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秦汉

秦汉第19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十二团的回防不影响樟树的战局,可万一王鑫选择避走、窜入防备空虚的湖南呢?这一万人的老湘军对湖南可谓知根知底,真要让他们流窜进了湖南境内,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也是护国军政府所承受不起的。

    因此,无论如何,秦汉都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先设法将王鑫集团稳在新余城下,然后徐图后计……

    第九章 添油

    新余城外,湘军大营,王鑫也在做相应的布置。

    根据护国军俘虏的口供,新余城里仅有一个警卫连,外加勤杂、相关人员等,也不过五、六百人,算上所谓的直属民兵大队,可能也就一千人左右!对这一千人的战斗力,王鑫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部下的战斗力,要拿下新余这样一座城防并不算很坚固的城池,还是绰绰有余的。

    真正让他担心的是樟树方向的护国军主力。

    如果护国军主力趁自己全力进攻新余时从屁股后面杀出来,那就大事不妙了!王鑫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情,判断出护国军必然已经和曾国荃所部在樟树交上了火。曾国荃所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肯定能够牵制不少护国军兵力,而护国军主力只有六个团,到时候最多也就抽出两个团回援新余。

    只要樟树战役一天不结束,王鑫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收拾龟缩在新余城里的秦汉。

    假设秦汉调回两个团,也就是五千余人。

    王鑫当机立断,将自己的一万大军分成了两路,分出六千人在新余城东险要之处设伏,准备伏击前来增援的护国军援兵,留下最精锐的两千人用来进攻新余城,另外两千人作为预备队。在王鑫看来,新余城城墙低矮,城防简陋,用两千人来进攻已经是浪费了。

    但王鑫的命令遭到部将李元化的激烈反对。

    李元化是湘军悍将李元度的弟弟,李元度在第一次进攻九江时阵亡,曾国藩体恤爱将,让李元化在王鑫麾下做了一名营官。因此李元化对曾国藩素来是感激涕零,每思为曾国藩尽忠效力。这时候的李元化还不知道王鑫已经起了异心,准备撇开曾国藩单干了。

    “大帅,对湘军威胁之大者,莫过于护国军!护国军中威胁最大者,莫过于秦汉!只要秦汉身亡,护国军将不战自溃,护国军政府将不战自乱!因此,我认为可不惜一切代价猛攻新余,以最短之时间攻克新余,活捉秦汉!如此,江西战事就将结束,曾大帅之湘军将不战而胜。”

    王鑫冰冷地瞪着李元化,李元化对曾国藩的忠诚王鑫是心知肚明!

    “如果全力猛攻新余,一旦护国军从前线回援,如之奈何?李将军认为我们可以挡住护国军的两面夹击吗?”

    “这个……”李元化语塞,旋即强声道,“护国军主力远在百里之外,最快也需要一天功夫才能赶回,有这一天功夫,我军足可攻进新余,活捉秦汉了。”

    王鑫不为所动,冷声道:“李将军有没有想过,这也许只是秦汉的诡计呢?他就是想把我军吸引在新余城下,以便他调集重兵四面合围最终一举包剿。”

    “不会吧?”李元化脸色一变,失声道,“连护国军的帅旗都在新余城头飘着呢。”

    “兵不厌诈!”王鑫冷然道,“凡事预留后路,小心些总是没错。”

    ****

    老荒村,护国军十一团、十二团就在此驻扎。

    傍晚时分,一骑快马如飞而至,冲进了驻地。

    十一团团长郑建国,岳阳人,湘楚军校一期生,十二团团长张大河,四川广安人,湘楚军校二期生,这时候晚饭刚过,两人正聚在一起讨论战局,对樟树战役的进程交换各自的看法。两人刚说没两名,便被警卫兵的报告所打断。

    “报告,新余统帅部急令!”

    郑建国和张大河赫然挺直虎躯,目光早已经从地图上收回,凛然齐声道:“进来。”

    警卫员领着一名满头大汗的士兵昂然进了团部。

    那士兵看起来疲累不堪,显然是长时间的驰骋所致,向郑建国两人行了一记标准的军礼,沉声道:“新余统帅部遭到湘军王鑫所部一万人围攻。统帅部命令,十一团、十二团原定任务不变,不得擅自回援,违者军法从事。”

    郑建国和张大河面面相觑。

    半晌,两人才一挺身躯,厉声应道:“是!”

