座文宝牌坊?”
“咱们霸县近几年好像好没有人上过《文报》吧?更别说天赐文位了。如果真能多加三座文宝牌坊,那明年能考上秀才的童生最少增加两成!这是大公德啊!”
“不但咱霸县近几年没有人上过文报,就是直隶府境内做出的开府诗词也不多,安邦诗词更是一只手就能数出来,而天赐文位,那是整个唐国也只是出现了三次而已。”
那些新进秀才们一开始还有点不相信,但听说贺韬不但已经是天赐秀才,而且所做的安邦诗词还被王翰林亲自推荐给《文报》,更是为县里增加三座文宝牌坊。肚子里的质疑马上化为仰慕,尤其是那几个寒门的秀才,隐隐有些崇拜。
在神州大陆,上《文报》就是诗词文章的最高标准,那些诗词能上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只有达到开府以上才会由府文院的翰林院君上报给州文院,然后州文院的的院君在上报给文渊阁,最后由圣殿的力量进行淘汰,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基础,半圣也不行,最后由圣院的人来决定什么时候上,上什么位置。
等众人消化了一会后,县文院的孙学正接着道:“不是三座文宝牌坊,是四座。”
“第四座从何而来?”
贺韬虽然做出了灵物凝脉诗,但是因为县城有大儒文宝的镇压,所以当时产生的异象除了几个官员和举人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现在这个消息一出,顿时满场哗然。众人再次议论纷纷,无比激动,唐国百年来也不过出了两次凝脉诗词,贺韬这首是第三次。而且凝脉诗词对于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因为天才地宝和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灵脉。现在神州大陆的灵脉都是孔圣人所化的龙脉生成,所以每增加一处灵脉都是莫大的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