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身是弱国,海军也弱,随时被人封锁航线,当然不可能依靠粮食进口。可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上是顶尖的,军队也是强大的,周围小国完全构不成威胁。还有粮食是要储备的,储备量大就不用担心。如果几年的时间都还解决不了问题,依靠本国产粮也白费。那个时期和现在根本不能比较,整个世界上就大宋一家独大,完全不用担心海运被人截断。也根本不用担心周围那些产粮地区欺负或者趁火打劫等等。
另外还可以派船队探索美洲寻找玉米等高产作物。重金悬赏下去,绝对可行。如果着急的话悬赏甚至可以不必局限于中国商人,只要提个爱吃这个的借口就行,自然有人送来。当然这样做肯定不合算,毕竟还那还有金矿等等,也算领土扩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外部条件不同,过去不可行,现在不可行,不代表当时就不可行。
组建海军运输粮食,效率绝对比种田高多了。现代一个农民人均产粮也就500公斤左右。宋代远没有这么高吧。这是一年的产量。海运的话,一次一个人平均就可以运五六吨。除去损耗也快10倍了。而且一年怎么也不会只运一次吧。关键是,不能花钱,用玻璃换,或者干脆扶植代理人免费送货上门。
一直以来,王静晖不愿涉足朝堂,无非就是怕遇上政治斗争遭到打击。问题是,有真正的改变历史,挽救大宋乃至中原的命运,就必须身登高位,以上位者的威权来作为,光在民间搞搞实业发展思想教育什么的,千百年后可能会有些余泽,要想就此改变近百年内的天下大势,无异于缘木求鱼,同他为了娶公主也是不得不为之。
但是,这其实是可以反过来看的。北宋的政治斗争虽然也很就激烈,但就杀伤力而言,却是历代最小的,极少有流事件,大多就是贬到外地。而假如王静晖娶了蜀国公主,以神宗的为人和他对公主的爱护,难道还会让公主随着王静晖到海南岛受苦不成?再怎么样,只要王静晖不是谋反,了不起就是削职为民、打回原形,反正他也不是很热衷于权势,又是富贵双全,也乐得过逍遥日子。所以说,王静晖现在这样专心娶到公主,然后放胆去做,没什么好怕的。
另外有一个问题想不通的就是,熟知历史的王静晖,怎么就是想不到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呢?北宋之祸,祸在王安石,只要在王安石没有成为祸患之前干掉他,别的不敢说,让老百姓多过几十年安生日子,让北宋的国祚多延续几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于公,完全可以说是为国除害,也是为将来朝堂之上的各位名臣消灾;于私,王安石那厮也不是什么好鸟,只看他身边的亲信包括他儿子不是奸伶就是小人,要说他本人的人品不下做,别开玩笑了。
宋代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一百公斤粮食(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一石大米59。2公斤。用一只玻璃杯跑到越南换一船粮食绝对没问题。上位这考虑的决不是值不值,而是喜欢不喜欢。即使今天也是一样。玻璃这东西在那个时代对国家实力没什么增强作用,当然除去科技上的发展。换成粮食作用可以大大的。只不过把周边国家都变成大宋的殖民地罢了。还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不必考虑灾害动乱反抗。没有腥那里的繁荣。
是啊,从身边的人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真正刚正不阿,身边的人也差不到哪去。哪有自己高尚,周围都是小人的情况,骗骗无知的小皇帝还行。不过王安石完蛋了,这书也不好写了。先献策成立廉政公署吧:)对皇帝直接负责。
基本上变法都需要打击到某些人的利益,变法的难度也在于此。找到一个不影响他人利益,甚至让大家否分享利益的办法方式,通过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见效还快。当然也远远比涉及到国家自身内部民众利益的变法来的好。当利益集团形成了以后,想要变回以前的方式也不可能了。所以这贸易的利益要让从皇帝到百姓大家都得到好处,当然事实上也可以做到。光顾者天朝威仪,往外送东西的方式当然没人支持。切实的利益比什么大道理都更有力。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式也能明白。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改变落后的统计方式,用数字说话。
最好的改变历史的办法不是一个人拥有多么大的能力和多么大的权力,而是给所有人找到一条通向生活幸福的道路。所以不一定具体官职大了才能解决问题。诱惑永远比讲道理更有力。上帝还不是用天堂来诱惑你们。说起来魔鬼更现实一些,可以立刻兑现好处。两者皆采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你去搞个高产的种子,不是那么容易的,有那么多年还不如大家发展贸易,带来的好处太多了,还会逐渐让思想解放,不困守一地。
上面的文字为风兄的帖子*****************
以上便是我整理粘贴风含雨老大的书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有质量,其中一些观点也非常棒,对我今后的写作很有启发,这些书评中也有其他书友对《宋风》的疑问,我顺便在这里集中回复一下。
第一,关于王静辉为什么不到金陵趁王安石还没有被启用前干掉他。有很多书友认为我在写作中把王安石给妖魔化了,戒念要说的是:王安石变法首先出发点是好的,戒念决非妖魔化王安石。戒念对王安石的文学水准和成就非常佩服,历史也对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给予了公正的评价。王安石唯一受到诟病的便是他的政治方面的问题,戒念认为他是个大文豪,但决非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事实上中国古代历朝历代,能够称得上“有作为的政治家”的皇帝君臣屈指可数,王安石肯定不属于这一行列中的一员。第一他缺少政治家的胸怀;第二他缺少政治家的忍耐和退让,在政治手段上一味的强调“强权”、“征诛”,就是皇帝老子要像他这么干,也会被史官冠以暴君的名头,更何况他是依附于皇帝权力的臣子,后果可想而知;第三,他缺乏政治家的远见;第四也是他最要命的一点——无识人之能,大批的投机分子和奸相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王安石的缺点还有很多,这些缺点造成了他在政治上不可避免的失败,我个人认为王安石就是一个宋朝版的荆轲,他成就了自己英雄的主义,而是政治上的败笔。尽管王安石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他依然让人尊敬:心怀百姓和国家!就凭这一点,王静辉也不能干掉他,况且把王安石干掉了,戒念还怎么来安排以后的章节啊?!
