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荐中华》免费阅读!

血荐中华第10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意继续当兵的,王竞尧举双手欢送!”

    “大人,泉州城内听说大人亲自领兵平定吕贼之乱,近万百姓现都聚集在泉州街头,愿助大人一臂之力!”许桐兴冲冲的跑进来大声说道,他看到吕中和已被制服,大喜下恨恨向吕中和呸了一口。

    到了这个时候,吕中和终于知道自己败了,在泉州辛苦经营了几代人,从王竞尧来到福建之后,就这么短短几天时间,已经一败涂地。

    那些吕中和的部下,脸露惊慌之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一会,蔡戌中大步走了进来,手一挥,对随他一起进来的百来名新军士兵大声喝道:“场中诸人全部给我抓起来,一个也不许漏网!”说完走到王竞尧面前,说道:“大人,泉州城门已经被我们控制,二千新军全部入城。兴化也传来消息,为了增援大人,陶亮已连夜挑选三千士兵,星夜赶赴泉州!”

    那些个胡人本来还想反抗,但王竞尧军队进城的消息,却彻底打垮了他们的斗志。面对明晃晃的刀枪,和新军士兵可怕的眼神,他们老老实实的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泉州平乱,王竞尧布置得当,再加上林锋和许桐的大力协助,做得干净利落,吕中和等首要分子大部落网。王竞尧还是不满足,连续几天在全城展开大搜捕,抓捕那些漏网之鱼,凡是长得和胡人有些相像的,都会详细盘查,而后定夺。

    吕中和家中大小二百五十二口人,统统被抓了起来,王竞尧也懒得一个个过问,直接从兴化调来了杜狱审理。

    杜狱很快显示了自己在这方面过人的才能,短短七天时间,竟然把所有人犯口供一一落实,让王竞尧惊叹不已。

    面对厚厚的卷宗,王竞尧全部交还给了杜狱:“这些东西不用给我看,我要让胡狗的势力在泉州绝种,吕府上下,女的全部充入官妓,男的一律斩立决,到了这些胡狗为他们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将吕中和和白海斩首那天,刑场布满了泉州的百姓,这些被吕中和害苦害惨的人,有的不断向吕中和扔着石块,有的大声啼哭咒骂。

    到了后来,群情激愤,忽然不知是谁大叫了声:“活撕了这个王八蛋!”

    就象讯号一样,成千上万泉州百姓向着囚车蜂拥而上,用力砸着囚车,然后把吕中和从囚车上拖了下来,不断殴打、厮咬着,吕中和惨呼不断,连连大声叫着救命。他本来不是一个怕死之人,但面对暴怒的民众发出的怒火,想到即将面临的可怕的境遇,他终于知道了在这世上还有比死亡更加可怕的事情。

    “大人,怎么办?”一名士兵问道。

    负责监斩的司徒平一骑在马上懒洋洋地说道:“大人只说杀了吕中和,可没说怎么让他死。回报大人,吕中和民愤太大,被百姓殴打至死,我等实在没有办法。”

    得到命令的士兵们,很自觉的分成几排站开,看着泉州百姓尽情发泄着自己的愤怒。到了最后,本来还在哀号的吕中和渐渐没有了声音。

    等司徒平一分开了民众,走到吕中和尸体前一看,自己都被吓了一跳,那吕中和尸体上竟然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森森的白骨都露了出来,上面的肉明显是被老百姓咬了下来。

    (9。18,勿忘国耻!今天稍晚些时候,会在本书作品相关里贴出一章《血火河山》里从未上传过的章节。)

    第二部福建风云第八十三章奇怪的勤王

    更新时间:2008…2…41:08:48本章字数:2139

    泉州平叛,王竞尧大开杀戒,吕府和白海家,连同追随他们的那些死硬分子,王竞尧在几天之内,一口气杀了四百四十七人,直杀得泉州海面全都被鲜血染得通红。

    那些对王竞尧又惊又怕之人,在暗地里为王竞尧取了个“王屠夫”的绰号,不过王竞尧得知这个外号后,反倒觉得不错。

    从吕中和家中查抄出来的财产,包括土地在内,折合成白银达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二千八百余万两。吕家几代巨富,辛苦积累起来的巨额家产,顿时为他人做了嫁衣,全部肥了王竞尧的腰包。

