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免费阅读!

1908之钢铁雄心第25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后四个字通过减免田税也已经初步得到了实现,相比之下临时政府那边却依然是一片混乱。如此一来,一些同盟会的成员会选择加入国社党,也就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了。

    “不过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申请入党…”

    看着蒲殿俊刚刚拿过来的一份文件,看着上面一连串的数字严光多少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都督,这仅仅只是第一批而已…”已经看过文件内容的蒲殿俊苦笑了一下。“如今这些申请入党的仅仅只是成都、重庆和贵阳等几个重要城市的官员以及士绅名流,等在过一段时间其他州县的申请书也送过来,您就会知道什么叫…”

    还没等蒲殿俊说完,岳昌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

    “都督,杨楷刚刚来的电话,您上次提到的东西他们已经弄出来了…”

    什么东西?当然就是狙击步枪了…

    既然有了毛瑟g98步枪,那么没有毛瑟狙击枪的话岂不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

    应该11点多发上来的,不过word又出错了。。。

    我已经习惯了先点右上角的x,然后等弹出保存和取消后点保存。

    话说这个毛病以前都没有,怎么都是最近才出现的?

    ps:以后每天两章,我明天尝试下看看能不能两更。。。。。。

    '(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八十五章 狙击步枪

    四川和贵州虽然地处西南,但是两省相加超过六千万的人口,却占据了中国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左右。而在中国,一个掌握了六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政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人忽视的。再加上建立政党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严光也没想过要隐瞒,如詹天佑这样声名远播的人士加入时甚至还特意让蜀报等报纸宣传了一下。所以仅仅只是三五日的时间,国社党成立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根本就是**独裁的制度。”

    这是宋教仁在了解了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后,对身旁的一些人说的。

    国社党成立的消息在南京政府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一个实质上掌握了两座省份的政党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不过在对国社党的感官上,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部到是分成了两个派系。

    其中的一个自然就是宋教仁一系。对宋教仁而言,如果说孙中山主张的总统制或许还能容忍的话,那么严光所提出的国家社会主义和他所倡导的责任内阁制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所以在临时政府的内部,宋教仁这一系对国社党的评击也是最为激烈的。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孙中山一系对国社党和严光主张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是好感不少。当然,这和孙中山本身就倾向于社会主义有关,如1905年的时候,孙中山甚至还访问过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局书记处,与时任的该机构主席王德威尔德(前比利时首相)和书记胡斯曼进行过会谈,并且提出过让他领导的兴中会加入第二国际的请求。

    当然,最后孙中山的请求被拒绝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好感,而且在他看来,提倡民族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显然要比单纯的社会主义更加适合中国。

    至于国社党会不会对孙中山造成威胁什么的?在过不久他就要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了。总统都不当了,又何来威胁可谈。

    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政党,国社党的出现到是对宋教仁做出了不少的启发。

    比如说同盟会,虽然在推翻满清的过程中也做出过不少的贡献,但是同盟会的组织构成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如今这个时代。而且未来的中国总统必将会是袁世凯,拼实力的话同盟会肯定不会是他的对手,不然也不用讲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了,所以想要钳制袁世凯,让他不会成为一个**的独裁者,就必须在政党政治方面着手…

    “国社党吗?”

    宋教仁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窗外逐渐落下的太阳。

    “或许是需要对同盟会进行一下改组了…”

    改组同盟会,其实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徘徊许久了,只不过改组的阻力会有多大宋教仁本身也很清楚,毕竟在改组的过程当中肯定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欢迎改组的。

    本来宋教仁本人对改组这件事情多少还有些犹豫,不过国社党的出现,到是起到了不少的推动作用…

    过了几日,宋教仁先是拜访了孙中山和黄兴,向他们提出了自己改组同盟会的想法,在征得了黄兴和孙中山的同意后,又亲自拜访了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和国民公党等4个小型的党派,并对这4个党派进行了说服。

    整个过程是相当崎岖的,毕竟无论是同盟会内部还是这4个小党派当中,都有为数不少的成员反对5个党派进行合并,并且改组成什么“国民党”。不过在宋教仁的大力推动下,原本应该在8月份才出现的“国民党”,最后却提前两个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国社党对国民党的提前出现起到多大作用的严光,却在成都城外的武器实验场内把玩着一杆毛瑟g98步枪,当然,是加装了瞄准镜的…

    ——————————

    “不错啊,老柳,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把我要的东西给弄出来了。”在武器实验场上,严光先是把玩着由毛瑟g98式步枪改装出来的狙击步枪,随后又用这把枪对着300米外的一个表达瞄了瞄,最后才对着一旁的柳慧学夸奖道。

    “都是托都督的提点,不然的话卑职等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副督理,柳慧学到不像过去那样不通人事了。

    只不过…

    “也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看着和过去相比明显要圆滑了一些的柳慧学,严光皱了皱眉后在心里道。

    虽说如此,不过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狙击步枪严光还是喜道。“有这么个武器,对我军的战斗力也是很大的提升啊。”说着严光看向柳慧学。“这种狙击步枪的性能如何?”

