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风

宋风第103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下心来,不过所有的人都知道。驸马就算不在朝中,也是在皇帝的心中,皇宫和静苑之间往来地信使就表明皇帝对驸马的圣眷未衰。

    十一月二十五。这是太皇太后的诞辰,宋朝以儒家治国,对儒家中的“孝”也是极为看重的,皇帝赵顼降下朝中百官为太皇太后诞辰举办了众多活动,直到此时驸马夫妇才回到了汴都皇宫中为太皇太后贺寿。

    在所有给太皇太后的贺礼当中,尤以大宋皇家海运呈送的贺礼最为丰富也最为奇怪──在众多价值连城的礼品当中,还有一块铜锭、一块金锭和一块银锭──这全是从麻逸岛那边日夜兼程送到汴都开封来的。

    这三块金属表明了大宋开发南洋取得成果地开端,为了给太皇太后祝寿,加上王静辉的提点。吕先云集中人手除去垦荒之外,先建立起了铜冶炼作坊,在随后发现的金矿和银矿后,马上又投入人手进行开发,好不容易才弄出了这三块金属锭,事实上除了铜矿还可以之外,要达到量产还远着呢。

    不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知道这三块金属锭其中蕴含着什么深意,有些草包官员在知道后,还上书弹劾吕先云对太皇太后不敬,结果弄得所有知情人哭笑不得。太皇太后曹氏却不是草包,相反这个女人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感,对于大宋的现状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她并不喜欢王安石,但却碍于后宫不干政的训条没有对王安石采取任何不利的动作,并且还紧紧约束着自己的家族也不要挑衅新党──她并不怕王安石,这个曹老太太当年甚至亲自带兵守护仁宗皇帝坚持到援军解围,并且还在英宗皇帝继位之初一手掌控大宋内政,只是碍于“濮议”角斗才黯然退场,这样的人即便王安石再厉害,她也是不害怕的。

    太皇太后见到这用红绸包裹起来的三块金属锭后,立刻大大的奖赏了吕先云,说这才是为国图谋干实事的人──太皇太后自濮议之后就隐居在深宫之中,虽然也接见过一些官员,但却从来不对官员加以评价,这种话传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对吕先云刮目相看。

    在所有贺寿的礼品之中,最为丰富的便是驸马王静辉的了──各种各样市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奇玩艺用十几辆大车陆续送入宫中,这些都是徐氏代为委托制造的,其中一些东西是采用了王静辉的设计,为了保证能够获得曹老太太的欢心,这些物件都是徐氏从今年年初便开始设计制作,并且忍住压在手里面不对外出售。王静辉这十几车礼物一运进宫中,立刻将后宫搅得一团糟──这个时代地娱乐项目实在是有限的很。身处深宫中的女眷的生活就更没有什么意思了,她们比寻常女子还要惨得多,连出宫放风的权力都没有,活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监狱当中。

    当然最为出彩地礼物是王静辉敬献的玻璃暖房和清凉阁的简易版本,宫中有的是能工巧匠,在弄懂了其中的原理之后。早早的就开工建设了。由于是冬天,清凉阁暂时派不上什么用处,但玻璃暖房中种植的花木却在汴都凛凛的寒风中培植出了许多可以在这冬日中盛开的花朵,一进入这玻璃暖房,犹如身处花海之中,弄得曹老太太“龙颜大乐”,连夸驸马夫妇孝顺。

    王静辉当然不会只为了搏曹老太太的欢心而专门制作玻璃暖房,这自然是他即将投入地另外一项赚钱的买卖──试想汴都富人这么多,但无论你多有钱多有权势,一到了冬天还是照样吃不着新鲜的蔬菜。不过此时玻璃价格虽然比几年前下降了许多。但寻常富贵人家也只是能够将自己家宅中的一些主要建筑的窗户变成玻璃地,要是像皇宫中那样全部都是玻璃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了的──这也是王静辉为了紧紧攥住这项利润最大的产业所控制玻璃生产工艺不被外泄所致。

    玻璃如此价格昂贵,若是大张旗鼓的在城郊建立玻璃暖房种植蔬菜,那在官员地眼中无疑是建了一座水晶宫出来。那弹章肯定会如雪片一般飞向皇帝的御案,尽管皇帝赵顼知道这玻璃实际上值不了几个钱,但也受不了这么多弹章。为此王静辉还是使用老一套手法──走高端路线,借着曹老太太的嘴巴来封上那些多事官员地嘴巴。

