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第52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自从华飞入主自治区后,正在逐渐削弱乃至被完全取消。
结果耶松船厂的股东们一结算,发现即使对方让步,按照中国人现在提出的意见,用耶松船厂的股权,换取那些贷款和欠款的支付,并可提供新的一笔贷款,以完成生产,交付深蓝海运的订单。这个协议看上去非常合理,但不合理的是,中国人竟然一次性要求60%~股权。
交出百分之60%的股权,耶松船厂继续生存下去,英国人各家股东保留的股份,虽然亏的连家也不认识了,但总还有的股份不是?可是如果不接受中国人地意见,那么等债务到期后,耶松船厂将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地步,从而被判用固定资产偿还各债主的资本。
以正常人的思想来看,无论如何,英国人都会选择第一个方案不是。毕竟虽然亏本了,但留有的股权,这些总是留以继续发展的原始资本不是。如果换个国家,例如是美国人或者是法国人,这些英国人或许会默默地接受这个协议。但这个现在看起来明显是陷阱地计谋,让那些顽固的英国佬大为愤怒。
这些该死的黄皮肤中国人,竟敢把他们的算盘打到尊贵的英国贵族身上,哼,应该让他们知道,日不落帝国地贵族,是不能容忍接受如此侮辱的。
或许是那该死的骄傲,或许是那泛滥的自尊,又或许只是为了纯粹的利益。英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个看起来非常肤浅的计谋。就像他们当初在上海股潮期间,席卷大批现金,返回国内。
英国人表面上答应中方提出地协议。并签署初步合同意向书。但英国人要求太平洋银行支付一笔十万英镑地款项。用以生产那些未完工地轮船和支付工人工资款项。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进展顺利地时候。华飞却收到耶松船厂地几大股东想要集体携巨款逃回国内地情报。根据华飞所获得地情报。耶松船厂地诸多股东。以不到五十万英地超低价格。把耶松船厂地全部资产卖给在上海地一些法国人和美国人。如果任由他们逃回国内。那么新接手地股东将会对耶松船厂之前地一些合同予以不知情而拒认。就算华飞最后可以强硬地逼迫美国人行业法国人退步。但至少太平洋银行地十万英。恐怕是很难寻回了。
华飞实在很难理解英国人地这般做法。这完全就是伤人又不利己地行为。真是弄不懂他们为何如此偏执。不过既然他们决定如此做。华飞觉得他也必须改变在此事情上对于洋人地态度。或许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削弱洋人们地一些特权。
几日后。当那些英国人准备登上黄埔码头地英国邮轮。一队全副武装地自治区公警。在众目睽睽之下。手拿逮捕令。迅速把这些人逮捕。此举不仅令在场地华人大为震惊。那些来来往往地洋人们。也目瞪口呆。
毫无意外地。此事件迅速成为各家报纸地头版头条。英国人码头被捕。传闻耶松船厂濒临破产。船厂股东携巨资准备潜逃。耶松船厂地工人爆发抗议。要求工厂立即发放已经拖欠达半年之久地工资。英国上海领事馆发出外交照会。要求上海公警处移交他们抓捕地疑犯。即使有罪。按照英国与中国签署地相关协定。英国人具有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权利。此案必须交由在中国地英国领事组成地领事法庭审理。中国人可以派出法官。前来领事法庭观审。
允许中国派官员去领事法庭观审中国人为原告地案件。这还是英国人考虑到与自治区地关系和‘友谊’而做出地特别让步。这就是一直伴随在中国半殖民社会地最大不平等条约地内容之一。领事裁判权。
很快,变革规划办公室,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正式通过此事,全面郑重地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第一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直接当着上百名中外记者的面宣读了华飞的手令,华飞直接签署手令,任命名不见经传的法官洪泰来担任这次耶松船厂股东携资出逃案的第一法官,三天后公开在新建成立的高等法庭上开庭审理。
消息一出,激起英国人极大的抗议,不少在上海的英国侨民甚至公然宣扬,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维护英国侨民的在华权益。许多英商更是组建联合会,宣称如果中国不把这些英国商人移交领事法庭,英国人将从自治区全面撤资,转向其他地区。
外面吵闹的熙熙攘攘,