    至于那些曾和吕中和有过密切来往的商人名流,王竞尧别出心裁的设立了一个“活命钱”,要想留得一条性命,需要交出家产的一半才可。那些商人见识了“王屠夫”杀人的厉害,哪个不怕?现在发现“王屠夫”盘剥钱财的手段,看来还远在吕中和之上,虽然无比肉疼,但为性命计,算来算去,发现还是出钱保命比较重要,没几日,“活命钱”都一一交上。这些个商人长久经商,哪个身家没有上百万?光这一项,王竞尧就又收入了有近千万白银。王竞尧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分发给那些被吕中和害得家破人亡的老百姓,一时间“王青天”之名传遍泉州,这名字可比“王屠夫”这几个字要来得好听多了。

    泉州四万军队,有一万人不愿意再当兵,王竞尧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也没有为难他们,每人分发了一笔退伍费,由得他们去了。剩下的人中,他又精挑细选出一万五千人,分别充入各营,立时新军军势大壮。

    而那些在泉州跟随吕中和为非作歹的胡人,全部被王竞尧编入到了胡人营中,以汉人军官带队,王竞尧的想法只有一个,一旦和鞑子开战,这些人可是上等的炮灰。那些个胡人虽然不乐意,但面对杀气腾腾的刀枪,那些抗议的意见只能活生生咽回肚里。

    最让王竞尧感兴趣的是收缴到了六十余条大型武装商船,这可是未来海军的基础,可惜自己的部下里没有一个懂海战的,未免有些让人遗憾了些。他让人四处寻找懂得海战的将领,泉州海运无比发达,想来要认真寻找,也不是太难。

    王竞尧随后保举李天正为泉州知府,仍旧兼任“机密处”统御,许桐为兴化知州,本来宋末官员体制有些混乱,知府知州个个都是军政一把抓,现在王竞尧把这些个职能分开,只管地方政务,不理军队之事。

    那些他的部下,又联名上书保荐王竞尧王大人为泉州、兴化观察使,这是个正五品的大官,太平时节那轮的到这些武将保荐,但现在鞑子已经兵临临安,王竞尧的部下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哪里理会朝廷答不答应。

    泉州、兴化两个地方被王竞尧牢牢控制在手里,又手握数万重兵,一时间王竞尧成为了福建一带最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就在王竞尧在福建势力逐步稳固的时候,临安的南宋朝廷却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元军攻陷常州后,兵锋直指临安。太皇太后下旨全国各地勤王,圣旨也传到了福建王竞尧手中,王竞尧是文天祥亲自保举的人才,太皇太后又知道他手握数万兵马,故此在圣旨中不光对他的请求一概应允,除了按照他上报的名单一一册封,还直接封王竞尧为福建道节度使留后承宣使。本来自行上报的是五品官员,按道理这么不合朝廷礼仪的事应该大加训示,但朝廷不但一点怪罪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封下来的却一下成了四品大员,这也当真成为了奇谈。

    这些朝廷的册封在王竞尧看来也就是摆摆样子,当不了太大用处。不过朝廷有圣旨让福建发兵勤王,既然自己还是当的赵家的官,虽然早知道临安无论如何也不能保住,可总也得做出副样子来。

    当下王竞尧和部下商议之后,都认为临安必丢,泉州、兴化虽有了点模样,但以现在的力量去和蒙古鞑子决战,只会招致全军覆没,但要一兵不发,又未免有些公然抗旨的味道。最后商量下来的结果,是派司徒平一带着一千新军兵出泉州,做个样子。

    王竞尧告诉传旨的官员,泉州即刻发兵,星夜驰援临安,请太皇太后尽管放心,王竞尧只要有三寸命在,必然不辜负太皇太后和皇上的厚望。

    不曾想到,这个传旨的官员眼见泉州繁华,又想到临安兵事凶险,居然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回去了。王竞尧又好气又好笑,又是利诱又是威吓,最后那官员才勉强答应在两名士兵的陪同下回去临安。

