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免费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59部分阅读(2/2)

作者:作者不祥

 文职-102

    军士-2073

    士兵-12067

    总计-14860

    全师武器装备:

    -14860支

    步枪-10009支

    冲锋枪-1321支

    反坦克枪-180支

    狙击步枪—652支

    轻机枪-625挺

    重机枪-210挺

    40毫米火箭筒—64门

    60毫米迫击炮-84门

    81毫米迫击炮-44门

    75毫米炮-40门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76门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4门

    反坦克炮—40门

    火焰喷射器-39具

    装甲车-42辆

    中型型坦克—16辆

    摩托车-830辆

    重型卡车-1594辆

    自行车-500辆

    一百二十个师的编制并不是说完全就是步兵,当中也有不少的直属火炮部队和装甲兵部队。而且以这里面的炮兵师为例,一个炮兵师下辖三个炮旅,一个防空团,还有如后勤支援团等一些其他部队。装甲师也一样。一个装甲师下辖三个装甲旅,还有配套的后勤部队和工兵部队。装甲师和炮兵师虽然后缀是师级,其实其编制完全是步兵的军级编制。

    装甲师是以班级为基础单位。以装甲师的坦克部队来看。一个坦克班是1辆坦克,一个坦克排加上排长车就是4辆坦克,一个坦克连加上连长车是13辆坦克。一个坦克营是43辆坦克(三连加一排)。一个团就是142辆坦克(三营加一连),一个坦克旅是327辆坦克(二团加一营),一个装甲师是796辆坦克(二旅加一团)。

    装甲师的装甲车部队的编制只有一个旅,但是里面的装甲车也不比坦克少多少,比起坦克的娇贵,装甲车保养起来简单多了,而且对后勤的要求也小很多,一个装甲车旅也装备了五百多辆装甲车。

    装甲师的人数看起来不会很多,其实真算起来比步兵师多得多,主要是在后勤这一块。为了担负起这一千多辆坦克装甲车,整整需要十二个重卡辎重营。一个辎重班有5辆卡车,一个排就是16辆,一个连48辆,一个营就是160辆。如果把整个装甲师的军用重型卡车加起来。差不多有2800辆。

    装甲师的三个装甲旅是直接作战部队,像辎重营这种直属部队还有很多,像装甲维修营、装甲工兵营、装甲排雷营、反坦克团…等部队。有些部队虽然是营级,但是和辎重营一样,都有好几个。

    整个装甲师的所有人数加起来,有近两万个。这两万人也只有近万人是正常作战部队,其余的都是后勤部队。至于炮兵师的坦克数量以后也会改变,随着自行火炮的装备,也会相应的减少一部分坦克。

    比起装甲师,炮兵师在人数也不差多少。这次的整编,炮兵师也有了大变样,很多东西也都和以前不一样。一个师同样是三个炮兵旅,数量上会多于禁卫军的重炮师,主要是因为禁卫军重炮师装备的全部是大口径火炮。

    炮兵师里面并非全部是重炮,毕竟那东西太耗后勤了。不过除了反坦克战防炮和防空炮外,也没有小于100毫米口径的火炮。

    炮兵师也是以班级单位为,如果是一门105榴弹炮,一般是由5个士兵来伺候,一个班就可以装备2门。如果是一门150或者203的重炮,那就需要一个班或者一个排的士兵来伺候。

    整编后的炮兵师很多地方和其他部队完全不一样,炮兵师取消了团级编制,旅级下去就直接是营级单位。战时一个炮兵旅下辖9个炮兵营,营级是基本作战单位,下辖3个连、9个排、27个班。非战时一个营级的105榴弹炮是54门,营级单位的150榴弹炮是26门,营级单位的203重炮8门。

    例如:一个105榴弹炮旅就是486门,150榴弹炮旅是234门,一个旅级的203重炮72门。

    不过非战时也不可能这么编制,基本上一个炮兵师的陆军支援火炮加起来,会在700门左右。而这些火炮虽然只需要几千人就可以操作了,但是后勤部队一大堆,后面最少需要两千多辆卡车在支持,一旦战事胶着,大量的炮弹被消耗,这个卡车数量很有可能暴增一倍甚至是两倍。

