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免费阅读!

命运的抉择第124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道。

    “是的驱魔。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心魔。只有佛祖才能解救众生。”海慧法师双手合十颔首道。

    “法师你说得没错。”田川次郎连连点头道。此刻的他俨然已经将佛视做了解决一切问题的避风港。却见他目光顺势就落在了一旁摆放的一个佛龛之上。那是一只制作精美的紫檀佛龛。虽然罩着鲜红色的丝绸,田川次郎还是隐约瞥见了里头供奉的佛像。似乎是一尊用黑玉雕琢的佛像。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田川次郎当即微微欠身询问道:“法师这大概就是要献给天朝的佛像吧。”

    “不错,这尊弥勒佛是金阁寺一位高僧收藏的至宝,这次特嘱咐贫僧护送来中土献给天朝。”海慧法师自豪的说道。

    一听是来自金阁寺的宝物田川次郎的心就更痒痒了。却见他下意识地伸手就要去掀那块丝绸想要一睹圣物的尊容。却不想他手还未碰到丝绸的边角,海慧法师就以极其严厉的语气呵斥道:“不得无理!”

    “啊。”田川次郎连忙将手给收了回去。见此情形,海慧法师这才脸色稍晴,双手合十道:“阿弥佗佛。”

    第二部192回京路女皇赏枫叶乘御辇皇夫进纳言

    更新时间:2007…12…118:54:07本章字数:4629

    对于孙露来说任何鬼神之说都没多大的意义。如果这世上真存有奇迹的话,那她本人就是最大的奇迹。但事实证明,就算孙露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与智慧亦不可能驾御这个世界。相反因为她的努力中华帝国这辆战车的轨迹反倒是越来越难以琢磨了。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预示着更多新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光靠一个“政治强人”所能力挽狂澜的。

    弘武九年十月,喀尔喀蒙古左右翼、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盟会,于归化宣誓效忠于中华帝国。至此漠南蒙古诸部二十万大军与中华军团一同组成了守御北疆的坚强力量。但准葛尔部尚未平定、北方的沙俄尚未教训、北冰洋上也尚未飘扬起红底金龙旗。中华帝国在西北的脚步自然是不能轻易的停歇。在女皇的亲自调配下帝国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人的远征军与土谢图汗所率的三万喀尔喀骑兵一同北上,利剑直指向盘踞在贝加尔湖的沙俄军团。夏完淳作为远征军总司令在出发之前还接受了女皇西伯利亚总督的封号,着其全权负责帝国在西伯利亚的军政事务。

    在安排完这一切后,孙露便欣然下令起驾回京。毕竟“御驾亲征”之类举动并不是一个职业君王该做的事。作为女皇的孙露不可能一直逗留在蒙古,更何况帝国的利益也不仅限于西北草原。依照事先的安排,女皇回京的路线绕道燕京从京杭大运河回南京。这一来是出于走运河比较省力舒适,二来则是因为燕京城那特殊的地位。

    虽然而今的这座北方古都已不再是帝国的心脏。但燕京城的历史还是让他在北方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黄宗羲那五年的经营更是让古老而又保守的燕京一跃成为了渤海贸易圈的重要贸易中心。无论是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还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孙露都有必要进行这一次的燕京之行。

    由于晋察冀栈道的开通,女皇一行仅花了十天的时间就抵达了燕京。十月的燕京正值红叶灿烂时,湛蓝的天空下满山的树叶一片鲜红,清风中飘散着隐隐的香气。如此美景让御辇上的女皇夫妇看得直出神。却听头一次来燕京的杨绍清当即便忍不住吟唱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夫君今日真是好兴致啊。”孙露一边望着兴致昂然的丈夫,一边缓缓地为其斟了一杯茶。

    “我这是第一次来燕京,一时激动倒是让陛下见笑了。”杨绍清回过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哪儿的话。朕也是第一次看见如此壮丽而又优美的景色。虽然之前朕也来过燕京。但那一次的感受与今天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啊。”孙露感慨地叹道。一提起上一次的燕京之行,孙露的脑海中不由地就浮现出了满清投降以及承天门阅兵的盛大场景。虽然已是事过境迁,但这些记忆每每想起依旧会让人觉得心潮澎湃。除了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记忆外,燕京城给孙露留下的另一个印象就是破败与颓废。孙露当年来时正值冬季,本就是个萧瑟的季节,加之当时城内恐慌的气氛就更难给人留下好印象了。