    聚集步枪的瞄准镜是柳慧学带着人弄出来的,测试的时候也是柳慧学亲自弄的,所以对狙击步枪的性能柳慧学到是张口就来。

    “因为g98式步枪的性能原本就很好,所以在加装了6倍的瞄准镜后,毛瑟步枪固有的可靠性和高精准度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说着柳慧学指了一下不远处的一名士兵。“就目前的测试来看,我军比较熟练的射手在使用这种狙击步枪的情况下,可以在300米距离击中目标的头部,600米距离内可以击中目标的胸口…”(以上为毛瑟98k改装的98k狙击步枪的数据,kar98k的意思就是毛瑟1898式短卡宾枪。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毛瑟98k和g98的区别除了枪管缩短外,另一个区别就是枪栓拉柄的变化,不过这个就不用阐述了。)

    “300米吗…”听柳慧学这么说,严光在沉吟了一下后朝着身边的一名士兵要来了几颗子弹,在一颗一颗的将子弹填好后,端起枪朝着100米外的一个固定靶连开了5枪。

    “多少环?”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一个士兵连忙大声回答道。“回都督,4个10环,1个9环!”

    听到自己居然打出这样的环数,严光到是比较满意。

    不过…

    “我记得前段时间的那些射手,只要是用这种步枪的,几乎都能在300米的距离外打出10环啊…”看着远处的严光,一个士兵对着身边的同伴道。

    听到同伴的问题,另外一个士兵小声回答道。“你不知道吗?都督枪法烂的事情在军政府内早就是人所共知了…”

    不知道远处正有两个士兵编排着自己,严光在将步枪抛给岳昌后,对着柳慧学笑道。“你这次到是干的不错,也不枉我将你提拔到副督理的位置上。”

    听严光这么说,柳慧学连忙谦虚的笑了笑。

    “对了,这种枪你们厂每个月能生产多少杆出来?”

    听到严光这么问,柳慧学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就苦笑道。“这个卑职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只能说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天下来也能生产50杆这种步枪,可是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恐怕就连一杆都生产不了…”说完看严光似乎不是很了解,柳慧学连忙开口解释道。“生产这种步枪的时候,我们都是挑选最好的枪管,因为这种步枪的作战距离极远,枪管的质量哪怕是稍许瑕疵都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此时不必后世,如枪管这样简单的东西,一个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彼此之间都会有不小的偏差,而狙击步枪对枪管的要求偏偏又很高,所以柳慧学也只能等到工厂生产出质量好的枪管后,才能改装出一杆狙击步枪来。然后就像柳慧学说的一样,一切就要看上天的了。

    当然,柳慧学也可以凑活一下,不过这么一来1、200米的时候到还好说,3、500米的时候就很要命了…

    严光也曾经去兵工厂看过,知道那里的生产设备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最先进的,但在后世却连落后两字都称不上,硬要说的话,只能说兵工厂的设备比阿富汗的手工作坊强…

    其实严光会让柳慧学他们弄狙击步枪出来,也和兵工厂的生产设备有关。

    杨楷曾经和他说过,兵工厂每日仅能生产50杆毛瑟g98步枪。

    50杆,一个月下来也不过1500杆,这个数量仅仅只能满足2个营的需求,就连一个普通的步兵团都满足不了。同样,如果以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想要为一个师进行换装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半年,仅仅只生产1万多杆毛瑟步枪?

    要知道眼下的川军就有5个师的部队,等到英德洋行订购的军械到货后,川军的规模还会被扩充为10个师。10个师的部队至少需要10万杆步枪,如果在加上后备,12万杆已经是最低需求了。至于半年1万多杆什么的,顶多只能说比杯水车薪强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严光才会要求柳慧学将狙击步枪弄出来。

    没错,1万多杆步枪对10个师的川军来说确实不够,可如果是狙击步枪呢?不同于普通的步兵,对狙击手来说,哪怕只有1000人也是一个可怖的战力…

    ——————————

    第一更,1点多在来一更,也算是两更了吧。。。

    第一百八十六章 目瞪口呆

    第一百八十六章目瞪口呆

    “老板,这个就是兵工厂造出来的狙击步枪吗?”

