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地说道。
王静辉摇摇头笑着说道:“珍泉兄,上面的心思岂是你我所能够揣度的?!不过这种继续北伐的想法估计每个宋人都会有吧。至少大宋军中和那些急于想通过立策来升官的官员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的!”
“那改之心中对此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也说不上来!”王静辉也有些微微发苦,想了一会儿笑着说道。
“哦?”听到王静辉似是而非的回答后,李管事也闹不明白了,便说道:“圣上和诸位大臣一直都很看重改之,这一次圣上三番五次催促改之北。。。。。。上,估计就是为了对燕云有个定论的!”
“有时候我也很难把握事情的进程,现在我把珍泉兄找来召集商人也是为了做两手准备,免得到时候筹集巨量资金的时候手忙脚乱……”
“改之,你有办法?”李管事有些急切的问道。这几天他把生意上有来往的大商家都联系了一下,这几年天下所有的大宋商人都知道王静辉很少出手做什么生意了,不过依然保持着要做就做大生意的惊人记录。宋夏战争期间单是为了给朝廷提供各种援助,就使得当初那些胆大的商人跟着驸马发了横财。现在看上去这种生意没有什么做头了,但是只要驸马出手的话,就凭这号召力还是令那些大富豪非常心动的。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现在也没有多少把握,这要看朝廷下一步对待辽国是何态度,还有便是战争的走向。现在放下话为时尚早,不过肯定能够做得这笔生意罢了!”
在王静辉入宫面圣的同时,李管事便已经和他的生意伙伴开始展开活动筹集资金了,因为王静辉在他的话中特意加重了“巨量”两个字的音节。尽管李管事和他的生意伙伴现在还没有办法猜测王静辉有什么办法,朝中形势李管事他们自有耳目来侦测,现在局势这么混乱任谁也没有把握住天下的走势,所以他们也无法判断驸马心中到底想要干什么,毕竟像以往那样参与战争获得分红是不大可能了,到底王静辉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们获得利润呢?这实在是让这些商人费解的很。
“圣上,至于朝廷进兵与否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王静辉笑着坐在一边。这个时候王静辉正在年华殿,这里是太上皇的书房,太上皇赵曙现在并不在这里,在一旁的是王安石、司马光和文彦博。
习惯了在福宁殿议事,第一次被皇帝赵顼叫到这里,王静辉多少有些不习惯。不过在这里远要比福宁殿舒服的多,也随意的多,至少他不会像王安石等人那样在这里还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最重要的是他对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很乐观,对辽国发动战争远比他想象的轻松的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战略目的,而且还没有伤及大宋的根本,这可不是太祖两次北伐所能够相比的。
也正是因为宋辽战争的局势令人出乎意料的顺利,也才使得年华殿内的气氛也格外轻松。在这个相对并不是很大的空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位置,皇帝赵顼穿的也不是龙袍而是绣着隐隐龙纹的便装,是以王静辉是绝对不会客气的。其实这样也算是“自污”的一种,王静辉在后世看过很多史书,在加上在这个时空也没有少读历史典故,想到史书上那些皇亲国戚为了躲避嫌疑而作出种种可笑的行为,当时的王静辉虽能够理解,但也在心中颇为可笑,不过到了现在他走到这个地位的时候,又不得不拾起前人已经用烂了的招法来保全自己。想到这里他心中除了可笑之外,剩下的也只有一丝说不清楚的东西了。
“爱卿可但说无妨!”
“此时进兵与否一是看实力,这是根本之所在;二是要看有无必要继续进兵,这中间又牵扯到长城以北的土地对我大宋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而且又要看辽国的存在对我大宋是否能够继续形成威胁……”王静辉说道。
司马光、王安石和文彦博听后不禁相互看了一眼。尽管王静辉没有直面回答皇帝赵顼的问题,但从隐约的言词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当今大宋最炙手可热,也许是大宋立朝以来最受皇帝恩宠的驸马心中对于继续北上进兵攻击辽国,甚至是直捣黄龙消灭契丹是不那么赞成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对的!
