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国》免费阅读!

商业三国第34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是火腿。那是去年冬季,牧民淘汰下来的弱牛,小牛,经过我们的熏制成了美味,放着又不会坏,当军粮最合适。所有这些,花费并不多。可是,别人想如此做,没有渔夫和农夫帮助,很难很难。

    这支被美食娇惯了的队伍,任何人接手都会头痛。即使这些士兵被俘虏了,吃着别人的士兵餐,他也会渴望回到我的军营。这就叫:要想管住别人的心,先要管住别人的胃。

    一抹嘴巴,不等卫士们收拾完碗碟,刘备说:“子泰,你刚才说:泰山道路难行。这点正是我找你来的关键。泰山郡中心,是牟县(今日莱芜市所在)。我准备在那里修一个城,通管泰山郡。这个城,我准备命名为:铁壁城。

    你也知道,牟县有我们一个小型铁场。过去,泰山郡没有统属,我们不敢大做文章,现在,既然泰山郡守有了好人选。我们就在牟县大干起来。我军一路向牟县攻击,你随后修缮齐国郡到牟县的道路,为我军输送给养。

    到了牟县后,我军继续向西南攻击,解救梁父山被围的鲍信。你和杨凤联系,做好我们战斗计划。战斗完毕后,你在铁壁城周围,建四座卫城,一座在南,沂乐山、东平阳附近,一座在西,奉高附近。东方,就以沂源城作为据点。北面,在赢县建城。杨凤的部队,我会分为四支,分驻四卫城。你留在莱芜,加紧修缮道路。”

    五日后,我军进抵梁父山,杨凤部队随即解围。

    刘备登上山后,立即煮饭,款待了8000饥饿难耐的鲍信新兵。休整两日后,鲍信与刘备下山,率军缓缓走向巨平,准备绕鲁国,穿越东平国,到达东郡。

    谁知,下了山不久,在平原上,杨凤大军忽至,几万大军选择鲍信的疲兵作为突破点,击垮了鲍信和刘备的联合军团,刘备与鲍信一路退却。到了东平阳,才在田畴的支援下,站稳了脚跟。三日后,羞愧难当的青州第11、12、13军团重整队伍,出城而战。迅速,以雷霆之势击垮了郭大贤、苦唒所部。至此,泰山黄巾中,杨凤的反对力量全部消失。

    再三日,双方整军再战。酣战之时,平阴守兵突然出现在杨凤后阵,配合刘备军队夹击,杨凤大败,周仓、裴元绍被俘。在两军的压迫下,一路退往蒙阴城。

    蒙阴城距费城不远,正是东海郡大军驻扎的地方。为了躲避战火,蒙阴城百姓逃难一空。杨凤顺利占领蒙阴城,然而,南下之路不通了。为了防止刘备乘机进入徐州东海郡,臧霸麾下前黄巾盗匪孙观、吴敦严厉警告了杨凤,并表达了自己誓死挡路的决心。

    蒙阴城外,刘备与鲍信并肩而立,眺望着城墙。

    看了一会,刘备转头对鲍信说:“鲍都尉,黄巾盗匪已被我们包围在这里,都尉身负朝廷重任,是不是先赶回洛阳?”

    鲍信叹了口气:“一万新募兵士,几经战斗,还剩下5000人,我就是回去,朝廷方面也不好交待。再说,玄德公为我也受了很大损失。如今,平阴守军四处搜剿逃散的黄巾盗匪,蒙阴城下,只剩下你我两支军队,我此时走,太不地道。不如陪玄德公打完这仗,再从被俘的黄巾军中补充人手,对朝廷也算是有了交待。”

    刘备偷笑着,别过头去,心中暗自道:“我正要你如此呀。”

    鲍信清咳一声,目光灼灼的盯着刘备,说:“玄德公,听说被俘的黄巾将领周仓、裴元绍已降。我看,这两人挺能打的,可否把这两人给我,以补充我的军力。”

    刘备连连摇头:“此二人骁勇异常,据说裴元绍还是张角马前先锋将。冲击我军大营时,此二人就是先锋。吾甚爱之,用尽百般伎俩,方才劝降他们。都尉要他人皆可,此二人,我不给。”

    鲍信呆呆的看着刘备,说不出话来。真没想到刘备如此断然的拒绝。

    看着鲍信的表情,刘备一伸手,掏出了一具望远镜,说:“我看前几日,都尉甚爱这千里眼,可惜,青州军中只有大将才能配一具,我也没有多余的。如今,我把它送与你,都尉别再问我要这两人,如何?”

