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秦汉

秦汉第43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帅营内,亚历山大二世对着地图发愣,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红红的一点,就是这红红的一点,愣是拖住了中央方面军整整60万大军!整个方面军八个集团军轮番上阵、连续进攻,甚至撤换了六任指挥官,结果却仍未能攻克叶卡捷林堡!

    亚历山大二世不知道,叶卡捷林堡内的中国守军伤亡了多少人,但他知道俄军的伤亡!自从围攻叶卡捷林堡以来,六个月里,俄军已经付出了伤亡21万人的惨重代价,其中15万人战死,平均每天阵亡800余人。

    叶卡捷林堡就像一架庞大的绞肉机,冷酷而高效地绞杀俄罗斯士兵的生命。

    保罗的身影幽灵一样出现在亚历山大跟前。

    亚历山大二世长叹一声,目光从地图上移开,颓然说道:“克里姆林宫的上空应该已经飘起白雪了吧?冬天真的快要来了……”

    保罗神色微动,长于察言观色的军务大臣从沙皇轻轻一句话里判断出,亚历山大二世已经有了撤军的想法!沙皇厌倦这场战争了,他不想再和中国人无谓地厮杀下去了,实际上,也是沙皇失去信心了,他不认为凭俄军的能力,能够攻克叶卡捷林堡。

    但沙皇碍于面子,不肯直接在臣下面前说出心里话。

    保罗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臣想说句不该说的话。”

    亚历山大二世说道:“说吧。”

    “陛下,为了和中国人进行决战,帝国已经抽空了各地的驻军和边界的国防军,仅在波兰前线保留了少量的驻军,臣以为,这是十分危险的!警察总署反应,各地的农奴主因不满陛下解放农奴的政策,均有蠢蠢欲动的不稳迹象,如果放任这样的情形自由发展,一旦让各地的农奴主们相互联络起来,汇聚成一股逆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呀。”

    亚历山大二世静静地盯着保罗,说道;“你的意思是……”

    “撤军!和中国人议和。”保罗镇静地说道,“这场战争再持续下去已经毫无意义,甚至还会危及帝国的生死存亡。”

    亚历山大二世默然,并没有立即表明态度。

    一边的政务大臣则立即反驳道:“笑话,就是帝国愿意撤军议和,中国人肯吗?中国人素来野蛮掠夺成性,如今他们在南北两线都取得了突破,他们肯放弃这么好的掠夺机会吗?臣以为绝无可能。”

    政务副大臣也立即附和道:“对,对付这些野蛮成性的中国人,只有动用军队消灭他们。”

    保罗并不直接同政务大臣辩论,只是向亚历山大二世旁敲侧击道:“陛下,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中国人已经把叶卡捷林堡经营成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这座要塞就像是顶在帝国东疆的一柄锋利钢刀,随时都可能捅进帝国的腹地,如果有可能,帝国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拔除这座要塞!但问题是,在我60万中央方面军连续六个月的围攻下,叶卡捷林堡始终难以攻克,没有人知道中国人还能坚守多久,但臣知道我军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军粮不继,士兵的冬装没有着落,政府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够了!”亚历山大二世粗暴地打断保罗的话,厉声道,“什么都别说了,明天发起第七次进攻战役,这一次由我亲自担任战地指挥官!宫廷卫队充当先锋队,冲在所有军队的最前面,和中国人誓死一拼。”

    第十三章 阴险

    中国驻叶卡捷林堡方面军司令部,整编十三师师长张运兰和整编十五师师长秦中华正在商讨军情,自从北方战区取消之后,秦中华身兼的战区总参谋长也被卸任,调任大北方战区北欧方面军副总参谋长兼整编十五师师长,中俄大战爆发之后,再兼中国国防军驻叶卡捷林堡方面军司令职。

    秦中华将一分机要秘书刚刚送来的电报递到张运兰面前,说道:“方面军司令部来电,要求我部至少再拖住俄中央方面军三到六周,以给南北两线的反攻争取足够的准备时间。运兰兄,对于司令部的这份命令,你怎么看?”