收到这些消息和情报后,却毫不激动。华飞并不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他不仅没有太大时间上地压力,而且如今的中国,没有经历多年的军阀混战,也没有经历抗日战争,更没有把许多硬通货转移到台湾一个地区。民间资本和社会上的资金规模,已经足够华飞稳健全面地发展民族工商业经济。
而且即使英资全部撤离,不代表美国,法国,乃至德国的资金就会随之撤离。另外还有华华人地投资,本国第一代民族资本家在这些年来积累的资本。华飞入主自治区后,推行的一系列利商促工的政策,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良好的世界市场商业环境,又让一大批民族小资本家迅速茁壮地成长。在孙文等人的提倡下,加上华飞地推波助澜,实业救国,工业强国的思潮引起许多有学的年轻人投入了工商业领域。工业技术报,商报,经济报等一系列在华飞号召下建立起来的专业报纸,更是引导着无数如饥似渴的年轻人们地思想和视野。
外界干扰纷乱,华飞稳坐泰山。有着华飞巨大的支持,这名默默无闻,充满理想和漏*点的法官洪泰来,抵挡住各方面的压力,如期高效地在短短的九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对此案的审理,并最终下达判决书。
经过案情的审理,依旧现有地不完善的法律规定,洪泰来经过华飞首肯后,最终做出如下判决。依照中国的法律,耶松船厂的法人代表和相关股东,不仅签下了无数的债务,还拖欠了工厂工人半年之久地工资,并意欲携带船厂大量资金潜逃。经过法庭相关审计部门的审算,现本最高法庭宣布耶松船厂破产,其现有固定资产,全部用以偿还各债权人地债务。耶松船厂相关股东被判罚款数千至几万英镑,缴纳罚款后驱逐出境,列为不受中国欢迎的黑名单。
法庭判决一下,几乎所有洋人都沉默了,唯独英国人一边继续向自治政府递交严正地抗议,同时还向北洋中央政府转交正式的外交抗议书。英国驻华公使主尔典更是赶来上海,紧急会见华飞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地密谈。但根据记者们从朱尔典会议后的神情来看,显然是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
此项判决,连华飞也没有料到,在自治区,其他省份,乃至在世界华人华侨圈中,掀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文人评论家不惜笔墨,大篇幅刊文评论赞誉此项事件对于中国的意义和影响,就连那些最苛刻的评论家,那些对华飞非常不满的政治家,在此事情上,也纷纷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赞誉。
其中更有人公然宣称,这起事件,是中国真正独立,是中华复兴崛起的真正第一步。在这些人眼中,这甚至是华飞有史以来,做的最正确,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对于许多人来说,其意义甚至要比对日战争的结果还要令人激动,令人情不自禁。
耶松船厂案件不仅打破了领事裁判权在自治区的事实存在和影响,也打破了洋人在华的超然地位,更是在法律地位上,使得华人和洋人处在同一位置。
至少在租界之外的自治区内,这种保障的影响,还是迅速深入人心的。令华人在心理上低洋人一等的那种自卑心理,逐渐失去了最基本的事实证据。
但这些影响,可完全是华飞没有想到的。从一开始布划这个局,到如今收获丰盛的果实,华飞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耶松造船厂。不仅是造船厂现成的机器设备,也有船厂大量的职工和熟练技术工人。
耶松船厂可谓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厂了,号称东方最大的修造船垄断组织之一。在江南船厂得到注资扩建之前,耶松船厂可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厂。从1892年改组至今二十多年,耶松船厂的不少机器设备虽然老化,也算不上多么先进,但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宝库。
在获取耶松船厂大部分的股本后,耶松船厂的另一部分债权人例如汇丰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等几家外国银行和洋行也纷纷在各方的压力,纷纷卖出他们的股权。看英国商人联合会地那股架势,似乎想要对自治区进行全面的经济抵制似的。
如果是和平时期,华飞或许还真的会顾忌这种力量。毕竟身为当今最强的国家英国,如果他们地政府向其他各国施加压力,对自治区施行经济制裁,那么华飞还真的会头痛万分。但这一切,在这个时期,成为一种绝对不可能!