这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基调,并且对于这样的情况王静辉是在很早以前便对大宋统治高层提示过的。他并不主张一次性通过一系列决战直接消灭辽国,而是希望能够在收回燕云的基础上放辽国一马,让辽国成为大宋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屏障。
说起来对这样的建议从长远上来看是实在让人感到惊叹的,这是一个立足大宋长远发展的建议,而并不是像外界大宋书生们那种日渐上升的消灭辽国的狂妄叫嚣。诚然以现在的战局来看大宋消灭辽国也许并不是一件很难以达到的目标,但是相应的大宋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过最终王静辉还是忍住了不直接说出自己内心中真正的想法,而是通过隐约的言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也使得在场的众人心中能够理解为什么王静辉能够在预想到宋辽开战之前便匆匆离开汴都开封,皇帝赵顼向他发出了很多召他回汴都的密旨后他仍然赖在杭州不肯走的原因所在了。任何一个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提出放辽国一马的人,恐怕都会成为大宋所有读书人的敌人,这明显的就是等于放虎归山么?!
当王静辉的话说出去后,年华殿中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诚然王静辉以其今时今日的地位来公开倡导这种基调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但是王静辉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个决定需要大宋统治高层来承担,而并不是他来独自承担。这是要为历史负责的!谁也不能够担保今天看上去奄奄一息的辽国,他日不会出现转机来个咸鱼翻身继续制约大宋,谁也不可能打这个保票!
“看来改之是选择‘和’了?!”皇帝赵顼微微笑着说道。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圣上的意志!”王静辉回答道。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刻能够停止兵戈对大宋最为有利!我大宋通过这次北伐已经达到了收复燕云的目标,如果继续向北……臣即使不通军事,但也明白越是向北,前方的补给越是困难。而此刻辽国的精兵都还集中在北方,现在辽国大定府应该已经知道析津府被攻克的消息,估计前段时间调兵南下的话应该已经到了大定府的周边,这次北伐想要克以全功恐怕会有风险莫测!”司马光站出来说道。
司马光说完之后看了王静辉一眼,从眼神上看司马光对王静辉不主张继续深入战争是很赞赏的,但是却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看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这也让司马光非常看低。王静辉的脸皮则比以前厚多了:“你以为我能够像你一样啊!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名流之一,你要是直接提出被贬换个位置也就罢了,但是要是我开这个口,赵顼一个脸色不对,说不得我就再也别想跨进福宁殿的门了!”
司马光说完后,王安石和文彦博都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司马光的意见。这几个人里面若说谁最有骨气,恐怕还是非司马光莫属!
正文第四百一十三章清单
更新时间:2007…12…249:11:55本章字数:5204
“这位仁兄是很有风骨,不过有风骨也必须留得住自己的有用之身才可以啊!”王静辉在心中暗暗叹道。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他对司马光的作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很不以为然的,尽管他们之间有过很多次合作,尤其是在税法上的通力合作使他们之间都建立了相当的交情,可是司马光的固执和保守同样让王静辉极为恼火。
不过要是说回来,能够让王静辉打心眼儿里面佩服的,无非便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了。他们对自己的理想都很执著,为了理想他们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前途和声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毕竟层次低的人就算牺牲也没有他们这么大,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又开始爱惜羽毛不肯置自己于险境。不过相对而言司马光对自己的前途并不看重,而王安石因为是当世治《老子》的名家,对于权术斗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会注重保护自己,但却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为新法开路。
针对这两个人不同的特点,王静辉也非常有针对性的和他们两人展开过种种合作。税法上利用司马光的强悍态度来给大宋统治高层施压;新法上借用王安石的名头来给新法拾缺补遗重新推倒重来。正是有了这样的布局,王静辉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来影响甚至是推动大宋向前发展。
不过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王静辉对这两个人佩服归佩服,让他去学这两个人的作为他是不会去的。毕竟他可没有这两个人雄厚的资本,而且两者之间的地位和立场又有着千差万别。他们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打算,而王静辉更多的时候是从这两个人之间相互调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没有绝对把握来说服皇帝或者没有真正察觉皇帝的真实意图之前,王静辉是不想把自己的意图完整的暴露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的。尽管他在这里隐讳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见风使舵”来顺和皇帝和大臣的意思。只要这个牺牲不会让大宋根基受到严重打击,他并不介意大宋在必要的时候走一些弯路,就如同他可以容忍王安石并不完善的新法条文直接投入试行一样。政治需要进退,王静辉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已经对“政治”这门特殊的职业有着一些本能上的认识了。这也会促使他更加成熟起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哪怕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反复!