    直到警卫员领着传令兵下去休息,张大河才轻轻地舒了口气,和郑建国交换了一个眼神,沉声道:“格老子王鑫不是往南撤退、回南康湘军大营去了吗?怎么又在新余冒出来了?日他娘的球球。”

    郑建国也不解道:“曾国藩用兵素来谨慎,讲究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这种奇兵突出、长途奔袭的战术不像是他的一贯作风啊。”

    张大河道:“是啊,格老子曾国藩什么时候也开窍了?学会这种奇兵战术了!校长这回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怕也跟我们一样满头雾水吧。”

    郑建国神色凝重起来,目光落在地图上,沉声道:“新余统帅部只有一个警卫连留守,直属民兵大队怕是济不了什么事,情况……有点悬哪!我看,是不是战场抗命一次,派一到两个营回师新余?”

    张大河摇了摇头,说道:“在决定回援新余之前,我们还是先分析一下,校长为何下令我们不得擅自回援?按说,新余的战局已经危如累卵。校长不可能不清楚,王鑫如果不顾一切向新余发起猛攻,新余城顶多只能坚守一天一夜!但校长既然如此严令我们不得擅自回援,必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我们吃不透校长的思路,擅自回师,倒反而可能坏了校长的计划也未可知。”

    “什么计划?”郑建国皱眉道,“莫非校长还想凭他手里那个警卫连歼灭王鑫集团?”

    张大河笑道:“这个当然不可能,不过我听说王鑫此人生性多疑,凡事必预留几条后路,就像兔子预留三窟,久而久之,他的同僚便送他一个绰号叫王三窟。”

    “王三窟?”郑建国道,“那又怎样?”

    张大河道:“建国兄,如果你是王三窟,你会怎样指挥这场新余战役?”

    郑建国凝思片刻,神色倏然一动,沉声道:“添油战术!”

    “对喽。”张大河抚掌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想来校长也是这般想的,是以才命令我们原地待命,不得擅自回援。”

    郑建国马上又皱眉道:“还是不对,王鑫也是沙场老将了,一开始可能还蒙在鼓里,但时间一长,肯定会发现情况不对,到时候,一旦他狗急跳墙,集中全力进攻新余,新余城怕还是坚守不住啊。”

    “那就要看是多久之后喽。”张大河若有所思,轻声道,“如果我没有料错,子良兄的独立骑兵团应该已经在回师的路上了,从吉水到新余,快马一夜那即回。樟树战役也已经打了整整一天了,估计最迟明天就会见分晓了,只要骑兵团一到,樟树战役一结束,王鑫集团就在劫难逃了。”

    郑建国叹道:“校长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他以自己的脑袋为赌注在赌博呢。”

    张大河笑道:“校长本就是一个赌徒,你看看他起家的那几场战役,哪一场不是赌博式的胜利?有几次是正儿八经拼杀出来的胜利?”

    郑建国道:“我看不然,校长这回也是被逼无奈了,所以才出此下策!曾国藩这回用兵可谓大大地出乎统帅部预料,王鑫这一奇兵突出已经彻底打乱了我们的原定作战计划,如果不能将王鑫集团在新余解决掉,这次东征怕就要惨淡收场喽。”

    “谁说不是呢。”张大河点头道,“为了配合校长的计划,我看有必要派两个排为疑兵,做出我部主力随时都可能回师新余的迹象,将王鑫集团的大部兵力牵制在东线设防,让他难以全力进攻新余。”

    郑建国点头道:“我同意。”

    ****

    傍晚时分,养足了精神的湘军终于开始在新余城外列阵,准备攻城。

    急促、尖锐的哨子声在新余城楼上此起彼伏,城内的军民闻讯蜂拥而来,涌上城头准备抵抗湘军的第一次进攻。

    秦汉带着两名旗语兵登了新余城的制高点——城南鼓楼。

    站在鼓楼上,可以将新余城四周的情况都尽收眼底,王鑫集团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双眼,尤其是,秦汉还有一架望远镜的帮助。这是秦汉从霍华德手里购买的最昂贵的军需,团长职位以上的军官都配备了一部。