    整个福建都在看着王竞尧,此时见泉州出兵,当即福建各地也都出了或一千、或八百的兵马。那司徒平一命令士兵们每日行军不得超过十里,一到开饭时间必然准时吃饭,一点也耽误不得,一顿饭不吃上两个时辰不会结束。跟在后面的福建各路兵马有样学样,司徒平一走,他们也走,司徒平一休息,他们绝对不会前进半步。

    这支奇怪的勤王之师,足足走了三天,脚步还没有踏出福建境内。

    这时前线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先是文天祥奉旨驰援独松关,但还没有到达,却传来了独松关已经丢失的消息。等文天祥再想赶回平江,却发现平江已经被一直埋伏在附近的元兵偷袭成功,满城飘着的都是元军的战旗。

    到了这个时候,文天祥才想起了王竞尧临行前对元军偷袭平江的担忧,但为时已晚。文天祥被迫败退至临安,旋即被朝廷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276年,元军到达临安城下,站在临安的城楼上,已经可以看清楚蒙古鞑子那一张张凶狠无比的脸,和听见战马不停地嘶鸣之声。

    第二部福建风云第八十四章新年里的消息

    更新时间:2008…2…41:08:48本章字数:2229

    1276年的正月,这是王竞尧来到这个时代所过的第一个新年。这时的泉州兴化两地,政务清平,军备整齐,在战乱不休的中原大地,显出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

    从常州打到福建,自己的这些兄弟们南征北战,吃了不少的苦,这才有了今天这个小小的局面,借着这个新年,王竞尧把几乎所有兄弟都召集到了一起,和和乐乐的过个新年。不过如何操办王竞尧可是大外行了,还好有姚家姐妹和安小惠在,倒也不用让他王大人太过花费心思。

    打从泉州平叛,冒充过王竞尧的夫人以后,姚家姐妹和王竞尧的关系就有些微妙。尤其是姚楚菲,俨然以王竞尧家的女主人自居,不时的来到王竞尧的狗窝帮他收拾,倒也把个狗窝整治得清清爽爽,惹得陶亮这些单身汉大是羡慕。姚楚明虽然还不时的和王竞尧斗嘴,不过态度可比以前大大缓和,有时吵着吵着,姚楚明自己就会红着脸匆匆跑开。

    这三个大家心知肚明,只是谁都不愿意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王竞尧的兄弟个个领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行家里手,可在做媒撮合上,让这些光棍去做,未免有些难为他们了。本来王竞尧倒还指望那个祝雪瑞,毕竟女人心细,可哪知道祝雪瑞填词做诗那是一点也不含糊,可当年感许桐提出要让她当媒婆,她是死也不肯,理由是有失清雅,弄得许桐吹胡子瞪眼睛,可半分办法没有。

    常州难民营新年前已经整治一新,现在这里已经一点“难民”的意思也没有了,王竞尧让管理后勤的丁铭给他们每人一丈布料,一两银子过年,这次丁铭倒明天吝啬,大大方方的拿了出来,弄得典霸天这些连叫“偏心”。

    “王大人,王大人!”一走进难民营,那些常州的难民们纷纷叫了起来,话中透着异常的亲切。他们早已把王竞尧看成了主心骨,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一般。

    “大牛,你可又长高了。”王竞尧拍打了一下蹦蹦跳跳跑到他身边的一个孩子,笑着说道,接着又把头转向一个缺了一只胳膊的中年人:“老孙,听说你娶了个兴化本地姑娘,你小子福气真不错,结婚的时候为什么不请我喝酒?”

    那老孙憨憨的笑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大人,众位大人,姚姑娘带着我们早把酒宴准备好了,就等你们了!”一个大嗓门叫了出来。

    “冯大壮,你小子当兵时候就是个大嗓门加贪吃鬼,怎么不当兵了还是这德行!”顾斌对那退伍士兵笑骂道。

    难民营中轰地一下笑了出来,冯大壮笑着说道:“有几天没吃到肉了,今天看到那白生生的大肥肉,可实在有些忍不住了。

    哄笑声中,所有人都在各自位置上坐了下来。

    正当中一张主席是留给王竞尧这些文官武将的,等十几个人团团坐定,王竞尧端起酒碗站起来大声说道:“兄弟们,这是咱们来到福建后过的第一个新年,王竞尧在这里也不说别的,就一样,早晚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打回常州去,咱们在常州过年!干!”