    在曹老太太生日那天,两辆大车运进了皇宫中。这两辆车中装载的都是驸马所敬献的新鲜蔬菜──王静辉在静苑当中先建立了三个玻璃暖房来种植蔬菜,他所能够拿出来的新鲜蔬菜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还要保证自己的老婆日常食用以补充营养。在寿宴上皇室成员、政事堂诸位相公和枢密院的正副枢密使。他们的餐桌上摆放的全部都是用新鲜蔬菜所做出地佳肴,这吸引了全部在场官员的目光,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驸马所敬献的。

    王静辉的静苑当中有玻璃暖房,这只是很少人才知道,苏轼等人去静苑的时候多是留恋于静苑园林,哪里知道在这静苑之中还有玻璃做成的房子。皇室也知道──他们对王静辉的一举一动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不过当时皇宫中也正在建设玻璃暖房以种植花草,但没有想到驸马居然用这来种菜,今天送进来的新鲜蔬菜实在是让皇室高兴的很。

    按照礼仪规格。从辽国远道而来的使者耶律金贵的面前也摆放了一盘新鲜蔬菜所烹制的菜肴,不过其他诸如高丽、大理、交趾等国所来的使者就没有这份口福了,他们自然非常羡慕辽国使者的待遇。

    交趾和大理的使者也就罢了,他们所生活的区域冬天是绝对不缺乏新鲜蔬菜的,但是高丽和辽国使者对此半天都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尤其是耶律金贵,他怎么也想不通在汴都这个时节上哪里去弄新鲜蔬菜去,为了证明自己眼前的这盘菜不是摆设,他还特意尝了尝,这才知道眼前的东西可是货真价实的。

    耶律金贵这一举动是大大的失仪,这惹得所有人都在心中笑话他,旁边的一位辽国副使轻轻的拉了拉耶律金贵的衣襟,示意他已经在宋朝君臣和藩属国使节面前失仪了,需要快些陪罪。

    这位辽国副使的举动让王静辉、王安石、司马光等人敏锐的捕捉到了,辽国派使节前来祝寿,这本是宋辽两国之间正常的交往,但是这其中真正的目的也是以借着祝寿为名,来相互进行沟通,祝寿使节身上还要担负着一定的外交责任,可不是寻常之事。尤其是在宋朝刚刚消灭西夏这个敏感的当口,辽国派人来更是大有深意,这使节人选更是重中之重。耶律金贵去年便是辽国贺寿的使节,因为“成功”的刺探到了大宋在河北的兵力情况,而受到辽国皇帝的嘉奖,不过从耶律金贵刚才的表现来看,所有关注辽国使节的人都不禁摇摇头──此人无非是个草包而已,肚子里面没有多少货色,倒是他旁边的那位副使可能更值得注意一些。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眼神不期而遇的对视了一眼,然后他们便看向好像还心不在焉的驸马──王静辉在辽国使节来到汴都之前,便将情报局从辽国搜罗来的关于辽国使节的情报交给了他们,更是在这位副使的名字下面用笔墨重重的画了出来。

    正文第三百四十八章试刀

    更新时间:2007…8…2513:55:00本章字数:5364

    “刘伸!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王静辉虽然在表面上是心不在焉,但心中却急速的计算着如何来对付这个辽国副使刘伸。

    刘伸这个人在王静辉所阅读后世有关历史的时候并没有印象,关于这个人的背景完全是大宋在辽国的密探所返回来的情报。

    刘伸自济时,辽国兴宗皇帝执政时期重熙五年考中进士,历任辽国彰武军节度使掌书记、大理正。刘伸因为狱讼之事上书皇帝而得到接见,但皇帝对这么一个小官并不理睬,反倒是和近臣交谈,刘伸上前进谏:“臣听说自古帝王必定重视民命,愿陛下省察臣的奏章!”兴宗皇帝听后非常惊异,心中极为赏识刘伸的魄力,便提升他为枢密都承旨,并且负责中京副留守。

    刘伸此人在辽国政坛上颇为有名,不仅仅能干,还颇有头脑,人户部使的时候,辽国财政状况居然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弥补了财政亏空不说,还使得辽国财政每年都有三十万贯左右的结余,到了现在的辽道宗耶律洪基继位的时候,便提拔了刘伸为南院枢密使。