    借着望远镜的帮助,整个新余城都在秦汉眼皮底下一一展现出来,看着看着,秦汉心头陡然一跳,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新余城是个小城,人口不过几万,方圆不足十里,从城东快跑至城西,还用不了一刻钟。

    这样的地形,无疑是利于防守一方的,仅有的一个正规警卫连也就不用分兵把守四门、从而导致火力分散了。

    秦汉收起望远镜,沉声道:“出旗语,命令警卫连向南门集结。”

    旗语兵坚决地执行了秦汉的命令,双手各举起一面醒目的红旗,转身向南,用力地合拢,如此重复三次,最终将两百红旗平指东方。

    第十章 不动

    王鑫也发现了城南鼓楼这个制高点,并且发现了鼓楼上的旗语兵。让王鑫不爽的是新余城地处平坦,四周再没有任何制高点可以用来监视城里兵力的调动。这就让湘军在兵力的调动上处于不利的位置。

    不过王鑫并不是十分担心这个,以湘军压倒性的优势,要攻占新余这样一座小小的县城还不是手到擒来?

    王鑫将主攻的方向选在南门,无疑是正确的,城南鼓楼最靠近南门,从南门进攻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一旦控制了鼓楼这个制高点,肃清新余城其它三门残敌的顽抗就要简单许多了。

    王鑫将两千精锐在新余南门外集结起来,列成了四个方阵,每个方阵五百人。

    这是王鑫的一贯作风,每次打仗都是如此,他非常喜欢这种战场上兵力调度的感觉,并且深深地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在和太平军作战时,王鑫也每每采取这套战术,太平军由于不熟悉这套打法,与之交战时总是一窝蜂而上,结果发现湘军总是不断有生力军投入战斗,连番累次之下,士气受到影响,每次皆大败而逃。王鑫便越发笃信这套战术,奉为经典。

    这支湘军都是老兵了,从1854年起便已经跟随罗泽南和王鑫师徒了,自然不需要做什么战前动员。王鑫一声令下,第一个方阵五百人便发出排山倒海的呐喊声,疯狂地向新余城的南门冲杀过来。

    老兵和新兵的区别在于,他们已经深知战场上的残酷和冷血,他们已经懂得一个道理,你越是怕死,往往死得越快,要想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拼命往前冲,尽量斩杀敌人!

    新余城的城墙并不高,而且还有不小的倾角,如果能冲到城墙下,搭两人高的人梯就可以冲上去了!所以湘军压根就没准备什么云梯,一窝峰似地冲了过来。

    第一队湘军开始冲锋时,赵球的警卫连便已经登上了南门,三百人在不足一百米的正面摆了开来,正对湘军的进攻梯队。赵球以排为单位,分成三个作战单位,连续循环进行射击,以保证火力的连续性。

    王鑫军虽然都是老兵,但终究是支冷兵器军队,他们既没有大规模装备火器,也没有与大规模装备火器的军队交战的经验,和他们一直作战的太平军也和他们一样,是支彻头彻尾的冷兵器军队。所以,冲锋的时候,湘军仍然排着密集的队形,一窝蜂往前冲,试图依靠人多势众一举冲破新余城的防线。

    在距离城墙五百米的时候,开始不断有湘军士兵倒下,趴在城墙上的护国军将士根本不需要瞄准,就能保准射杀湘军将士,而且新装备的步枪穿透力极强,经常一枪便能射穿两名湘军士兵的身体,给湘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从五百米到一百米,这短短的不到两分钟的冲锋时间里,湘军投入进攻的第一个方阵便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伤亡了一半多,剩下的不到三百人狼狈后撤,湘军的第一次进攻被轻松瓦解掉了。

    看着败退回来的两百多残兵,王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百人的精锐将士,就这么一个冲锋,便伤亡了一半多!这可是老湘军成军以来最大的伤亡记录!以往和长毛交锋,最惨的时候也才伤亡几十人而已!王鑫的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这怎么可能?