王静辉对司马光的态度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皇帝赵顼对是否继续进兵燕云的态度。尤其是在司马光明确表态之后,皇帝赵顼的脸上依然没有露出比如皱眉或是点头的表情。这让王静辉心中略微感到有些烦躁的同时,也为皇帝赵顼真正成为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成熟表现而略微感到有些宽心。
应该说皇帝赵顼成长为一个成熟帝王的过程和王静辉逐渐在政治上的成熟基本上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也许太上皇赵曙如果一直健康的活着成为大宋的皇帝,那王静辉也不见得会有今天的影响力来推动大宋的发展。正是因为皇帝赵顼的继位才使得这个年轻的皇帝能够容忍一个同龄人,并且是亦师亦友的驸马在他执政的时候做出种种比较出格的事情,要是换做英宗赵曙就未必能够容得下王静辉这么“放肆”了。
近十年来大宋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得志的将领。除了“护驾之功”之外便是军功最大,不断的有人升官这着实很是刺激了大宋的官僚阶级中某些有野心的人。这个时候说要停战岂不是断了人家的快速升官途径?
对于这种想法的官员,王静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在收复燕云的问题上,大宋统治高层心中都明白王静辉建策当居首功,其余人等不过是顺势而做罢了。至于挡了别人的升官之路,王静辉可不这么想。辽国已经虚弱到如此地步了,根本无法再对大宋构成威胁,之所以还要留着它不过是当大宋的挡箭牌罢了。今后大宋只要在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向辽国发兵进行第二次北伐战争,这样一来反而会使更多的人因此升官,何乐而不为?!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朕的意志?!”皇帝赵顼对司马光的话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估计今天他选择在这里面见群臣也是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像司马光这样的大臣是绝对反对继续对辽国进兵的。尤其是在王静辉的“将辽国变成大宋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这一说法的支持下,恐怕更是坚定了他想要阻止大宋继续进兵。而且这一论调在大宋统治高层中间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至少现在的王安石和文彦博以无声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也多少反映了他们对这一论调的支持。
“好!好!好!”皇帝赵顼笑着说道,皇帝赵顼已经三十岁出头了,在坐上皇位这几年也是为大宋富强而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他以前崇拜汉武帝,但是大宋的现实条件也不得不使他先放下自己心中的狂想而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王静辉的这一句话倒是有些让他多少找到一些做帝王应有的自信。一记马屁拍得无影无踪不着痕迹,倒是深合他的心意,心中不禁畅快了许多。
“其实朕今天召见几位爱卿就是为了谈谈宋辽之间是该如何收场而已,朕亦觉得驸马当初认为继续保留辽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昨夜朕又仔细看了看辽国的地图,辽国面积这么大是朕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以前看地图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现在大宋所收复的燕云地区不过才占了辽国连十分之一的面积都没有!想想辽国这么大,若是我们一鼓作气把契丹人给打垮了,搞不好明天便会有什么阻卜部或是其他什么部落取而代之白白拣了大宋的便宜,过不了几年恐怕就算不会形成又一个辽国,但是当个西夏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留着辽国对大宋不会构成威胁,还可以制约其他部落的发展,这对大宋不会有坏处,当然也不会刨除辽国会励精图治以求东山再起。但是有了燕云在手,加上我大宋兵强马壮,待到其有所转机的时候再度出手继续削弱辽国,这样对大宋虽然麻烦一些,但不失为一个稳定北方平衡的好办法!”王安石说道。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辽国国内将会有不少其治下的部落反叛,光是平定这些叛乱也足够契丹人忙上很长时间。能否平定这些叛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文彦博在一旁说道。
“不错!这是战是和皆在我大宋一念之间,朕虽然想平灭了辽国,但却恐为后世埋下祸根,所以不得不忍下来放契丹人一马。各位爱卿对未来有何想法但说无妨!”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臣以为可先将囚禁的辽国常驻大宋的使节耶律金贵放回辽国,让他来转达大宋的求和之意。现在辽国内部空虚已无能力再战,想必辽主耶律洪基必然会应下我大宋所提出的要求。”王安石上前说道。
“在处理辽国的问题上,臣以为还需要软硬兼施才是最好的方法!”王静辉笑着说道:“如果现在把耶律金贵放回去说不好会助长辽国统治高层的妄想,这样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说不定会促使辽国统治高层将北方的三十多万契丹精兵南下,这就对我大宋非常不利了!臣的建议是让北伐大军能够试探性地攻击辽国腹地,使其内部因此乱上一阵,然后通过耶律金贵来转达大宋的‘和平意愿’!”