    说完一仰脖子,把满满一碗酒全部灌下,接着猛力的把碗砸在了地上,那碗发出清脆的声响,四分五裂。

    “干!”近千人发出惊天的声音,不分男女老少,齐齐喝干了面前的酒。

    姚楚菲为王竞尧换上新碗,接着有些责怪地低声说道:“早知道你要摔碗,就不给你用那么好的了,你摔的那碗可是名贵的物件,值五两银子呢。”

    王竞尧张大了嘴,自己随手这么一摔就摔了五两银子?心疼不已的他问道:“士兵们过年的东西都发下去了吧?“

    “是的。”丁铭点了点头:“每人二两银子,两斤肉,一斤酒。”

    “少了。”王竞尧连连摇头:“这些士兵将来都是要和鞑子拼命的,谁都不知道等赶走了鞑子还能活下来几个,我看把东西再翻上一翻,难得过个新年,你丁大管家也别太小气了。银子不过,你去李襄阳那去支取,现在他可是我们中的大财主。”

    李襄阳一脸苦相:“这财主谁爱当谁来当,好容易弄到点钱,过着富裕点了,这也要钱,那也要钱,不给谁都不合适。尤其是咱们的许知州,要起钱来可比谁都凶。”

    许桐当即说道:“兴化可比不得泉州富裕,你又不是不知道,哪一处地方不缺着银子?你还别说,开了春我这还亏空着十万两银子,你看,清单我都带来了。”

    一听又是要钱,李襄阳急忙把个头埋进了菜里,无论许桐怎么叫唤,他只当没有听到。

    “别理这些地方官的事。”王竞尧笑了出来,接着正色说道:“前方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鞑子已经到了临安。临安一丢,鞑子必然兵犯福建,咱们新军也成立了有段时间了,可都没有打过什么仗,真正的考验就快到了。”

    陶亮点点头说道:“我认为关键是首仗,只要首仗打赢了,士兵们的士气就会提起来。福建多山路,鞑子又以骑兵纵横天下,山路上很难展开,这点对于我们是有利的。但泉州、兴化才刚刚有了些模样,不能让战火发生在这里,要在福建之外把鞑子挡住,只要能争取到两到三年的时间,那时我们就有了和鞑子决战的资本!”

    王竞尧正想继续说下去,忽然看到司徒平一大步从外面走了进来,面色凝重,神色非常难看。

    典霸天笑着大叫道:“司徒,你小心散步也散够了,怎么到现在才来,罚酒,罚酒!”

    司徒平一没有回答他,一声不响的走到酒席前,拿起典霸天面前的酒一口气全部喝了下去,然后恨恨的把酒碗也往地上一砸。

    “出了什么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发现了不对,王竞尧问道。

    司徒平一语气沉重,将拳头在酒桌上重重砸了下,这才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临安,临安破了,太皇太后和皇上已经投降,大宋,亡了。”

    第二部福建风云第八十五章广王益王

    更新时间:2008…2…41:08:49本章字数:2249

    临安沦陷,南宋朝廷灭亡的消息,虽然王竞尧早就已经从历史书上知道了这个结果,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却还是未免让人有些扼腕叹息。

    那些个惊闻噩耗的将领和难民们,都惊得目瞪口呆,有些软弱点的,忍不住失声痛哭出来,朝廷就这么亡了,江山就这么丢了!

    王竞尧让司徒平一坐下,待他情绪稍稍平复,让他从头到尾详详细细的把蒙古鞑子攻入临安的情况说上一遍。

    当蒙古大军团团围困住临安的时候,内外交困的太皇太后谢太后,慑于元军泰山压顶般的武力威胁,最后与右丞相陈宜中商定,走议和乞降的路。她先派柳岳等三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继而又派监察御史刘观杰再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许诺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幻想用此沉重代价换取南宋朝廷残存一隅。

    伯颜对此退让非但不许,反要南宋丞相亲自出面请降。消息传回临安,陈宜中唯恐被元军拘留北送大都,连夜逃往温州,遂使南宋违约。伯颜大怒,命令元军进驻临安城郊三十里处皋亭山,以示警告。