    张运兰神色凝重,摇头道:“目前的局势非常明显,俄军从中央突破的希望基本破灭,两翼却有崩溃之忧,如果亚历山大二世没有烧坏脑子,收缩兵力转为防御是明智的选择!我认为,俄军将肯定在一周之内撤军,司令部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啊。”

    秦中华面带微笑,不着边际地说道:“是啊,司令部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可谁让蒙虎将军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呢,从蒙虎将军的措辞和语气来判断,这份命令执行得执行,不想执行也得执行啊!很显然,这不但是北欧方面军的决定,也是大北方战区和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啊,大总统的决心很明显嘛,是想要一战敲断俄罗斯的脊梁骨哪……”

    张运兰也沉声道:“是啊,目前的局势对我军非常有利,不过我军的劣势也是明摆着的,首先是兵力严重不足,然后是补给线过于漫长,两大劣势决定了我军很难支撑一场大规模高烈度的对俄进攻作战啊,大总统的战略目标只怕很难实现。”

    秦中华淡然道:“能不能最终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那是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考虑的事情,对于你我二人来说,只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便可。”

    张运兰点头道:“中华老弟说的也是,你我带兵在外,难以统观全局,自然难以窥知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的作战意图,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峰的命令。”

    秦中华道:“还有一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达成上级的作战意图!”

    张运兰道:“对,来,我们好好商量商量,怎样才可能将俄中央方面军再牵制在叶卡捷林堡一线三周以上,这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啊。”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秦中华目不转睛地盯着敌我双方的攻防态势图,沉声道,“现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艰苦作战,俄军还剩下多少兵力?俄军的粮草辎重,还足以支撑多长时间?”

    旁边的十五师参谋长王大雷不假思索地答道:“根据战地侦察,第一次进攻作战时,俄军至少有六个集团军共60余万人,其中包括六个骑兵军团共12余万骑兵。在至后的第三、第五次进攻作战时,陆续又从后方两批次调集援军,约有一个集团军8万余人。俄军与我军交战六个月,保守估计伤亡应在18万人以上,其建制最完整的五个骑兵军团又在三天前调走增援南北两线,目前集结在叶卡捷林堡外围的俄军兵力应在40万人上下。”

    王大雷话音方落,另一边的十三师参谋长也接着说道:“至于俄军的粮草辎重,由于叶卡捷林堡通往俄罗斯腹地的道路状况良好,在冬季雨雪天气到来之前,俄军的粮草供应不会有什么问题。”

    秦中华点头道:“这么说来,兵力上俄军仍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俄军的粮草供应也没有任何问题,唯一可能促使亚历山大撤军的因素就是南北两线的不稳,一旦俄军南北两线崩溃,我两翼骑兵军团斜插俄中央方而军侧后,就可能截断俄40万大军的退路,从而导致俄国局势的大崩溃。”

    张运兰接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俄军南北两线的败退已经成为事实,我北欧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的六个主力师也正在向突破口方向大规模集结,这样规模的集结是绝无可能瞒过俄国人的眼镜的!局势非常明显,亚历山大二世虽然向南北两线派出了五个骑兵军团的援军,但绝不是寄希望这五个骑兵军团能够扭转局势、反败为胜,所图者不过是延缓我骑兵军团的攻势,保障其中央方面军后撤的通道罢了。”

    王大雷道:“张师长所言极是,俄中央方面军的撤退怕是难以避免了,可惜我军兵力不足,难以分兵阻击。”

    十三师参谋长击掌叹道:“就算有兵可分,也没有理想的阻击阵地呀,司令部的这份命令还真是让人为难啊。”

    “没什么好为难的,没有足够的条件挽留俄中央方面军,那我们大可以创造条件嘛!”秦中华指着地图,微笑道,“大家看,目前的局势是中俄两军陷于胶着,北、中、南三线犬牙交错、乱成一团,总体来看,南北两线我军占据优势,中线我军处于防御态势,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哪方首先突破对方的弱侧,一旦俄军南北两线首先崩溃,俄军就会全线陷入被动,同样道理,如果我军在中路首先失利,我军也将陷于绝境,届时不要说深入挺进俄罗斯腹地,连锁反应之下,甚至连中亚和西伯利亚都会失守。”

    张运兰毕竟老谋深算,闻弦歌而知雅意,失声道:“听中华老弟的意思,莫非要摆出我叶卡捷林堡方面军势竭的假象,诱使俄中央方面军加强进攻,意图侥幸?”

    秦中华抚掌笑道:“正是此意!运兰兄,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此番兴师百万,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和我军决战,你就不希望俄军大获全胜?不,绝无可能!亚历山大二世比谁都更希望俄军获胜,但凡任何一线胜机,他都量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张运兰点头,旋即皱眉道:“但问题是,如何制造我军势竭的假象呢?既要演得足够逼真,又得避免演假成真,这尺度只怕很难把握啊。”

    秦中华道:“那就是纯战术上的问题了,可供我军选择的方案很多,比如放弃叶卡捷林堡某一方向的防御阵地,将俄军放入叶堡与之巷战,或者派小部队主动突围,造成我部难以为继、寻求突围的假象等等。”

    ****

    长沙,总统府。

    秦汉紧皱眉头,神色沉重,向黄冠华道:“这么说来,陆军的军费支出已经严重超标,甚至影响到海军的建设了?”