    鲍信大喜,有了这玩艺,在冷兵器时代,平原作战再也不惧怕突袭了,无论谁想突击,在千里眼中被发现,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排列队伍,做好迎敌准备。几天来,鲍信多次试探,想讨要一具。可惜这东西控制很严,谁都没有放手的打算。

    鲍信把玩着千里眼,观察着蒙阴城墙,连连点头说:“玄德公既肯割爱,我怎会不答应呢,就这么说好了。”

    刘备微笑着看着鲍信:天下万物,以人为本。一个死物,怎能比的上人呢?用一个琉璃杯换回了陈群这个内政高手,现在,用一具千里眼,换回了周仓、裴元绍两员大将的主导权。今后,还要搭上鲍信这个骑都尉,顺带着,拿下泰山郡的统治权。这买卖,越做越值了。

    洛阳城中,校尉袁绍向何进献策道:“中官张让等,正四处散布大将军毒杀和太后的谣言。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又皆系英俊名士,乐为效命。这真是上天赐予的好机缘啊!将军应该乘势诛杀宦官,为天下除患,垂名后世!”

    何进听到此话——垂名后世——立刻表示同意。准备第二天入宫与何太后商议,请尽黜宦官,改用士人。

    何进姐弟依靠宦官掌握了权势,家中还有很多宦官党羽,听到此话后,连夜转告了宦官张让。张让立即转告何进兄弟何苗,又多送贿赂。何苗收了钱,连夜入奏何太后,解释说:“我们家人初掌权柄,哥哥辅佐新君登基,不广行仁慈以收拢人心,现在,杀了蹇硕后,又无端又欲杀十常侍,这是取乱之道也。”

    何太后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何进入宫与太后商议。何太后斥责何进说:“中官统领禁省,是汉家旧规矩。先帝新弃天下,你就欲诛杀旧臣,其是尊重宗庙的行为也。”

    何进唯唯而出宫。宫门口,袁绍迎上前来,低声问道:“大事若何?”

    何进无奈的回答:“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绍怒火冲天,拔出佩刀,慷慨激昂的呈词说:“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那时,军情紧急,不容太后不从。”

    何进晃了晃脑袋,赞赏的竖起了大拇指:“此计大妙!”

    随即,两人结伴回府,向各地发檄文,召各地郡守带兵赴京师,兵胁朝廷。

    何进召唤大将军府主簿陈琳书写檄文,闻听这两个蠢胆自鸣得意的叙说自己的高明,陈琳急的满头大汗:“大将军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何进胸有成竹的讥笑道:“此懦夫之见也!你既然不愿意写这檄文,让别人写吧”。

    陈琳掷笔而出,急急奔到卢植府上,转告卢植。典军校尉曹操正好也在,听到这消息,满脸讥讽的嘲笑说:“自古以来就有宦官,如果圣上不给他们权宠,就不会酿成祸乱;若欲治他们的罪,一个狱吏便足了事,为何纷纷往召外兵?我怕事情一旦泄露,必然导致失败!”

    卢植扫了一眼堂上诸人,一咬牙,说:“我们同去,劝劝大将军。如何?”

    侍御史郑泰、黄门侍郎荀攸附和说:“我等同去。”

    卢植看了看保持沉默的曹操,问:“孟德,你也去吧。”

    曹操微微摇头,否决说:“大将军计议已定,檄文估计已经发出,我等去也无用,我不去。”

    卢植讶然的看了曹操一眼,回复说:“也罢,如此,我们快去。”

    出了卢府,众人乱纷纷的上马上车,坐轿,曹操仰天长叹一声:“乱天下者,必进也。”

    随即,扬长而去。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六节谋夺

    更新时间:2006…8…616:18:00本章字数:8427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六节谋夺

    何进府中,郑泰抢先发言,慷慨激昂的劝解何进,说:“天下政务,应该由朝廷来决断,这才能政令统一,号令严明。如今明公身居高位,掌握天下大权,欲除去几个权阉,何须依仗外兵。

    外臣既拥兵入朝,朝廷威严何在?我等不以此为罪,反以此为功,今后再有外臣拥兵入朝,我等如何处置?再者说,外臣既入朝,兵权在握,谋断岂不归于他手,知朝廷于何处?