    炮兵和装甲师级装备看起来很多,其实都是以旅级为作战单位,一个军只有独立旅级的支援单位,只有集团军以上的编制才能配备师级火炮和装甲单位。

    不然就像装甲师一千多辆坦克装甲车,军级军事集团指挥起来会很艰难,也就只有配合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展开攻势,才能使之如臂。以后一旦成立独立战区,很有可能就是几个集团军配合,届时还会配备单独的炮兵集群和坦克装甲集群。

    这次国防军改建编制,最大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绝对的制空权。不然这样的编制看起来,防空火力稍弱,一旦组成大规模的攻击集群,很难形成有效的密集防空火力。。。)

    第两百章 海空编制

    【今天还是四更,求一张月票!!】

    空军的航空兵规模和编制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在地面加上一些防空部队。原来的支队(联队)改成航空团,结构的规模也没有做出调整。除了侦察机小队之类的编制外,中队是基本作战单位,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

    不过因为后勤的关系,航空部队的后勤部队也很多,这个时代的飞机虽然没有后世那么高的科技含量,或者说对比起来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自然也不需要像后世那样,一架飞机需要两百多个地勤人员维护,在这里只有几个人就够了。

    国防军所有空军部队加上伞兵以及飞行员和飞行学员,连十万人都不到。比起陆军近两百万的数量,看起来是完全没有可比性,可在今后,这个数量还会稳步增加。

    毕竟以后空军将会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国防战略力量,陈绍在这上面花的心思,比在陆军上面所花的心思多得多。很多秘密研究科目都是为空军搞的,海军在这方面还有些不如空军。

    制空权不单单是在海上要求,在陆地上的也一样。可以说,高科技战争,第一步都是为了争夺制空权。也只有掌握了制空权,才有心思去想什么制海权。后世美帝还不是一样,航母在夺取制海权之前,一定要率先夺取制空权,之后才能谈到制海权,而陆地攻击就是最后部。电、天、空、海、陆,这就是后世美帝习惯的用的招式。

    虽然现在陈绍手中的实力。比起后世完全就像是在过家家,但一些理念啥的,完全可以借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是开路者,我承认不如你,但你无法阻止我跟在你后边跑。你走过了,我跟在后面就知道那个地方有雷。这样就能尽量避免自己趟雷了。就像后世天朝,老说那个像啥,这个像啥。也是这个道理,很多理论可以借鉴,就不需要再花钱去研究。省钱!!(唉!!!!)

    现在空军开始组建四个航空团,全部装备第二代飞机。这个数量看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有些东西可以慢慢来。一千多架飞机对比国防军几百万人的规模,感觉很少,但是在应付一些突发情况,已经足够了。

    而且三支航母战斗群也有三百架飞机,还有隶属于海军的路基航空兵,如果全部满编的话,数量也有个近千架。

    海军作为国防军第二大部队,含金量又是最高的部队。人数将近四十万人。虽然很多都是学员,并不是真正的士兵,但这四十万人装备的价值,比整个陆军所有装备加起来还值钱。海军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部队,为了保证战斗力。这些是无可厚非。

    三艘航母两艘战列舰,加上即将下水的一艘航母和一艘战列舰,这样就有四艘航母和三艘战列舰。不过这里面还有苏联明面购买的一艘战列舰,德国暗地里也有两艘战列舰,所以说,只要交付给两国三艘战列舰。那中华就没有战列舰可用了。

    不过陈绍也没有打算把这三艘就这样叫出去,反正交期还早。战列舰上面的一些航电设备也要拆除,一些东西不适合太早让世人知道。现在防城港的造船厂已经在对第三艘战列舰做最后的改装,这艘战列舰会预先交付德国。当然德国是秘密购买,现在还不会拉回德国,而是继续派遣海军士兵秘密来中华进行训练。这样中华又可以赚一笔维护费用,至于场地啥的,就当是免费提供给德国。

