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第235部分阅读(2/2)
作者:作者不祥
到来了。
一问之下,他们也是选定了这条路,要渡过大河,与中条山的天军会合,然后取道王屋山,斜插太行山。
麦轲叫过顾继之,二人站在河岸,一起观瞧河道中排天浊浪。
看到这些黄泥颜色的河流,顾继之一声叹息。
他对这条大河所花的工夫,几乎占了他所有调研时间的一半,不但因为这条大可穿越了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因为它带来了无数的灾祸,因此让它由黄变清成为每一个关心者的梦想。
顾继之无疑是这个梦想的最强烈持有者。
麦轲听着顾继之絮絮叨叨,述说他的梦想,它的实现梦想的方法,对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有了一个轮廓。
治理这条大河,目的是让河水由黄变清,回复它来自源头的清澈。
根据顾继之的介绍,由黄返清,可以有两个途径实现。
一个是,从源头开始,就不给它染黄的机会。
这就是说,凡是和源头之水接触的地段,水流,必须一黄不染,和源头之水一样清洁无污染。
另一个是,把染黄的水,再来一个反转过程,把黄去掉,恢复其本来清澈面目。
这就是说,要把清水和黄土分开,各归各处。
不让清水变黄,可以从两个途径保证。
第一个途径是,河水在河中流淌的时候。一直保持清澈,也就是说,河道中没有为何水变黄的污染源。
这样,进入大河中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就一直保持什么颜色,永不变色。
第二个途径是,这条大河一路注入的支流,不会把黄水带入主流。
这是杜绝中途注入的水,把不干净的水,带入这条大河。
麦轲听到顾继之的思路。觉得都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他只考虑另一个方面,而这条大河显然面临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也必然带来相应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又会影响其它方面的使用和治理,所以必须有一个综合治理方案。
随着两河决战的结束,整个大河的治理必将提上日程,既然近日到了这里,不妨考察一番,弄出一个治理方案出来。
于是,麦轲要求大军就在这里休息,他和顾继之腾空而起。
飞到五百米高空。就看到一条黄龙被卡在群山之中,蜿蜒曲折,似乎正在急着逃窜。但是大山就是它的天然敌人,让它不得畅行无阻。
直到刚才麦轲等人的驻足之出,才摆脱了大山的辖制,得到了解放,让后一蹿而而出,激流汹涌。一射而出!
现在,麦轲和顾继之都在云豹背上的空中楼阁中。放眼四方,毫无遮挡。眼下的群山之外,就是两个巨大的平原,下游的平原,似乎为这条黄龙提供了随意穿行的园地,再也没有阻挡!
顾继之悲叹道,也正因为如此,下游的河道决口频繁发生,甚至不断地改道,转眼之间,田园、村庄、甚至城市,都变成泽国。
看到那千里沃野,城镇村庄密密麻麻,去没有任何保证,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条黄龙兴之所致,前去拜访,则万千富贵、锦绣荣华全都随水漂去,化为泡影。
这条黄龙必须驯服,让他改变颜色、改变脾气!
目标是水质清澈、脾气温顺。
不过,麦轲知道,那绝不是想想就能变成现实的。
而且龙之染黄,脾气暴躁的原因,是在上游的河段,只有确定原因,根除病根,才能正本清源,龙顺河清。
麦轲继续高升,达到一千五百米高度,看向群山之西。
只见那里别山之东的平原高出几百米,都是一片平原土地,处处黄土弥天。
这条大河有它的西北部出来,流过北部,然后再往南流,一直流到群山的西面,让后一头扎入群山之中。
顾继之继续介绍。
说这就是闻名的河套地区,形容大河流经北面东面,活脱脱像一个套子,套住了这片黄土高原。
就是这样一套,产生了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时,大河为这片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从而把这片平原变成了鱼米之乡。
“大河百害,唯利一套”,这个谚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群山以东,大河的改道、决堤、漫堤等灾害,多得数不胜数,所以,大河反而成了弊大于利的害河。
而大河的源头,处处高山野林,几乎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也谈不上什么有害有力。
因此,唯利一套,就是只有这个河水环套之中的地区,才是大河的真正的受益地区。
正因为有利,所以沿河两岸的所有林地、草地、山地、平地,统统被开垦为农田。
也就是说,原来被固定的黄土,现在成了随意流动的沙土,在接受河水灌溉的同时,也大量奔涌进入河水的怀抱。
这种进入河水的黄土数量之大,每年可达几十亿吨!
这个数量的黄土,足够把这大河几次填平!