获取耶松船厂几乎全部的股权后,华飞甚至亲自过问耶松船厂的改建问题。他不仅批复如数发放工厂之前拖欠的工人工资,还对船厂内的部分比利时,瑞典,荷兰,西班牙等国地洋人工程师进行安抚,平定他们的焦虑和担心。
耶松船厂,也就是后世上海船厂的前身之一,坐落在租界的地盘内,紧靠后来的东方明珠金融中心。先不提船厂在租界内不利于运作和发展,造船厂位于内河,也不利于建造大型船舶。所以华飞第一个考虑地就是,整个中国造船工业的布局和未来发展问题。
造船工业关联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更是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所必不可缺少的准备。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根本谈不上复兴崛起,就根本谈不上大国地位。所以华飞谋求耶松造船厂,不仅是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还有着更深远的军事战略考虑。
原本华飞是希望在长兴岛建设一个海军基地,并同时新建一个大型地造船厂。但自从上次日本海军封锁长江口,并炮轰长兴岛炮台时。华飞就意识到,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前,没有强大的制海权之前,把造船厂建设在缺少防御地形的孤岛上,简直就是一个无比冒险的举动。
综合考虑之下,加上耶松造船厂位于租界之内,不利于保密性。所以通过相
后决定,在不影响船厂现有生产地前提下,迁移部分在黄浦江的内岛复兴岛上,新建一座新地造船厂,新世纪造船厂。
在处理耶松造船厂事件的同时,华飞和他地变革规划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二件事情地改革规划制定。一是,继续推行完善教育改革。一步到位,迅速在自治区实行全面的义务教育,显然时机还不太成熟。不仅是因为资金的问题,也有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华飞和第一办公室最终采取的办法就是,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逐渐扩大教育的普及面,从而逐步实行义务教育。另外,在军队里实行普及知识扫盲教育,对这些年轻人强化知识教育,最低目标也要让那些一字不识的士兵在退伍前,至少会看懂简单的报纸,学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
二是,改革兵役法。不仅推行义务兵役法,还补充了职业军人保障法。义务兵役法规定,所以年满十八岁的青年,都要接受三年的义务兵役和七年的预备役,总计十年的兵役。如此,则可以让国家在需要时,迅速征集到为数巨量的作战部队总动员。
不过为了加强职业技工的优越性,华飞还决定在兵役法上临时规定,凡是具有高级技工以上职称的工人,可以免除预备役兵役。
这两项改革的详细法案推行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教育改革只是新建几所师范学院,增加资金,在重点城市进行教育普及试点,全面推广西学和私塾并存的教育模式,积累探索施行义务教育的经验。
兵役法更是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了,要知道如今加入国防军,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最佳理想之一。如果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全自治区几千万人,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的青年就足有几百万人之多。如果把这些人全部编入军队,那可就是几百个师的陆军啊。别提现实的武器装备了,这几百万人就是吃喝拉撒睡,也是华飞目前的军费所难以承受的啊!
所以最新修改的兵役法虽然颁布出来,但是自治区的国防军目前除了三个军团外,暂时还没有扩建新的兵团的计划。
但国防军新兵组织办公室也在自治区各地开始挑选素质优秀的新兵,用来准备组建新的军团。
就在华飞每日里忙于教育改革和新兵兵役法的事情,一个来自于欧战的军事新闻,令华飞悚然而惊,汗水涔涔直流。这条新闻就是,22日下午,在比利时的小镇伊普雷,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气弹。这种残酷的战争方式,化学毒气战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毒气战属于超常规作战的样式,自从出现在战场上,就以其强大的杀伤性和低价性,得以迅速发展。毒气战不仅催动了化学工业的进步,也让相关防毒器具应运而生。如今的毒气战仅仅是简单的气之类的刺激性毒气,而等被誉为毒气之王的芥子气产生后,那种原始的纱布防毒面具沦为彻底的废物。所以华飞如果占得先机,开始大量生产橡胶防毒面具装备,无又是一个极为赚钱的项目。
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华飞第一想到的不是防毒面具,也不是想到赚钱,更不是想到组建毒气部队。而是联想起一件似乎毫无瓜葛的事件,那就是直到1918年才开始全面爆发的1918西班牙大流感。
这场历史上人们谈之色变的大流感,其恐怖性是当今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约有四千万人在此次流感中丧命。比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军民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几倍
