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计策,一举在这次争论中翻盘,然后又对御史台和其他官员一番打压拉拢,这使得他很快在政治上的观点发生了极大变化。英宗赵曙也在其中言传身教,对他身上那股读书人的酸腐之气进行了一番教育。当然这些并没有使这个二十岁年轻气盛的颍王有多少改善,赵曙也自己也曾年轻过,所以干脆叫人给赵顼送去《史记》本纪第八汉高祖卷和列传三十二淮阴候卷,让赵顼想明白了再来找他。赵曙没有想到自己把儿子关起来读书会有这样的效果,第二天赵顼便进宫向他陈述自己在王静辉这件事上所犯的错误。
英宗赵曙让赵顼读书的目的无非就是告诉他身为帝王怎样对待有才能的人,而王静辉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正医书局的七品编修,若论权势连一个九品地方官都不如。淮阴候韩信有才不是造反的材料,而他王静辉又怎么可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有违逆之举?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一流氓耳,若没有张良韩信之辈辅佐,哪来得汉家天下?更重要的是王静辉曾经给他的一篇策论中就引用过汉高祖刘邦实力不断增长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政治只讲求最后的结果,而历史也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当时赵顼还对这一论调有些不以为然,但看到濮议这么艰难的事情居然也会峰回路转,这不由得他对这个结论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明白了这一关节后,赵顼对王静辉的看法就没有这么敌视了,又经过了宰相韩琦对王静辉试探,虽然输给妹妹蜀国公主几块李廷圭墨很让他心疼,但王静辉做了这么大一次布局,居然不过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防疫体系奏章,这又让他回想起以往和王静辉交往当中的事情,想到这才是王静辉做事的本色。
赵曙看到儿子那垂头丧气的样子笑着说道:“恐怕是因为一时气愤难平而忘了此事吧?”赵顼听后一阵脸红,赵曙又接着说道:“王静辉给出主意虽然是有悖圣人之道,但顼儿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皇族中人行事要果断。如果濮议真的拖上一两年,那我大宋江山可真是后果难料!更何况王静辉给你出计策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那道构建防疫体系的奏章,从整个事情上来看,他为了这道奏章可真是费尽心机了,这样的人你要留在身边,将来会有用的!”
赵顼听后朝对面的赵曙一躬身说道:“孩儿受教了!我已经给王静辉下帖,请他晚上到颍王府去赴宴,到时候我会注意的!”
赵曙点点头说道:“这样最好,晚上你妹妹蜀国公主也去吗?”
赵顼有点犹豫的说道:“皇妹还不知道我要宴请王静辉,我想皇妹不适合去了,虽然每次她都是身着男装,但以王静辉的精明来看,恐怕早就知道妹妹的身份了!”
赵曙笑着说道:“我的孩子就你们这么几个,唯一和你年龄相近的便是灏儿,我听说他曾宴请过王静辉,这个才子还在宴会上令人惊奇的连作近三十首诗词佳作,想必他早已猜到老是跟在你身后的浅予是公主了……”赵曙停下来想了想又接着说了一句让赵顼掉下巴的话:“还是告诉浅予吧,如果她想去就让她换上女装,不要老是穿男装,传出去有损我皇家颜面!”
赵顼听后楞了一会儿说道:“父皇,这样妥当吗?如果让御史台的人知道了,恐又要生出事端!”
赵曙笑着说道:“浅予身着男装和你出宫要是被认出来才会招惹御史台的非议,让她穿上女装恢复公主身份去赴宴才更为妥当!至于王静辉,他就好自为之吧……”
蜀国公主赵浅予从颍王赵顼口中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有些忧喜参半,不过她还是决定穿女装到颍王府参加宴会。她虽然并不是经常有机会见到王静辉,但每次见面在她心中都留有很深的印象,王静辉给她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并不仅是由于王静辉在诗词方面的才华,而是他淡薄名利、扶危济困、博学多闻在吸引着这位年轻的公主。不过皇兄赵顼和父皇赵曙在这方面虽然有所感觉,但采取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
说是颍王府的宴会,不过参加的人只有颍王赵顼、蜀国公主和王静辉三个人而已。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王静辉便乘坐马车来到了颍王的府邸,这次他来赴宴也是抱着弥合他与这个未来的神宗皇帝之间的关系来的,如果英宗赵曙身体状况不是他所能够解决的话,那两年之后就是颍王赵顼来继位称帝,和未来的皇帝搞好关系,这个重要性王静辉本人当然清楚的很。这次他带来的礼物便是赵顼最喜欢的策论,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给蜀国公主准备礼物,几首“新作”的诗词和一副精制的玻璃跳棋。
不过当王静辉看到酒席旁边只有颍王赵顼一个人的时候,心中居然有了一丝失落,他走上前去给颍王行礼说道:“殿下近日可好?”
