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天地任我逍遥(1/2)
作者:山中小住
云谷子走了,华云义看着师父远去的背影,居然没有悲,也没有喜。说实话,他对排云观没有多少感情,只是他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感激师父和师兄的知遇之恩。
华云义回到洞里,每天,青云师兄都会风雨无阻的给他送饭,顺便带些他急需的物品;但是从来不和他多说话,也许是害怕师父和师兄们。华云义想,人为什么要那么多疑,而心里不痛快呢?
黄叶洞的内壁有一道石门,按动门上的机关,推开来,里面别有一番洞天。想起去年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华云義借着微弱的油灯光,无聊的在洞里走来走去,发现了这道石门,便依八卦图解开了这个秘密,旋动机关时,露出了这样一间秘室。
真是洞里有乾坤!华云義打着火苗走进去时,发现这洞里也有床,有灯,还有数本书籍和文房四宝等物件。他翻开那些书,纸张已现灰白,但字迹和图形还很清楚。华云義仔细看时,原来这些是记载各门各派武功秘芨的书。华云義心想,这或许是师父放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让他好好研习各门各派的武功,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华云義不负众望,几个月来,就扑在书堆上,掌握了各门各派的武功绝技,运用到自己的修行之体中,每天钻研,锻炼,以使武功更高,修为更深。
去年冬季的一天夜里,华云義梦见自己飞身离开地面,飘身在黄山后海的千峰之间,白云之上,俯首低看大地,森林,峰峦,低谷,河岔,在一片白雪镶染之下,快速的移动着;耳畔风声呼呼,他飘过狮子峰,光明顶,莲花峰,看见圣泉峰顶升起的那一层朦胧的白雾。大雁领着百鸟前来迎候他,他笑着,在万千空中精灵的护卫下,看见了自己的家乡,万树桃花盛开的华夏村,母亲,姑姑,奶奶,小伙伴们在桃林中欢笑,追逐。华云義在心中呼唤着:“娘,姑姑,姐姐,玉珍,大家好,云義回来了。”他想落下去,但见百鸟齐声鸣叫,他眼界模糊,在空中打了个寒战,醒了过来,面对的还是一盏油灯,四壁清冷。
第二天起来时,但见外面飞雪连天,万山已是一片银白。华云義把洞口的透帘掩得更实,因为黄叶洞内冬暖夏凉,倒是不觉得冷;青云师兄送来了粮食,嘱咐他这几天会大雪封山,他可能不会进山了,已给他准备一个月的食粮,最好是自己温火做饭。
华云義就在练功之外,自己做饭;想来想去,就离开黄叶洞,攀上千旭峰的悬崖峭壁,居然偷取松鼠珍藏的山栗。还下到山谷中,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行走,寻找着冬天出来觅食的山鸡,黄鼠等,利用自制的弓箭和弹子,打回来和山栗等一起蒸来吃,还真是上好的美味!
不知不觉,在熟悉传统武功心法的基础上,外界的条件,促使他发挥出身体的内在潜能,为了攀上高崖,他利用全身的功力,紧贴着崖壁,可以快速的前进;为了追逐野味,他必需和野兔,山鹿等赛跑,轻功得以提升,居然可以踏着积雪飘身前行。
眼见着冬去春来,再见夏天火热的骄阳,或狂风挟着暴雨,后海的云层翻腾汹涌。眼见黄叶洞前花开花落,千山万壑一片苍翠,转眼又是落叶绯黄,丝丝的清凉之风吹过脸颊,华云義在洞前,张开着双臂,仰首向着云天,是上天的眷顾,让一颗幼小的心灵,过早的接受人间的苍桑,历史几千年的无奈,却把他引向一片更广阔无涯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有飞禽走兽,有山河湖川,还有风云雷电;我们人,就在这片天地里,与所有的一切和平共处。
又是一个漫漫冬季。
华云義从山谷打猎回来,走进黄叶洞,但见云谷子坐在石桌前,正翻着他看过的一本书。
华云義叫声:“师父!”忙放下打来的山鸡和背着的弓箭,拍掉身上的雪花,来到云谷子身前。
云谷子抬起头看着这个小徒儿,十八个月的山地孤独生活,居然磨励出了华云義的豪情,步伐飘逸但不失平稳,身板结实却又显轻盈,神情淡定但豪气逼人。小小的年纪,是什么造就了他刚柔相济超人的气质?这种精气神的结合,云谷子想,除了师父浮尘子,这世上具有此仙风道骨的还真没有几个。
云谷子说:“云義,你的修行已经超出了师父的预想,为师也不说什么了,明天就带你出山。”
华云義问:“回排云观吗?”
“不是观里,是赶赴云南。”
华云義吃了一惊,说:“师父,去云南干什么?”
云谷子说:“师父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听完就明白了。”
数百年前,盘聚于西北大漠的回纥人随蒙古大军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人口不断壮大。大元朝失势后,中原的回纥人命运也随之改变,受尽欺凌;特别是满清建国以来,对回回人的歧视尤盛,稍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