后世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起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灾难,后来更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禽流感的变异。然而当年曾在雇佣兵军中服役的他,偶尔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西班牙大流感,其实罪魁祸首,就是毒气战。
后来华飞曾查阅过相关资料,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点就是。这起流感最先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这本身就令人非常惑。但不知是当时人们对于这种病毒的危害意识不足还是已经根本难以力挽狂澜,病毒通过美国远征军,以极快的速度铺盖欧洲,席卷全球。
这个流感如此突然,而且传染性极强,爆发于一战末期。通过后世发达的咨询网,有人提出这样一种假设可能。这种病毒很有可能就是美国人研制的用于战争的武器,可是不知何因产生泄漏,令许多美国士兵感染上此病毒。至于那些士兵是不是第一批感染此病毒的人,已经永远成为一个谜底。
病毒迅速扩散,虽然美国等各国迅速采取各种反应,但这种病毒的杀伤性显然超过了当初研制者的预料。此种病毒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别说任何科学家,即使美国政府,也绝对不敢承担全世界的怒火和如此巨大的道义谴责。至于这起事件后隐藏了多少的内幕交易,随着大量的证据和资料全部被销毁,所以这起极有可能是人为的灾难,就永远成为了模糊不清的历史,注定要遗忘在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中。
华飞想起这件事情倒不是有兴趣去解开他当年的一个大困惑,而是1918大流感这个事件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来说,简直是太巨大了。而这对于华飞来说,不仅意味着他有可能挽救这场灾难,更能在此事件中,赚取难以想象的金钱和利润。最低限度,他也能做到在此事件来临的时候,把流感病毒完全屏蔽在中国,至少屏蔽在自治区之外。
所以,一些准备现在就要开始做了,而且要做的极为隐秘,绝对不能泄露一丁点的消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214 进军台湾
更新时间:2009…11…25 1:42:53 本章字数:7257
15年5月末,华飞亲力亲为,组建一个绝对保密的机构争研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汇聚了华飞现有掌握的最顶尖的医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及军事战略家。虽然这批华飞精选的年轻人在国际学术界还没有多少名气,更谈不上多少建树,有的人甚至还在华飞的安排下,没有毕业拿到证书就提前回国,追随在尼古拉特斯拉身边当助手。
这些年轻人们可是华飞在上海股潮大捞一笔钱回到老家后,就细心留意并加以培养。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被他先后单个或成组送到国外著名学府深造,其忠诚性和对华飞的尊敬感激,绝对是可以放心的。华飞只是一封电报,他们连行李甚至都来不及收拾,就带上大批学业笔记和专业书籍,迅速赶回国内。
这个在一开始只有十一人的实验室,在几乎没有外人知晓的初夏,于1915年的6月底悄然成立。华飞给他们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化学毒气战,研究这种新型的超常规武器,着重研究如何预防抵御这种战争形态。预防流感,瘟疫,鼠疫,霍乱等终极传染性疾病被当做武器,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没有人知道华飞为什么突然建立这个实验室,甚至让这些国外留学的精英在未完成学业的时候,就提前回国,但那十来人没有一个人提出抱怨。在他们看来,华飞可以在毒气化学战刚刚出现地时候,就采取如此重视的态度。这才是一位战略家地谋算和布划,这才是他们心目中大英雄理所当然应该具备的超前眼光。
就在超常规战争研究实验室筹建之际,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对自治区的态度逐渐放缓。英国人还是不能在此时刻,失去一个巨大的朋友。虽说这个朋友对英法态度含糊,但是对于输出商品和物资却非常积极。英国政府不愿意因为一起商业案件,把华飞推向德国人地阵营。虽说英国人可以选择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与华飞敌对。但一来日本的军事力量令英国人不太放心,二来日本的强大也并不符合英国在远东地利益,三来,如果远东重新卷入战火,将会极大影响英国在远东殖民地的物资输出,甚至会波及印度。而英国期望盟国日本出兵欧洲的可能,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最让英国害怕的是,一旦华飞投入同盟国阵营。德国就可能派出他们的军团,从盟国土耳其进入中亚,从而来到中国联合华飞,开辟一条新的战争。这并非是天方夜谭,开辟远东战场对于德国人来说,战略意义巨大。只需派出十几个师团,二十余万人,联合华飞地盟军,中国北洋政府就只能向这个联军屈服,日本陆军还是毫无希望。
通过中国,德国人和华飞的联军不仅可以北上攻打沙俄,南下也可攻打香港,越南等英法的殖民地。西进,能够远袭印度,令英国人失去这个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地。
