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免费阅读!

第一一四章 对六国策(三)(2/2)

作者:陈四奇迹

秦国统治才五年,能招募十万大军,不算是太少了,要不是这几年吏治有功,甚至连十万都没有。

    “好主意,洛阳能得大军二十万,东进可取大梁,南下可取新郑,犹如六国大军眼中钉、肉中刺也,再合城池之固,二十万足以比肩八十万之用。”

    对于冯章所提策略,秦王当场肯定,群臣之中,也无一人反对,看来这些将军们,对于这主意,也是认同的。

    “回大王,正是如此,六国大军,军心不一,远道而来,粮草运送艰难,我秦若是能够坚守良久,六国大军,则不能久矣,洛阳守城之战,有工事之利,臣只需要屯兵,以及大王新招募的士卒就足以坚守。

    在洛阳之后,乃是宜阳,宜阳之后,通往崤函大道,洛阳宜阳本就一体,难以分离,互为依仗,攻其一,则另一为援也,令围攻洛阳六国大军,首尾不得兼顾,臣以为,当在宜阳之地,也驻守大军。

    行军之难,难在粮草,纵然六国大军分兵两路,但能北上从河西攻入我秦者,又能有多少呢,此战之关键,在于洛阳一线,洛阳之关键,在于三阳制敌长廊也,长廊之关键,乃是宜阳洛阳互为援也。

    臣以为,可在宜阳驻守大军十万,一可防函谷关之口,二可援洛阳之围,如此三十万大军布局,方为万无一失。”

    怎么守,如何守,冯章没有多说,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洛阳是反守为攻的节点,而宜阳则是坚守洛阳的关键,纵然敌军分兵,那重点也是洛阳也。

    这倒也是,拔掉洛阳宜阳,齐国燕国愿意,就连韩国,也会很乐意,至于楚国,只要不是从河东进攻,他就很乐意,而河东进兵,乃是魏国一厢情愿之举,就算分兵,也一定不是联军的重点了。

    秦王颔首。

    “那上将军以为如何?”

    问向寿,嬴荡就是要知道具体的兵力,和具体的粮草,和一应的战略物资,能不能支持他这样做。

    向寿起身,站了出来。

    “启禀大王,洛阳宜阳两地三十万大军,现在就可招募,陆续进驻,我秦地域辽阔,光是从蜀郡之地到洛阳,就近乎一月之久,粮草运送过去,更耗费时日,洛阳都督之处,臣以为可行。”

    六十六日,的确是没有多少时间了。

    上将军并无异议,这也是料敌先机的好处,现在就直接招募大军去洛阳,趁早准备,以免在路上耽误。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嬴荡又望向公输楠。

    “那治户令准备如何呢?”

    粮食,钱财,性命相关啊。

    “启禀大王,臣已早做准备,为大秦战,纵然治吏台秦吏饿其体肤,也不少将军们一石。”

    公输楠这样说,那是因为到底需要多少粮食,他也没把握,这样的战事打起来,要打多久,谁也不能预料。

    嬴荡自然是清楚这些的,他对公输楠点了点头,算是认可。

    朝会到现在,经过了苏秦、韩拙、司马错、冯章之论,他心间开始定了主意。

    “尚书令,传寡人之令,其一,发九郡之地,下国书,招募大军。

    其二,令洛阳都督冯章,镇守洛阳,宜阳都督魏冉,镇守宜阳,整军备战。

    其三,令荆州郡守嬴歧,严密监视楚国动向,以白驹副将绞跬为白驹将军,随时防范楚军。

    其四,我大秦各台各司,都需得以此国战为重,此乃我秦人之劫,也是我秦人王霸天下之机,不可不重也,若有失职,秦法论之!”

    秦王令下,重臣接令

    绞跬,一直就是秦国白驹副将,他曾是楚国人,后来随着上将军向寿入秦,和辛鹿一样,是一上将军的门生了。

    与辛鹿不同,此人年迈不小,已过五旬,但身体颇为健壮,能开劲弓,虽没许多的长处,但胜在稳健,胜在经验丰富。

    白起这荆州都督,看来以后只能是挂名了,那这白驹将军,就得要换人了。

    绞氏,本该为国名,后此国被楚武王所灭,其公族便以国为氏,绞跬便是这绞国公族之后,乃妘姓,妘乃上古火神之姓,其人也是来历不浅。

    应六国之战,秦国三大都督,尽皆出征,魏冉冯章,于三阳制敌长廊,都督白起则随即应变,看六国情势,再下王令。

    这样的将才,肯定不能将他放任一城,只做守城这么简单的事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