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动用了6个监军司兵力,唯恐不够,在民间征兵时达到十丁抽九的程度!共凑齐了30万兵力,带足100天粮食,向宋朝泾原路集结。结果空等了1个多月,李宪一点动静都没,那边永乐城却建起来了!西夏人又气又急,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再也耽误不起了,全军开拔向鄜延路靠近,拔下永乐城这根钉子!
这时,守城部队派人向米脂城紧急求援。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大将高永亨,他哥哥是鄜延军中排名仅次于曲珍的高永能,兄弟俩在前不久西征的无定河谷一战中都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样的人,在军中威信应得到尊重。高永亨立即去见徐禧,提出自己意见“城里兵少,没水源,难以坚守”平心而论,这是客观事实。可徐禧的反应是大怒,把这懦夫孬种关进大牢里去!之后他笑嘻嘻看了眼西北方,说了句非常牛的话“西夏人来送死了,这正是我建功立业取功名的好时候”他下了两个命令:1请名义上的西北最高长官沈括坐镇米脂,理由是主帅不可轻动。2我率部队赶赴永乐城,迎战敌军!
全体宋军一起发抖,其中最冷的是沈括。他后悔了。作为西北最高长官,永乐城计划没他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实施。由此可判断:他昧了良心!以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精的知识面,会连永乐城没水源这巨大缺陷都不懂吗?明显的,沈括把这座城当成了政府工程而非战备工程。此时考验突然间来了!沈括想了又想,他提醒徐禧:兵力相差太悬殊了。敌军30万,我军不超过4万,这仗没法打。不如以永乐城为诱饵,就让西夏人占领。之后我们招集西北所有军队。与之决胜…可徐禧对沈括笑了笑:永乐城的事,皇上已全权交给了我。您是主帅,我给您留1万兵力,就留在米脂城听我好消息吧…
徐禧带着2万多人上路,连带着永乐城原有5千多人,宋军在3万左右。西夏军30万,这数字对比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和李元昊时期的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一样,都是1:10!
8日,徐禧、李舜举来到永乐城。迎接他的是大将曲珍。出于战局考虑,曲珍实不想让徐禧进城:兵马我来调度,您就回后方米脂城督战吧!
徐禧笑了“曲侯老将,何其胆小也”他是笑着进城的,有好多想法,憋着多难受!进城后,他 第 157 章 体一头雾水:老兄,俺们都是拿刀砍人的老粗,您学问大,都不懂哎!
这里简单介绍下“王师不鼓不成列”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一位神人。此人大名鼎鼎,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他叫宋襄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和春秋时代公认的野蛮人楚军在打仗。楚军渡河攻击,宋军有人劝他乘楚军渡河才渡一半,立即发动攻击,可以多胜少。宋襄公大义凛然说出了这句话。结果就是被全军渡河完毕后的楚军打败,大腿上中了一箭,伤重而死…几千年来他就是个大笑话,反面典型。这时居然被徐禧提了出来,仿佛还光芒万丈了一样!徐禧,你只是个拿人工资,替人打仗的打工仔,装什么大象?以为你是宋襄公,想争霸主的人啊?
徐禧不管,在宋朝空前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就是要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于是,叶悖麻、咩讹埋的铁鹞子重骑兵也过了河,西夏军发起攻击!没等他们动,宋军先攻击了!数千名手持雪亮银枪、身穿异锦战袍的鄜延军骑兵冲向了5万余名重甲铁鹞子军…
这是不可思议的举动,除非是汉虎贲军或唐玄甲骑,不然无异于找死。但鄜延军就这样冲了过去,带着徐禧下达的死命令——必须冲击3次!3次后,后面的步兵才可上阵!这就是说:不管这数千银枪骑兵命运怎样,其余友军只能坐视不管!
之后发生的事让人无语,鄜延军军纪真是太强了,徐禧的每一个要求都被严格执行了。银枪军面对10倍以上的重甲骑兵,连续冲击了3次。3次过后,西夏铁鹞子反击了!无论怎样抵抗,数量和装备的劣势让银枪骑败了下来!
败的时候,正迎上后面冲上来的步兵…3次攻击后步兵要上阵的!骑兵倒卷进步兵方阵里,一片混乱。6万余人搅杀在一起的局面下,没人可力挽狂澜,鄜延军败了,纷乱地退向永乐城城墙…
而这时。良机再次出现。只要把握住,宋军仍可胜利!城头上,鄜延军大将曲珍在混乱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