这可不是英国人的杞人忧天,而是他们地谍报机关获取的最新一份情报。有德**方高层将领,就向德皇提出这样的建议。少数德国陆军参谋部高层认为,在德国海军被英国人限制住而无所作为地时候,德国陆军应该打开一个战略突破口。而中国,无就是他们一个选择。
英国人的担心华飞似乎毫不知觉,此时,他地全部精力又被一封详细的情报吸引过去。这封情报是军情机要局获得地,但却不是内陆的军事情报,而是华飞在地图前久久凝望的一个岛屿,台湾岛。
台湾自从甲午战争后,一纸马关条约令她成为了日本殖民地。从1895年开始到1915年的二十余年,台湾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抗日斗争。二十年中,有超过四十万的台湾忠义男儿被杀害,至1915年的西来庵事件截止,从此台湾的武装抗日斗争基本偃旗息鼓。
而这次地情报。就是关于西来庵事件地领导人余清芳。
余清芳本为台南市警员。后来见到台湾人在日本地殖民统治下备受压迫。遂辞职借用宗教展开反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台湾日本总督府已经准备发下通缉令。而这个余清芳不知何因。竟然找到在台湾地一名自治区商人。通过那名商人地帮助。最终联系上军情机要局地一名外线。
于是军情机要局迅速派出情报员秘密进入台湾和余清芳联络。余清芳联络自治区地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自治区地武器援助。展开对日本地决战。那名情报员深知台湾对于中国地战略地位。不敢马虎。迅速回到自治区。情报最快速度传达到华岩地手中。而华岩也意识到此情报地重要性。亲自送到华飞手上。
华飞收到这份情报后。就迅速转为沉思。不提领土地完整和主权地神圣。台湾对于中国地军事战略地位。显然举足轻重。如果当初台湾在华飞地手中。那么对日海战中。封锁台湾海峡地可能性将无限增大。日本人牵制华飞地潜艇部队力量也将削弱许多。有了台湾作为屏障。东进封锁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更是轻而易举。那样。日本地海运生命线。就会遭到致命地打击。
可是。对日停战才几个月时间。为了此事。再次发动对日地战争。不仅在国际上会极大惹怒英法。也极有可能失去美国地支持。而且台湾和山东不一样。华飞可以自恃地陆军力量。在一个海峡地阻挡下。将会无限削弱。没有强大地制海权。不能压制日本强大地海军舰队。想要登陆台湾本岛进行作战。不仅会付出惨重地代价。而且赢地可能性微乎其微。
况且自治区经过一番大战后。财政早就干涸。赤字已经达到极限。为今紧迫地是休养生息。利用这个宝贵地机会。全力发展工商业。提升综合力量。再次贸然开战。不仅是种穷兵黩武地举措。更极有可能把目前开创地良好局面彻底葬送。
但不出兵,难道就这样坐看日本人镇压余清芳,杀害可能是最后一批地反抗台湾人。从此后,台湾将会变成日本人的农业发展基地,更是他们南进的前哨基地。不仅令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完全封锁住中国地外海,更是控制了华飞自治区的海运
只是从目前的一系列情报来看,日本的寺内内阁上台后,已经开始加强台湾的海军基地建设,明显增加了在台湾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数量。并且开始大力建设基隆和高雄两大港口,兴建相关地修船设备和船坞,以形成南北两大军事要地和海运中心。
“司令,不如我们把第一军派过去,趁此机会,把台湾岛拿回来!”站在一旁的伍涛在得知情况后,愤愤地道。
“第一军?然后我们又要发动一次战争?你认为目前自治区的财力,可以继续支撑一次新的战争吗?”
伍涛沉默了,看着华飞盯着地图苦苦沉思,他忍不住道,“司令,要不要把参谋办公室的人叫来?”
参谋办公室即是变革规划办公室,因为习惯了参谋部这个称呼,所以华飞身边地绝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参谋办公室称呼新的变革规划办公室。
华飞一手环胸,一手摸着下巴缓缓道,“嗯,看来,似乎可以这么办。好了,我基本已经有主意了。你去把李越,曹原二人叫来,另外让司令部给我准备一些底层军官的资料,要那种有勇有谋,冷静善忍地军官类型。”
“是!”
李越从一个无名之辈渐渐跃升为华飞的参谋核心,虽然他调离了军队地参谋部,进入了变革规划办公室,严格来说,算是从军队系统转为政治领域。表面上看,李越被调离了华飞的嫡系力量中心,但实际上无论是李越现在地权利还是华飞对其信任度,都上升到一个从未企及的高度。
在李越和曹原两人的得力参助下,华飞心中的计划得到进一步修改细节。非常难得的是,在他们获悉具体情报后,都一致同意华飞的决定,认为此时自治区实在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也认为此事不必大范围讨论,而是应该以保密性为前提。
这个计划就是,在不公开对日宣战的前提下,秘密排遣一个团左右的精锐可靠兵力,携带德国武器装备和山东战场上缴获的日本步枪,进入台湾。与余清芳联系,或者单独在台湾中东部山区进行游击作战,袭击日本军队和官员,破坏日本人在台湾的统治。宣传民族国家意识,领导和发起台湾的抗争回归运动。
这个计划的关键就是一支精锐的游击武装,一定要对日本在台湾的军队构成压力,但又不能让他们获取可靠证据,证明这是华飞自治区派出的军队。无需在台湾与日本硬碰硬,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精髓。不过国防军自成立以来,打的多是奇战诡战硬战,单单这游击之类的战法战术,却很少运用。所以对于军官的挑选,就需要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