    黄冠华摊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近两年时间,和俄罗斯连番恶战,如今战线越拉越长,甚至延伸到了乌拉尔山脉以西,后勤物资从后方运往前线所需费用十分昂贵啊!以单兵伙食和弹药计算,一名普通步兵在前线的基本生活所需的伙食成本加上运输费用每人每天约需军费2元,如果作战,加上弹药成本和运费,每人每天所耗资至少10元,这样一算,10个主力师将近十万人,非战时每天所需军费将近20万元,战时更是达到100万元,一年下来就是接近七千万元哪!大总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哪!就去年而言,军费支出已经占据政府财政预算的10%了,今年只怕要远远超过这个比例了。”

    秦汉皱眉道:“这么说起来,问题已经是相当严重了。”

    黄冠华无奈道:“问题要不严重,我也不会来找你啦,真要是几百万的事,财政部怎也凑得出来,可数千万的账目,小弟我就无能为力了。”

    秦汉道:“让我想想……如今北美战事逐渐平息,军火贸易势必要缩水。”

    黄冠华叫苦道:“不止缩水这么简单,如今普鲁士的军火商正在世界范围内争抢我国军火商的市场份额,为了这件事,两国的公使都快要动手打起来了。”

    秦汉道:“这件事,我会让外交部出面交涉,国内的劳工市场情况怎么样?需求量大不大?”

    黄冠华道:“劳工市场倒是普遍短缺,由于大量血汗劳工的涌入,稍微有点钱的人都在各地办起了工厂和矿山,在我国经济大力发展的大形势下,这些小工厂、小矿山经过这几年的原始积累,规模迅速扩充,现在又反过来需要更多的血汗劳工。再加上政府部门公摊的劳工,保守估计,全国的劳工缺口都在二十万以上。”

    秦汉有些失望地说道:“劳工缺口才这么点?看来有必要扩大劳工的缺口啊。”

    “啥,还要扩大劳工的缺口?”黄冠华失声道,“那会破坏劳工贸易的稳定,让许多非法分子铤而走险,将东南亚的土著贩卖进内地!根据警察总署的统计,截止上个月底,非法买卖劳工案件比去年已经增加了三倍不止。”

    秦汉道:“犯罪不是问题,我所需要的只是巨大的劳工缺口,唯其如此,才可能在短时间里筹集到足够的军费,既能保障陆军的作战,又可以维持海军的建设。”

    第十四章 移民

    不理会黄冠华目瞪口呆的表情,秦汉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有必要推出移民政策了!国内那些大地主老财都有很深厚的土地情结,对老子以一两银子的价格收购了他们大量的土地也始终耿耿于怀哪,如果在这个时候抛出大量更为廉价的土地,这些土老冒那还不一拥而上、乐翻了天?嘿嘿,这些地主老财所拥有的资产可是个庞大的金库,弄好了还可以极大地拉动国内的劳工贸易哪。”

    黄冠华苦笑道:“大总统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国内的大地主老财们所拥有的资金也确实不在少数,据各大银行统计,这些个地主老财存在各大银行的死钱少说也有好几亿元,可问题是国内的土地都已经折价变卖给失地农民了,上哪找那么多土地来贩卖?”

    “没土地?”秦汉以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黄冠华,“笑话!陆军这几年连番恶战莫非就白打了?远东、西伯利亚甚至更远处的阿拉斯加,加起来至少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哪!这么多的无主荒地,岂能说没有土地?”

    黄冠华猛地拍额道:“对呀,小弟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

    但马上,黄冠华又皱眉道:“可这些个地主老财乡土观念也很重,要让他们把根拔到蛮荒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去,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秦汉阴笑道:“嘿嘿,这就要看政府给出的土地价格是否足够诱人了!对于这些个视土地如性命的顽固老财们来说,土地的诱惑是致命的!哪怕是远在天边,他们一样无法拒绝拥有大量土地的诱惑。”

    黄冠华叹服道:“大哥就是大哥,这些老顽固的心思都被你摸得八九不离十,看来被你掏空钱袋也是迟早的事了。”

    秦汉道:“话说回来,这也是双赢甚至是三赢的事!你想,如果移民最终成了气候,国库固然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得大笔资金,这些地主老财们也将拥有梦想中的大片土地,甚至远胜于他们祖上曾经拥有的数量!而且,这些地主老财以及所必须的大量劳工的涌入,将迅速使这些蛮荒之地变得繁荣起来,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啊。”

    黄冠华恍然大悟,叫道:“我明白了,说来说去,大哥你的目的还是扩大劳工缺口哪!你可真够阴的,廉价贩卖土地只是个诱饵,真正的杀招原来还在后头呀,趁着劳工大量短缺并且肯定涨价的机会大捞一笔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吧?”

