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为国计民生伤怀(1/2)
作者:山中小住
云谷子说:“禅师忧国忧民的情怀感人至深,但我们隐居避世之人,又能做什么呢?”
天馋禅师说:“唉!老衲也是出家人,无奈步入红尘,看着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难,这心里急呀!”
华容奇说:“禅师,你可听闻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暴动,百姓不满朝庭也非一两日之事,外夷借着我天朝内部的矛盾,大兴不义之师;而朝庭放着外敌不驱,专清内乱;看来我中华,清静了百年,又要血流成河了。”
“谁说不是呢!因为朝庭的软弱,英夷得寸进尺,其他番外小国也趁火打劫,敲取了在我中华的一系列权益;我中华子民,不但要受着朝庭的苛税,还要受着外番的欺压。依我出家人看,英夷尝到了甜头,决不会就此罢休,我中华的麻烦还在后头。”
“依禅师之见,我辈该做什么呢?”
“老衲就期望有一支正义之师,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老衲这一身武功,这法杖,也决不含糊。”
天馋禅师说得义正辞严。众人都心里一惊,这可是造反的念头,一不小心,身家性命不保;云谷子和圆觉大师都闭目养神。
天馋禅师说:“国难当头,我堂堂七尺男儿,又岂能安身立命?不能救百姓于水火,又要这身体何用?”
这一翻话,唤起了华容奇的热血沸腾,几十年安乐于桃花谷,已忘记了自己还属于这天下。如今天下不稳,我学武之人,又岂能安身?
华容奇站了起来,说:“听禅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我华容奇清修了几十年,今天才明白人生的道理。我习武之人,练这一身武功做何用?不就是要保护身边的人,有朝一日,驰骋天下,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吗!禅师,容奇知道该怎么做了。”
天馋禅师听得也站起来,对华容奇一抱拳,兴奋的说:“老衲走南闯北,今天终于遇到知音了。”
圆觉大师双手合十,沉默的说:“师兄,师弟这云谷寺历任住持,也是思虑前朝的风光,反对清庭的统治,但每次都不得善终;最近一次,也就闹个寺毁人亡。师弟我受前任住持之托,出任云谷寺方丈,因为有五台山这块牌匾,才免遭官府的追剿。数十年来安于本份,不想与民间和官府有太多的瓜葛。师兄的气概,师弟赞成,但为了全寺上下,师弟不能苟合。”
天馋禅师说:“师弟的难处,师兄岂有不知?师兄也不会强人所难,再说,能把握天下苍生命运的明主还未出现,我等也只能说说而以。师兄想即日赶赴两广,听那边的人说两广之地的民众更具反抗精神,希望我能在那里找到一个济世的良方。”
华容奇说:“禅师济世的胸怀让人敬佩,容奇不能追随禅师,唯有在桃花谷潜心经营,静候禅师的好消息吧!”
云谷子说:“有道是,天道所及,不可一概而论;世间之事,百转轮回;盛极必衰,衰极必乱,乱极必有明主出世;我等也只能坐等事态发展,等待明主出现,一呼百应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还天下一个太平吧!”
天馋禅师说:“今日之说,暂且记下;望他日相见,咱们共商大事!”
四人抱拳见礼,其时各怀心思。天馋禅师去意已决,圆觉大师也不便多说,就吩咐徒儿准备斋饭,说:“今日天色已晚,各位就在小寺打尖,每人的去处,明天再说吧!”
三人说:“打扰了,但听方丈安排。”
是夜,斋房内,华容奇对小云義说:“云義,如今外面不平静,云義要跟着云谷师父好好学艺,将来好保家卫国,救百姓于水火。”
华云義说:“爷爷,云義知道了,云義一定好好的学艺,决不辜负爷爷的期望。”
华容奇把他抱到怀里,说:“云義真是爷爷的好孙子。”
第二天,天馋禅师手持法杖,背好行囊,与众人告辞:“云谷道兄,华居士,师弟,贫僧去了!”
众人见礼:“禅师一路保重!”
天馋禅师哈哈大笑,离了云谷寺,赶往广东去了。
云谷子拉着华云義的手,对华容奇说:“贫道带小公子回排云观,兄长放心吧,不用送了。”
华容奇说:“那一切有劳道兄了。”
华云義向爷爷挥手:“爷爷再见!”
华容奇也挥手:“云義再见,云義要听师父的话,好好学艺,不能让大家失望。”
“爷爷,我会的,您放心吧!”
云谷子向圆觉大师:“大师,贫道去了。”
“阿弥陀佛!”圆觉大师以礼相送。
华容奇与圆觉大师寒喧了一会,说:“大师,多有打扰,敝人也要回桃花谷了。”
圆觉大师说:“华居士一路走好;贫僧酷爱棋局,听闻居士棋艺非凡,但今日无缘相搏,贫僧期望华居士再次来访,与贫僧执棋邀月,柄烛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