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免费阅读!

异时空-中华再起第127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指挥员,你就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那带电的目光会将英雄们“电”得找不着北的。

    习惯一夫一妻制的杨沪生在这方面并没有越轨行为——虽然多几个妻子在这年月实属平常,达官贵人只有一个老婆这却有些稀奇。

    在军队中当伟人当惯了,在地方事宜上,杨沪生也不自觉地要体现出自己高人一筹之处,但他毕竟不是超人,一事通,事事通这样的例子并不适合他。光关注军事了,对地方事情虽然也指手画脚,表达过自己的意见,他并没有专注地关注过。

    只有对军队有影响的事情,杨沪生才感兴趣跳出来干预一番,如干预《权利法案》,这对他来说,属于特例。

    百姓也许当杨沪生是天才,是顶礼膜拜的对象,真是他们愿意为杨沪生生,为杨沪生死。可参议院里的那些参议员却并非如此。

    参议员们同样崇拜杨沪生,但这只限于作为军队领导,杨沪生可以保障他们安全,并且帮助他们开拓市场,让他们的权力可以在其他地方行使,这让参议员们很感激杨沪生。

    没怎么在参议院说话的杨沪生,对参议院的影响也仅限于此。只要不触机参议员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当然笑容可掬。但只要触机切身利益了,这些参议员们也就化身为反对派了。

    以理服人?杨沪生很愿意以理服参议员们。只是他也知道,自己对财政方面事情,也就平常说说让人觉得很是高深,真要深入下去,那他对财政问题上的弱点将暴露无疑。政府预算如何安排,这方面他还不如躲在北京清廷工部那些郎中。

    他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如何跟那些实际操纵者相比?至于军费占了多大比拟,才不会让政府破产垮台,这就不是杨沪生所了解的了。

    虽然对财政方面杨沪生并不是很熟悉,但这毫不影响杨沪生明白自己的政府在收入方面占据什么样一个地位。

    不用说工商收入,光地丁、杂税、盐税就让解放区政府稳据世界第一。当然,土地方面的收益,很多是无法征收到的(每年这些收入达到三千多万元,折合银两三千万两白银,实际征收只有三分之二,两千余万元)。不过工商企业起来后,工商税收已经超过这些地丁、杂税、盐税。

    “那么多工矿企业,现在每年税收比北京满清政府不知高了多少,可以说,解放区财政收入是当今世界最富裕的政府。又怎么可能没有钱维持一支军队去取得胜利?”

    史秉誉苦笑道:“老大,难道你还不了解我们军队是怎样一番规模吗?”

    “我们现在光主力部队就有二十三师(其中三个骑兵师)之多。不包括武器骡马,每个月军费就需要两百五十万,一年下来,军费需要三千万元。要是包括武器弹药,骡马营帐,再翻一番也不够啊!与英法战争结束没有多少日子,外贸现在刚刚才开始恢复,至于内地贸易,要知道,多年的战乱,让百姓口袋里都没什么余钱,你生产了那么多商品,没人买,商品还不如石头。这个‘最富裕’政府根本是空架子一个,用不着人家推,只要战争继续维持一年半载,咱们麻烦就大了!我现在还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对外发行债卷,或者干脆问外国政府借款将战争进行下去呢!”

    “这不行,说什么也不能向外国佬借钱打中国人,这是原则问题。”杨沪生马上关门,一点通融余地也没有。“如果问外国佬借钱打仗,我们跟袁世凯又有什么两样?何况那些钱都是有条件的,到时候还要我们出卖国家利益来偿还,这是根本不能允许的!”

    “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可钱不够这是现实问题,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史秉誉将烫手山芋抛给了杨沪生。

    说到钱,杨沪生的气势立刻萎靡下来。他又哪里有什么好办法,让政府一夜间变成大财主?