    秦汉笑道:“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地主老财们为了雇用足够的劳力,虽说得花不少的钱,但那些廉价的血汗劳工也可以替他们创造出十倍于付出的回报啊!你想想看,最终获利的可不仅仅是政府啊。”

    黄冠华神色凝重起来,说道:“大哥的想法确实令人振奋,但政府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啊。一旦移民风潮形成,随着地主和大量劳工的涌入,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必将出现大片的庄园,让这些庄园生产什么是个问题!生产出的农作物如何运输、贩卖又是个问题,还有劳工的管理、当地的治安也是个不小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怕不是三五年能够完成的。”

    秦汉道:“这些问题都不是主要问题,可以种植的作物多得很,包括粮食、棉花、药材等等,甚至可以是鸦片,也可以放牧嘛,至于运输,修几条铁路就行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多是平原,修铁路不是什么难题,贩卖就更简单了,好用的内销,像鸦片之类的就远销海外。总之,这些都是农业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外贸部门考虑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我考虑的只有一样,既可以将边荒蛮野之地开发出来,又可以极大地充实国库的事,老子是非做不可。”

    黄冠华翻了翻白眼,叹道:“大哥计算过没有,如果你的想法真的付诸实施,大约可以筹集多少资金?”

    秦汉摇头道:“这个倒还没算过。”

    黄冠华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小型金算盘,拔着算珠计算起来。

    “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地广人稀的蒙古草原,无主的土地少说也得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去掉森林、沙漠、山脉以及无法耕种的冻土带,可开垦利用的草原及土地少说也有三百多万平公方里吧,也就是将近20亿亩土地,对了,大哥你打算一亩地卖多少钱?”

    秦汉道:“震撼价,1元100亩!”

    黄冠华叫道:“老天,这么便宜!那些地主老财们不乐翻了天?不过就算这个价格,贩卖土地也可以筹集2000万元的巨款了!”

    “2000万?不多。”秦汉道,“不过也不少,差不多可以支撑十万陆军在前线对俄作战三个月之久了。”

    黄冠华道:“我的天,1元100亩?这价钱实在是太诱人了!有些大地主存款数百万,岂不是可以买下一个国家了?”

    秦汉道:“只要他们有钱,买多少都成,政府绝不限制,不过有一条,森林不卖,地下的矿产资源也不卖!只卖适合耕种的土地!而且,政府保留以十倍价格强行回购的权力。”

    黄冠华飞快地拔着算盘,继续计算:“正常情况下,一名劳工大约可以负责10亩地的耕作,20亿亩地就需要2亿名劳工……哇靠,这账没办法算了,2亿劳工,上哪找去?根本就不可能嘛,这么大的缺口也太离谱了。”

    秦汉笑道:“你这算法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需要这么多劳工,比如草原,平均几万亩土地才需要一名劳工而已!2亿缺口是有些夸张了,几百万的缺口应该还是正常的。不过,也不是立刻就需要几百万的劳工,边荒地区的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是个逐渐繁荣的过程,如果将几百万的劳工缺口分摊到十年,那每年的缺口就只有几十万了不是?”

    黄冠华忍不住向秦汉翘起大拇指,叹道:“服了,小弟服了,这么损的招你都想得出来,这天下还有你办不成的事情?”

    秦汉得意地笑道:“要不怎么我是总统,而你只是财政部长呢?”

    ****

    1868年10月1日,在国庆典礼上,秦汉正式颁布了第九号总统令,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向远东、蒙古、西伯利亚等地区移民。政府还专门为此成立了移民局,专门负责国内民众的移民工作。

    10月2日,中国最大的报纸《中国日报》刊发爆炸性新闻,国土资源部以平均每亩0。01元的超低价格大量出售远东、蒙古、西伯利亚的无主土地!唯一的限制条件就是最少起购面积必须在100万亩以上。

    各地的价格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起伏,一般来说,远东因为交通便利地价最高,蒙古草原的价格次之,西伯利亚的价格最便宜。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民来说,100万亩的起购面积是个天文数字。

    这里面其实隐藏着秦汉很阴险的损招!