    况且,宦官们居于宫内,如想处置,应该迅雷不及掩耳。而召集外兵,旷日持久,计谋外泄,我等恐死无葬身之地也”

    何进晃晃脑袋,面无表情的回答:“吾意已决,诸公不得再进言。”

    袁绍一脸得意的说:“征召令已经遣发,各位,箭已离弦,我等静等大事成就吧。”

    郑泰大怒,伸手指着袁绍,嘴唇哆嗦着,骂道:“袁本初,古人说,老鼠徘徊在玉瓶旁边,我们就是看见了,也不能惊扰它,这是因为有了顾忌。驱赶老鼠,任何时候都可以,可是为了赶老鼠,打碎了玉瓶,那就得不偿失了。几个权阉,不过是一群鼠辈也,你却想以此扰乱朝纲,是何居心?”

    郑泰这话太过于偏激——袁绍并不是想借此扰乱朝纲,只是人蠢看不到后果,甚至蠢的都不知道自己蠢。卢植见状,急忙上前劝解,拉住了暴跳如雷的袁绍,急劝郑泰冷静。

    郑泰怒气冲冲的一甩长袖,说:“竖子不足与谋。”随即,扬长走出了大厅。

    卢植、荀攸兀自不死心,仍留在厅内,劝解何进改变主意,追回征召令。郑泰在厅外怒气冲冲的等待卢植、荀攸。半晌,卢荀两人垂头丧气的走出大厅。

    卢植悲愤的说:“我今日才明白玄德常说的‘天下万物,以人为本’的道理,天下万事万物,成事败事者,皆人也。凡事因人而成,我等谋划再细,若不考虑人的因素,是不可为也。”

    郑泰长叹一声,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诸公还不死心。何进执迷不悟,势难匡辅,天下大乱,就在眼前,我等不如归休了——以免乱天下的名声加在我们身上!”

    卢植颤巍巍的说:“昔日,我曾问玄德:‘事有可为乎?’玄德回答‘不可为。然,但求心之所安,唯尽力而为之,何计成败焉。’我甚为赞赏此话。郑公,如今,大事难成,前途忐忑,正需要我等力呀。”

    荀攸一拍胸脯,大声附和说:“我当卢公同进退。”

    郑泰微一拱手,决然的答道:“我去意已决,诸位,告辞了。”

    夜已深,汉代照明设备并不发达,此刻,洛阳街头已无人行走。静寂的大街上,只有卢植的马车孤独的走着。车中,卢植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颤悠悠的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歌当苦,这哀号的声音飘荡在静夜中——无人知晓。

    夜已深,人们都睡了……

    ……………………………………………………………………………………………………………………………………

    前将军董卓,自河东得到征召诸侯入京的命令,大喜。立即嘱咐来使返报何进,他将统帅大军指日入京。何进听到回报,欣喜异常。与此同时,东都太守乔瑁屯兵成皋,武猛都尉丁原,率数千人进军至河内,在孟津渡口纵火,通红的火光照亮了几十里外的洛阳城。

    征召令传到蒙阴城,鲍信急忙拿着檄文来找刘备,兴奋的说:“玄德公,你看,朝廷下达檄文,征召四方牧首提兵进京,共除奸邪。”

    刘备淡淡然的草草看完檄文,随手将檄文丢弃在地上,冷然的说:“此乃乱命,不可从也。”

    鲍信急忙扑在地上,捡起檄文,不满的问:“玄德公何以如此说话?”

    刘备别过脸去,垛着方步,解释说:“朝廷纲纪,自有律法约束。任何事都应处于律法管理之下,驱除奸邪,一狱吏足矣。若有人干涉狱吏执法,依据律法处置就行了,何必要动刀兵呢。如今,奸邪不除,干涉之人不惩,反而用军队入朝干政,这不是依据我汉家律法行事。我在青州,依律法治郡县,不敢开这个口子,以使后人效仿。若今后下臣也以武力威胁而不是依据律法解决问题,这天下还如何治理。”

    鲍信呆了呆,恍然说:“玄德公思虑深远,我不如也。不过,朝廷现在正是用兵的时候,我等军队陷于此处也不合适。玄德公,我军在蒙阴城下已休兵10日,我看,我们早点动手解决这股匪徒。这样就可腾出手来,一旦朝廷有事,我们还能迅速出兵支援。”

