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洛看来,离国公卿们的想法是很能理解的,当今离王已经八十多岁了,离王还活着的儿子,公子范这个老来子不提,只说唯一还活着的成年公子兰,公子兰已然年过六旬。孙辈里,公孙係也已近而立,而公孙係这还是年轻的,离王大部分孙子都已年过四旬,不乏年过五旬的。
王族尚且如此,何况朝堂。
王权的更迭所更迭的不仅仅是君王,更有三公九卿,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说说而已。
年迈的终将被年轻的所取代,然而离国却很难,离王太能活了,很多人都年轻熬到了白发苍苍都没能看到个头,有的甚至已经熬死了。
朝堂里唯一一个年轻又坐上高位的子昭也是因为得了离王的眼缘,加上离王对离王孙的死有愧,弥补在子昭身上,他这才能上位,否则仍旧得熬着。
若是离王知情识趣,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朝堂换血的话,也不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年纪越大,离王便越保守。自然,他不想保守也不行,当年稷阳之乱,他好不容易灭了苏氏与太子琚所铸就的固若金汤的王权元气大伤,对列侯与公族的掌控力远不如以前。虽然也能故技重施打压与灭了那些做大的家伙,但苏氏前车之鉴在那摆着,列侯与掌权的公族对离王都警惕得紧,离王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他们都能紧张得做出一系列反应来,若离王真的磨刀霍霍,离国立马就得内乱,而如今的离国禁不起再一轮的内乱了。
除了求稳,离王别无选择,然而,国族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离王求稳,稳固了他的王位,却对缓解各阶层的矛盾一点用都没有,相反,他还得镇压这种矛盾,避免变成内乱。然而,堵不如疏的根本原因在于水流越堵越厉害,国内的矛盾亦然。
离王不想改变,想改变的人很多。
不过,阿珩深以为,那些热血澎湃想改变的人选择公孙係是个更蠢的选择。
当年先太子送他质辰,他很难过,一点都不想去,却不敢对任何人说,只会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
三十年前,齐国与离国大战,离国战败,齐武王逼迫离王割地与联姻,求娶离王孙,谁都看得出,齐武王那是成心找茬,是怎样的屈辱。然而迫于齐国势大,离王孙被离王远嫁齐国,嫁给年纪跟离王有的一拼的齐武王为妃。
论起悲催程度,离王孙只在公孙係之上,她要嫁的是好色的齐武王,且是为妃妾。若离王孙是庶出倒也罢了,但她是嫡嗣,她是昔年打得齐国求饶,迫使齐国割地赔款的太子琚的嫡长女。明眼人都看得出齐武王点名纳她为妃绝非真心联姻,纯粹是想以此侮辱已故的太子琚,侮辱离国。
离王孙真嫁去齐国,必然凶多吉少,所以所有人都对离王孙看得很紧,生怕她逃了。结果她还不如逃了呢,离王孙温驯的待嫁,温驯的出嫁,温驯的走到了边境,然后跳进了边境的大河里。并留下遗言:她老子从未屈服于人,做为太子琚嫡女,她生为离人,死为离国鬼,绝不踏足齐地任人侮辱。
离王孙跳河跳得爽快,离国三军中的年轻将士却是红了眼,吼着誓不接受此等侮辱,完全不考虑后方王城里的离王想不想打便同齐军打了起来。战火越烧越厉害,尽管将齐军逐出了离国的土地,但离王培养的二十万打算用来抹杀太子琚在军界影响力的心腹精锐也因此死伤殆尽,为离国后来的动乱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