在王静辉的眼中,颍王赵顼在经过濮议事件后明显的要比以前成熟多了,他笑呵呵的走到王静辉身旁说道:“王兄,前日本王对你多有误会,还请王兄多多见谅!”
王静辉说道:“无妨,无妨!这也是我行事考虑不周所致,当时殿下教训的对,改之受教了!”
赵顼和王静辉都不想在这件事上做过多的纠缠,毕竟这是一段让他们两个人都不是很愉快的经历。正当他们转换话题的时候,旁边的一个侍从高声说道:“蜀国公主殿下驾到!”
王静辉听到侍从的通报声后,脸色一变:“难道以前看到的那个赵予不是蜀国公主?最糟糕的是那个女孩如果是向王妃,那乐子可就闹大了!”他正在惊疑当中的时候,一身宫装打扮的蜀国公主出现在门前。
当王静辉第一眼看到蜀国公主的时候,先是松了口气:这个女孩就是以前化妆成男装打扮跟在赵顼身后的赵予,不过当蜀国公主换上一身宫装打扮的时候,王静辉又犹如在梦中一般: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纯粹的高贵典雅的古典美人?
虽然王静辉惊异于蜀国公主的美丽,不过还好这家伙还有很强的自制力,没有看到美人就变成了一座塑像,当蜀国公主走近他的时候,王静辉躬身行礼温声说道:“参见蜀国公主殿下!”
蜀国公主赵浅予也向他回礼,说道:“王公子好,以往为了方便与皇兄外出所以扮成男装,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请公子见谅!”
王静辉听后心中自有一番别样风味,虽然他在隐约猜到这个跟在颍王赵顼后面的女扮男装的女孩是蜀国公主的那一天就暗自在心中警告自己两个人之间相差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不要搞到最后误人误己无法收场,但每一次见到蜀国公主的时候,她那若有若无的魅力就不知不觉的在吸引自己……
正当王静辉和蜀国公主之间进行“心电感应”的时候,旁边的颍王赵顼却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此时换上宫装的蜀国公主站在王静辉的对面确实是让人感到两人是一对佳偶,女的风华绝代,男的才高八斗,端的是郎才女貌。不过唯一遗憾的便是两人相差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蜀国公主赵浅予是当今皇上的长女,而王静辉虽然不至于是个白丁,但校正医书局七品编修的官职实在是微不足道。
颍王赵顼想到这里也不禁为此感到惋惜,父皇显然是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会有这么奇怪的举动,不过两人之间的地位相差如此之远,恐怕就是两人心中都有这种心思,最后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赵顼不禁轻叹了一声。
赵顼的轻叹生不过是他一时无意发出,但却惊扰了旁边正在互视的两人,蜀国公主也在为自己刚才有些失态而感到脸红,看看对面的王静辉却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她,一双眼睛明亮透彻,仿佛能够一下望透自己的心底。王静辉感觉屋内的气氛有些尴尬,所以对蜀国公主说道:“公主殿下,这次受颍王殿下之邀,也没有什么好的礼物带来,不过却有一件好玩儿的事物送给公主殿下,希望殿下能够喜欢。”说完看看旁边的颍王赵顼。
赵顼见王静辉看自己,马上很上道的把管家叫来,很快王静辉送来的礼物就摆在他们面前,王静辉打开后,一堆五颜六色的玻璃跳棋子立刻填满了蜀国公主的双眼,她好奇的将跳棋子摆在檀香木棋盘上,王静辉很快就教会了赵浅予如何下跳棋,还和跃跃欲试的蜀国公主玩了几盘,要不是颍王赵顼在一旁有意无意的走动,蜀国公主还真是想再和他多下几盘跳棋。
这个时代娱乐项目就这么几项,属于女性的就更少了,王静辉今天特意准备了跳棋当作礼物送来,原本就是为了讨好蜀国公主,不过蜀国公主的棋瘾还是让他感叹道:跳棋真是现代人回到古代结交的最强法宝啊!
