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的儿子的月钱,只怕两口子都饿死了。
“你儿子不是在城里给富人家帮工么?”金苗又道。
刘桂花摇摇头:“儿子也是要花费的啊。”
金苗就不说话了,因为她的儿子前几年也在城里帮工,后来突然回了乡,说是看不过去大户人家作践人的嘴脸。
可实际上是摸了人少爷屋子里的东西,被打出来了。
尔后儿子就一直在家里农忙时节帮着家里垦田收种,可也确实不如之前在城里帮工时那样小有积蓄了。
对于刘桂花的儿子在城里帮工,她是心里不平衡的。可对方即便在城里帮工,家境依然窘迫,她又找到了些微奇异的平衡感。
等刘八叔公从村里出来,车子总算要走了,众人便上了车。
傅之晓挨着刘桂花坐在最外面,好几次颠簸,几个中年妇女差点将她挤下去,一路上她只得无奈的死死扒住车壁。
直到快要筋疲力尽,八叔公总算停了马车,长声遥遥一句:“到益阳咧!”
傅之晓总算松了口气,率先下了车。
而益阳,确实比泗临更为宽敞。
金色的朝阳如铜锣悬挂在天空,几条铺得整齐得青石板路都映上一层金芒。
现在已经快早上七点了,集市开得很早,街面两边早已摆满了小摊,迎接着来来往往的客人。
几人下了车就四散开来,傅之晓早上还没吃饭,只觉得饥肠辘辘,便走到一家面铺,点了一碗臊子面。
一个汉子用竹编漏勺麻利的将拳头大小的一卷面条舀起来,放到已经搭好料的碗里,一个中年妇女将面端到傅之晓桌上。
傅之晓看了看,面铺用的料极为简单,估计只有油盐小葱和零星的几点小料。
她若有所思的扒拉着面条慢吞吞吃起来。
吃了没几口,她又朝面铺作料台上望了望,最终确定,用料真的是极为简单。
她又瞧了瞧其他桌的人,发现大家都吃得酣畅淋漓。
真是奇了怪了。
难道是调料本来就很少么?
一边这么思考着,一边慢吞吞吃面,转眼间一碗面条却是已经见底了。
吃完面付了银子,傅之晓决定先去找找刘桂花了解了解物价。
刘桂花正好在和众人一起摆摊,傅之晓走近之时,不经意往她篮子里看了看,顿时愣了——
这不是高笋么。
------题外话------
第二卷我修改了章节,但是…后台一直木有审核,不造为何。/(t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