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免费阅读!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第164部分阅读(1/2)

作者:作者不祥

    谣言的威力抵得上一支舰队。”

    蝎摊开手评论到,嘴角微微扬起。

    “被吓坏的、别有用心的奥斯托利亚人达成了一致,他们联系了前线部队,让贝勒加德子爵率领一支突击队,收拢在附近靠打劫来往列车为生的逃兵,攻击慰问团的专列。用列车上的贵族少女和圣女殿下为人质。向查理曼提出要求。内容是”

    “释放被关押的奥斯托利亚政治犯,结束对奥斯托利亚的军管,谋求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揉着额头,罗兰一口气说出了答案。

    “您已经看到那部分了?”

    “不,是推测。”

    恐怖份子劫持人质,所为者无非三样:赎金、释放关押的组织成员、强迫政府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此次行动的组织者并非真正的逃兵,对赎金的兴趣不大,再结合刚才的情报,判断出其可能提出的条件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

    “这下可麻烦了啊。”

    “确实如此。”

    接话的是诺娜,一旁的蜘蛛也认同地点着头。

    袭击列车已经失败。这个行动本身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但其显露出来的恐怖主义倾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麻烦。

    一般来说,恐怖主义是通过各类极端暴力手段制造大众恐慌,进而实现其主张。比如说绑架、暗杀政府高官或者经济界巨头,公开杀掉几个这类大人物。夸耀其武力。其它爱惜性命的人尽管对此反感。也不得不闭上嘴巴无论效果究竟如何,最初阶段的恐怖份子对此都深信不疑,并且陶醉其中。这一点正好和此次事件相吻合。然后和大多数同类事件一样,没有成功,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然,即便他们成功,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像911事件中被登叔爆了菊花的白头鹰并没有从中东撤军,反而一头扎进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一样。如果贝勒加德他们真的成功,脸面丢尽的查理曼也不可能答应任何条件,恼羞成怒的王国政府和财团只会用更加恐怖的手段报复回去。或许他们这会儿就已经接到报告,正着手制定报复措施了。

    人质计划遭遇挫折,并且受到打击的分裂主义者愿意偃旗息鼓的话,那自然最好不过。可在军校里关于治安战的课程上,教材和教官告诉罗兰的是,恐怖组织往往并不会就此死心,他们极有可能升级行动,将目标从受到严格保护的高层转换为更容易下手的普通民众,也就是所谓的无差别恐怖活动。

    城市、农村、学校、剧院、医院、市政设施任何人群聚集之处都可能成为袭击目标,都是反恐战场的最前线。而且与正规军必须定期进行补给,才能继续进行战斗的正规战场不同。一小撮足够机灵的恐布份子,手头有足够多的钱的话,便基本上不用担心后勤,半永久的大量制造牺牲者。这个状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就会不断增长,然后变成压力,一个处理不好,可是会让政府垮台的。

    没有比一场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反恐战争更叫人头疼的了。更何况即便暂时用武力剿灭了恐怖组织,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的话,恐怖主义这个幽灵还是会继续在所有人头顶上盘旋。

    “立即联系吕德斯,把这里的情况汇报上去,并且注明让他们立即调查王太子在奥斯托利亚和圣伊斯特万王冠领的独断行为。”

    没有太多犹豫,罗兰立即做出了决断。现在已经不是顾及王太子面子的时候了,天知道那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奥斯托利亚人还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而且奥斯托利亚都已经是这种状态了,被高度封锁的圣伊斯特万王冠领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更叫人挂心,如果比奥斯托利亚更糟的话……

    “这个……恐怕上面不会理会。”

    一直坐在通讯宝石前的花螳螂转过身子,怯生生的发言。

    “刚刚发来最新的前线战况简报,王太子率领的远征军主力顺利攻克陶格夫匹尔斯,正率部穿插包斯卡地区,威胁里加要塞后方,陆军部递交晋升王太子为陆军元帅的申请……那个……”

    罗兰咬紧嘴唇,有了这场军事胜利,任何对王太子进行调查的要求都将变得不合时宜,甚至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的。纵然进行调查,查出问题,王太子也大可以用“为了保障胜利”之类的理由糊弄过去,为了保持王族高大全的形象以及一贯的“政治正确”,调查将会不了了之。最后,申请调查的罗兰还会被人当成嫉贤妒能的小人……

    这个胜利来得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管不了那么多了,立即通知吕德斯!再加上一句话‘等到王冠领出事就来不及了!’,快,马上发!”