    不过更令刘伸出名的是耶律洪基曾对大臣说:“当今忠直之臣,唯有耶律珏和刘伸而已!”宰相杨绩庆贺朝廷得人,百刘伸为参知政事。耶律洪基也鼓励刘伸说:“你不要怕宰相!”不过这个时候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刚刚崛起。气焰更盛,刘伸回答道:“臣对耶律乙辛尚且不畏惧,更何况是宰相!”这虽然招来了耶律乙辛地愤恨,但让他在辽国的名头更响了,毕竟敢和耶律乙辛作对的人可没有几个,敢公然挑衅的就更没有了。耶律乙辛虽然得耶律洪基的宠信。心中十分狠刘伸,但刘伸同样也得到了耶律洪基的信任,一时片刻居然拿刘伸毫无办法,这更让辽国政坛为刘伸所侧目。

    也许是经过萧陶隗事件地影响,王静辉觉得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眼光是不是有些问题──若是辽国朝廷内部不是魏征便是张良之辈,现在的辽国会是这个样子?魏王耶律乙辛还能够一家独大?就是大宋也早就被辽国给灭了吧!不管耶律洪基给刘伸的评价如何,王静辉都要给刘伸先打个折扣再说,不过这个刘伸举止进退有度,确实是一个难以对付的人,但是这件事就不用自己来惦记了。这是司马光和王安石应该着急的。

    宴会上多是各国使节呈送给太皇太后的贺仪,尽管一时间殿堂内珠光宝气,但在王静辉的眼中却算不得什么──坐上宋朝首富的位置上已经这么多年了,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估计能够让他开眼的也就只有宋朝和辽国皇宫内地珍品收藏了。当各国使节将自己的礼品送上后,相应的皇帝赵顼也有一定的封赏。最后大家将目光全部都集中到辽国身上了,因为他们将是最后一个献礼的使节。

    “黄金百斤、千里良驹十匹、虎皮十张、熊皮十张……宝刀十柄!”司礼太监高声报着礼单上地名品。

    这些东西不过是辽国的土产罢了,王静辉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当他听到“宝刀十柄”的时候,瞳孔猛然收缩──辽国的戏肉来了!他立刻回头轻声唤到一个太监。小太监认出这是驸马爷,当即非常讨好的靠到他地身边说道:“驸马爷,有何吩咐?!”

    王静辉从腰带上摘下一方玉佩交到小太监的手中:“立刻请沈括沈存中大人即刻带上一柄宝刀殿外听宣!”

    沈括现在虽然是提举司天监。但他却兼任着宋朝最重要的军事器械项目地研究,他手里的东西才是王静辉最为关注的,在沈括的身上,他已经砸下了至少数十万贯的财富,要不弄出几件东西来,那实在是让沈括连自己都过意不去了。大宋以沈括、苏颂为核心秘密研制火炮已经有四年了,中间又演化出多个研究项目,其中在灭夏战争中,燃烧弹等新式武器大显神威。这也赢得了皇帝赵顼对他们两人的嘉许。

    火炮项目中众多演化课题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钢铁冶炼──如何加快钢铁的生产,并且还要提高钢铁的质量。为此以兵部、三司、枢密院几个部门投入了大量地人力物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整个研究项目变得庞大无比,在朝廷和王静辉几乎有求必应的支持下,整个研究院在汴河地区有四个实验高炉的作坊在专门为他们服务,不断的对原有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因为其中只是实验产品,还无法推广使用,并且王静辉对实验品还不能满意,与其将这些“次品”投入推广,还不如在实验作坊中研制更好的工艺,等技术成熟并且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更好,不过仅仅是这些“次品”,其质量也不是寻常所谓的“宝刀”所能够比拟的。

    辽国在这礼单上下了这么深的功夫,倒是出乎王静辉的预料之外,对于辽国的礼单他也曾研究过,当时并没有这十把宝刀,真是不知道这个时候宝刀怎么会加入到礼单当中,这不仅让他对情报局的工作有些抱怨。

    和王静辉一样,王安石也意识到这十把宝刀实在是大有名堂,不过司马光却没有想这么多,看来司马光只是以寻常贺礼所待。王安石向王静辉的座席看去,年轻的驸马依旧是有些心不在焉,不过却只是低头不知道再想些什么。王安石轻微的摇摇头,他希望自己是过于敏感了,不然要是让辽国使者在大宋太皇太后的寿宴上耍耍威风。那大宋地颜面可就真的无存了。

    待到司礼太监将其他剩下的几样辽国所敬献的礼品念完后,出人意料的是辽国正使没有站起来,而是副使刘伸站起来说道:“太皇太后、陛下,大宋物产丰富,想必这礼单上的东西多半都是有地,不过这千里良驹和宝刀却是贵国所缺。我大辽皇帝念在两国交好的份上,特将此列入礼单!”