幸好,巧夺天工的大自然,还有它自己的调节方式。
就是刚才提到的群山之中,是一道又三四百米落差的激流,可以把从前段平原积存的泥沙倾泻出来。
这样虽然解决了淤积的黄土,却把泥沙带到了下游,这是形成下游各种灾害的主要原因。
这等于是得力的一“套”,嫁祸于人,把祸害推给了大河下游数以亿计的居民大众。
尽管不是那里的人有意而为,客观上却确实如此。
因此。这就产生了上下游的矛盾。
因此治理这条大河,也凭空增加了一条新的因素;而且这条新因素往往会变成最重要的因素。
这种矛盾,尤其是采取人为干预的措施的时候,就更加不可避免,也让这些措施的决策非常困难。
麦轲对这些因素心知肚明。因为他不仅仅站得高,视野很开阔,而且他有历史的深度,知道后世的相关困扰。
如果能帮一下忙,他当然不介意。
但是目前来说,他要考虑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对两河决战的影响。两河决战,主要战场就在大河的下游,万一它发了疯,决战之中,岂不是措手不及?
另一个是天国推翻满清以后。如何综合治理这条大河。
顾继之问道:“我们这次建立直通太行山的通道,怎样过河,你心里有数了吧,麦轲?”
这是最紧迫的,希望麦轲有办法,否则靠他的工程纵队,起码要四五天时间。
麦轲说:“我想没问题吧。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多大谱,呵呵。”
“那就靠你了!我就谈谈综合治理的问题。我想。有四个基本目的要兼顾,否则就不用综合治理了。”
“哪四个?”麦轲感兴趣地问。
“就是农田灌溉、生活用水、水力发电、河道运输!重要性也是这样排列。不过,也要看在不同河段、不同时间。这种使用的河水的方式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比如……”麦轲插了一句。
“比如,特别干旱的时候,生活用水就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没水就渴死,哪里顾得上其它?又比如,打仗的时候。需要水路运输,把兵力和武器弹药送上前线。这个时候,其他的使用就要让路。”顾继之解释道。
果然如此!麦轲非常赞同顾继之的观点。
不过这都是如何使用河水。都是被动地等着河水发生作用,人基本上都是无能为力,灾害来了,也是束手无策。
如何主动地掌握河水的威力呢?能不能让河水为我所用?
想到这里,麦轲一惊,敌人有可能利用合适吗?
历史上使用水的力量克敌制胜的战例太多了,比如关云长水淹七军!
想了一会儿没有头绪,就会转思绪,问过继之:“还有什么问题?”
顾继之说:“有!比如有时天旱无雨,大河就有断流的为限;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断流发上,可是很接近了!别管是四大功能也好,八大功能也好,断了水,全都白搭!”
麦轲点头道:“因此,综合治理,又必须考虑足够的水源问题,不断地、充足的流水,是综合安排水利的基础。”
“其实,这个问题,表现为上下游争夺水源的问题。如果水量固定,用水量也固定,刚好供求一致,上游用水多于它的比例,下游就肯定不够用。”
看来问题越来越多了,麦轲已经感到头痛了。
顾继之可以是比他早多了。
这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麦轲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不少,离找出解决的方案还差得太远,难道一事无成,就此结束?
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是有灵犀一动吗?
把已知条件都交给它,把期望的东西也给它,让他把二者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岂不是一个绝妙好计?
就这么干了!
于是心花大开地对顾继之说:“走了!今天收获很大,回去渡河!”
于是,云豹一头扎了下去。
麦轲没等落地,就把跨越三门的一座大桥搭建起来。
这座宽五十米的大桥,中间点正好搭在中流砥柱上,同时跨越人门、神门、鬼门,也是三合一枢纽工程的构架。
但是有一点不同,整个桥身,从南到北,都被包裹在一个透明的涵洞中。
这是麦轲的一个特殊考虑,哪怕将来这里发了滔天洪水,把整个桥梁都埋入水底,大桥的功能都可以丝毫不受影响,可以照常使用!
麦轲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过河而去!
(未完待续)
第925章 二虎争山夺岗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三栖特种兵》更多支持!
第926章 全洲威震中条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三栖特种兵》更多支持!麦轲两手各一掬原素扬出,顿时让先头到达舜王坪顶的清军享受了水火二重天的滋味,然后大部分都一个跟头翻落回去。
可是,这些敌人真的很凶悍,不顾烧得发秃眉短,皮肉焦糊;也不顾浑身湿透,如同落汤之鸡,又一个翻身,卷头重来。
这还不算,更多的清兵,从更大的范围,翻过坪顶的边沿跳进了坪坝。
知道已经不能全部挡住,麦轲爆发了最大的潜力,金、木、水、火、土、气六种原素源源而出,把大部分冲上坪顶的清军扫了下去。
当后续清兵更大规模涌上来的时候,王全洲和他的部队终于到了。
两队人马从南北两个方向蜂拥而上,然后飞跑突进,力图占领更大的平面。
如同两股激流,在坪坝中央轰然碰撞,搅起漫天的浪花。
着浪花不是白色、不是蓝色,而是红色!
那是敌我双方激荡的鲜血,那是双方勇士生命的精华!
王全洲一面当先,悍然对上了兆那苏图,方天画戟对上了三刃铁戈!
“嚓碐碐!”
一串火花爆射,方天画戟和三刃铁戈各自弹回!
