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爱情》免费阅读!

附:耶鲁舅舅的爱情蛋白学说(2/2)

作者:天昭馨漪

份爱。

    “人们可能会产生疑问,人们会说可以有甲方深爱乙方,而乙方不爱甲方的情况;人们会说‘单相思’这个词就是据此发明的。这种情况当然有,如果不深究,就让这种观点永世长存也无伤大雅,并且还多些诗情画意的素材

    “但这个地方讲的是生命科学——虽毫无诗情画意可言。甲方爱乙方,而乙方不爱甲方的情况或者说‘单相思’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在甲方长期对乙方的倾慕中,甲方可以在体内出现乙方的‘对应体’;但这种对应体犹如近亲结婚一样,是弱小态的、畸形的、缺少乙方生物场的滋养的,并且‘非常态’地、大面积地、紧密地附着在自己体内的‘两性情悦蛋白’上,是属于相当程度的‘情悦’乙方,而乙方并未产生类似反应或产生的反应极不相称的弱小。由此可见,甲方并无长大成熟的、健康的‘对应体’与‘两性情悦蛋白’相互溶融,并生成‘情悦蛋白共生体’。造成这种状况的底层原因在于乙方的生物磁场没有‘呼应’甲方,在此情况下,乙方的‘两性情悦蛋白’的状态则因人因情而定,但肯定与甲方不是呈相应的状态。

    “因此,‘单相思’与‘真正的爱情’无关;因此,‘单相思’也具有可逆性——‘别在一颗树上吊死’的说法可以在这里找到科学根据。不过,‘单相思’的‘对应体’是‘非常态’地附着于甲方的“两性情悦蛋白”上,表明这类人难以轻易从情感的泥淖里挣扎出来——故所以‘单相思’有时是非常固执的。

    “话又说回来。‘相互性’除了表示‘情悦蛋白共生体’是同时在双方体内出现,而不可能仅仅在一方出现外,还表现在‘直到一方至死方休’。也就是说,一方去世后,‘情悦蛋白共生体’处于一种及其缓慢的消融状态。慢可至终身存在,也可以较快消融,这要看自身内环境和周围环境而定;譬如说,一个新的异性对其产生何种影响,等等。

    “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对应体’粘附的逆过程——即从‘两性情悦蛋白’脱离石,会对该蛋白产生程度不等的损害——犹如烫伤会对皮肤造成损害一样,其结果使得‘对应体’与该蛋白的溶融变得越加困难。这提示反复‘恋爱’的人获得纯美爱情的几率相应下降。

    “基因学的发展,有可能出现人工干扰‘对应体’与‘两性情悦蛋白’的技术。问题是:人类需要这种东西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判断:恋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情悦阶段、浮世爱情阶段和纯美爱情阶段。平常人们所说的爱情,实际是一般意义上情投意合的男欢女爱,属于浮世爱情,具有深浅难测的变数掺杂其中。而纯美爱情是上帝赐予人类至高无上的礼物,唯以原生态爱情相恋的人们方可居之。

    “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恋爱总是从浮世爱情观开始,有的人可以进入原生态爱情观。其二,进入原生态爱情观的人,相辅相成,对方通常也具有了相对应的原生态爱情观。

    “这对自我认识到自己是否已具有了原生态爱情观的人是有帮助的:他(她)能更加乐观的、并通常是正确的相信对方是会百折不挠地爱自己的——就是中国圣贤说的‘携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要强调的是,对方并不总是同时具有了对等的原生态爱情观,这里面有个时间差与程度差在里面。从理论上讲,这个时间差与程度差本来不应当存在;但由于人性的复杂与社会大环境地干预,它们很现实的存在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