    坐在珠帘后面的太皇太后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但皇帝赵顼降下王安石及司马光、文彦博等两府大臣的脸却马上变得难看起来──刘伸的话实在是太过露骨了,这对大宋摆明了是赤裸裸的威胁,这怎能让宋朝的统治高层脸上好看,分明是借太皇太后的寿宴来落大宋的脸面,满殿群臣此时没有一个人说话的,一时间陷入了寂静当中。

    “啪!啪!”两声掌声不合时宜地响起,全殿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了掌声的来源──小王驸马!

    “精彩!精彩!”王静辉嘴角微微翘起,拍着手掌说道:“刘大人身为北朝南院枢密使对军事自然是精通的了。不过对我大宋的物产却了解甚少!”

    “哦?!某愿闻其详!”刘伸理了理自己已经花白地胡子,眼中闪烁着精光的看着王静辉。

    “千里良驹过去确实是大宋所缺,不过副使岂不听闻宋夏之战中,我大宋拥有二十万骑兵攻夏?千里良驹固然是宝贵,但吾不信贵国的战马都是千里良驹!随着我朝得到大量的马场后。这战马数量自然是不在话下,前段日子圣上还提及我大宋向北朝买马价格太贵,正在和中书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商谈以后宋辽互市地时候终止购买辽国的马匹牛羊呢!”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殿中众人听后都会心地露出了笑容,而大宋的高官们却在心中有些苦笑──他们可没有和皇帝商议过停止购买辽国的牲畜和马匹,不过细细想来在得到西夏的资源后。大宋若是能够加以修缮道路,保证运输畅通,这不再向辽国购买牲畜马匹倒是非常划算的。

    这话到了刘伸的耳朵里可就是非同小可了──他是做过户部使的。对于经济也非常了解,宋辽两国互市中,宋朝主要购买的便是马匹牲畜,这也是辽国财政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若是宋朝停止购买马匹牲畜,那对辽国地财政冲击将会是巨大的,辽国现在的财政已经是多年亏空,而且这种亏空数额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变得越发难以弥补。刘伸心中自然很清楚这是宋朝商人对辽国贩卖货物所致。其中更是因为奢侈品大量流向国内,导致国家财政举步维艰,而造成如此现状的便是眼前这个年轻的驸马──小王驸马制作玻璃早就传遍天下,尤其是为了给辽国皇帝庆贺寿辰而送了一尊玻璃佛像后,辽国国内权贵中便以家中有玻璃器物而为荣,这更加加速了辽国经济失血的程度。

    “至于削铁如泥的宝刀,我大宋更是不缺,需知你们契丹人之所以能够学会冶铁炼钢,这都是从我们中原流传出去的,难不成有师傅会输给徒弟这一说?!”王静辉微微笑道。

    满殿宋臣都哄堂大笑,不过刘伸还是非常有见识的,西夏的良马根本不差于辽国,在良马上和宋朝君臣说到还不如转向宝刀,这样也可以挽回自己的颜面,最重要的便是威胁宋朝,免得宋朝在灭夏之后气焰过于嚣张,使得自己的使命落空──又要到宋朝想辽国进送“岁币”的时候了,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便是能够保证岁币尽快安全的运送到辽国,但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并非是愚人,他也知道宋朝大胜之下对这岁币肯定有不肯进送,往常的时候宋朝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从来就没有痛快的时候,现在更加拖延了,说不得要找个机会来给宋朝统治者们提个醒,他派刘伸出使宋朝的最重要目的便是想要借助刘伸的才能要回岁币。

    “那也要眼见为实!”刘伸冷笑的说道。

    “今天是我朝太皇太后的寿辰,这刀兵凶器可是不能够随意拿出来的,贵国虽然赠送宝刀,但作为贺礼却是极为不当地!前些日子我朝司天监提举沈括沈大人正好研制出了一种削铁如泥的宝刀。接连斩断了在下数柄所收藏的好刀,着实的让在下心痛的很,沈大人本想将宝刀进献给太皇太后做寿仪贺礼,但却为在下所阻!”