    按照杨沪生理解,企业钱多了,工人工资也能上去,工资多了,购买力也就上升,接着又触进企业生产更多商品,工人工资再次增加,购买力继续扩大……只要进入这种良性循环,政府的钱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可这种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想要一夜暴富,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掠夺了。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能快速积累财富,一个靠的是掠夺其他大陆财富(如从非洲、美洲、亚洲掠夺财富),还有一个就是靠海盗了。让海盗抢掠其他国家海上贸易。岸上穿戴整齐,看起来仪表堂堂,乃很有风度的海军绅士,一出海,降下海军旗,升起海盗旗,这些绅士们马上又变成海上强盗。这,就是英国能快速致富的原因。

    难道中国也学习大英帝国,让解放军海军也变成当代海盗?这好象笑话开的太大了一点。正统军人家庭出身的杨沪生,绝不想自己做出如此有辱军人荣誉的事情来。

    不能当海盗,当陆地强盗如何?杨沪生的土改,可以说就是从地主手里抢钱的一种做法。很可惜,这种土改触动了参议院里那些参议老爷的切身利益,最后居然变成让政府替地主支付土改费用的政策,这与杨沪生的初衷大不一样。不光没有抢地主的钱,反而让政府成了慈善家,帮农民购买土地。只要一想起此事,杨沪生就耿耿于怀,很是不爽。

    至于增加税率,从工商业者身上剥走最后一个铜板,这种疯狂的举动杨沪生是不会做的——他还没疯狂到采取杀鸡取卵的地步。

    国内没有其他办法可想,自己需要钱又那么迫切,那么只能走唯一一条道路了。

    “秉誉,你看日本现在还稳定吗?”

    “日本?”杨沪生的跳跃性思维,让史秉誉一时没法跟上。“关于日本的情报,不是很准时就送给你了吗?英法联军不甘心在我们这里的失败,他们将目光又投到日本那边,当然,这俩个国家在日本并不存在像他们在中国已有的商业利益,日本也没有像茶叶这样重要的出口货物,之所以关心日本,仅仅在于为了证明他们在东亚的存在。取得英法承认天皇是日本唯一合法君主的日本,现在一场内战就在眼前。也许明年幕府和倒幕藩主之间就要爆发战争了。”

    “我自然知道,这个……以前历史教科书上就说过,经过倒幕战争后,一八六八年日本正式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杨沪生皱着眉头,手指轻轻敲击着书台。“你是知道的,日本是盛产银子的地方。而我们现在还是银本位,并没有金本位。若日本的银两成为我们财政收入补充,我想,这对缓解政府财政方面压力应该大有帮助。”

    史秉誉看着杨沪生目瞪口呆了。

    “大哥……你的意思是……是说我们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天哪!这可是不义之战!忽必烈曾经远征过日本,最终不还是失败了?”

    杨沪生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什么侵略战争?你应该说是中国军队‘进入’日本。不算明朝那次中日在朝鲜的战争,甲午战争、九一八后抗日战争,哪次不是日本对我中国下手?我这只是预防性跟他们打一仗,别让小鬼子太强了,到时候中国再次吃苦头。既然日本敢于对中国开战,咱礼尚往来也不成?你不是要银子吗?只要将睦仁打德掉眼泪,你想要多少银子,日本就能送来多少银子!”

    “至于忽必烈发动的对日战争,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侯忽必烈忽略了天气因素,再加上他那些军队都是宋朝投降过去的,能有多少战斗力?失败是必然的!现在呢?现在日本国内是两头大,幕府与天皇之间还没分出谁是老大呢!而我们拥有铁甲舰,陆军也是拥有步枪、火炮现代化的陆军,还有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空军。美国海军准将佩里能用四艘军舰打开日本门户,我们如此强大军队,为什么就不能让天皇承认咱们是老大?”

    “老大……你没发烧吧?我们这里还没结束国内战争,你竟然想着要开辟第二战场,发动对日战争?!”史秉誉上前要摸摸杨沪生额头是否很烫,结果让杨沪生毫不客气一手挥开。

    史秉誉不客气地痛斥道:“你就是有实力将战争打赢。可发动这样的战争,日本也是会对中国记恨一辈子的!难道你能学习希特勒,搞什么种族灭绝,将日本人都赶尽杀绝?这样你算什么拥有共产主义觉悟?不跟纳粹分子一个样?何况现在日本并没有对中国构成什么威胁。只要我们中国强大,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这样的惨剧将永不可能发生,你又有什么必要打一场预防性战争?这不是非正义战争又是什么?”