    部将李元化见状急道:“大帅,如今看来,秦汉必然是将最精锐的警卫连悉数摆上了南门!这样一来,其它三个方向的防御必然空虚,何不让其它三门的佯攻变成真打?必然能打护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王鑫点了点头,厉声道:“命令,东、西、北三门同时发起进攻,四面合围,围住猛攻!老子就不信,以老湘军的英勇擅战,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新余悬城。”

    三名营官领命而去,各自指挥一个方向的进攻。

    王鑫走到队伍前,扯着脖子厉声道:“弟兄们,活捉秦汉者赏白银一万两!”

    湘军将士的眸子里顿时露出狂热的灼焰,王鑫的重赏顷刻间就激起了这些大兵的贪婪,一万两白银,那可是一座银山哪!一辈子就不再愁吃愁穿了!狂热的贪念驱使下,大兵们纷纷振臂呐喊起来,嚷着要活捉秦汉,声势颇为惊人。

    王鑫为自己的当机立断得意不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第二、第三队,一起上,一鼓作气攻进新余!攻下新余,全体将士就地放假三天!”

    湘军将士轰然应诺,眸子里的灼热更盛,自从湘军和太平军交战以来,攻克的城镇也为数不少了,湘军将士对“放假”这个词的涵义自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那就是攻下新余之后,他们可以在城里为所欲为三天,而不用担心受任何处罚。

    为所欲为啊,那是多么诱人的奖励!

    王鑫锵地抽出腰刀,猛力向前一挥,厉声道:“杀啊!”

    一千名湘军将士像野兽般咆哮起来,争先恐后地向新余城冲去,腾起的烟尘遮敝了长空,只留下最后那个方阵的士兵,以艳羡的目光看着远去的同伴的身影,怅然不已……

    王鑫冷冷地看着这支勇往直前的虎狼之师,脸上不禁露出得意之色,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新余城被他踩在脚下,整座城池都在湘军的铁蹄下呻吟,他还看到了秦汉满脸不甘的怒容,然后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

    秦汉已经亲自来到了南门城楼,再呆在鼓楼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很显然,王鑫已经孤注一掷、发起了总攻,如果这次守不住新余,那他秦汉就得玩完了!反过来,如果王鑫这次进攻失败,他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王鑫将很可能要在新余城下全军覆灭了。

    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这次攻守战的关键战场就在南门,其余三个方向的战事都是次要的!只要击退了南门方向的湘军,其余三门就算有一处失守也无关大事,警卫连只要一个反冲锋就能再夺回来。但如果南门失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赵球使劲地一拔头上的帽子,失声道:“乖乖,这些家伙要拼命了。”

    秦汉像一尊铁塔般峙立在城楼上,脸上的表情不动如山,他的镇定感染了城墙上的每一名护国军士兵,许多原本心中打鼓的士兵开始定下心来,沉着瞄准疯狂前冲的湘军士兵,将所有杂念抛到了脑后,只等长官一声令下,便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

    秦汉冰冷而又铿锵的声音便清晰地传进了所有将士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有,上刺刀!”

    警卫连的士兵本能地从武装带上解下刺刀,动作麻利地插进了步枪的枪头,这都是平时训练的基本战术动作,再是熟练不过,但在战场的紧张气氛下,仍有几个士兵手忙脚乱,弄了好半天还没有弄妥。

    毕竟还是些新兵蛋子,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

    赵球也动作麻利地从背后卸下了大砍刀,这厮的大砍刀足有四十多斤重,平时舞弄起来就像一阵飓风,声势很是惊人!秦汉侧目掠了一眼,发现赵球的眸子里已经露出灼热的杀机,看来这厮天生是块打仗的好料,倒要看看他待会的表现了。

    “所有人都有,第一排瞄准最前面的敌人,第二排瞄准第三排的敌人,第三排瞄准第五排的敌人,听我口令,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

    按照秦汉的命令,警卫一排迅速在城楼上趴了下来,伏地瞄准,第二排半蹲在后面,第三排站立在最后,每一名士兵都举枪瞄准前方蜂拥而来的湘军士兵,步枪的枪口随着湘军士兵的前冲不停地调整角度和方向。