    看着严光桌前摆着的毛瑟步枪,王耀武等人多少有些好奇的道。

    “没错。”说着严光将步枪抛到了王耀武的怀里。“你们仔细看看吧。”

    别的暂且不提,其实也没什么好提的,不过狙击步枪上加装的瞄准镜,却让王耀武等人惊叹不已。

    其实狙击步枪这种武器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被部分南方士兵使用了,当时的南方士兵使用的是配备3倍瞄准镜的英国魏渥斯步枪,并且还创下了700米远距离狙杀的记录。

    王耀武等人好歹也是师承德系,苏尼尔也曾经为他们讲解过狙击步枪。

    只不过当时正式装备狙击步枪的仅有英国(布尔战争的教训),其他国家虽然也承认狙击步枪的价值,但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陷入战壕战的僵局时,各国才发现了狙击步枪的真正价值。

    所以虽然苏尼尔也曾为王耀武他们讲解过什么是狙击枪,但恰如吃过猪肉未必就见过猪跑一样,王耀武他们也是只闻其名,却并未见过实物,所以多少对这种狙击步枪有些好奇…

    “到是和苏尼尔说的一样,哪怕只是一个稍加训练的士兵,用这种枪也能打出很好的成绩呢…”在用6倍的瞄准镜朝窗外瞄了一下后,王耀武点了点头,然后将步枪交给了其他人。

    其他人也是久闻其名,未见其物,所以也一个个仔细的把玩了起来。

    不理身后还在争抢的几个将校,王耀武看着严光道。

    “不过老板,这种步枪应该怎么用啊?”

    好歹也是军政部长,眼下兵工厂的产量他还是知道的,一天几杆步枪,运气好的时候能有个十几杆?这种产量想要大规模装备的话,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才可以了。

    “小儿精”

    “?”王耀武没有听明白严光的意思。

    “我准备在每个班都配备一名狙击手,同时每个团增添一个直属的狙击排,如此一来一个师也只需要不到600名狙击手就足够了…”狙击手不像火炮或机枪,自由行很大,无法集中使用(特殊情况除外),而且眼下的各种通讯手段也很落后,所以与其将全部的狙击手组成一个狙击营,到不如分散使用。

    而且如果每个班都安排一名狙击手的话,对严光的突击群战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600吗…”王耀武点点头后又摇摇头。“可惜这种步枪对枪管的要求太高,不然以目前兵工厂的产量,一个月装备两个师的狙击手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王耀武这么说,严光也苦笑了一下。

    没有办法,谁叫四川兵工厂的规模就是那么大呢,每天50杆毛瑟步枪已经是极限,而狙击枪的要求又要比普通的毛瑟步枪还要高上不少,弄的每天能生产5杆狙击步枪就已经很不错了…

    “好在重庆兵工厂半年内就可以完工,我们到不需要等待太多的时间。”

    听严光这么说,王耀武也点了点头。

    “没错,都督订购的10万杆委员会步枪还剩下一段时间就能到货,等我们忙完扩军的事情,綦江铁厂和重庆兵工厂估计也就完工了…”说到这里的时候,王耀武突然看了一眼。“话说回来,老板,扩充完这5万人后,您不会想要在扩充一次吧…”

    如果单单只是扩充军队那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如果每次都要扩充5万人的话,那就已经不是大问题,而是要命的问题了…

    “怎么会。”听王耀武这么问,严光失笑道。“重质不重量,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10万人就是最终目标,之后我们只需要用心将他们全部变成精锐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严光不想在继续扩充,毕竟论财力他富可敌国,论人力川贵两省有6000万人口,但是…

    “我变不出来那么多的军官啊…”看着松了口气的王耀武,严光在心里哀叹道。

    眼下陆军学校虽然已经步入正轨,但是军官什么的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就培养出来的。就算苏尼尔他们用紧急速成的方式培养了一批,算上武备系和速成系也不过勉强凑够了5个师所需要的军官,想要凑够另外5个师所需要的军官,至少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的时间?那个时候估计他都已经推到北京了。

    ——————————

    “眷诚先生,一路辛苦了”

    半个月后,看着风尘仆仆的詹天佑,站在都督府门口亲自迎接的严光笑着迎了上去。

    自从受聘于严光后,詹天佑便一直在綦江和重庆之间进行勘探工作,一直到前几日才在重庆拍了一份电报回来,声称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勘探工作。

    得到这一消息,正在都督府内处理政务的严光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拍了份电报让詹天佑回来汇报一下勘探的过程。于是在经过了两日的舟车后,詹天佑便从重庆返回了成都。

    “不过,眷诚先生,勘探工作这么快就能完成吗?”