    “沈大人如此有心,哀家又怎能怪罪?!刀剑虽然为凶器,但却是朝廷保国之必须。岂能因噎废食?!”珠帘后面传来了太皇太后不疾不徐的话声。

    王静辉立刻起身向珠帘拜了大礼,说道:“太皇太后圣明,沈大人想必现在正在殿外,还请太皇太后降下谕旨请沈大人携刀上殿为太皇太后呈送贺礼!”

    “传哀家地旨意,宣沈括携宝刀上殿!”太皇太后淡淡的说道。

    旁边的总管太监立刻宣太皇太后旨意,宣沈括带刀上殿的声音此起彼伏传了下去。不多时,沈括信步走进大殿,后面跟着十个大内侍卫,他们手中都托着一个木盘,上面用红绸所覆盖。单看红绸垂下的模样便可以知道这木盘中放的正是一柄宝刀,十个人托盘就是十柄,正好和了辽国进献的十柄之数。

    沈括穿着崭新的紫色官服,走到大殿中央跪下来高声说道:“圣上万岁!太皇太后千岁!微臣祝愿太皇太后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沈大人平身!这位辽国的使者想要见识一下我大宋的宝刀,有劳沈大人了!”太皇太后地声音从珠帘的后面传来。

    殿前带刀侍卫立刻取来数副盔甲。眼看就要当堂比试到底宋辽两国的刀谁的更加锐利,此时刘伸依然是神态从容──他对辽国的冶炼技术是非常放心地,这是建立在对宋朝军队所使用武器性能之上的,他相信除了辽国之外,别国根本无法做出能够超越辽国的刀来。而宋朝君臣这边。除了有些跃跃欲试的皇帝赵顼之外,王安石、司马光和兵部尚书眼中都流露出了一丝担心的神色,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不了解刀剑之事。但却知道仁宗朝范仲淹范相公曾经和仁宗地对话──“粗”──这是范相公对宋朝兵备的评价,而兵部尚书则是非常清楚现在大宋可没有比辽国更好的刀。

    大殿之中唯有王静辉和沈括神情最为自信──他们可是通过情报局地探子们取得过辽国的刀做过实验的,探子们够本事,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亲卫的刀都可以搞到手,保护皇帝的刀自然是最好的,不过这并不放在沈括和王静辉的眼中──所谓进献的“宝刀”应该不会比他们皇帝身边的刀还要好吧?既然礼单上原本就没有这十柄刀,多半应该是刘伸自己临时决断用自己护卫地刀临时充数而已。

    王静辉朝沈括一眨眼睛,沈括心领神会的点点头,这一动作让许多人看在眼中。刘伸一直就关注这个半道打岔的驸马,看后心中顿时生出了不妙的感觉。

    沈括朗声说道:“这十柄宝刀是臣依据新的工艺做出来的,从左到右分成五等,臣请太皇太后及圣上允许臣从最下等的刀开始演示。”

    “准奏!”皇帝赵顼微微笑道,刚才他看到驸马朝沈括眨眼睛,便知道这件事已经在驸马的控制之中,断不会折了自己的面子。

    最左边的侍卫立刻从托盘中将绸布掀起,将刀拿在手中,上前一刀便将带刀侍卫手中的盔甲砍成两半,刘伸瞳孔猛然收缩,不过嘴角上依然是冷笑连连,一挥手旁边的一名契丹侍卫上前便同样将盔甲砍成两段。随后两套盔甲合并在一起,刘伸所献的刀也将两套盔甲砍穿,但可以看出已经非常勉强了,这也多亏了那名契丹侍卫手上功夫不错所致。

    王静辉看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刘伸果然是拿他侍卫的刀来充数,这次必然叫他自取其辱!那名拿刀侍卫也毫不客气的将两套盔甲砍成两段,并未费什么力气,这个时候任谁都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高下差别了,刘伸脸上更是一片沮丧之色。

    王静辉站起来走到殿中,朝那十名持刀侍卫走去,手中接过托盘中的刀,走到契丹武士身边,那名契丹侍卫立刻非常警觉起来。只见一抹寒光,“叮”的一声,王静辉便将契丹武士手中的宝刀砍成两段,大殿之中群臣哗然。