第二,关于粮食问题,历史教科书上明确的写明了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地区水稻亩产大约在180公斤左右,想必宋朝的水平和明朝也差不多。古代历史上,恐怕中国的耕作水平是全世界最牛的,我想主角不过是个医生,他还没有这个水平去当宋朝的袁隆平,但在农业上王静辉也会有一定动作,毕竟民以食为天,要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什么都白搭。不过书友提出要去美洲寻找玉米等耐旱高产作物,不是戒念不想去让主角找,但这件事可不是件容易事,这是很不现实的,基本被戒念给否决了。
第三,在风兄的书评中建议王静辉影响宋朝决策,把其他如越南等地的小国作为大宋的殖民地,我个人认为:这个想法好是好,但成功操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不说那些儒生抱着孔老夫子“仁义”的臭脚不放,单单是军事上的行动也是及其困难的,因为在神宗统治时期就和越南干了一仗,弄得灰头土脸,再加上南方多瘴疠,不利于军事行动,想把周边小国变成殖民地,实在是不容易。
第四,关于腐败问题。太祖赵匡胤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誓言,这给宋朝的反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连阿越老大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小弟就更难办了,不过戒念是不会让那些贪官好过的。
这次就说这么多,顺便鼓励大家多发有质量的书评,我看到后不会吝啬手中的精华的,戒念给读者加精的大方程度,我想各位心中都有数,另外顺便再求求老大们:千万要笔下留情,小小的打击是好的,但大大的打击是很要命的!刚开始发书的时候是每天都挨骂,那个时候我都快变成贱骨头了,一天不挨骂似乎都感到很惊奇,不过还是请各位老大对书中的错误多多包涵!多谢!多谢!
作品相关博客开通通知
更新时间:2006…8…144:22:00本章字数:83
本人在的博客已经开通,有兴趣的书友到上面去踩踩吧,地址是:jienian。blog。cu。。呵呵,信手涂鸦而已,不要批评的太狠,谢谢大家的支持。
作品相关写作中的一点想法
更新时间:2006…8…144:22:00本章字数:1006
大家对《宋风》最新章节的的一些评论,我看到了,非常谢谢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的。
最近有些读者反映《宋风》在处理抗灾防疫的章节有些拖沓了,希望能够尽快的迈过这以阶段。对此戒念也深有感触,不过身为作者不可能这么准确的控制章节的进程,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更何况连我自己也是有这种想法。
《宋风》的抗灾防疫阶段是这本书中一个比较的大的高潮,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个阶段才是王静辉真正能够在宋朝站住脚的资本,其中牵扯到后面很多内容,许多以后的故事都在这里或明或暗的埋下最初的伏笔,一些北宋这一时期的背景也要交代清楚,这些加在一起便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对此戒念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我的文笔拙劣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内容就相当于《明》中武安国没有入京前,《新宋》中石越当上白水谭书院山长一样必不可少,它是今后故事情节展开的必要的平台,也是主角立足后继续发展的土壤。
不过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阅读情绪,我修改了原文,抗灾防疫部分的内容将会在六十八章基本结束,小部分尾巴也会在六十九章全部交代完毕,下面的内容将会是《宋风》又一个了!后面的章节将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东西在等着读者,至于内容嘛……呵呵,我正在码字中。
说到这里,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写作也是深有感触,中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由于我前一阶段所作的铺垫太多,把大多数的读者对抗灾防疫情节的胃口吊的太高了,后来看过书评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不过那时收笔已经太晚了。所以我在写抗灾防疫这一段高潮的时候,难度对于我来说几乎超越了我对文字驾驭的能力,这中间会让许多书友对此有些失望,戒念在此表示诚心的道歉!尽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我的水平还是正处于菜鸟学飞的阶段,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
对于《宋风》今后的进展,戒念还是有些想法的,虽然我读网络小说的时间不长,但也晓得了在这几年大批高质量架空历史类小说的滋养下,读者的口味已经提高到一个令我们作者望而生畏的高度,所以我大致构思了一个相对与众不同的故事架构,希望能够以一个特别的思路带大家继续在戒念心中的北宋去旅游。
好了,不多说了,我还要码字鸟,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宋风》、支持我,你们点击、推荐、收藏、订阅将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谢谢!