    太皇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与伯颜议和。但文天祥却被伯颜所扣。太皇太后无奈,她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军“百拜奉表”,自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宣告南宋偏安江南局面的彻底结束。

    等司徒平一一说完,那些本来痛哭流涕的百姓,忽然变得异常安静,那些个武将,个个捶胸顿足,破口大骂。

    若是临安轰轰烈烈的战斗到底,和鞑子同归于尽,他们必然在这些军民心中留下万古不灭的英名。但以太皇太后为首这批人的贪生怕死,为保富贵不顾脸面,公然将汉人尊严出卖的干干净净的无耻行径,却让这些军民感到了从所未有的侮辱!

    “常州血战何等慷慨激烈,姚大人、陈大人死战不屈,这才是我汉人表率!”典霸天愤怒的站了起来,拳头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咱们还保他做什么!大家一伙子反了,咱们共保了大哥做皇上,和鞑子拼个死活!”

    “保了王大人,反了,反了,和鞑子拼啦!”这话象点燃了全场的情绪,所有人群情激愤地大声叫着,吼着。

    姚家姐妹和安小惠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王大哥在军民心中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为了他,所有的人都不惜反了这个朝廷,她们连看王竞尧的眼神都变得有些崇敬。但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并不是他们想反朝廷,而是朝廷实在伤了这些人的心。

    等众人情绪稍稍安静了些,王竞尧站了起来,目光扫过所有的人,慢慢地说道:“现今大计,并不是谁来当皇帝,而是如何为我汉人报仇雪恨,如何把鞑子驱逐出中原!中原江山,丢了十之八九,仅存福建、广东等地,鞑子不日便要兵犯此地。王竞尧不才,但既得诸君错爱,不自量力,愿带着大家举兵和鞑子决一死战,虽粉身碎骨而无遗憾。众位尽可以放心,有我王竞尧在,就有泉州、兴化在,有新军在,就有福建在,今日王竞尧当众立此誓言,‘百折不饶,誓灭鞑虏’,若有违背,有如此桌!”

    他拔出铁血宝刀,奋起平生之力,猛然一刀斩下,这一刀用力之大,竟然把一张厚重的桌子一斩为二,酒菜哗啦啦落满了一地。

    “百折不饶,誓灭鞑虏!”那些个百姓、军人擦干了眼泪,收起了悲愤之心,齐齐大声宣誓道,声势气动山河。

    好好的一场新年酒宴,就在这样的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现在王竞尧面临的局势是如何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收拢福建人心,寻找机会恢复汉人的江山。

    “大人今天做得甚对。”李天正回到王竞尧书房连连点头:“此时宋室才亡,人心不稳,若是起兵自立,反倒会让那些亡国之臣把矛头对准我们。这群人能力不怎么样,但在士子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越在这种时候,我们行事越是要小心谨慎。”

    典霸天不屑地说道:“管那些鸟人甚事,我们自做我们的,谁敢有半个不字,老子第一个手刃了他!”

    “天正兄说的有道理。”陶亮沉思着说道:“这事宜缓不宜急,宋室虽亡,但益王赵正已判福州,广王王赵丙判泉州,两人即将到任。按照我的分析,一旦天下士子得知二王尚在,必然蜂拥而至福建,我们在这时候万万不可成为众矢之的!”

    “必然要选出来一个当皇上。”王竞尧想着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应该是赵正被立为皇帝,不过这似乎不太符合泉州的利益:“我看广王既然要来泉州,不如就立广王为帝,大家以为如何?”

    陶亮点点头说道:“立广王为帝,于我们最是有利,不过那些朝中的大臣似乎更加看好益王,恐怕我们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众人想想这话在理,各自动开心思,寻思着有没有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妈。”忽然,一直没有开过口的铁残阳从嘴里吐出了这么两个字来。

    “什么?”坐在铁残阳身边的司徒平一听的最清楚,但一时没有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不由问了一声。

    “他妈。”铁残阳还是只有冷冰冰的这两个字。

    王竞尧脑中灵光一闪,拍了一下铁残阳,笑道:“不错,他妈,只要我们能得到杨淑妃的支持,那么个朝臣又有谁会反对?”