    吓了一跳的花螳螂马上转身开始操作通讯宝石,红色宝石忽明忽暗,一股无法抑制的焦躁涌上少年心头。

    其他人或许觉得,连正式调查团都还没影的情况下,擅自加上这种危言耸听的话实在是小题大做,但罗兰并不觉得自己太过莽撞。

    或许圣伊斯特万王冠领的情况尚不明朗,但既然奥斯托利亚人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王冠领的情况恐怕也乐观不起来,不一定更糟,但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不知道他的监护人在这次的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可罗兰能够断言,向来喜欢拨弄各方势力间力量对比的天平,将事态导向对亚尔夫海姆有利的李林,绝不可能没有任何动作。

    留给吕德斯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

    风月22日,晴。

    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和风宜人一个美好的、平凡无奇的星期日。适合休息、野营、睡懒觉,也适合人们聚集起来做平时没时间、没机会做的事情。

    演讲台上,泰利耶陆军大臣正在侃侃而谈,王太子的胜利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对王族的意义,对查理曼的意义,对人类阵营的意义,以及对在政治斗争中长期处于不利的陆军的重要意义。

    黎塞留目不转睛的看着陆军上将喷口水,阴沉的脸庞没有任何表情。

    他看上去十分投入,但涣散的眼神显示,红衣主教的心思并不在演讲台上。

    (战事似乎还算顺利的样子。)

    长期紧绷的神经上划过一句略带快慰的话语。

    黎塞留和王太子及陆军大臣的关系比较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只有一部分人知道,红衣主教秉持的乃是纯粹的公心,而非出于私利与他们为敌。

    任何人心中的事物自有其优先顺序,王太子放在最优先位置的是“至高无上、不受束缚的王座”,陆军大臣一直为之奋斗的是“家族繁荣,飞黄腾达”,王国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一心维护的、效忠的则是“查理曼”这个国家。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查理曼。对他而言,区分事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国家是否有利。

    正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国家主义者,他才能将虔诚的信仰放在国家利益之后,在必要时甚至能毫无包袱的与异教徒或者异端合作。相比之下,对陆军大臣小人得志的嘴脸保持平常心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首相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攻克陶格夫匹尔斯是近期人类阵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足以用来提振之前一直低迷的士气,顺着这股气势拿下包斯卡的话,里加要塞将面临被孤立的危险,公国的处境将变得更加艰难。相对的,查理曼却能获得声望、荣誉、经过实战检验的强大军队……这简直美妙的让人陶醉,向来稳重的主教也从原先的小心谨慎变成了谨慎乐观。

    (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功绩,依据情况,等王太子再打几个胜仗之后,就授予他元帅节杖吧。过早晋升不利他的成长,对今后的封赏也会造成困难……不过在此之前)

    拿捏着封赏的尺度,主教的视线余光转向角落一侧,一个悠闲的侧影映上眼帘。

    (他在盘算什么呢?)

    窥探着不远处保持一如往常的温和态度的经济界巨头,红衣主教藏在袖袍下的拳头微微攥紧。

    18远征终结(十九)

    姑且不论才干能力,一个人的器量和出身、资历有时候是没有关系的。

    很多贵族对这种论调嗤之以鼻,从迄今为止的历史来看,他们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为出人头地而发奋努力的平民子弟总是极端在意周遭的视线,经常出现能力出众但底蕴不足且器量狭隘的偏激“奇才”、“鬼才”。能跨过这道障碍,真正称得上“天才”的屈指可数。但把这一点当成绝对的真理,死守着不放,未免过于愚蠢。

    特别是在与李林这样经常创造“例外”的特异之人的时候,还一味否定,结果一边蔑视着这个暴发户,一边被李林玩弄于鼓掌之间这不叫愚蠢的话,该叫什么呢?

    (世袭制的典型弊端。)

    同样托庇世袭制林荫的黎塞留暗自思付,他并不是在否定世袭制,但是和李林以及财团的成长速度比起来,贵族们固步自封的心态显得太过可笑。以至于红衣主教不止一次的思索,如何建立起一种排除父母亲的感情,而是依据表现和实绩来挑选贵族封号继承者的制度。但截止目前为止,除了财团那种近乎苛刻的绩效制度,他还未能发现能达到他的要求的制度,更不要说能和李林抗衡的人才。

    从迄今为止的趋势来看,李林和财团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大到所有政治势力采取任何行动前,都不得不顾忌财团反应的地步。但李林在公众场合所作的发言一直都相当低调。至少在表面上,ve公司完全没有主动引发什么事端的样子。毫无情绪的接受各种事态,然后做出无懈可击的应对而已。

    相当精妙的表现,不过黎塞留很难认为头脑精明的李林并没有怀抱垄断经济之外的任何野心,身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关心政治并牵扯其中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特别是知道政客和贵族们的需求之后,他总是乐于帮助愿意与财团携手的人们。

    又一位箭十字党党大区领袖带着唤醒鼓舞的表情从财团领袖身边离开,取代政治暴发户位置的是……一位主教?