    “别总说正义、非正义。”杨沪生给史秉誉说得有些恼火,不由得将脸拉了下来。

    “这世界有几场战争是正义的?别忘记了,所谓正义,不过是相对而言。战争,从来都是具有民族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按照列宁的说法,这场战争没有哪一方是正义的。可美国人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最强国家。英国与西班牙之间战争有正义方吗?两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打的不可开交,到最后英国取得胜利,从此黄金滚滚流入大英帝国国库,那些黄金难道都是干净的吗?虽然不干净,但人家富裕了,一个个不都成了绅士?凭什么西方列国可以用‘非正义’的战争让国家富强起来,我们中国就必须刻守不义之战不打?”

    杨沪生借着酒劲,冲史秉誉挥舞着手臂,将自己的感想全发泄了出去。

    打败英法联军,让杨沪生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对杨沪生而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欧洲、美洲?那边太远了,中国虽然跟那些国家有贸易上往来,可那些国家发生什么事情,毕竟不会对中国有太大影响,只有亚洲,这才是中国利益之所在。

    既然有了一支击败世界最强两国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用来防御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了。

    只有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这才能让其他国家承认你大国地位,并且畏惧你。

    “乘你病,取你命,既然日本现在内乱不已,这正是我们干涉日本最佳时机,如果日本铁板一块,再想取得最大利益,困难也就大多了。我们的到来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原来没有的英法联军干预中国革命,这事情发生了,原本太平天国灭亡,现在太平天国并没有灭亡,但这个天国却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满清三重臣,曾国藩自杀了,左宗棠投奔了我们,李鸿章现在自身难保,他的下场无外乎或死或降。既然如此,日本六八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是否还按照原来轨迹发展?对此我是很怀疑的。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带来另外一个国家坠落。东亚既然中国强大起来,那么日本沦落为东亚病夫,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填补一下空虚的国库,我以为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不负责。”

    史秉誉看着杨沪生的眼神,仿佛看着一头怪物——准确的说,应该是看着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魔。

    杨沪生总是说史秉誉跟那些右派走的太近了,近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大右派。可现在杨沪生这一番表白,史秉誉忽然觉得与杨沪生相比,自己哪里是右?明明是左得可爱,只有杨沪生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大右派——极右极端民族主义者。

    为了中国强大,杨沪生不是想着如何挖掘国内潜力,而是寄托利用对外战争,将国外的金银搬到中国来!

    史秉誉现在早已将是谁发动贫农围攻参议院的事情抛到脑后去了,与杨沪生所说对日战争相比,参议院受到围攻又算得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说大哥。”史秉誉苦笑地说道:“虽然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后,咱们俩人常常意见不是很统一,你责怪过我,有时我对你也有点怨恨,不过一般来说,我可是不大顶撞大哥您的。真要有什么事情,只要您坚持,最后做出让步的必然是我。但今天,我希望您能听我一言,这对日战争的事情,您还是三思比较好。”

    杨沪生不容置疑,一口拒绝了史秉誉的要求。

    “用不着三思了。现在东亚这边,除了英法两国,海军只有我国最强大。当然,要想让英法两国不干涉我们对日战争,必要的让步还是需要做出的。”

    发动对日战争,这只是杨沪生在知道财政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史秉誉让他提出意见,他头脑一热,很冲动就说了出来,既然说了出来,杨沪生觉得真打这样一场战争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甲午战争、抗战八年对杨沪生的刺激太大。虽然口头上杨沪生强调国无大小,大家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可面对日本,潜意识里,他觉得先发制人打这么一仗理所应当——如果当年日本人学习德国总理,不否认南京大屠杀,并且对死难中国人屈下他的膝盖,那么杨沪生对这场战争是否应该打会犹豫二三的,说不定史秉誉一坚持,他改变立场也不一定。

    哭笑不得的史秉誉看着杨沪生道:“大哥,别忘了我们现在国内战争都还没有结束,这时候你就想打出国门了?”