    刘备仰脸考虑的半晌,低下头来,用手指在桌上的蒙阴城防图上比划着,说:“杨凤匪徒,一路劫掠,我估计他们粮草甚为丰厚。十万大军守着蒙阴小城,我们若是强攻,损伤必然很大。然而,他们十万人守城,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多。我本打算围他几日,等城中粮草消耗殆尽,被迫突围时再与他野战,既然鲍都尉想早点结束战斗,那我们就动手吧。”

    鲍信有点不好意思的,是呀,强行攻取十万人守备的城池,伤亡一定很大,而一旦敌军粮尽突围,那就是一群人人争先逃命的乌合之众,胜利的果实很容易摘取。现在,由于他的逼迫,刘备采取强攻行动,那损失不应该让刘备一人承担。

    一念至此,鲍信自告奋勇道:“等会儿攻城,我军当为先导。”

    刘备胸有成竹的说:“也许,不需要派兵入城,城内巷战,我军兵力不足。我先调第五军团用石炮轰击城墙。等城墙四处打烂后,用战马装备的我的近卫军,随时对出城军队痛击,让对方感觉到无处可逃。然后,我们再入城劝降。”

    军号嘹亮,第五军团的军旗在大营中升去,旋即,左侧升起了鲍信的军旗,右侧,第11军团旗帜也升起。这意味着,第五军团将作为主力出营作战,左侧右鲍信军团保护,右翼是第11军团。

    不久,近卫军团换装成骑兵,在营内待命的消息也传达下去。

    刘备骑着菊花骢,在鲍信的陪同下巡视着第五军团,大声地命令着:“翼德,近卫军团由你统领,听我号令出阵破敌。云长,营内诸兵由你统领,随时准备接应我。叶天,第五军团由你统领,子义(太史慈)统领第11军团,随我出阵。”

    众军齐呼:“诺”。

    刘备扬鞭大喝:“诸位,我等四月底自青州出战,如今已到了七月底,将士们在外征战3个月,想家了吗?”

    军士们参差不齐的喊着:“想”,“不想”。

    刘备大叫:“不管你们想不想,我想家了。诸位,我等上下努力,十日内解决战斗,八月,我们回家过农牧节。”

    众军轰然响应:“诺”。

    刘备扬鞭一指蒙阴城,断喝道:“出营,随我战斗。”

    汉代,大多数城墙尚不是砖石构成。甚至,在朝廷礼制的限制下,除非当地分封了小王爷,成为王国才有资格建城。黄巾乱起后,各地豪强纷纷建城堡自保。可是除了我青州、出云两地城堡是用砖石构筑城墙,大多数小城限于条件,还是用土木建城墙,蒙阴城城墙就是一个小土墙。

    蒙阴城墙上,杨凤军呆呆地看着我军出营列阵。经过三个月的战斗,这第11、12、13军团已经成熟起来,开始有了刘备军一贯凶猛的雏形。现在,只有第五军团未加锻炼,蒙阴城正是第五军团的磨刀石。

    “刘备军列阵士兵如此之少,不如我们出阵,杀他一通”,城头上,刘辟建议说。

    杨凤摇摇头,否决说:“三日前,我看到有大量军马运到刘备营中,这说明,玄德公军中已有了骑兵,一旦我们出阵,遭到骑兵攻击,我们将无法退回蒙阴城中了。”

    “哦,杨将军想的真细,我险些、上了刘备大当。”刘辟夸奖道。

    龚都晃了晃脑袋,出主意说:“这几日,我军已休整完毕,刘备军少,不如我们全军出动,大杀一通,再破围而出。”

    杨凤思虑道:“我军十万,被围此小城,将不得不人人拼命,刘备想杀入城中,必然犯愁,我想,这就是他多日未攻城的原因。而城外野战,我不知道天下那支军队能胜过玄德公。万一玄德公放我们破围,而后尾随掩杀。那时人人争先逃命,我不知道谁能在乱军之中存活。”

    刘辟龚都略一思量,伸出大拇指,夸奖说:“杨将军思虑真得当,我们就在此城中,等刘备攻来,看看他几万军队,与我们十万人打巷战,谁能战而胜之。”

    城外,刘备军队随着一声号令,20辆投石车首先出阵。

    20辆,这已是刘备反复盘算,下的最大决心了。为了保证投石车投石的准确率,以及方便计算弹道,每个石弹都被磨成同等重量的圆球体,切割、打磨、运输,花费高昂。但为了提高投石的准确性,打击的精准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20辆投石车,每辆投出20枚石弹,估计会让投石兵获得实战经验。