    “请太皇太后和圣上恕臣不敬之罪!”这刀可是契丹敬献给太皇太后做寿仪用的,他把别人的寿仪给毁了,自然要陪罪。

    “驸马回去吧,哀家不会降罪于你!”珠帘中传来声音依然是淡漠的,似乎从王静辉开始接触曹老太太以来到现在,这五六年中并没有什么能够让曹老太太激动的事情,他不禁在心中感叹到老太太的修养功夫够深。

    王静辉将刀插入刀鞘,笑咪咪的对刘伸说道:“契丹宝刀,不过如此!”说完随着驸马脸上露出的笑容,大殿中的众臣及外国使节都哄然大笑,此刻刘伸恨不得能够在这里挖个洞钻进去。

    正文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义

    更新时间:2007…8…2810:36:00本章字数:5307

    寿宴上辽国使节特别为大宋所准备的圈套不仅落空,还弄得自己都要下不来台,这已经成了各国使节和大宋群臣之间的笑话。宋辽两国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是他们的属国,甚至于有的属国干脆同时向两个国家都表示称臣,像硫球这样的小国便是如此。尽管辽国使节在太皇太后的寿辰上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但真正能够大方的以此作为谈资的,也就是大宋的官员,其他小国使节还是不敢得罪辽国的。

    在太皇太后寿宴过去后,接下来便是宋辽两国新一轮的谈判,这也是辽国使节耶律金贵向大宋皇帝赵顼转交了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亲笔信件中所提及到的重要事项——宋军击溃萧阿忽五万兵马,但并不是全部歼灭,俘虏便有两万之多,这些俘虏的归还问题;又到岁末,宋朝还拖欠今年的岁币没有呈交给辽国——辽国现在的财政已经岌岌可危,虽然三十多万贯对于一个国家财政总体收入并不算是个大数,但要是放在辽国的财政盈余中,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何况现在的辽国财政就算加上岁币也照样是亏欠,辽国君臣对大宋的岁币就更加渴望了,若不是现在大宋兵锋由于战胜西夏更胜,辽国说不得会扩大对宋朝的军事压力以谋求更多的岁币;最后的谈判议题是放不到台面上的,至少在大宋君臣眼中,辽国的这个要求是非常无耻的——索要西夏河北之地,也就是河套平原。

    对于辽国的这些谈判条款,皇帝赵顼也私下征询了王静辉的意见,毕竟驸马现在几乎都是常住汴都郊外的静苑,基本上不迈入汴都城一步,两人来往并不方便。趁着驸马进宫为太皇太后贺寿之机,皇帝赵顼特意将驸马留在宫中密谈了一夜,两人之间并无他人在场,至于谈了些什么。则是让朝中大臣所为之侧目——驸马已经参加过两次对西夏的谈判,完成地非常完满——至少很少能够有大臣像驸马那样将所谓的“仁义道德”的遮羞布扔到一边,在谈判桌上,驸马可谓是赤裸裸的强盗作风,所有地大臣都乐不得希望驸马能够主持这次宋辽谈判,既能够为大宋争得好处。而恶名也不用自己来背。

    不过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驸马第二天清晨便出城回静苑去了,皇帝赵顼也并没有将宋辽谈判的重任交给小王驸马,而是交给了王安石,当然同时也给了王安石一本奏章——这是根据王静辉的意见来写出来关于宋辽谈判中的几个要点。也是皇帝赵顼给王安石定下的谈判基调。

    看到驸马又窝回到静苑之中,就连王安石和司马光心中都不仅要暗骂,尤其是驸马留下地条陈当中,对辽国使节所要求地一切都做了回驳——俘虏是绝对不可以归还的,可以允许赎买;岁币也不可给,将河套平原交给辽国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静辉的这份奏章让所有新党成员都暗骂不已,这简直将一个烫手地山芋交给了新党的手里。而此时正是灭夏战役已经结束,论功行赏的重要关头,这个时候把和辽国谈判的事情交给新党来去做。那简直就是在拖新党的后腿给保守派以可乘之机!

    其实皇帝赵顼也认为宋辽谈判的最佳人选应该是王静辉,不过驸马性格也有些倔犟。再加上蜀国公主刚刚诞下一个男孩,王静辉有着充足的理由拒绝了皇帝地好意。不过好在王静辉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由他来写下谈判的条陈,然?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