    在航母方面,陈绍并没有打算出售,各国现在也没有太看得上航母的作用。他们的目光依旧在战列舰上面,只有战列舰才能击败战列舰的理念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心中。这点陈绍很乐意看到。

    帝皇级本身就是按照二战时的战斗要求来建造的,只是上面的一些航电设备到了二战时会显得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已经有了后世航母的很多特点,斜角甲板,上翘十四度的舰首,这是非弹射母最合理的布局。排水量也将近三万五千吨,里面很多东西都有足够的改建空间。

    陈绍对这款航母还算比较满意,主要是造价不贵,技术十分成熟,维护费用很低等特点。按照陈绍新的海军计划大纲,不管有没有新航母下水,帝皇级航母每两年就会下水一艘。就算以后有更先进的航母出现,或者红警的航母出来,这种航母在吨位上,和航速上,完全可以形成高低搭配。

    战列舰陈绍并没有因为航母的原因而放弃对其关注,在这个导弹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时代。战列舰也有自己强大的一面,虽然有了航母不再需要去和对方短兵相接,但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战列舰,特别是对陆支援攻击上,战列舰上的重炮,绝对可以让敌人胆寒。

    而且现在战列舰也是一件巨大的威慑武器,一艘战列舰比几艘航母来得让人畏惧。昆仑山的出现已经完全把这点体现出来,要不是中华有这两艘战列舰,或许现在中华还在战火中,日本和英法估计也不会投降得那么干脆。在回收租界的问题上,也不会如此容易解决。

    当初陈绍就拿出一份战列舰的资料给德国人看,那绝对不是画饼充饥,而是已经设计完成的战列舰。陈福在对战列舰的问题上,一直都很积极,虽然多次证明航母在海战中比战列舰强大,但陈福还没有改掉他对战列舰的钟爱。如果要不是陈绍的限制,依靠现在防城港造船厂的技术指标,或许陈福连十万吨级战列舰图纸都敢拿出来。

    这一型战列舰也已经开始在建造,经费自然是这次庞大军贸中利益的一部分。在这艘战列舰出来之前,陈绍就打算直接交付那三艘战列舰,因为第四艘航母已经要服役了,而且到交付日期时,新的战列舰也差不多要下水了。

    这样一来,在建国后,中华最少拥有四支航母战斗群可以使用。这四支航母战斗群将会被划分为三支舰队,一支驻守南海,就是现在的南海舰队,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另一支舰队叫北海舰队,一个航母战斗群驻扎在青岛。另一支直接就驻扎在琉球群岛,组成东海舰队。

    潜艇部队也将会分配在三支舰队中,不过这些潜艇很多都是德国预定的,所以在这方面,造船厂的潜艇建造工作会一直持续,争取交付德国一艘,造船厂也能生产出一艘新型潜艇。防止在潜艇部队上的空白,海底狼群也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

    海军的家底也不单单是航母战斗群和潜艇,还有路基防御部队,和一些小型点的护卫舰。航母战斗群一些多余出来的驱逐舰也会和这些护卫舰一起形成编制,配合陆基防御部队,组成防御国土的本土舰队。

    三支航母舰队负责御敌于国门之外,或者是打出国门。本土舰队则是主要是近海巡逻,打击海上走私和海盗,保护中华商船以及海上渔业油田的利益和安全。别看本土舰队没有大舰,非战时,其任务繁重程度,是另外三支舰队无法比拟的。

    ——

    刚刚孔洪和刘清说今后的国防预算会大大缩减,听起来很丧气。不过这些海陆空三军将领也不见得会丧气,以前在西南时期,政府对军队的财政预算本来就不高,很多时候都是陈绍在自己掏腰包。

    如今很多东西需要建设,地盘大了,很多地方都要兴建军用设施,搞战略后勤仓库,而且还要保证各个军工厂不能停工。特别是海军方面,要建设许多海军基地,济州岛和琉球群岛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海军在这方面要花费甚多,根本不是一点点金钱能满足的。军舰一靠港,各种后勤保障都要跟上去,港口中要囤积大量的燃油和弹药,舰员的生活这些东西都要保证跟上,还有再建的军舰啥的。

