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诺贝尔奖》免费阅读!

(六十三)电线惹祸(2/2)

作者:马寯

用导线传输,架那么多的高压塔、建那么多的变电房、竖那么多的电线杆子,劳民伤财又占地,也影响环境;通信可以无线连接,电力何尝不可呢?

    苹果或什么东西落地,人人司空见惯,唯在牛顿头上“砸”出了万有引力和“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定律。外婆的这次车祸,使他不禁联想到自己未曾见过面的师父特斯拉的惊世传闻:

    自从交流电技术广泛使用后,用到了无数的电线和杆子,为节省这庞大的资源,特斯拉致力于研究“非线性”问题,即小电力的输入,通过无线传送而变大。这设想,又被称为“特斯拉效应”。

    他把地球想象为球形导体,将电离层视为另一个巨大的球形导体,两者平行,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在地球六千米至一万米的空间,称为电离层,它同时受地球和太空的气候影响,是个神秘的环形区域,也是极光、国际空间站、人造卫星的乐园;而能被人类接受并利用的无线电波,就在这里“游荡”。根据特斯拉的理论分析,电力在这区域内可传输到地球每个地方,能量损失少于百分之四,只要有个接收器,就可以吸取所需要的电力。

    1908年,他做了个实验,于美国长岛的输电塔输入较小的电力,致使遥远的俄罗斯发生了震撼世界的通古斯大爆炸。

    这绝非特斯拉想要的实验结果,是意外事故,而通古斯可能充当了一个“接受器”的作用。这样,当时许多人指责特斯拉引发了一场人类大灾难,他沉默缄言,便能合理解释了。

    特斯拉的这个实验,证明了他的“非线性”理论的可行性。不过,他毕尽全力,最终没能研制出“接收器”,可能至今还在金屋星上孜孜不倦钻研,或许的确很难很难,“难于上青天”。

    师父未能攻克的难题,自当由他的“高徒”来破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