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去看看,踩两脚,jienian。blog。cu。
作品相关更新进度的说明
更新时间:2006…9…79:36:00本章字数:1502
更新进度的说明
《宋风》上架快一个月了,多谢众多喜欢和支持《宋风》的朋友,你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给我在书评区和本人的blog里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谢谢你们的关心。
关于《宋风》的更新进度,所有的读者都看到了,每天五千字一章节,这样的速度在vip三天更新字数排行榜上也是从来没有低于前七十的,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快了。有些读者对这样的速度还是不太满意,在这里戒念表示非常的遗憾和抱歉,这个速度已经是本人的极限了。
戒念没有上过大学,初中毕业后上的是中专,然后就参加工作了。由于当年制度上的原因,我很不幸的赶上了第一次中专毕业生不分配,这对于我来说是灾难性,因为我学习的石油工程专业,如果不分配,那就意味着以往四年所学的知识就报废了。后来在外闯荡一年,非常幸运的参加招工考试并且录取为劳务工,这个工作在我们这里也不是很稳定,但我也很珍惜。戒念自接触网络文学到现在自己开始写小说,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像一些大神一样专门以码字为生,我希望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基础来让我更从容的写作,这样才能给读者奉献上更高质量的作品。
我的更新速度是受限于工作制度的,石油系统的工作制度也许和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每个月我要上至少十二个夜班,外加五六个白班,这样算来每个月还有十三四天来休息,也算是很宽松的了。不过石油行业的工作地点都是远离城市的,我的工作地点也不例外,它距离我的住处要坐上三个小时的车才可以到达,我必须住在工作地点,也就是说我上班的这两三天内,是没有办法码字的。我的工作是一个石油工人,这里可没有电脑供我在工作之余来码字,也就是说,我只有在休班的时候以每天至少一万字的速度先储备好存粮,以备我上班的时候在朋友家给大家更新。
戒念在公众版更新的时候,没有vip这么大的压力,但我个人认为进入vip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一是必须把作品完整的写出来;二是要有一定的质量,这就看作者本人的功夫了;三是更新的速度必须有保障,不能散漫没有规律,经常跳票。这种责任只是戒念对vip作品的一些个人看法,虽然的合同中并没有要求作者必须做到这些,我想这些责任应该是每个vip作者应该具有的良心。
作为一个刚出道只有三个月的菜鸟,要维持每天一万的码字速度,每天更新五千,这样的压力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巨大的,自从进入vip后,我从来没有一天睡眠能够超过六小时的。前天回家码字到深夜,居然坐在电脑前睡着了,这就是大家看到第七十一章最后两段语句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原因,那是我昨天早上发现后现改的。
这件事让我感到有必要和支持《宋风》的读者交代一下,并非是戒念在这里叫苦,实在是压力太大,这样的更新速度是难以让我保证作品质量的。更何况现在随着《宋风》情节的展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越来越多,相应的是参考资料也跟着成倍增长:除了要翻阅《宋史》、《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辽史》等一些大部头的参考书外,还打印了从网上搜集的几百页的资料,现在电脑里没有整理出来的资料更是堆积如山。
在这里我想调整一下更新速度,变化不会很大,戒念希望每个月能够有三天的休整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当中逢十这天暂停更新,我想读者应该可以谅解我的难处。我也知道这个时候减少了更新量,会很大程度影响订阅成绩,但我还是要为作品质量考虑一下,进宫当太监是砸作者自己的名声,而作品质量不佳,也同样砸自己的名声。戒念虽是个菜鸟,但也很珍惜自己的羽毛,爱惜自己的名声。
希望我的更新变动不会给各位长期喜欢和支持《宋风》的朋友带来不便,戒念在这里先说声抱歉了,请各位谅解!多谢!多谢!!