    “每枚石弹三个银币,4000枚石弹1万2千银币,但城内10万强壮战士屈服,每年会为我带来多少粮食,多少消费,值。至于前期战斗的花费,就当是、今年剿匪的支出,我好好的让他们看看,我军攻城兵团的威力。”刘备骑在马上,手指不停的弹动着,计算着此战得失。

    “战争,打的就是钱呀”,刘备哀叹说,旋即,又自我嘲弄的补充道:“可我就是有钱,没办法。”

    “练兵五年,准备了五年战略物资,现在,看各位的本事了,拿出手段来,瞄准城头,准备,放。”刘备挥刀发令。

    第一轮石炮整齐的发射出去,有远有近,参差不齐的落地。惹来城上一片讥笑声。

    “打中城墙的是几号投石车”刘备大喊。

    “报,四号投石车击中城墙,标尺2,风速2,距离200大尺(200米)”尉官弓身报告。

    “各投石车,记住自己的落点,现在,统一设定标尺2,准备发射。”

    “放”,随着一声号令,20枚石弹准确的砸落在城墙,土垒的城墙经不起这样的轰击,纷纷崩溃。土木崩塌中,不时的传来黄巾士兵的惨叫。

    “放”,号令不断响起,巨石飞出,石落处,土墙崩塌,盾牌粉碎,肢体飞扬,鲜血横溢,惨叫连连。

    “封堵缺口”城墙上,杨凤边躲避石弹,边大喊。

    冒着纷飞的石弹,无数的黄巾士兵奋勇上前,用巨木木板为骨干,以土石填埋崩塌的城墙。这是生死时刻,黄巾军焕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不一会,缺口填埋完毕。

    “早有准备呀”,刘备讥笑着:“我倒要看看你们准备多少沙袋。换油弹。”

    临时填埋的城墙,只有用木头为骨干,才能封溢土石。木头正好是可燃物,用油弹袭击,点燃木头,木料焚烧完毕,没有束缚的土石就会崩塌,形成一个个小矮坡,这样一来,正好利于骑兵冲击。

    几轮过后,油弹纷纷落在新填补的城墙上,瓦罐碎裂,罐内的油脂渗透了木料,土石。杨凤恍然大悟,急急喊道:“填土,填土,向油迹处填土。”

    黄巾士兵纷纷起身,准备向上面填土。这时,火弹打了过来,草绳捆成的圆球,浸透了油脂,点燃后抛射到城墙。草球弹性十足,落在城墙上,一路弹跳着,所过之处,浓烟滚滚,烟尘缭绕。

    一枚幸运的草球引燃了城头准备的热油,迅速发出一声轰响,大火熊熊燃起,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城墙上,立刻传来一片惨叫,被烫伤、烧伤的士兵跳跃着,奔逃着。实在难耐痛苦的士兵,纵身跳下城墙,以求解脱。

    古代防御,城头上备好的热油,是准备倒在爬城的敌军士兵身上。如今,草球引燃了热油,城墙上已不能待人。鲍信急忙催马到刘备身边,喜形于色的说:“玄德公,开始攻城吧。”

    刘备懒洋洋的回答:“不忙,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让孩儿们练练手,再让他们打几轮,敌军士气未夺,我军决不悍然进入蒙阴城。”

    鲍信沉吟了一下,点头说:“也好,一切由玄德公做主。”

    20轮石弹轰击后,城墙四处残破不堪,叶天飞马来报:“城主,床弩兵和其余的石炮兵前来请战,望主公许可。”

    “床弩兵可以参战,石炮兵不准,要是石炮兵将此城墙完全轰塌,有利有弊。但总的说来,弊大于利。没有城墙间隔,敌军分成小股小股逃命,我军虽可以乘势围剿,但大军征战旷日持久,花费太多,还是让他们呆在城里吧。”刘备断然拒绝了剩余石炮兵参战的请求。

    战阵之上,人人争先是好事,但石炮兵人人争先,花费的是大量的钱财,军费,这可就不行了。战场上,石炮兵每次投弹,都引来刘备一阵揪心的疼痛——调集所有石炮兵上阵,那还不是一瞬间,把这几年的家底全打完了。

    床弩兵上阵,刹那间,巨弩飞扬,遮天蔽日。每一次发射都引来阵上士兵的同声欢呼:“必胜,必胜”。喊声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

    “停止”,刘备不停的数着指头,计算着弩箭发射的数目,厉声吆喝道:“全军停止攻击,命令,派出使者入城劝降。告诉他们,此城已不足黄巾士卒依仗,如果他们投降,我愿给他们划地而治。”

    使者入城,鲍信催马来到刘备身边,询问:“玄德公,你有几成把握?”