    空军也一样,全国各地要兴建机场,加上各种配套设施,人员的生活保障,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陆军也是一样,保证战斗力也要高强度的训练,所消耗的弹药日积月累下来,也十分惊人。海空军每年的训练费用也很高,特别是海军,舰炮一响黄金万两,航母也不例外,动一动身子,就要一笔高额开支。

    还有两年一百万的预备役训练计划,这也需要一笔额外的开支。

    这些东西全部算起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不过这些将领并不担心,有出就有近。只要不是大规模战争,这样的花费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因为很多东西不需要他们去交钱,或者就算要交钱,所交的也不多。

    军队上的花费贵在军事装备上,士兵们还是其次。而且财政部只是说拨出少量,又不是说不拨。士兵的饷钱交给财政部就够了,其他花费他们自己就可以全部决解。。。)

    第两百零二章 我有一个梦想

    【抱歉了,和后面一章颠倒一下!】

    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故宫金殿,这一时刻的欢乐之足以激荡古老的中华五千年尘封的记忆;当祝福的声响震彻十月的神州九天,这一时刻的欢乐之足以激荡今日中华千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

    时间脚步刚刚踏入金秋十月,一号凌晨四点,一场看似平淡的登基仪式在皇宫里举行,除了那些摄影人员外,到场的也只有中华帝国的高级官员以及中将衔以上的军官,硕大的皇宫显得有些空旷。要不是陈绍一再强调,或许现在的皇宫已经被人挤满。

    仪式更加的简洁干练,一点也不拖沓,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陈绍便正式成为中华帝国首任皇帝,年号中兴,示意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仪式结束后,陈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确定帝国年号中兴元年,定都北平,改北平市为汉京市。

    确定皇后为谢雨欣并废除大量的皇族特权,其一就是免除跪拜之礼。

    蔡锷国防部部长,蒋百里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陈福钦为陆军司令,孔文鸿为副司令,王云山拟定为第二炮兵司令(未成立)。海军司令陈绍宽,副司令陈济棠。空军司令钱鹏飞,空军副司令徐靖海,公安部部长阎锡山,武警总司令白崇禧,预备役兵团司令李宗仁。后勤部部长黄白兼禁卫军副司令,总装备部部长刘德水……。孔洪为国家第一任总理。维仁为副总理,宗离外交部部长,刘清为财政部部长,吴锦堂为商业部部长……。

    陈绍亲任三军最高统帅和教育部部长。掌管军事大权和国民教育问题。

    发布完命令后,陈绍再次强调。严禁任何人搞特权,坚决打击腐败犯罪,对各级官员贪污犯罪从严处罚。无论是身居何职,法律面前绝不容情,面对贪污腐败,功不抵过。

    皇宫外,两万多国防军士兵已经列队完毕。准备接受人民和国家的检阅。

    天刚亮,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民众和各民族代表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相继走向承天门广场,他们拿着一封封邀请函,或者手持记者证明。经过层层检查,最终才正式走进广场。

    今天,中华帝国将在汉京承天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帝国成立的庆祝活动。

    今天,将在气势恢宏的承天门广场见证帝国崛起所奏响豪情激烈的盛世华章。

    从1840到1928,一条88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华,一头连着在民生军事建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华帝国。

    中华民族88年风雨历程,几代人的忍辱负重。回望那些在西方列强铁蹄下被无情践踏的人民,回望那数之不尽的屈辱。那一张张不平等条约,那一幅幅荼毒苍生的画面。

    但在今天这一切将会离人民远去。因为有了帝国军队,因为有了领导这个民族崛起的伟大领袖:中华帝国的首任帝王。

    英勇的帝国军队在这里集结,自豪的中华人民在这里欢聚。静候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嘹亮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

    早上七点许,人群已经在承天门广场汇聚。此刻的承天门广场,八万余名青少年用明黄与鲜红的花束组成了巨大的中华帝国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