    “国内这场战争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了,虽然现在清廷后面还有人支持。”

    “你是说俄国吗?这事我已经听说了。现在俄罗斯利用我国内战,乘机窃据新疆,同时在东北还占领了大片我国领土,就算消灭了清廷,为了领土的统一,与俄罗斯打一仗很难避免,英法在这里吃亏后,他们重心转移到日本,我们要打日本,难道英法不会做出反应?”

    史秉誉的话意思很明显,就算取代满清,掌握全国政权,为了一统疆域,与俄罗斯之间大小也要打一仗,不打让人家退出,人家又如何肯退?要是这样,解放军又哪有什么精力去打日本?

    还有英法,这两国之所以打败仗,是因为解放军完全拥有内线作战优势,要是在海上发生战争,那么解放军弱小的海军根本不是英法对手,要是陆军登陆了,而海上舰队却被英法联军消灭,登陆的军队只有战败投降一条路好选择。

    “俄罗斯问题,我们还要仔细研究一下,至于英法,这用不着太担心。为了换取英法的支持,香港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英国要是不同意,我们大可威胁他们要收回香港。”

    “法国呢?你用什么威胁法国?别忘了,我们现在正为了安南与法国交涉。难道你想让我们南大门蹲着法国这么一个国家?”

    “安南就是暂时全部让给法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杨沪生嘿嘿一笑,史秉誉看着杨沪生的笑容觉得后脊梁隐隐发寒。

    “告诉谈判代表,只要法国在未来中日交恶中保持中立,我们对法国在安南的所有行为一概持赞赏立场。”

    “你就真的愿意让法国势力渗透到我们国境附近吗?”

    史秉誉觉得自己声音有些颤抖了,坐在他面前得哪是大哥?分明是斯大林这样铁腕人物嘛!

    “你以为我会让法国盘踞在咱们国境线附近吗?”杨沪生反问道。

    史秉誉还没有回答,杨沪生继续说道:“大错特错!我是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强国在中国附近出现的!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或者是未来的美国,紧挨着我们的俄罗斯,全不允许!”

    “哪你又如何解释安南问题?”对杨沪生说话自相矛盾之处,史秉誉深为不满。

    “这只是暂时退让一步而已,不要忘了,历史上发生的普法战争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再次重演一遍!”杨沪生说到激动处,用力点了点头,用加重的语气说道:“普鲁士的崛起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必然要有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只能靠战争来解决!是的,普法战争必然无法避免,只是是否还按照以前时间发生,这值得研究。至于法军战败,这我从来都不怀疑,只要法国一败,那么安南将不再成为问题,当然,能不用战争解决安南问题,这自然是最好的了。”

    杨沪生的潜台词是,到时候就算为了安南打一场战争,新败于欧洲的法军,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如果说欧洲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是欧洲铁血首相的话,史秉誉悲哀地发现,他的大哥居然成了亚洲的铁血主席了。

    史秉誉现在真为自己刚才把财政问题抛给杨沪生而后悔,如果刚才不说,杨沪生也不会想起无原无故打什么中日战争——看他坚定样子,也许以后杨沪生还是会提出的,但决不会是今天,让史秉誉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战争?开玩笑,你以为战争那么好打?日本与中国之间还隔了黄海,现在我们的海军实力固然在东亚可以排进三甲,但我们海军能运送多少部队登陆日本作战?靠那点船,后勤方面如何保障?这可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作为支撑的!没有后勤支援,你就是登陆上去,到最后也站不住脚!何况没有理由就发动战争,你想让人家保持中立?谈何容易!而且就是国内,又有多少人愿意绑在你的战车上跟你进行这场铁定不义的战争?”