    “八成。琅邪守军已经出击,就要和我们合围,平阴守军追剿残匪已经结束,即将来战,三日内敌军不降,我军四面合围,围歼蒙阴盗匪。”刘备胸有成竹的说。

    蒙阴城中,杨凤、刘辟龚都还在相互探讨。杨凤首先劝解说:“玄德公处事,谋定而后动,若无十成把握,绝不敢说大话,如今,他给我们一个机会,诸位,从今日战斗看,城池已不可依仗,我们是否该考虑一下后路。”

    刘辟大声说:“我听说玄德公最敬重奋战至死的勇士,我等现在还有余力,马上投降,必被玄德公看不起。让我们再战斗几天吧,实在不成,再降也不迟。”

    杨凤暗暗骂了句“傻瓜”,人都死了,被敬重有何用?

    “各位,你们发现没有,沿途追击我们的平阴守军并未参战,此地,靠近费县城,费县臧霸与刘备有杀父之仇。我猜测,这支大军一定在那里埋伏,等待费县出兵,如果费县军队不出,这支军队随时可能成为插向我们胸膛的利刃。怕只怕,玄德公的预备队不止这一支。此刻,我认为,我们最好把握机会,降了吧。划地而治,我们不失为一方首领,若是玄德公占足了上风,你猜,他会给我们什么待遇?”杨凤劝解道。

    龚都沉默半晌,开口说:“若是降顺他人,我还要考虑一下,玄德公最受信诺,听说,我们博昌会战失落的兄弟,在青州过得还不错,我愿降。”

    一句话决定了蒙阴城十万黄巾的命运,当晚,蒙阴信使回报:三日后开城出降。

    鲍信听到这消息,大喜,找着刘备央求道:“玄德公,城中黄巾均是百战余生之人,十万黄巾我只取5000人,望玄德公准许我挑选几员黄巾将领,统领我的队伍。”

    刘备意味深长的询问说:“全城黄巾出降,检点人数,编制图册,这十万人恐怕得花费20天左右,整训军队,编制队列,又得花费20天,就算我们加快行动,总共也得花费20天。自蒙阴城一路向洛阳行军,越过泰山和梁父山,穿东郡至黄河边,也得花费20天左右。鲍都尉对今后,有何打算?”

    鲍信疑虑的问:“玄德公有什么教导我的吗?”

    刘备竖起一个指头,平静的说:“我们怎么样也得花费40天左右,才能到洛阳附近。如今,前将军董卓已进军河东,朝廷大变迫在眉睫。董卓为人粗暴,性贪鄙,他带兵入朝,朝廷会发生什么情况,天知道。或许,等40日后,将军到了洛水边上,天下大势已经改变。

    现如今,我军荡平泰山群寇,全郡战乱平息。泰山,自古是个肥沃之地,蒙山、泰山两山,物产丰富,矿产足已养活百姓。此地,正好却一个郡守,我出面召集青州六郡十二国六十五县官员,一起保举都尉做个郡守,不成问题。都尉可养军泰山,静待局势开朗。进,可以与我共同铲除奸贼;退,可以为泰山百姓,也为自己某个安身立命所在,如何?”

    鲍信沉默了一会,下了决定:“我一向在京中,听卢公谈起,玄德公谋断深刻,我今日就依玄德公所言。”

    “如此,甚好,城内黄巾将领和士卒,任由都尉挑选”,刘备慨然答应。

    鲍信眨了眨眼,说:“玄德公,泰山郡是你青州的后院,你不会不管不顾吧。我听说玄德公治理青州五年,青州虽战乱频繁,然,玄德公治下百姓,家中存粮可吃两年。如今已过秋收,泰山粮草全无,你让我当郡守,不会看着我空手治理这穷困的泰山吧。”

    “坏了”,刘备暗自嘀咕:“刚才答应得太快,让鲍信看出了苗头,他要得寸进尺了。”

    “粮草吗,我青州倒是有”,刘备东张西望的说:“只是我军反复征战,百姓穷困,官府钱币缺少,怎么向百姓收购粮草呢?”

    鲍信笑道:“人都说‘青州官吏无利不行’,玄德公,直说吧,你需要什么利益?”

    话音刚落,刘备立刻接腔说:“我需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