颍王赵顼看到他们玩跳棋正起兴,但他对这东西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更何况这次王静辉来他这里很知趣的带上礼物,那给他的呢?从管家呈上的礼单来看就这跳棋一样,赵顼也不在乎王静辉能够送给他什么奇珍异宝,他最盼望的便是王静辉的策论了,这点王静辉该不会给忘了吧!所以他耐心的等着王静辉和蜀国公主下棋,找个机会在他们眼前多晃荡两下,他们果然收起棋子了。
王静辉也感到赵顼似乎有点不耐烦了,虽然他对赵顼在他正在和蜀国公主下棋的时候在眼前乱晃很恼火,但没有办法,谁让他在颍王的地盘上,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后,王静辉从衣袖中掏出两本小册子递给早在一边等得望眼欲穿的颍王赵顼,说道:“颍王殿下,这两本小册子是我的一些愚见所写的一些策论的合集,如果殿下感到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看看。”
这两本策论合集是王静辉向颍王赵顼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文化侵略”和“文化输出”的观点,还有就是对北方辽国和西夏的发展简史,以及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能够与大宋形成今天相互对峙的状态。
这次王静辉一改以往策论只是单一的针对一个问题讨论的路数,而是他最近仔细研究了苏洵、欧阳修'、司马光的策论后所采取的新写法,以往他的策论并不能像苏洵他们写的策论那样形成一个系列来详细的阐述命题。这两本策论可是他费尽心思才写成的,也是为了弥合他和赵顼在濮议上所产生的分歧才如此尽力。
赵顼看到这两本册子后,脸上马上就露出了笑容,说道:“改之,我盼你的策论犹如久旱大地盼甘露一样,还是你知道我最需要什么,我想你的策论当不致使我失望!”
王静辉笑着说道:“颍王殿下,您过奖了,这些东西不过是我发发牢骚而已,能够如殿下法眼已是让我受宠若惊了。不过殿下切记一点:这两本策论极为重要,里面的东西如果落到有心人眼中恐怕会给我给大宋招来些麻烦,所以请殿下细心保管。如果殿下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的话,您大可以把他烧掉。殿下请切记!”
正文第五十章进策
更新时间:2006…9…237:43:00本章字数:5182
第五十章进策
见到王静辉如此郑重,颍王赵顼也对手中的这两本策论合集感兴趣了,虽然以往王静辉也曾嘱咐过他要好好保存自己的策论不要外泄,毕竟是因为那些策论的观点有许多与现在读书人所持的主流观点相悖,自己看看也就罢了不便流传。不过这次看王静辉的样子,这两本策论中肯定写了写非常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让他这么慎重。
濮议角斗只持续了两个月便平息下去了,虽然英宗赵曙在国家领袖的地位上还是有些不稳,但曹太后的政治影响已经大大减弱,他也可以多少干些实事了,王静辉在决定给赵顼写策论的时候就仔细分析着现在北宋的政治风向,虽然他不是学政治的出身,但他对北宋的历史很清楚,多少能够感觉到历史上这个原本属于后仁宗时代,现在开始有些变化了。
在选择策论的内容时,王静辉想到历史上发生的熙宁变法,他便把一些国家调控的经济理论有意识的夹杂进去,不过他还是重点以自己的商务印书馆为例,详细清楚的介绍了自己的“文化政策”,这种“文化政策”也是分为对内和对外的,对内是帮助国家选材,让优秀的作品能够以最快的方式流传开来,还有保护经史典籍;而对外便是向辽国还有以后的西夏输出儒家文化,当然少不了和尚和道士念的经书。
赵顼对王静辉的“文化政策”的对内部分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这样的做法还是国家受益多,商务印书馆不过是搏了个好名声和多赚些钱而已;但他对王静辉的文化政策中的对外部分就有些不明白了,就问道:“王兄,难道向契丹人和党项人卖书也能削弱他们的国力吗?