    眼见妻子的神色突然黯淡了下来,杨绍清不由关切的问道:“陛下你怎么了?觉得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啊,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久远的记忆。”孙露淡淡地微笑道。

    杨绍清知道妻子在想什么,毕竟他们即将进入的那座城市有过太多血腥的记忆。于是他随即便转了个话题道:“陛下这次到燕京应该能与华阳夫人见面了吧。”

    一提到宁国夫人李凤儿孙露立刻就来了精神。掐指算来她与凤儿已有将近六、七年见了。南北两地的相隔让这一次的相会显得有为难得。其实孙露早就有将李凤儿召回南京的意思。只是碍于李虎正在蒙古作战,不想给前方将士带来情绪影响。却见她微微扬起头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道:“快七年了吧。日子过得可真快呢。”

    “是啊,华阳夫人见到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若是李将军能与我们一同回燕京,华阳夫人应该会更加喜悦吧。”不知为何一提起李凤儿,杨绍清立刻就想到了远在蒙古的李虎。想到了那日在归化城下荷枪实弹的大军。

    “朕知道华阳夫人正受着相思之苦。不过蒙古王公才刚向帝国称臣,尚还有不少不稳定的因素存在。为了巩固帝国目前在草原所取得的成绩,就不得不让李将军在归化多待一些时间。”孙露说到这里微笑着安慰道:“不过这样的时间并不会长。年底军部就会派李耀斗将军去接替李虎。到时候就将他夫妇接到南京来。”

    “如此甚好。”杨绍清微微点头附和了一句,随即又犹豫了一下问道:“不过陛下,你真打算让朝廷的远征军一路打到莫斯科去吗?”

    耳听丈夫唐突的一问,孙露不禁宛然一笑道:“能不能打到莫斯科这既要看夏团长的造化,也得看罗刹人自己的选择。总之,箭已离弦,许多事情就已不在你我控制范围内了。”

    “咳,难道又要打上个七、八年了吗。”杨绍清叹了口气道:“何时我中华才能享有安定,不再存有战争。”

    听了丈夫一番叹息,孙露很想回答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中华享有一天霸主地位,就得斗争一天。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话其实也适用于国家。一国只要敞开门户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更何况是中华帝国这样高处不甚寒的国家。当然孙露知道如果中华帝国从此刻起闭关锁国或许可以暂时“享受”历史上本会出现的“康乾盛世”。但历史也极其残酷的告诉孙露,这么做是在自掘坟墓。因为玻璃房子总有一天是会被人砸碎的。因此与其待在暖棚里消磨自身的意志等待别人来砸玻璃,孙露情愿选择让中华帝国在暴风雨中生长。当然这一点,杨绍清或许并不理解。甚至有时候孙露也认为这些言论是她在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为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找借口。一想到这里,她便柔柔地向丈夫安慰道:“夫君,不必多虑。战事会结束的。只要罗刹人肯归依我朝,并按照我朝的规则行事。相信他们的莫斯科还是能保住的。”

    “陛下,你就那么自信。我朝的军队一定会胜利?”杨绍清知道这种问题十分忌讳,但他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道:“陛下,我们的将士将要作战的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那里的百姓与我中原人相差甚远。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听从与他们相隔万里的中华朝的指示吗?”

    “会的。”孙露斩钉截铁的说道。

    “如果不听从就用武力胁迫对吧。”杨绍清接着说出了妻子腹中的潜台词。而孙露对此也并没有否认,而是沉静地点了点头。可杨绍清还是担忧的说道:“武力胁迫就一定能让人屈服吗?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因为人能根据各自的共同点组成‘群’,进而发展成‘国’。因此每个国家每个步族都有自身的风俗特点。正如我汉家百姓可以为保留衣冠血战到底一样,有些风俗特点对百姓来说是由为重要的。并不是光靠武力就能解决。陛下您不也曾经向我谈起过基地组织、北爱尔兰、埃塔之流吗。”