作品相关检讨
更新时间:2006…9…79:36:00本章字数:1491
检讨
今天翻开书评,结果被吓了一跳,因为自我将《宋风》上传到今天为止,还是头一次有读者对《宋风》提出这样严厉的批评,仔细看过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评论确实是中肯的。
《宋风》上传过程中除了在作品中使用青霉素的章节和最初开始的第一人称问题受到了读者的批评外,其余都还算是顺风顺水的一路走过。虽然中间也有很多批评,但都是比较小,是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历史问题,这些只要稍加解释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不过今天集中出现了这么多批评的书评,而且都是指出一个问题:情节拖沓。这让我看后感到非常汗颜。
其实情节拖沓的问题在水灾的那几章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当时我的考虑是为后续章节埋下伏笔,所以并没有太多的重视,而进入七十章后,这个毛病让我也感到很难受,我也曾多次向编辑请教过,尽量将故事情节向前赶,但没有想到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戒念是个初涉网络写作的菜鸟,对读者的批评和赞扬都很敏感,我尽量在自己计划中的情节来满足读者反应上来的各种需要,我也不想回避读者的批评,几乎只要不是恶意人身攻击,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书评,不管是批评的还是赞扬的书评都会加精或是置顶。但听过批评不等于还要继续走老路,尤其是我进入vip后,我觉得对读者只要不是很过分或是影响后续情节的批评和要求都必须正视,这也是收费作者的一项义务。
在这里我感谢泰坦、卧室总司令、bsd2、言言、追寻历史、pinktanghe、东魏猛虎……等读者提出的中肯批评,情节拖沓的问题是摆在眼前的,连我自己都能感觉的到,更不要说读者了,以前读者没有提出来恐怕是给我面子怕我受打击,但问题积累严重了更会影响到本书的发展,我也不能老是抗着“我是菜鸟”的招牌来做借口,在本书后续章节中戒念一定尽最大努力来改正自己的缺点,虽然可能还是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由于网站采用了新的点击计算方法,这个星期的加精少的可怜,才一百一十票,不能向以往那样大手给读者加精了,不过为了感谢上面这几位读者非常不客气的提出批评,我还是咬咬牙加精了,以后加精票我可要省点用了,希望各位热心写书评的读者能够谅解小弟的苦处。
写架空历史的小说,最大的难点便是如何将主角合理的带入当时的历史。其实说句“大不敬”的话:中国历史在历朝历代都经过改造过,中间充满了谎言和欺骗,让人很难分出真伪来。即便是司马迁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在写《史记》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抱着公正的态度写的,尽管他在写汉朝历史上还公然顶撞了汉武帝,不过在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上,他的“太史公曰”还是有一些偏见。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国的历史都一样,都是按照统治阶层的需要来写历史,英国人、美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俄国人、印度人、朝鲜人都一样,当然还有那个满嘴胡说八道的邻居,其写的历史书更是让人作呕。
当然这也是戒念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看法而已,但也说明了历史只要是人写的,中间都是多多少少存在着偏见,历史学家不也是常常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吗?架空历史的难度也是在此,作者读者手中的材料不一样,理解不一样,同样也造成了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的分歧,读者在这上面提出异议这很正常,戒念在写《宋风》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各位书友的见识同样也使我大开眼界。
呵呵,说了这么多又罗嗦了,在这里戒念只想说明一点:我不怕批评,我听了批评后尽量会改正,尽管限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但戒念会尽量提供自己最好的文字水平来写《宋风》,这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希望能够满足大部分读者的口味要求,对于书友的意见,戒念不胜感激,多谢!多谢!!