王静辉笑着反问赵顼道:“殿下认为是读书的契丹人厉害,还是只知道持刀劫掠的契丹人厉害?”
赵顼听后一时语塞,蜀国公主看到赵顼的样子心中也不禁有些好笑,因为皇兄在皇族子弟中是出了名的好学,但在王静辉的面前每次争论问题的时候老是不知不觉的吃憋,她微笑的问道:“王兄是想用圣人之道来抹平那些蛮族的唳气吗?”
王静辉肃容说道:“非也!无论是现在的契丹人和党项人也好,还是秦汉时代的匈奴也好,他们以前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牧马放羊逐水草而居,所以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游牧民族,而我们中原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主,就叫做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之间所建立的政权方式不一样。游牧民族要想入主中原就必须学习农耕民族的政权组织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是辽国还是西夏的朝廷高层中都有汉人身为高官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不会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必须借助汉人的才智来治理国家才可以!”
颍王赵顼皱着眉头说道:“那王兄向北方辽国贩卖我大宋的书籍,岂不是助辽国人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是不是帮助辽国人来提高治国的水平也要看我们向他输出什么样的书籍才可以!每个能够成气侯的游牧民族建立类似于中原这样的国家的时候,他们的皇帝第一件事便是仿照汉字来建立他们自己的文字,以同化统治下的汉民,我这样做就是偏偏不让他们如意,他们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文字想同化治下的汉民,但也不知不觉的被我们汉人所同化,至于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殿下怕契丹人他们从上学习到治国之术对我大宋不利,但我想问一句,在我大宋文风鼎盛的今天,可谓是历代所未有,有苏子瞻、欧阳永叔等这样的大家,但精通治国之术的人又能有几人?连我们汉人自己都做不好,更何况那些半条腿还在马鞍上的游牧民族了!”
赵顼反驳道:“虽然治国之士难寻,但也难保契丹人读了王兄所贩卖到辽国的书籍成就了这么一个英才呢,那岂不是我大宋的麻烦?”
王静辉说道:“殿下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不过殿下却忽略了辽国的政权组织与我大宋有很大的差别,你说按照我大宋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辽国吗?我想辽主即便是再英明无比,他也不愿意看到辽国从上到下都是宋朝的翻版吧!游牧民族在北方建立政权,迅速汉化确实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其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都会为这样快速提高国力而感到高兴,这样的变革会侵害到其本族固有的权力圈子,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反击,这样就会形成国家的内耗,这就是我想要的!其实辽国的情况也很特殊,辽国现在已经立国一百五十多年了,在我做这件事之前,它本身已经汉化的非常严重了。殿下应该可以从百余年前辽国的力量与现在的力量相对比就能够看得出来,辽国的力量正在被慢慢的削弱,它已经走过了最辉煌的顶点,我做得不过是再把它向前推一把加快它衰落的进程而已!当然,向辽国输出我们的文化必须是要严格控制的,如钢铁冶炼、兵器制造、农业等方面的书籍和人才要严格控制,不能让这些书和人把我大宋最先进的技术传播给辽国,要加大佛经、道藏经典的输入,这些和尚道士除了念经以外,还会广建寺院招收信徒,他们不事耕作和生产,如果派遣多了也会对削弱辽国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如果殿下能够建议皇上利用国家的力量向辽国派往大量的僧侣和道士,或在其中夹杂细作来获取辽国的地形、军事、政治方面的情报,这样就更完美了!”
颍王赵顼和蜀国公主在一旁听得是面面相觑,没想到王静辉的商务印书馆居然还有这么多好处,在赚钱的时候还顺带把辽国黑了一把。赵顼神色古怪的问道:“王兄是否和辽国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你这计策看似见效很慢,但一旦形成气侯,恐怕是兵不血刃的就把辽国给灭了!”