    在如今这个时代,神官们投身政治的时间远远超过用于祈祷和指引迷途羔羊的时间,黎塞留主教自己就是个特大号榜样。照理说。他对此不该感到奇怪才是。

    可看着披着一身长襟黑袍的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主教。这位吕德斯大学神学院院长兼著名投机商带着一脸讨好的笑容凑到李林身前时,首相还是感到有那么一丝不痛快。

    这种负面感情并非针对事情本身,而是明确指向神学院院长的。在吕德斯社交界,没有人的名声能比塔列朗更坏。但恐怕也没谁能比这个花花公子神官活得更滋润。

    说这位贵胄之后是墙头草还真有点冤枉他了。他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风向鸡。

    这个人的政治能力还算不错。但社交能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政治嗅觉却是敏锐的惊人,同时人品也是低得惊人。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更像道德浅薄的商人。而不是神官和贵族。

    一般来说,这种人最好的去处是外交部,大多数人也相信假以时日,塔列朗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就像已故的梅特涅那样。

    两者确实颇多共通之处,梅特涅年轻时同样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花花公子,在社交和政治嗅觉方面也与塔列朗颇多相似。但黎塞留并不相信塔列朗能成为另一个梅特涅,红衣主教非常清楚亡友在外面花头花脑,利用职务之便喜欢搞些“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事情,顺便弄点小腐败。但梅特涅本质上还是个忠君爱国的贵族世家子弟,他清楚做事情要有底线。而塔列朗并不存在这种底线,即便有,他的底线也是他个人的利益。让这种不把外教道德准则放在眼里的家伙负责外交事务,根本是拿自己开玩笑。

    话虽如此,可眼下可不是能轻松讨论道德大义的和平年代,像塔列朗之类的人物对于处理一些不上台面的外交难题还是颇为合适的。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无赖更有无赖破,身逢乱世,鸡鸣狗盗之辈并不缺乏一展拳脚的机会,时机一到,这种人也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那么,李林会怎么用这个投机商呢?正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塔列朗院长已经从李林身边走开,带着一点点得意和满足,神学院院长消失在人群之中。

    (看起来,需要关注的人物又多了一个。)

    主教那平静却又充满刚硬、倔强的脸孔没有任何起伏,继续对着演讲台上已经开始跑题的陆军大臣。

    看了一演讲台上装模作样的小人物,黎大主教感到一丝、仅仅一丝的悲哀。

    ############

    前线大捷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吕德斯,乐观的情绪迅速在城市里蔓延,人们愉快的相互致意,热烈的讨论战争几时结束,该抓紧进口什么货物,从北方掳来的兽人女奴是多么娇艳,然后会心的露出笑容。远离男人们的小孩和妇女享受着周末的休闲时光

    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此刻的吕德斯正被一种非比寻常的肃穆气氛笼罩,人流将街道严严实实的填满,但街上的人群并没有为拥挤而恼怒,他们以一种顽强而一致的意志不断汇集在一起,朝杜伊勒里宫涌去。

    组成这股人流的人们来自查理曼除属地外的全国各地,在圣伊斯特万王冠领总主教明曾蒂约瑟夫的带领下,近8万侨居查理曼的王冠领侨民包括闲居吕德斯的贵族、工厂工人、妇女、儿童和老人,穿着最好的衣服。举着母神圣像、圣十字旗和查理四世的画像,口中轻声吟唱着赞美诗前行。偶尔有个把闲逛的路人远远看见这支队伍,很快就掉头离开了。

    他们是来进行和平请愿的。请求“慈父”查理四世结束王太子在王冠领进行的暴政和非法占领,拆除边界上隔绝他们和家人的那堵墙,恢复古老盟约中对王冠领的承诺。

    留守在吕德斯的王太子党羽急得满头大汗,他们无法理解,消息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泄露了出去,更不明白,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人聚集起来。

    其实他们应该想到的,要在几天时间内筑起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内部边界线”。并且不让任何人越过那条线将王冠领的消息扩散出去这种事情无论计划的如何缜密。仓促间想要达成目标总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当防范对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时,要想突破这张尚未完成的天罗地网并不是什么难事。

    拉伊克家的一对母子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经过村长和村民们的周密计划和日夜劳作,他们居然从牛棚里挖了一条穿越“墙”的地道,由于时间仓促。地道非常狭小。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快速通过。出口也还在哨所岗楼的侦查范围内。即便成功越境,如何迅速离开危险地带也是个难题。但最终靠着村民们舍身吸引边境守备部队的注意力,这对母子成功穿越封锁。一路上伪装成卖艺人。边乞讨边赚钱撑到了吕德斯,叩响了因病在吕德斯疗养的明曾蒂主教家的大门,将王冠领发生的事情全部告知了这位红衣主教。

    明曾蒂主教是一位十分传统的神职人员,信仰虔诚、缺乏政治手腕、思想保守。财团的国家社会主义者私下与之接触后,称其不过是一个“愚蠢的保王党老混蛋”。在接到拉伊克夫人的哭诉后,这位正统派主教大人最先想到的,是对“慈父”查理四世陛下进行申诉。

    不过明曾蒂主教虽然和黎塞留一样戴小帽披红衣,可影响力和权势可比黎大主教差远了,区区一位属地总主教能否打动国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促成“祖国”对王太子的暴政改弦易辙,值得怀疑。明曾蒂主教对此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联络了居住在吕德斯的王冠领贵族,最终决定发动王冠领的侨民,用和平请愿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诉求。

    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一来是用足够的人数来形成压力,让王国政府正视王冠领发生的一切;二来,只要事情能顺利解决,发起请愿的贵族、神官可以获得“为民请命”的赞誉;国王陛下“倾听民众疾苦”的形象会得到强化;老百姓的怨气也可以得到缓解;最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