    “但我中华毕竟与那些欧洲国家不同。夫君你应该比朕更清楚,中原在习俗、宗教上向来都是尊重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孙露摇了摇头道。

    “可是陛下,关键是许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冒犯那些民族与国家的风俗,而自身却并没有意识到。”杨绍清说道这里顿了一顿,随即不无担忧地说道:“我听说殖民司这次又在逼迫倭国天皇改封号为倭王。可据我所知,倭国天皇虽没有实权但在倭国百姓心目中却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殖民司这么做或许是出于维护天朝的威严,但却是在激起倭国百姓的民愤。”

    面对丈夫的提醒,孙露低头沉默了半晌。让倭皇改名一事是经过她同意才实施的。孙露当时并没有考虑倭国百姓的想法,事实上,她与内阁以及商会也越来越少会去在意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的想法。不过杨绍清的说法让孙露不由地又谨慎起来。不错,倭国这个可以想出“神风特工队”的国家确实偏执而又危险。于是她当即回答道:“恩,这事朕自会去权衡的。”

    “陛下您一向宽厚待人,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杨绍清放心的说道。

    “看情况吧。其实,绍清,让那些国家嫉恨我中华的并不单单是我朝在外交上给予对方不公证的待遇。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中华太强了也太富了。正如穷人总是认为富人的财富来路不正一样,中华朝的富裕在不少弹丸小国眼中就是一切罪恶的源泉。”孙露不无感慨的说道。

    妻子的这番话在杨绍清听来也算是不无道理。不过信奉“人之处,性本善”的他还是认为这世上还是好人居多。因此他跟着便摇了摇头道:“只要我中华不做为富不仁的事,而是帮助周围的小国摆脱困难。相信只要我朝以礼待人,对方也会以诚相待的。”

    “能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不过以我中华目前的能力还做不到这点。除非我朝能掌握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丈夫的孙露巧妙地将话题转到了科学技术上。

    “不错,陛下你说得对。只要科学发展了,我们就能有电灯、电话、飞机、还有能帮人干活的各种机器。到时候我中华便能成为你所说的高福利国家,人人安居乐业。周边的国家一定也能受到恩惠的。”杨绍清跃跃欲试的说道。

    “所以你们这些科学家可要更加努力才行哦。”孙露打趣的说道。她最喜欢看丈夫露出这种天真模样了。

    “不过陛下,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现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想要发展出你所描述的时代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杨绍清认真的说道。

    “说得也是。光是将理论付诸实际就要花上不少时间呢。”孙露颇有感触的点头道。正如缺了一块的水桶终究装不满。在科学研究上存有偏科的中华帝国也是如此。

    “不如陛下你将你所知道的后世科学技术与发明写成一本天书怎样?这样一来就算我等现在实现不了那些发明,后人也可以按照天书上的指示来将其造出。”杨绍清突然提议道。

    “不,不能那样做。”孙露连忙摇头否定道:“那样的话就是在搞迷信!科学的魅力在于探索与发现。像x光、抗生素之类的发明都是在极其意外的情况下被发现的。朕将后世的发明写成一本天书,固然能让后人少走些弯路,可也不能保证不会误导后人啊。”

    “陛下说的也是。不过这样一来可就埋没了陛下您的优势啊。”杨绍清略带沮丧地说道。

    “这个嘛。给夫君你这么一提醒。朕倒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用朕所知的发明写本科幻小说吧。那样的小说特别能吸引孩童和青年人。虽然在他们眼中这可能只是一个故事,但却能拓展他们视野与想象力。”孙露灵光一闪道。

    “就像陛下你经常同孩儿们说的那个《海底两万里》?”杨绍清跟着问道。

    “对!《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神秘岛》…”孙露兴奋地如数家珍道。被喻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能在连电灯都没有的年代写出一架先进的潜水艇,这便表明人的想象力原比什么“天书”、“圣卷”更能激发人们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今的中华缺少的正是这种以科学为依据的现象力。孙露甚至觉得让帝国的青少年养成想象的习惯,原比填鸭式地将公式塞给他们更有效果。

    正当孙露满心盘算着如何着手让人写这样一本书时,杨绍清却神秘的一笑道:“陛下你看这本怎样?”