    蜂拥而来的湘军将士,浑然不知三百支黑洞洞的步枪已经瞄准了他们的躯体,只要秦汉一声令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就将顷刻间在身上多出一个巨大的血窟窿……

    “镇定!不许开枪……”

    秦汉的声音冰冷而又深沉,湘军已经冲到距离城墙不足五百米了,已经进入有效射程了,警卫连士兵的食指纷纷钩上了扳机……

    一名神情狰狞的湘军营官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眸子里已经浮起了灼热的红芒,指着城楼上肃然站立的秦汉厉声吼道:“穿黄衣服的就是秦汉,谁砍下他的脑袋就是一万两白银哪,兄弟们杀啊!”

    秦汉脸上浮起惨烈的杀机,终于厉声下令:“射击!”

    “轰!”

    三百支步枪同时开火,编织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呼啸着向疯狂冲锋的湘军密集方阵罩了过去……

    ps:关于更新,从今天起,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更新。我的读者群号是:19956966,欢迎广大书友加入讨论,还有新的一月马上到了,上个月的成绩不甚理想,本月剑客也要开始拉票了,嘿嘿。

    第十一章 惨烈

    就在新余攻防战进入最惨烈的决战时,樟树战役也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

    在曾国荃的亲自指挥下,湘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先后击退了护国军六次集团冲锋,倒毙在樟树城墙下的护国军将士的尸体已经堆成了一座座尸山,流下的血液都已经染红了樟树那低浅的护城河。

    负责主攻的四团、七团基本打残,先后投入进攻的十八个步兵连伤亡过半,最惨烈的步兵连长点名,下面应到的只有一名列兵!

    方尚武指挥炮兵团对樟树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炮火覆盖,一百门火炮集中火力疯狂地轰击樟树城墙的一个点,终于将坚固的城墙轰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一大段城墙在烟尘中崩塌……

    早已经严阵以待的八团、十团待炮火一停,迅速发起了集团冲锋,以两个团的兵力全部投入进攻,疯狂地从轰开的缺口涌进了樟树城,和湘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每一条街道都成了两军反复争夺的阵地,每一栋房子都成了两军殊死博杀的战场!

    一方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方为了高额的赏银,双方在樟树城狭窄的街道上展开了空前惨烈的激斗,战况之惨烈古往今来为之罕有!据后来幸存下来的湘军战俘回忆,当时双方都杀红了眼,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杀、杀……

    湘军将士每杀死一名护国军战士,便会蜂拥而上争抢割下战死者的耳朵,准备凭此领赏,但护国军将士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战友的遗体受到亵渎,在巷战中,双方经常会因为一副战死者的耳朵而陷入疯狂的混战,不惜性命反复争抢。

    双方混战到天亮,皆伤亡惨重,以樟树中心大街为界线,战局陷入了僵持,短时间里谁也突破不了对方的防线。无论是从装备、士气还是兵力来说,两军的实力都是不相上下,护国军唯一的炮火优势也因为两军胶着在一起而失去了作用。

    但护国军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还有两个主力团尚未投入战斗!而曾国荃的湘军却已经全军参战,再没有任何预备队可派了!从南昌和吉安方向的援军又迟迟未至,让曾国荃格外心急火燎。

    曾国荃所不知道的是,围绕着樟树战役,南北两个方向上的两场阻击战也已经打了差不多整整一夜了!

    刘胜的两个团终于抢先一步进占了吉水,以火力封锁了最狭窄地段的赣江江面。湘军为了打通赣江这条生命线,保证大量军需物资以及人员能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樟树市,从水陆两路向护国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战事一开始,南康大营的赣系将士不愿意效死力,每次冲锋都是一沾即走。直到后来,曾国藩亲自前来吉水前线督促战事,战局才得以改观。在曾国藩的亲自督促外加重赏激励之下,南康大营的赣系将士终于开始玩命进攻。