    “后勤方面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需要为不久将要爆发的中日战争进行准备,现在的海军实力太弱了点,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建造大量军舰,另外一方面,美国内战不是马上就要结束了吗?联邦那么多军舰,等战争结束了,必然要出售很大一部分,我们到时候要多抢购一些,钱的问题你们参议院多想想办法,我看发行战争债卷就是个不错的主意嘛!”

    一提到债卷,史秉誉没什么好气看着杨沪生,自己和容闳、洪仁氤隼唇饩鐾粮奈侍獾陌旆ǎ尤幌胱爬谜飧隼唇姓秸空嬉蚴ち耍切┱秸碜匀挥斜鸬墓衣虻ィ鞘o芰恕繁阅侵趾蠊攵疾桓蚁胂蟆r悄茄约嚎烧娉闪饲Ч抛锶肆恕脍に伎嘞耄胍6秸姆枳友罨i谎那Ч抛锶恕?br />

    “至于发动战争的理由……我想你还不会如此天真吧?这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挑起战争的借口。我们在日本不是有不少侨民嘛,倒幕战争一爆发,到时候只要有几个侨民被杀了,这就是理由。如果没有侨民被杀,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理由。总之,只要你真的愿意去打,什么样的理由都可以找到。不然也就不会有两次鸦片战争了。”

    对寻找理由,史秉誉相信杨沪生真得能找到对日宣战的理由来。如果日本不杀侨民,杨沪生也可以借口某件子虚乌有的事件让日本赔礼道歉。

    是否支持杨沪生打一场对日战争?

    理智上,史秉誉觉得自己应该立场鲜明反对杨沪生这狂妄的念头,百废待举的中国需要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穷兵黩武。

    可是感情上,史秉誉又觉得真得让日本永世不得翻身,这很吸引他。

    虽然现在这年头很多人都在说史秉誉也是什么伟人,可史秉誉明白自己根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常人。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比人家晚出生了百多年,知道东西比人家多多了(除了四书五经)。可就是这样,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别人有的七情六欲,史秉誉也全部都有。

    支持?不支持?对史秉誉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问题。

    沉吟许久,史秉誉缓缓道:“现在看来,也许明年日本就会爆发倒幕战争,而我军要彻底解决满清问题,这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可以说,幕府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且也会很快就彻底垮台。如果幕府已经失败,而我们还没有解决国内问题,你还想打这场对日战争吗?”

    杨沪生很是自信道:“我自然不会允许幕府这么快就垮台了。”

    史秉誉眉毛一跳,问道:“凭什么?”

    “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全部还装后膛枪械吗?换下来的前装火枪与战场缴获的那些武器,我看可以卖给江户的幕府,武装幕府军队。这是正当商业行为,别人也无法说咱们什么。”

    “可幕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现在人家一直在喊着什么‘尊王壤夷’,你这时候供给幕府武器,不摆明了要跟日本人过不去?”

    “怕什么?大不了一战而已!我还正愁没借口呢!人家日本跟咱们宣战,这不更好?只要幕府能多坚持一段日子就成。有了充裕枪械弹药,幕府军队虽然无能,总不会一年半载也坚持不下来吧?如果我们内战还没结束,幕府先垮台,那么这场中日战争就算我没说过。”

    幕府会坚持不了一年半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史秉誉相信杨沪生决不会仅限于供给幕府武器装备,按照史秉誉对杨沪生的了解,既然杨沪生下定决心要打一场中日战争了,那么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增强幕府实力,派些志愿者这样的事情杨沪生是肯定能做出来的。

    当然只要志愿者有伤亡,一解决国内问题,杨沪生就能以此为借口对日宣战了。

    史秉誉举手作投降状,苦笑道:“你这个该杀千刀的战争贩子!”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第十三章

    更新时间:2007…12…1722:31:36本章字数:6807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的河水九曲十八弯朝北流淌而去。

    河床边有一个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闪烁着,发白的芦苇与水塘边垂柳婀娜多姿枝条的倒影在清水中摇曳。分不清芦苇和柳枝在岸边?还是在水中。成群的大雁自北方飞了过来,扑哧扑哧落在水塘边,欢快地戏耍起来。