    不知从何时起杨绍清的手上突然冒出了一本手找本来。却见上面用端正的小楷写了一排字——“蓬莱游记”。孙露见状赶忙接了过来一边翻阅一边问道:“这是什么?”

    “一本小人书而已。不过轩儿、华儿他们都很喜欢。”杨绍清两手一摊道。

    明白过来的孙露随即搂住了丈夫的脖子在他耳边轻声低语道:“绍清,你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第二部193露行踪田川终落网献佛像僧侣上金殿

    更新时间:2007…12…148:40:22本章字数:4572

    杨绍清那特殊的礼物让孙露着实兴奋了好一会儿。她甚至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中华朝头一本科幻小说公布于众。不过在此之前,作为女皇孙露还许多本职工作需要完成。虽然御驾已经临近燕京城。但女皇一行人还是在燕京郊外的临时行宫住了一宿稍加休整。直到翌日一早才整装一新地在燕京城百姓海呼般的“万岁”声中浩浩荡荡地进入了这座古城。同样是鲜衣怒马的仪仗队,同样是人山人海的欢呼人群。但十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孙露还是燕京城的百姓都怀揣了别样的心情。

    与此同时田川次郎也正作为翻译官同一干僧侣站在迎驾的队伍之中。周围那撼人心魄的欢呼声就像鼓锤一般不断敲打着他那本就忐忑的心。谁都可以听出那些欢呼声中含带了无可非议的感激与崇敬。谁也都能感受到这是一股多么令人心存畏惧的力量。然而他和他的同伙却不远千里跑来挑战这股力量。这一刻田川次郎觉得自己很渺小,渺小就像是一颗无足轻重的沙砾。

    有关女皇驾临燕京的消息,田川次郎等人一到燕京城就已经知晓了。事实上,为了迎接尊贵的女皇陛下到来,整个燕京城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张罗准备起来。对此田川次郎等人也曾揣测过自己来中原人任务可能与中华女皇有关。然而直至女皇驾临燕京,田川等人还是没有接到上级的指令,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该做什么。浑浑噩噩之间田川次郎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他却又不敢就此离开自己的

    眼看着女皇的御驾逐渐临近,田川次郎的心跟着越跳越快起来。一双眼睛更是神色焦虑地四处张望,希望能从人海中寻找到自己同志的身影。可是田川次郎寻了半天都没有什么收获,反倒是几个神色警惕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人虽然也身着便服,但在田川次郎眼中这些人在普通百姓当中却显得扎眼得很。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他赶忙低下了头,想要趁着众人群情激昂时偷偷留出队伍。可还未等他走上几步两个身强力壮的男子便已像是两尊铁塔一般挡在了他的面前。却听其中一个男子神色傲然地用倭语向他开口道:“田川次郎。”

    听到自己的姓名被对方报出田川次郎当即怪叫了一声,从腰间拔出一短刀就想反抗。却不想对方的速度比他更快,闪电似的一拳直楞楞地打在了他的鼻子上。呜地一声,田川次郎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鼻子,却忘记了躲避对方的下一击。果然还未等他反应过来腹部便又挨了一记重拳。如虾米一般蜷缩成一团的田川次郎很快就被一旁涌上的差役摁在了地上捆了起来。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场的倭国僧侣顿时就被吓得挤做了一团。正当人们议论纷纷之时,负责这些外邦使团的主管兴匆匆的跑来安抚道:“没事,没事。大家快回到自己个儿的位置上去吧。”

    眼看主官说得轻松,海慧法师不由上前双手合十询问道:“大人,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把黑田翻译绑起来?”

    “大师你还不知道吧。你的翻译官是个刺客!他和他的同伙带着炸药想要袭击女皇陛下。”主管指着田川厉声说道。

    一听自己的翻译官竟然是个刺客海慧法师与周围的僧侣顿时就被吓得脸色苍白。只见他连忙向对方解释道:“大人,这件事贫僧等人全不知晓。请大人明鉴啊。”

    “是啊,大人。我们是冤枉的。”其他僧侣也跟着连连讨饶道。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显然让他们难以招架。有些人甚至还忍不住哭出了声来。生怕就此被连累抓去坐大牢。