王静辉肃容问道:“殿下可知五代十国的时候,一个国家被另外的国家所灭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吗?”赵顼见王静辉问了他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静辉继续说道:“殿下当然不会知道,史书上也不过这么寥寥几个字而已,但这几个字当中却包含着多少耻辱和鲜血,恐怕谁也说不清了!不说平民百姓的遭遇会有多悲惨,就是皇族中人也会成为胜利者手中如货物般的战利品,被随意赏赐给士卒,或是在市集被挂牌买卖,其下场可以想象有多悲惨!景德元年九月,辽兵大举进犯我大宋,一直打到了黄河北岸,参政知事王若钦等大臣一时畏惧之下居然劝真宗皇帝南逃!殿下,如果当时真宗皇帝真的南逃,那被扔下的百姓和您的宗族该怎么办?他们是不是也会像那些亡国的人一样被放到集市上当作奴隶被买卖?!那现在的史书来记载当年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也用几个字来记述当年的惨况?!”
颍王赵顼被王静辉的话给问的呆住了,而王静辉想得更多的是你赵顼的儿子孙子虽然没有落到辽国人手里,但却被金国给抓了个正着,孙女曾孙女都像货物一样被赏赐或是被卖掉。王静辉甚至还有些恶意的想到:这可是刺激颍王赵顼奋发图强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时常刺激刺激他这根脆弱的神经,也好让他教育一下他的儿孙们不要消极避战:如果战败,你们的妃子还有女儿不过是货物一般被人卖来买去!
天气虽然还不热,但赵顼和蜀国公主听后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是幸运啊!如果当时没有寇准,那大宋的国祚可就全完了!赵顼走到王静辉身前向他行礼说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兄此言真是警世之言,赵顼在这里谢过了!现在父皇正在整顿朝制,王兄既然有此大才何不进入朝堂为国出力呢?如果王兄担心没有人代为引见,我想本王、欧阳先生、司马先生等人都会来向父皇进言的,王兄切不可用什么当官不祥之类的理由来搪塞本王!”
王静辉还在得意的时候听到赵顼这么说话,真是给他泼了一盘凉水:“失算啊!这不是把自己给套牢了么?!”王静辉不好意思的说道:“殿下,这只是我一个读书人的妄想罢了,岂能当真,如果殿下觉得有用的话当可以拿来采用,如果觉得是胡言乱语,那弃之亦可!这入朝的事情还是不用再提了,我现在在校正医书局当编修觉得很好!”
赵顼听后摇摇头说道:“王兄,我不明白以你的才能为什么不入朝报效国家?是不是王兄有什么不便之处,你大可以说出来。”
王静辉被赵顼问得很是心烦,就对赵顼说道:“殿下,咱们先不用谈这件事了,我想我应该考虑一段时间再给您答复,如何?”
王静辉不耐烦的样子看在蜀国公主眼中,也觉得现在就让王静辉做出决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说道:“王兄,我皇兄是真心想借重你的才华,为我大宋百姓做点好事,我们也不着急,你大可以考虑一段时间再答复我皇兄。”说完便吩咐颍王府的管家准备宴席,结束了这段另双方都不是很愉快的谈话。
席间赵顼也多次谈及刚才看过部分策论中的内容,但都被王静辉所巧妙的回避了,不过王静辉和蜀国公主谈及诗词的时候,他却谈兴甚高,这点让颍王赵顼这顿饭吃的是郁闷至极。酒席间赵顼郁闷的表情,王静辉也是看在眼中,心想这个赵顼还是太年轻了,干事太过急躁,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要多磨磨他的性子。与赵顼不同的是赵浅予和王静辉交谈的时候,她只觉得如沐春风。
现在的王静辉在诗词方面已经不是一年前靠抄袭后人诗词的大家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他也能作出几首比较工整的诗词了,但这样的诗词如果拿出去与他以往的“大作”相比,那非要人笑掉大牙不可,不过和别人谈论诗词的时候,他靠那恐怖的记忆力旁征博引,再加上一两句“神来之笔”,就是面对苏轼,恐怕苏偶像也会落荒而逃。