“如果北伐军队再向北进发的话,那里地域就会变得非常开阔,而且能够威胁辽国的有地。。。。。。位的都城也只有大定府了,如果要是这么做的话……”文彦博话说到一半又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文大人说的非常有理,如果照这么发展那就成了‘灭辽’,而非恐吓了!不过大宋的北伐军队又不是只有杨崇岳的中路军和王顺的西路军。圣上和各位大人难道忘记了来州和锦州的十万东路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了么?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件任务,毕竟他们所要做出的只是一个姿态而已,又非真实的进攻。不过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还是有其局限性,如果枢密院能够让西路军的定西军组成一个完整的军团,再配以足够的补给从长城出发在西方做出威胁大定府的动作,那样必然会使辽国服软,可以乖乖地坐到谈判桌前来和我们老实的进行谈判签订城下之盟!”王静辉笑着说道。
听完王静辉的话后,所有的人心中都是暗自有些苦笑。战后宋辽谈判的事情还真需要驸马出手不可,连这样的方法都能够想得出来,他们可是没有这种打算的,看来驸马很可能是要在谈判中狠狠的敲上辽国一笔。驸马商人的本色在他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尽管士林中对此有着很多的说法,但是王静辉本人却并不在乎。为己牟利不过是小道,为国为民牟利那才是一个君子的最大目标。再说有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在那里做了佐证,谁还能够在大义面前辩驳的过他,以至于大宋统治高层以前比较反感的奴隶贸易在王静辉的影响下也变成削弱敌国潜力的最佳办法。
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吕大防和西路军的王顺在接到命令后立刻按照计划行事。因为距离上的原因,王顺离得虽近,但他集合完自己手中的兵力并且带足补给后出发,在地图上反而还差了吕大防一筹,况且同属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无心所率领的特种部队早就开始展开对辽国腹地的掠夺,对辽国大定府已经隐隐造成威胁了。
现在辽国的主力已经到了大定府附近,虽然摸不透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到底有多少人,但辽国的统治高层已经开始稳定下来。只要这三十多万部队在大定府周边,加上一些城防士兵来拱卫首都,相信就是大宋的主力来到这里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无心所率领的特种部队也是因为辽国主力南下而感到了压力倍增,前段时间在攻击路线设计上,已经开始向南方画弧了。
由于中路军已经控制了长城以南的地区,这样一来中路军最东边的部队已经离来州不远了,甚至可以为来州的大宋军队进行补给。这次北伐战争中,东路军虽然没有攻破像大同府和析津府这样的举足轻重的城池,但是锦州和来州对大定府的威胁更大。辽军在燕云形成溃败之后,有相当多的辽军涌向来州,但却被吕大防打了一个突袭,弄得辽军草木皆兵。这也使得辽国统治高层得知来州也同锦州一样被宋军所攻占,这是令大定府的契丹权贵们极为震惊的事情。一时间“宋军陆路攻辽说”又占了上风。
辽军自从知道锦州被宋军所攻占后,就一直想着把这里的宋军赶回去。不过苦于自己军队还在北方,要赶过来还需要时间。就在辽军南返的时候,无心的特种部队已经在辽国腹地如同一阵旋风一般刮过,除了稍微大一些的城池他们无法攻破之外,辽国乡村城镇都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可以通过化妆等手段,骗过辽军守城士兵,然后再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来占领一些不是很大的小城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境内的小城池都得到了消息,契丹人立刻提高了警惕,使无心的特种部队再也无法利用这个漏洞来施展突袭战术了。
东路军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虽然在战功上没有西路军和中路军那么辉煌,但是战利品却是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两支方面军的。因为他们直接在辽国腹地登陆,除了在来州获得了许氏预存给他们的补给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劫了锦州。他们所在的战场是辽国的腹地。这里也是近百年没有遭受战争的洗礼,生活安定,除了辽国官府横征暴敛一些之外,其财富还是非常可观的。也正是因为辽国官府对其治下的百姓横征暴敛,才使得无心的特种部队收获极为丰厚,战斗效率也是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每次收缴战利品的时候只需要把辽国官府的库藏一开便了事,吕大防给无心配备的兵员完全成为特种部队的专属运输车队,他们的任务便是将最重要的物品护送回来州交给大宋船队处理即可。而特种部队在每攻克一个地方的时候,财物全部掠走,还顺手查抄了大量契丹富户的家产,能够带走的东西统统带走,如果碰上了大宗的粮备无法及时转运回来州的话,那除去能够带走和充当军粮之外,他们会把辽国粮仓中剩下的粮食全部发放给当地的百姓,做一回劫富济贫的侠盗。