再来!
“嚓碐碐!”“嚓碐碐!”“嚓碐碐!”……
一连对撼了二十招,不相上下!
马上人交锋,坐下马也没有闲着,马头相撞。马蹄互踢,甚至逮住机会就咬一口!
这时候,双方的人马大量涌上坪坝,足有一万多人,把本来还算宽敞的地面全部挤满。
大家都在厮杀。有的一边向敌人砍去,一边大喊大叫;有的闷声不语,手中的刀枪却如毒蛇吐信,专对要害之处下家伙。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惨烈,可见双方积怨甚深,都憋了一口气。要在今天报仇申冤,一决雄雌。
这时候,麦轲已经脱离战场,又到了半空之中,和李秀成。加文、卫理、穆藤额、鄂顺安、福安健、主持智深、土司座山虎等人一起,观敌瞭阵。
这些人虽然都是见多识广,看到下面如此惨烈的交战厮杀,都一阵阵惊心;即使麦轲也赶到头皮发麻。
这种手工进行的残杀实在太惨烈了!
只见天军方面,人数虽然少,但是都是精锐好手,而且组织严密,分工负责。
在王全洲的右手一则。是一个陌刀队,大约千人左右,他们个个都是真强力壮。体形高大,手中一柄长刀,长有五尺,刀身略有弯曲,呈自然弧度,重十五公斤。
他们排成长方形战阵。动作划一,大刀同时举起。同时劈下,不管面前的敌人是步兵。还是骑兵,一刀劈上,人马俱碎。
麦轲知道,这时王全洲的秘密武器,他只要掌握一支部队,必定挑选出最精锐的士兵,组建陌刀队,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候,投入战场,起到克敌制胜的作用。
看来今天王全洲已经在做最后的决战了!
战斗依然呈胶着状态,坪坝上已经尸横遍野,双方就在同伴的尸身上继续拚杀!
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前面有强敌,后面自己人不断地涌上来,欲罢不能!
即使才在同伴身上,甚至知道那些同伴还没有死透,他们依然踏了上去!
他们心里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也来不及为同伴怜悯,因为很快,他们也会如此,倒下,被人践踏。
相比而言,天军被清兵更加精锐,也杀死了更多的敌人;但是清兵生在人多势众,他们的总人数是天军王全洲部的四倍!
所以他们尽管死伤惨重,却死战不退,后面的清兵依然源源不断地补充上来。
这个时候,地面的尸体,已经有一尺多厚,最薄的地方,都有了两层死尸。
这样的绞杀,从一开始,就一刻没有停止过,因为双方都是打光了前面的,后面的替补而上,只有坪坝上永远保持满负荷。
前面的不杀光,后面的也上不去;保证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杀掉你对面的敌人!
而敌人也是同样的想法,有时甚至就是比谁先杀死对方。
生命是否能继续就是这样变成了直接的你死我活的竞赛。
在这样的残酷对打面前,所有人都调动了自己最大潜力,别管从速度上,还是技巧上,还是力量行,都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杀死对手!
当动作简化为最直接的杀人以后,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蹉跎,整个杀人过程用时不超过一分钟!
这种杀人过程不是一个,而是几千人同时进行,有一杀人效率很高!
不到半个小时,双方人马各自缩水一半!
也就是天军损失了一万战士,从兵力有二万急剧缩小为一万。
清兵则损耗了四万,总兵力从八万缩小为四万。
当然,麦轲也告诉了王全洲,哪个和他打了半天的人,不是曾国荃,而是曾国雄,敌人使了个调包计。
王全洲恍然大悟!
怪不得想和他叙叙同学之谊,他怠答不理呢,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叙旧!
好小子,假冒了别人,也不打个招呼,既然如此,我也好好吓唬吓唬你!
“曾国雄!你为什么要假冒曾国荃骗我?”王全洲大喝一声!
“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曾国雄?”曾国雄不禁大惑不解,我就是露了馅,你也是顶多知道我不是曾国荃四哥而已,如何得知我的姓名?
我的姓名除了四哥,再也没有人知道!
难道人死以后。一切都恢复原来的老样子,以本来的面目的对人?
“我当然知道!因为你骗了我,我并没有骗你,我和你四哥曾国荃是同学,所以我要和他叙旧。因此,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就被告知,你的所有情况!”王全洲利用信息的不均衡,使劲忽悠起来。
曾国雄心中害怕,不过依然以惑不解:“我不信!你得到了我的情况。我怎么没有听到你的情况,到现在我也知道你是谁!只是推测出你和四哥是同学而已。”
王全洲没想到曾国雄还有这种诘问,还真不好回答;不回答吧,这些忽悠就会穿帮!
他也是机敏过人,眼珠一转。继续忽悠!
“我因为受你的骗,所以被告知真相;你没有被告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推测,你和我的区别,就是你骗人,我是被骗者,所有你没被告知。我被告知了,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这样啊?”曾国雄本性忠厚,一想。也对,我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