宴饮过后,王静辉又和蜀国公主下了几盘跳棋,看到赵顼又在身前晃动的时候,他就知趣的告辞了。他在临走的时候,还从袖子中又掏出几页信筏,上面有几首是他新作的诗词,不过这些词中也不都是王静辉“借鉴”后人的,有一首是他自己练笔的时候写的一首很令他满意的词,不过他可不敢把描写感情的诗词给蜀国公主了,毕竟上次蜀国公主的反应对他还是有些小小的打击的。
回到平民医馆,王静辉乐呵呵的到苏洵那里去看看他的病情怎么样了,在苏洵的院子中,王静辉碰到了苏轼,今天下午他的苏偶像就把家当给搬过来,准备长期在这里驻守侍候苏洵了,而苏辙也会在这里时不时的小住一下。王静辉对于这次拐带苏洵的行动十分满意,住进来一个,顺便附送两个,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在这个时代,尽管王静辉“借鉴”了不少苏轼的诗词,但苏偶像实在是太著名了,放在现在也是娱乐圈中罗大佑那样的教父级人物,前来拜访他的文人很多,幸好王静辉早就想到了这点,给苏洵准备了一套宽敞的院落,这原本是刘账房和管家王福给王静辉打算做起居用的院落,现在方便了苏轼父子了。
虽然青霉素对苏洵的肺结核并不是很对症的药物,但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青霉素就是万能的神药,对还没有产生抗药性的肺结核病菌来说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加上王静辉给苏洵开的润肺安神的方子,可使苏洵少受了不少罪。不过自从他见到苏洵后不过两三天,除了给苏洵看病外,还没有和这个“大器晚成”的大文豪好好说过一句话。等苏洵的病情好转后,王静辉就打算和他聊聊,毕竟苏洵在对反应宋朝的社会问题的策论上的影响很大,他想向这个热血老头儿灌输点东西,借着这个大文豪的笔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静辉为了能让苏洵更高兴些,有利于治疗肺结核病症,打算将苏洵所有的著作让苏洵父子在养病期间整理出来,由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发行。王静辉给苏洵号过脉后,把苏轼从苏洵病床边拉到外面的厢房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轼,苏轼听后非常高兴,毕竟能够让自己的文章著作发行天下是每个读书人最大的野心,苏轼父子也不例外。不过王静辉把想要告诉父亲这个好消息的苏轼拦住,告诉他现在苏洵身体还很虚弱,不能接受好或者坏的消息的刺激,等他的身体状况更为好转后,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苏洵,这样也有利于治疗,苏轼连忙点头答应下来,连夸王静辉心思缜密。
正当王静辉处理完苏洵这边的事情后,由苏轼送他出去,但在院中遇到一个正在端着药碗的妇人,王静辉奇怪的问道:“你是什么人?是王管家叫你来这里的吗?”
苏轼在一旁解释道:“改之,这是拙荆王氏,她和我一起搬过来来照顾父亲。”
王静辉也没有在意,只是对苏轼嘱咐道:“现在伯父的病情还很难说传不传染身边的人,所以在照顾伯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带着口罩是必须的,出来后也要勤洗手,每天都要沐浴!子瞻兄莫要怪我罗嗦,像肺痨这种病医治起来是十分麻烦的,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预防!子瞻兄切记!”
苏轼听后也非常感动,对王静辉在此时伸出的援助之手非常感激。王静辉对苏轼又说道:“伯父患病已久,等改天有时间还要请子瞻兄把所有在伯父病中照顾的人都找过来,我给他们检查一下,这种病发现的越早就越好治!”苏轼也答应下来。不过王静辉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无心的举动却挽救了苏家另一条命。
王静辉正在看望苏洵病情的时候,颍王府的书房内,颍王赵顼正在捧着王静辉今天送他的那两本策论合集细心的读着。虽然王静辉写策论的时候用的鹅毛笔写出来的字一直就让颍王赵顼深恶痛绝,这个才子诗词做得好,但就是这个毛笔字写得慢不说,字体也是不堪入目,不过好在其文章写得好看,赵顼也就不在意这么许多了。
正文第五十一章难眠
更新时间:2006…10…1010:15:00本章字数:5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