    河两旁田野里稻谷刚接上穗,远远望去,风一吹,青芒的稻穗如同海浪般翻滚——这里种的是两季稻,要到十一月才能收割晚稻,现在这时节还早了点。

    中午刚过,远方村子里炊烟早已熄灭,送到田头的饭菜也已经吃好,碗筷让女人收拾好拿了回去,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再次伏身伺候他们那些宝贝疙瘩。

    这里是中国成千上万农村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大多数的农民以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对他们而言,二十里外的镇子,是他们所知道最热闹的地方,至于清朝朝廷所在地京师,那里与月亮一样遥远。

    自打太平军到了江西,与清军在辽阔的江西周旋、交战,这里村庄也让兵火焚毁了。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农民只能背井离乡,远徒异地躲避战火。可他们了解的世界实在太小,不管到什么地方,战争总是与他们相伴随着。原本千多人的大村庄,到解放军打到这里时,只剩下几十个孤寡老人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杀来杀去,倒霉的都是老百姓,就没看到有谁对百姓好的。那些没及时逃难出去的老人冷眼看着又一支军队开拔到自己这里,以为这些士兵与原来一样,如同蝗虫一般,将原本不多的一点口粮彻底搜刮过去——兵过如蝗嘛!

    很意外,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完全不一样,他们放下行李,奔向各家各户帮老人拾掇房子,这些军人吃在老乡家,睡在老乡家,吃饭给钱,不怕脏,不怕虱子,喜欢和老乡一起聊天。

    不光如此,他们在了解了村里谁是地主,谁家是佃农后,还召集穷人开会,鼓动大家说说受到的压迫,如地租、驴打滚,穷人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要诉起委屈来自然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头一天开会诉了委屈,第二天躲在附近山里的青壮年就回了村。

    军队还没走,村子里又来了土改队。开头还是老一套,让大家诉苦。接着土改队率领穷人“吃大户”,将地主隐藏起来粮仓里的粮食搬得干干净净。

    地主大骂穷小子无赖,跟着造反的泥腿子抢粮食,真是不要脸,等清兵来了,他们要好好跟这些穷小子算帐的。

    很可惜,地主指望的清兵再也没来过这里,倒是说了这话的地主让军队给抓了起来,头上扣了顶又高又尖的白帽子,敲锣打鼓拉着在村里游街。说是:死不悔改顽固分子,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只有彻底打倒大家才能安生。

    光分粮食,自然与土改队到这里来的目的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来是要帮穷人分土地的。

    要分土地自然不是那么好分的。分田地自然需要百姓起来面对面和地主斗争,而几千年的习惯势力使得农民虽然要求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且痛恨地主,可他们就是不敢真的迈出去一步,而是习惯观望,不想得罪任何人。

    谁也不想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你当了出头鸟,万一解放军转移了、失败了,等清兵回来,地主还不先报复你?

    这些穷人的心思土改队自然都是知道的——土改也不是从这个村子才开始,这样的场面他们经历了多少回?

    为了扫除大家顾虑,土改队从部队调来一批武器(虽然是火器,不过属于战场缴获前装滑膛抢,只是这样火器比地主拥有的鸟枪自然先进多了。),成立了穷人自己的自卫队。自己掌握了武器,穷人自然觉得腰杆子硬了许多。

    这时土改队又找上地主家门,地主老财看土改队正难看着,只是顾忌到土改队手头有枪,背后还有强大的军队撑腰,地主有什么?前面的战斗中,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团练武装不过一个冲锋就让人家打的作鸟兽散,不知逃到什么地方了。纵然看土改队如同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地主还是要乖乖将大门打开,迎接土改队上门作工作。

    所谓的工作,一是威逼:现在农民手中有武器了,那些泥腿子正红着眼珠子想要将一切挡在土改路上的绊脚石全部扫除呢!要是不将土地让出来,只有死路一条。一是利诱:?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