    虽说对詹天佑非常信任,不过在将其引入都督府后,严光还是有些担忧的道,毕竟詹天佑在綦江一带的勘探工作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看出了严光的担忧,在落座以后詹天佑笑着解释道。

    “寻常的铁路勘探当然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綦江铁路有些特殊,因为綦江和重庆之间的距离仅有不到80公里的长度,这样的长度就算用脚走两天的时间也能走完了。而且都督当初修建成庆公路,也曾经在重庆和綦江之间修过一条公路。公路和铁路当然有所不同,不过很多路段铁路只要伴着公路修就可以了,所以大大的节省了我的勘探时间…”

    听詹天佑这么解释,严光也想起后世有不少铁路确实是和公路相伴的…

    当然,公路和铁路之间的间距必须很大,毕竟要考虑一下火车出轨的问题,而西南恰恰多山,很多地方能容得下一条公路,却未必还能再容得下一条铁路,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詹天佑会说很多,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了…

    “既然这样,那詹先生,你还有什么需要我准备的吗?”

    铁路事关重大,将来綦江铁厂完工后,铁厂生产的钢铁就要靠这条铁路向重庆输送,然后再由重庆兵工厂加工成各种兵器,所以由不得严光不急,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希望这条铁路和重庆兵工厂一同修完。

    当然,这绝对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过去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创造过12个小时铺轨公里铁路的世界记录,不过四川并不像美国一样很多地方都是一马平川,山多险多才是四川的特色。

    而听了严光的话,詹天佑想了想后开口道。

    “修筑铁路的设备都督都已经准备好了,所以这些都不用着急,不过不知道铁轨…”

    铁路总是要铁轨的,不然的话岂不是成了公路?

    在綦江混了这么长时间,詹天佑也清楚綦江铁厂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投产,那么…

    这段期间的铁轨应该从哪来?外购吗?

    听詹天佑这么问,严光也苦笑了一下。因为摆在他面前的仅有外购这么一条路,而自由接受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的他,却实在不想做这样的事情,可惜,现实压死人啊…

    “关于铁轨,我会派人到上海去订购的,所以请詹先生不要担心。”虽然汉阳也生产铁轨,不过如今的汉阳正在全力生产枪械装备,估计也没空闲生产严光需要的铁轨。而且说实话,虽然支持国货,但是对汉阳生产的铁轨质量严光毕竟是有些不放心,而这条铁路又是自己最关注的,所以最后外购洋铁轨显然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除了铁轨外,我还需要200万银元的先期经费…”说完詹天佑瞥了严光一眼。

    铁路是非常耗钱的,200公里长的京张铁路就花费了860万银元,平均每公里花费了43000块银元。綦江铁路仅有不到80公里长,到是用不了这么多钱,但是3、400万还是必须的…

    不过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狗大户,对严光来说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算不上是问题。所以听到200万这个数字后,严光仅仅只是对岳昌耳语了几句,便对詹天佑开口道。“没问题。”

    没过多久,在岳昌的引领下,一群士兵抬着一大堆木箱走到了严光和詹天佑两人的面前。

    “都督,200万已经搬过来了。”说完岳昌重新站到了严光的背后。

    岳昌的话音刚落,那些个抬着银元走进来的士兵便一一打开了木箱,在木箱里自然就是如今已经在川贵两省乃至周边省份流通了的“严大头”。

    看着木箱中那些足以晃花人眼的银元,严光对着已经目瞪口呆的詹天佑道。

    “如何,眷诚先生,要不要先清点一下?”

    虽然将现金抬到詹天佑面前这种事情完全没有必要,不过对詹天佑总是拐弯抹角探听自己支付能力的行为,严光多少也感到有些不耐烦了,所以就像趁着这个机会让詹天佑见识一下什么叫狗大户。

    “当初张澜要经费的时候,他要100万我甩手就给了500万,如今这区区200万还想试探我?好歹也要再加一个0吧”看着詹天佑目瞪口呆的表情,严光心里既不屑又傲娇的道。

    至于詹天佑?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时候,全部的经费也有八百多万,不过那都是在4年的时间里,满清政府一点一点的拨下来的。像如今这样200万银元直接扔到面前这种事情,詹天佑却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

    然后,看着面前木箱当中装满了的银元,詹天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背地里有那么多人管严光叫“狗大户”了…