    虽然那主管对这帮倭人充满了鄙夷但眼看这女皇陛下的御驾快要抵达,为了不节外生枝,他便跟着宽声安慰道:“大师不要惊慌。朝廷从很久以前就注意到这伙贼人了。知道您和这些师父事先也一直被蒙在鼓里。好在现在贼人已被捕获。大师您的觐见依旧会照常进行。”

    “那就拜托大人了。”海慧法师感激地鞠了躬道。那主管并没有理会与他,而是回过头指田川次郎的鼻子得意的说道:“真是帮蠢货。以为用油和醋就能掩盖火药的味道。如此雕虫小技怎能瞒过官府警犬的鼻子。你的同伙都已经被逮捕了,有什么话想说吗?”

    田川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从眼前的情景来看事情显然是败露了。于是他只得绝望地低下头默不作声着。目送着翻译官被押解而去的背影,海慧法师长长地叹了口气,双手合十念叨了一句:“阿弥陀佛。”

    就在田川次郎被带走的同时,女皇的御驾已然到了午门。御辇上的皇室一家沐浴着鲜花阳光与百姓们的万岁声,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刚刚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却见坐在中间的杨念华睁着大眼睛打量着面前宏伟壮观的紫禁城好奇的叹道:“母亲,这儿的城门好高啊。比我们南京皇城的城门还要高。”

    “对啊,因为这里以前也是皇城啊。”孙露望着紫禁城点头道。

    “皇城?这里以前也住皇帝?是不是以前的那个皇帝把皇位让给了母亲您?”杨念华跟着问道。面对女儿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孙露回头微笑道:“算是吧。”

    “那么母亲有一天也会把皇位让给哥哥咯。”杨念华冷不丁地说道。却被一旁的杨绍清轻轻拍了拍脑袋呵道:“你这丫头在想什么呢。”

    然而孙露却不以为意地回答道:“是的,你和你哥哥都将有资格继承朕的皇位。不过成为皇帝之前要做许多准备。就像你哥哥现在做的那样。”

    谁知孙露的话音刚落杨念华便一头钻进了父亲的怀里嘟囔道:“华儿才不想做皇帝呢。像母亲哥哥那样多累啊。”

    杨念华的古灵精怪有使往往会让大人们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不过这一次面对女儿童言无忌的回答让孙露与杨绍清都发出了会心一笑。不知不觉间御驾也穿过午门进入了宫城,却见皇城皇极门前燕京的一干文武大臣早已分立两侧恭敬地等候着女皇的驾临。

    “吾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身为燕京府尹的罗同天带领众臣恭敬的向女皇行礼道。

    “众卿平身吧。”孙露在丈夫的搀扶下缓缓地走下了马车。

    “谢万岁。”罗同天连忙起身陪在女皇左右进言道:“陛下一路辛苦了。臣等已在宫内安排好了御膳,请陛下与亲王殿下先行用餐。”

    “用餐?”孙露抬头望了望当头的红日,随口说道:“时间还早着呢。朕听说燕京有不少藩属国使团和北方诸省的缙绅代表想要见朕,可有此事?”

    “回陛下,确实有一些倭国及朝鲜的使团想要一睹陛下您的圣容。不过大多是一些宗教团体或是商会组织。陛下您大可不必急着召见他们。”罗同天轻描淡写的说道。

    “是这样啊。”孙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待想到昨日杨绍清与她那段有关藩属过民心的对话之后,她随即便果断地嘱咐道:“虽说是一些并不怎么重要的使团。不过他们毕竟代表了藩属国百姓对我天朝的一片赤诚之心。这样吧,朕还是先见这些使团再行用膳。”

    “是陛下,臣这就去安排。”罗同天听罢立即回头向身。。。。。。后的属下传达了女皇的旨意。另一边则陪同着女皇一起走进了庄严的紫禁城。相比十年前来,而今整修过的紫禁城果然是不同凡响。放眼望去仿佛每一块地砖、每一根雕粱都散发着一种王者的气息。相比之下南京的皇城则明显逊色了一些。不过孙露也知道这磅礴气势是得靠庞大的维护经费来实现的。而燕京的紫禁城目前又处在搁置状态。因此向来以利益为重的中华女皇此刻也不由地考虑起是否相应地缩小紫禁城的范围。亦或许是开拓一些其他功能来增加其价值。正当孙露寻思之间,一干人等已然到达了皇极殿。