林林总总算起来,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收获的战利品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地步,如果把这些战利品数字统计一下,对辽国统治高层来说也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大宋所有军队在开拔前,其各路主将都曾得到过一份内容显得非常诡秘的清单——上面交代的一些东西是他们必须得到的,并且在攻占某地之后如何获取这些财富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王静辉所领导的大宋情报局时代,尽管其制度和手段有些地方还显得非常稚嫩,但是由于驸马极为“贪财”的特点,大宋情报局已经就辽国境内的贵族、富豪都编制成册。对于王静辉来说他们都是大宋的移动金库,他没有忘记他是如何发家的,当年那个契丹马商的豪富到现在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现在以他所掌握的财产可能是当初那个马商的十倍甚至是百倍,但是契丹人利用其地利连纵西夏对大宋的牲口贸易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来发财,直到现在他心中也没有忘怀。
不仅仅是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财产,大宋要上去收敛,就是少数汉人的财产也是处于这个清单之上的。他们或是家族的历史是非常有问题的,并且其家族在当地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的人也都要在这个时候付出自己的代价。大宋对辽国发动战争前期策划非常精密,在战争的帷幕下,对这些富户进行掠夺从战争开始打响的那一天起便悄悄地进行着,对此各路将领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装做看不见。
正文第四百一十四章做戏
更新时间:2007…12…249:12:17本章字数:5250
在宋军掌握长城以内之后,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再也不怕因为后勤问题而导致自己陷入窘境了。以往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有的退路都在海上,所以根本不敢太过深入辽境,在确定自己从陆路也可以获得充足的补给后,在得到加强补充人员后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开始全线向西进行攻击前进,而辽国的主力部队南下也是冲着锦州而来,双方之间终于围绕着锦州开始了一场大战。
无心的特种部队在接到情报局的情报后便立刻北返,并且在半道上不断地伏击辽军,这也为锦州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吕大防将火炮装在船上后,杨崇岳也使用了这种办法来武装自己的内河船队,并且在桑干河渡河战役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宋水军以此改造了船只,在一艘船的两侧各安装了十门火炮。
如果王静辉看到这样的改造火炮战船的话,那他一定会朕想到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舰队。当然这种改造战船也只是临时举措,所安置的火炮自然不会达到英国舰队一侧四五十门火炮这么夸张。
不过这种临时战船在锦州战役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共有三艘这样的战船出现在锦州外海,再加上吕大防原先留在船上的五门火炮,三十五门火炮齐射的威力使得正在攻城当中的辽军上下惊恐不已。在南门和北门攻击的辽军一时间损失惨重,尤其是比较扎眼的辽军将领,更是阵亡多人。
在锦州大战的时候,无心的特种部队并没有进入城中来参与防守作战。在吕大防给他扩充到一万人的规模后,他们靠着劫掠全部都变成了骑兵。若是进了城来参与防守作战的话,那将会大大抵消他们的作用,还不若留在城外当一支奇兵来抓住战机给予辽兵以重创来的划算。
吕大防在接到大宋枢密院的最新命令后,便又再次趁着辽军主力还未到达锦州的时候增添了兵力,守城士兵已经到了五万之多,各种战备物资准备妥当,并且可以在火炮战船的掩护下从东门直接得到来自海上的补给。枢密院给他们的命令是坚决守住锦州和来州。这两个城市此时的政治意义愈发凸现出来,只要宋军占领这两座城池,契丹人的主力就不会安心南下,而且只要这两座城池不被攻占,那大宋依然就占着上风,在和谈的时候就不会让契丹人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辽军三十万主力除了十万继续增强大定府的防守力量的同时,剩下的二十万全部都朝锦州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对于宋军来说比较有利的是锦州城背靠大海,临近港口东面城墙根本摆不开阵势。所以辽军攻城的话也只有从南、西、北三面攻城,而就近有火炮的支援,所以其防守重点全都在西面城墙上了。
这段时间吕大防也没有闲着。他将城内的百姓全部发动起来为宋军挖护城河,修正城墙。普通百姓所能够得到的便是粮食等实物补贴,并且在前锋发现辽军踪迹的时候,准许城内百姓可以自由离开,宋军对他们的去留也不会太为难。不过有一条便是契丹人却是绝对不可以离开,他们和先前攻占锦州所俘虏的契丹士兵能够被运回大宋的都已经运回大宋,城内的契丹人除了城内原有的契丹人之外,剩下的都是无心他们特种部队四处俘虏来的。
由于无心的存在,东路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过之地比蝗虫还要干净。如果情况可以允许的话,那人也可以算作是战利品之一,当然这里指的是契丹人。王静辉和他的弟子们都不是杀人狂,对于战争也是非常无可奈何的,这种民族仇恨一旦种下其结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