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民族主义(下)(1/2)
作者:从小不会爬
就拿历史上中国(并不光是汉人,胡人也在战乱和各族之间的屠杀中死掉了一大半,除了极少数最终的胜利者,没人原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第一个黑暗时期“五胡乱华”来说,其实祸根早在“昭君出塞”之时就已种下,因为那根本就是“无功而赏”(因为只是名义上称臣罢了,连投诚都算不上,胡人随时都可以叛汉自立,这算什么功劳啊?),破坏了赏罚的原则。而且赏赐得来太容易,那些胡人就不懂珍惜,更不会生出多少感恩之心。
而由于获得了汉朝赏赐的无数钱粮,又获准内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长城以南,“五胡”的人口在那几百年里如滚雪球般暴涨。当西晋因为“八王之乱”而元气大伤的时候,北方的胡族人口居然已经与汉人相差无几了。而且胡人之前因为可以从汉晋皇帝那里获得相当数量的“补贴”,所以可以养活大量的脱产人口,这便为他们的首领提供了无数潜在的兵源;而汉人百姓则因为要负担更重的租税而苦不堪言(因为皇帝赏给胡人的补贴其实都是汉人百姓的劳动果实啊),不得不终日劳作以养家糊口,尚武民风因而渐渐消退(再没闲暇练武,也没那个财力,穷文富武啊。)。各族力量此消彼长,而“八王之乱”不但自毁长城,也令胡人发现西晋政权早已是外强中干,到这个时候,恐怕傻子都会想到乘火打劫了
不过,“五胡乱华”之所以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与当时汉胡之间业已存在的民族矛盾也有很大关系(注1)。这也不能全怪那些胡人恩将仇报,汉人也有过错,因为在那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内迁的五胡一直深受汉人歧视,甚至连官商勾结将胡人作为奴隶贩卖谋利的劣迹也屡见不鲜(注2),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
这就好像你一方面资助某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另一方面却整天当众羞辱他,你说那个孩子是会感谢你,还是恨你呢?考虑到那些胡人既然能够厚着脸皮年年收下这“嗟来之食”,其寡廉鲜耻可见一斑,再加上那些赏赐来得又太容易,而且还是首领们转交(注3),恩情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诸胡记仇而忘恩也就可以理解了。《君王论》里说过,一个伟大的君王要令人恐惧,却不能令人憎恨,套在民族关系上也是完全适用的,而中国古代的历代汉人皇朝全都弄反了
想通这点后,赵旉赫然发现原来世界上类似的错误竟然无处不在,看来记忆中美国日益严格地约束种族歧视行为确有那个必要。例如,赵旉前世看过一些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铁血型yy小说,当时的确挺爽(是对应民族的话),但现在来看,其中一些情节的设定与处理多少有些不妥,而书评区就更是什么鸟都有。虽然散布偏激言论(注4)的只是极少数人,却会影响很大一片人群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看法,负面作用可是很大的。虽然某些似乎是针对主体民族的政策很令人蛋疼,但抨击的着眼点不应该集中于民族的角度,而更应该从“公平”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