    与此同时,准备向女皇进献礼物的各国时节,以及北方诸省的缙绅代表们也在忙着为即将到来的觐见做最后的准备。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有机会一睹皇帝的风采。乃是光宗耀祖之事。因此有不少人一直都在反复不断地操练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说辞。相比那些忐忑不安的缙绅来,坐在角落里的倭国僧侣则显得安静得多。可能是刚才受惊吓的原因,多数僧侣都面色惨白默不作声。惟有海慧法师至始至终都坐在那里自顾自地念他那本《金刚经》。直至皇宫的侍从跑来向他宣布道:“法师,接下来轮到您了。”

    “宣海慧法师觐见。”随着侍从们一声接一声的传递,手捧佛龛的海慧法师缓缓地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却见他面容清秀、僧袍飘飘,那仙风道骨的模样让一旁的文武百官、权贵功勋直看得啧啧称奇。对于他手捧的那尊佛像更是充满了敬意。不少官员甚至还在海慧法师路过时虔诚地双手合十口颂经文起来。于是在一种庄严的气氛下海慧法师在皇帝的面前恭敬地下跪用生硬的汉语行礼道:“吾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师远道迩来,一路辛苦了。”孙露虽然并不信神佛,但出于对宗教的尊重,她还是微笑着颔首道。而一旁的侍从则习惯性的上前想要接过那尊佛像端给女皇过目。然而他们的这一举动却被海慧法师固执地拒绝了。只见他又端起佛像向女皇进言道:“陛下,贫僧希望能代表东瀛众僧亲自将献给您欣赏。请陛下成全!”

    “好吧。大师你就上来吧。”孙露不假思索地点头道。

    “谢陛下成全。”海慧法师说罢便端着佛像又朝前走了一段距离。然而就在他离女皇还差二十步距离时又再一次被侍卫阻止了。却听负责护卫的侍卫长礼貌的说道:“大师请止步。在这个距离展现佛宝,陛下也能看清。”

    “遵命。”海慧法师这次并没有继续坚持,而是顺从地依照侍卫长的指示在规定的距离内跪下行了个礼。随即他便当着女皇及众臣的面恭敬地掀开了盖在佛像上面的红盖头。却见一尊色泽圆润、雕工精细的黑玉弥勒佛赫然正静静地躺在紫檀雕成的佛龛上。离得稍近的张家玉等重臣甚至能清楚地端详到那极其逼真的神态。一时间各种赞扬唏嘘之声不绝于耳。

    但海慧法师似乎并满足于此。却听他又跟着用事先练习好的汉语生硬地进言道:“陛下,这样看不清楚。还是把佛龛拿掉看得清楚。”说着他便自顾自地把原本罩在佛像上的佛龛给取了下来。海慧法师的异常举动立刻就引起了一旁侍卫的警觉。可还未等他们上前发话,弥勒佛却突然笑了。

    弥勒佛本就是笑佛。他笑世态、他笑众生、也笑他自己。如果弥勒佛不笑,那就不能称其为弥勒佛。可这尊弥勒佛的笑却是死亡之笑。在佛龛被取走的一瞬间一道惨白的闪光随即从弥勒佛那裂起的嘴角下射出。

    “护驾!”侍卫们一边呼喊着朝那束光扑去希望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那道死亡之光。但那道光闪得是那样快、那样急,而它离女皇又是如此的近。甚至连女皇自己都没有看清楚。

    是的,孙露确实没有看清楚那道夺命的光,她看到的是丈夫那关切的眼神,听到的是那并不算响亮却极其熟悉的声音:“露儿,你没事吧。”

    面对那声久违的呼唤,惊魂未定的孙露只是楞楞地点了点头。而杨绍清则心满意足地笑着说了句“那就好”才缓缓地瘫倒在了妻子与女儿的身上。直到此时孙露才看清丈夫的右肩上赫然扎着一根泛着青光的钢针。

    刹那间恐惧与绝望揪住了孙露的心扉。她就像是一个普通妇人一般无助而又歇斯底里地向众人嘶喊道:“我丈夫受伤了!快来救救他!”

    正当众人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