    说完他看了下铁残阳,发现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大将,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必然会出惊人之语,这也让自己对铁残阳的身世更加好奇起来。

    (广王、益王的正和丙字上都有一个日字头,可惜智能打不出,只能用这两个字来代替了,各位读者大大见谅!)

    第二部福建风云第八十七章保驾

    更新时间:2008…2…41:08:49本章字数:2286

    计议已定,王竞尧当即打点人马,尽起新军精锐,一路由司徒平一带一千士兵乘船由水路南下接应,一路由王竞尧自带主力由陆路迎接,他早打定主意要抢先接到。

    本来临安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攻破,当时临安海路通畅,蒙古人不习水战,正当伯颜头疼之机,宋朝降将董文炳却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原来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喧率领,不受宋朝管辖。元军东路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清、张喧由义军领袖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朱清、张喧二人带领人马和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商下,十二月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至元十二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近逼临安,随时准备攻占临安。

    至元十三年正月,东路军董文炳一部登陆,抵达盐官县,宋守军投降。董文炳率东路军与中路伯颜大军会师,西路军阿剌罕也率部与中路军会师,这才迫使临安投降。

    为了彻底剿灭南宋朝廷的最后力量,伯颜在得到临安之后,立刻命令朱清、张喧带着舰船追击逃亡的宋朝王室成员和大臣。

    益王赵正、广王赵丙和杨淑妃,在驸马都尉杨镇的护卫下,仅乘两条海船仓皇逃窜,身后是仅追不舍的元朝追兵,始终无法摆脱。

    这两条海船航行甚稳,但行进速度不快,比不上朱清、张喧的战船轻巧快捷,因此虽然先走两日,但渐渐竟被追近。

    “淑妃娘娘,追兵已经近了,最多一个时辰我们就要被追上!”一名宋军军官神色慌张地匆匆跑来说道:“这离福建尚有两日行程,这可如何是好?”

    杨淑妃一脸惊恐,了无主张地慌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娘娘不要惊慌,有杨镇在,必能保住娘娘平安到达福建。”驸马都尉杨镇劝慰道,但这时他心里面也一点底都没有,若是在岸上他还有些把握,但在这茫茫大海之上,他却无计可施,思来想去,也只有事危以死以报答朝廷就是了。

    “杨都尉,我母子性命就拜托你了。”到了这个时候,亲哥哥杨镇成了杨淑妃唯一的指望,她款款作了一福,含着泪眼说道:“万望看在你两个外甥的面上,为朝廷保留下这点血脉!”

    杨镇心疼如绞,好好的一个大宋朝,就这么没了。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娘娘、皇子们,只落得现在凄凄惨惨,悲悲凉凉。自己手头只有两百士兵,又都不习水战,要想护送她们母子冲突出去,当真是在痴人说梦了。

    到了中午时分,元军战船已经追上,杨镇立在船尾,已经能够看清敌将的面孔。

    “杨都尉,何苦要跑?”站在船头的朱清看到大功即将到手,哈哈大笑道:“我们做个商量如何,只要你不再逃跑,献出杨淑妃和赵正、赵丙,我就在董将军面前保荐你当个大官如何?元人不善海战,我兄弟二人在他们面前的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杨镇听的怒发冲冠,拔刀在手骂道:“你这两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身为堂堂汉人,竟然去投靠鞑子,将来还有脸去地下面对列祖列宗吗?我杨镇今天就算血染海面,也不会让你们阴谋得逞!”

    朱清大怒,正要发作,忽然身边张推了他下:“哥哥,你看船上那小娘们好生漂亮,看样子就是那杨淑妃了。”

    顺着张喧指的方向看去,朱清果然看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夫人,姿色绝美,一双眼睛更是勾人魂魄,朱清看得痴了,好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杨镇,咱兄弟也不想为难你,只要你把船上的那个小娘们交给我,我兄弟就任你去哪里,如何?”朱清本是渔民出身,哪里懂得什么军规,此时整个心里只有那个女人,什么追击重任统统忘得干干净净。

    到了这个时候,杨镇知道事情已经无法?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