    ——————————

    抱歉抱歉,居然6点多才码好

    不过。。。

    我真的是一宿没睡啊t…t。。。

    '(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八十七章 匆匆数月

    第一百八十七章匆匆数月

    一个多小时后,安上下巴的詹天佑带着周承生离开了都督府,跟在他们后面的则是一个连的士兵和200万块银元…

    看着詹天佑多少有些仓皇的背影,严光将嘴里的牙签吐到了地上。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如今在军政府内部是不会再有人敢怀疑严光的身家和支付能力了。

    至少詹天佑离去时,看严光的目光已经像是在看“赵公明”一样了…

    而在送詹天佑离开后,看着头顶上的太阳,严光伸了个懒腰后就走回了都督府。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一次冰河世纪啊…”

    ——————————

    匆匆几个月,在礼和洋行和怡和洋行两家洋行订购的军火很快就被送到了四川。

    扩充5个师是很久以前就有的计划,所需的5万兵员也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就招募好了,所以订购的军火到货后,就开始替这几个师进行换装。

    唯一可惜的就是,虽然陆军学校、武备学堂和速成学堂内那些学有所成的军校学生全都倾巢而出,也仅仅只是满足了这五个师百分之五十的需求。好在如今川军的顶梁柱是另外5个师,新建的5个师虽然缺了不少的军官但也不需要着急,只需要等来年的时候新一批军校学生毕业就可以了。

    除了这5个新建的步兵师外,綦江至重庆之间那条80公里长的铁路也已经动工,詹天佑亲自坐镇,严光也曾经亲自过去查看了一下。

    因为铁路的路段几乎都是随着公路,哪怕有的路段稍微绕远也是如此(至少不用开山挖洞,川汉铁路时詹天佑就是这么做的,虽然绕远但是至少比挖隧道轻松的多,可惜川汉铁路才刚开工没多久就辛亥了…),所以铁路的进展非常的顺利,当然,想要像美国的太平洋铁路那样一个小时就可以铺轨一公里是不可能的,毕竟四川的地形不像美国那么简单,不过几个月下来,綦江和重庆之间的铁路也已经铺了一多半。同时重庆和成都之间的勘探工作也已经完成了…

    当然,铁路勘探本来是不可能这么简单的,毕竟成都和重庆之间怎么说也有300多公里的距离,不过…

    重金砸下去,三十多个勘探队一起行动,再加上这么长的路段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叠加惩罚,几个月的时间勘探任务自然也就完成了。

    綦江至重庆之间的铁路最初用的是外购的洋铁轨,毕竟汉阳铁厂的铁轨质量很难让人放心,而且如今人家也在忙着造军火,像重綦铁路这种只有几十公里的小生意根本就没空理会。不过等到綦江铁厂开始部分投产,并且由詹天佑亲自测试了铁厂生产的铁轨质量后,重綦铁路所用的铁轨就全部变成自产的了。

    而且由于铁路的铺建是从重庆、綦江两地同时开始的(长江尾端恰好在重庆、綦江两地之间),所以等到铁厂投产后,綦江这边的铺建速度也加快了许多,毕竟铁轨什么的已经可以直接用火车从铁厂拉到施工地了。

    铁厂投产的受益者除了詹天佑和他的重綦铁路外,另一个受益者就是同样是部分投产的重庆兵工厂。兵工厂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不像铁厂那么麻烦,所以部分投产的时间要比铁厂早上一个多月。虽然因为投产的时间比铁厂早一个多月,使得所需的钢材必须从德国洋行那里进口,不过看着不断被生产出来的毛瑟g98、勃朗宁900和麦德森、马克沁以及迫击炮和75山炮、野炮等装备,严光和其他一干将校军官还是喜出望外。

    尤其是毛瑟狙击步枪,兵工厂的投产基数比四川兵工厂大,能挑选出来的优质枪管自然也就多了不少,所以很快停留在四川的4个师和驻守在贵州的一个师所需的狙击手,就全部都配备全了。不止如此,每天除了能生产200杆毛瑟步枪外,就连狙击步枪也有2、30杆之多。

    “我要用这些装备将川军和黔军武装到牙齿。”

    看着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一件件装备,严光对着身旁陪着他的王耀武等人道。

    而看着诸如麦德森、马克沁和75山炮、野炮这样连汉阳兵工厂都无法生产的装备,王耀武等人一个个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虽然重庆兵工厂并不像汉阳兵工厂那样历史悠久,但是在产量上重庆兵工厂却已经超过了汉阳兵工厂,何况重庆兵工厂还能生产汉阳兵工厂也无法生产的武器装备。虽然如今?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