    打到天亮时分,刘胜所部虽然伤亡惨重,但却成功地击退了湘军的进攻,赣江这条生命线仍然牢牢地扼守在护国军手里。

    吉水阻击战虽然艰苦,但和北线的野牛滩阻击战比较起来,就要轻松许多了。

    野牛滩地形古怪,赣江在这里几乎拐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几乎折叠起来的赣江便环住了野牛滩,田石头率领三师九团像钉子一样钉上了野牛滩,成了湘军南下增援路上的最大威胁!如果不能消灭掉野牛滩上据守的护国军,南下运输人员物资的水师船队是不可能在如此古怪的地形下顺利通过护国军的火力封锁的。

    在接到曾国荃的命令之后,驻守南昌的鲍超当即率领五千赣系湘军乘水师船队南下增援,却在野牛滩遭到了田石头所部的迎头阻击,两军在野牛滩展开激战,经过一夜的激战,护国军先后击退了湘军十余次进攻,湘军在滩头阵地上弃尸累累。

    但护国军也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尤其是湘军水师的火炮,给护国军将士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两军激战到即将天明时,鲍超最终率领十余艘大船成功突破了护国军的封锁线,不顾一切南下、继续增援樟树。

    在鲍超援军抵达樟树之后,曾国荃才恍然醒悟,北线尚且如此,南面更加亦然!在确信等不到后续援军之后,曾国荃狂性大发,不甘心就此失败遂决定孤注一掷,集中全力从城里抽调拼凑了两千人,加上鲍超突破野牛滩增援下来的两千余人,组成了一支敢死队,由悍将鲍超率领,绕过樟树城区,企图从攻入城区的护国军身后截其归路,最终将护国军的两个主力团围困在樟树城内,抢在护国军两个预备团支援上来之前,将之歼灭。

    曾国荃的冒险行动被张大河识破,将计就计在樟树西门外设伏,一举将曾国荃的敢死队围歼!湘军悍将鲍超被当场击毙,四千多敢死队一千战死,三千投降!樟树守军主力基本被歼。当天下午,曾国荃率领一百多亲兵企图弃城逃走,却又被张大河抢先一步在北门外设伏,一举生擒活捉。

    到了第三天晚上,樟树战役终于结束。

    经过三天惨烈的激战,护国军以伤亡七千余人的代价攻占樟树市,驻守樟树的曾国荃集团一万余人全军覆没,其中四千余人战死,四千余人投降,一千余人失踪,悍将鲍超被击毙,湘军主要将领曾国荃被活捉。

    ****

    这时候的新余城,激战正烈。

    秦汉一声令下,警卫连三百支步枪一齐发射,疯狂前冲的湘军当场就倒毙了三百多人,原本密集整齐的方阵顿时就显得混乱和稀疏起来,许多湘军士兵甚至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发现身边的弟兄接二连三地倒了下去。

    但他们甚至还没有转过念来,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便已经踩着伙伴的尸体冲到了城墙下,开始熟练地架搭人梯,准备冲城。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以往和长毛无数次战斗,便是这样进行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或者说已经麻木了。

    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

    但等待这些幸存者的,是更加可怕的噩梦,一百余颗冒着哧哧青烟的投掷弹已经从城墙上雨点般掷了下来,扔进了湘军的密集方阵里!绝大多数湘军士兵还是头一回看见这玩意,压根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索性来个相应不理,继续架搭要梯。

    但剧烈的暴炸很快就将湘军的阵形炸得四分五裂。

    有个湘军士兵刚刚踏着伙伴的背脊一只脚踏上了城楼,挥动钢刀正欲格开迎面刺来的刺刀之际,突然感到脚下一空,失去了借力,那一格便软绵绵地失去了力量,锋利的刺入毫无阻隔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腔,那湘军士兵艰难地低下头来,却看到了最后惨烈的一幕。

    原本垫在他脚下的三名弟兄,有一个已经被炸飞了整颗脑袋,鲜血正像喷血一样从他的脖腔里溅了出来,喷得近处的城墙倒处都是!还有一个被拦腰截成了两截,下半截直直地依着城墙站着,可他的上半截已经栽在地下,脸上露出无比痛苦、恐惧的表情,正在凄惨地哀嚎,但只来得及哀嚎半声,便嘎然而止……

    最后一个兄弟还算完整,但他已经被眼前血淋淋的景象惊得傻了,白痴一样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