作品相关一些说明(五)
更新时间:2006…9…79:36:00本章字数:2277
一些说明(五)
长话短说,下面集中回答读者对《宋风》的一些疑问和不解。
(一)主角制造硝化甘油的问题。在宋朝制作硝化甘油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炸药之母:浓硫酸和浓硝酸。这两种强酸以当时的水平是非常难于制造的,也许有些读者会说yy一下不就可以了吗?戒念对此的处理也会让读者如愿以偿,不过想要把硝化甘油甚至是黄色炸药大规模运用到军事上面,那肯定是不行的,主角制作这东西最主要的动机还是用于医学。这个问题不能再深入下去了,否则后续章节内容就漏馅了。戒念只想说一句:《宋风》虽然在开篇的时候使用了快速科技流的方式写作,但那是主角立足的需要,本书的主流,科技流是不可能突飞猛进的,“够用就可”是标准。
(二)惦记让主角在宋朝称王称霸的读者可能要失望了,《宋风》就对不可能写出风格差别这么大的包袱,况且在英宗和神宗时代想要造反,那也太搞笑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梁山或许能够闹腾几天,但绝对不会长久,除非你在空投主角的时候让他带上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加强团,才有推翻宋朝的可能。这种想法的时代的切入点不对,要造反也至少把主角空投到1100年,那会更合适。在《宋风》中主角的任务就是保护宋朝的文化能够正常的持续下去,中国之精神不能被游牧民族所阉割。
(三)月下玄璧兄,你的留言我看到了。我非常感谢你的提醒,但戒念非常遗憾的告诉你,我写到考试的时候,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用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找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有找到有关科举考试题目的资料。在我印象中好象是阿越还是某位作者在写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的时候,曾经写过这么三道试题,一是我没有找到出处,另外便是那三道试题和英宗时代考题侧重点完全不同,所以便杜撰了一个题目。另外你提到考试不考填词的问题,如果你有非常有力的材料能够证明的话,在这里我要道歉,因为我也是看了一些资料上说宋朝在安石改革前,是考诗词墨义经帖的,所以便想到填词这种考题。不管怎么说,由于我手中的资料问题和本人的学识,我并不能像考证学家那样来验证每一个细节,这是我的失误,我道歉,请各位包涵,小弟对此实在是力所不及,而且我也是尽最大努力了。
(四)至于剽窃苏轼的大江东去,我要解释一下原因:因为这首词的地位实在是与众不同。小弟曾读到一段野史,现在也找不到了,大意是说苏轼被贬后,作了这首划时代的名词,这首词传到神宗的耳朵里,神宗怜其才华而把他召回。主角是要靠制举科考试娶老婆的,只有用这首词才是最保险的,相信御试考官在排名次上也会因为这首词的才气而慎重考虑。所以为了本书的女主角能够和心上人在一起,希望各位高抬贵手,你们不会希望他们两人劳燕分飞吧?不过戒念已经教训主角了,他以后至少不会在情诗上来抄袭了。
(五)参谋部的问题。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戒念要在这里解释一下。毛奇的精确计算是建立在电报和铁路等现代化设施之上的,但宋朝没有这么先进的通信工具,怎么办?这里戒念自不量力的耍了个小聪明:参谋部的作用是不能做到时时分析,但却可以给统治阶层以专业化的建议。试想当年真宗时代辽军兵逼开封城下,所有的大臣都想跑,连皇帝也想跑,要不是有寇准这么厉害的战略眼光而一力阻拦的话,北宋早就被辽国给灭了。寇准严格的说只能算得上是文官,但试问是不是每一代宋朝皇帝都能有真宗这么好的运气,碰上有寇准这样战略眼光的大臣?显然这中间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而参谋部虽然不能像拥有现代化通信工具的德军那样,但也可以为统治阶层提供战略层面上比较准确的建议,同时它也是主战派底气来源之一,并且这个具有宋朝特色的参谋制读还会起到其他的作用,本书将会一一写明,到时读者就明白戒念的意思了。虽然参谋制度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来支持,但看过后我相信会有读者同意这一做法的。大家不要笑话戒念的小聪明。
(六)还有就是苏小妹的问题。呵呵,这是前段时间有读者强烈建议过的,但戒念没有采纳。一方面戒念写感情戏实在是太吃力。二是戒念不喜欢种马;三是苏小妹那是主角那两手三脚猫功夫能够震得住的?大家看看苏小妹为难准夫婿的问题,王静辉遇上她非要原形毕露不可。不管历史上有没有苏小妹其人,戒念都不能把她加到书中,因为她的才气实在是太厉害了,让戒念浑身出冷汗。
(七)最后便是求真问题了。戒念的本事有限,不能够写出《明》《新宋》那样非常符合历史的强书,但也不愿意写那些纯粹为了yy而yy的书,我只希望《宋风》能够最大限度的靠近真实的历史。其实随便一个学历史的人一看,《宋风》便如破渔网一样漏洞百出:宋朝是严格控制书籍出口的;赵顼是不可能带着蜀国公主乱跑的……等等,戒念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依附历史,同时虚构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或人物来丰满情节,给大家带来快乐。《宋风》不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