    100万亩的起购面积,就限制了内地广大平民不可能涌入这些地区讨生活,这既杜绝了有财力购买大面积土地的大地主们雇用来自国内民众的可能,又保证了内地保留充足的劳动力供各大厂矿企业雇用!大地主们要想将土地开垦成庄园并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花高价从劳工市场去购买没有人权的血汗劳工。

    卖地政令颂布的当天,国土资源部临时设立的办公厅外就排起了长队,蜗居在首都长沙的大地主们抢先行动,在随后的几周时间里,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的大地主们纷纷加入了抢购廉价土地的行列当中。

    对于这些拥有大量资金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厂矿经营的老顽固们来说,政府大量出售价格如此便宜的土地真可谓是意外之喜!在大面积的廉价土地诱惑面前,老顽固们因为土地被政府强行收购的怨言顷刻间烟消云散,纷纷歌颂起秦汉的功德来。

    将田产购置到远东、蒙古甚至是西伯利亚,距离固然是远了些,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必须生活到西伯利亚去!在西伯利亚购置了田产,大可以请一名可靠的管家在那里管理经营,顶多再雇用几十上百名血汗劳工。总投资也不会太多,总在几十万以内,却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的固有资产。

    国土资源部的出售行为最终引发一轮抢购狂潮,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国土资源部推出的第一批3亿亩土地就被抢购一空!抢购狂潮最终又波及到了一向平稳的劳工市场。许多大地主在购置了土地之后,便立即向劳工市场下单订购劳工,几间时间内,国内劳工市场的缺口迅速扩大,劳工的市场价格也一日三变、迅速抬高。

    至11月中旬,每一名劳工的市场价格已经从最初的80元上涨至160元,翻了整整一翻。

    第十五章 掠夺

    黑色的夜幕下,一列军用专列缓缓地驶进了大连海军基地,早已经等候在码头上的装卸工们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将大量的军用物资从军列中卸下,然后再搬运到海军的大型运输补给舰上。

    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司令展涛中将神色冷峻地站在码头调度室的落地窗前,忙碌的搬运工们在他眼里就像是一只只繁忙的蚂蚁,渺小而又劳碌。

    调度室的门被人轻轻推开,隶属于第一舰队的海军陆战旅旅长汪伯涵上校的身影出现在门外,英俊的脸庞上露出骠悍的气息。作为从湘楚军校毕业的第一批陆战军官,汪伯涵凭着过人的本领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从一名小小的少尉升迁至上校,既便是在不以资历仅凭军功升迁的中国军界,这样的升迁速度也是罕见至极。

    汪伯涵叭地向展涛敬了记标准的军礼,嗡声问:“司令官,您找我?”

    展涛轻轻地点点头,说道:“你带陆战旅特务连将十九号车厢封锁起来,不准任何人接近十九号车厢,直到舰队特勤科的安全人员前来接货。”

    汪伯涵不由得皱紧眉头,如果只是封锁一节车厢,随便派一队士兵就是了,何必动用最精锐的特务连?而且还要他这个上校旅长亲自带队!莫非车厢里装有非同寻常的军用物资?这样的疑问在汪伯涵脑海里一掠而过,军人的素质严厉地警告他,绝不可多问。

    展涛对汪伯涵的疑惑漠然不顾,沉声道:“执行命令吧。”

    “是!”

    汪伯涵再次敬礼,转身迅速离去。

    片刻之后,一队全副武装的骠悍士兵幽灵般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军列的十九号车厢,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十分熟练地向四周散开,形成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亲自带队的汪伯涵自豪地看着麾下将士的表现,特务连可是他一手训练的精英,有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压阵,十九号车厢里的物资定然万无一失。

    汪伯涵坚决地执行了展涛的命令,直到特勤科的安全人员前来接收。

    大约是子夜时分,一队身穿“奇怪”衣服的人员出现,并向特务连的外围哨兵出示了证件,证明他们就是第一舰队特勤科的安全人员。

    哨兵不敢怠慢,立即通报汪伯涵。

    汪伯涵打量着突然出现的安全人员,满脸疑惑,问:“你们就是特勤科的安全人员?”

    “是的,上校先生。”

    “为什么要穿这样奇怪的衣服?”

    “这是防化服,上校先生,我得保证部下的生命安全。”

    “防化服?”汪伯涵心头幕然一动,作为从湘楚毕业的高材生,化学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隐约间,他便猜知了十九号车厢里装载的可能是什么东西。

    “上校先生,你们特务连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这里由我们特勤科接管,你们可以走了。”

    汪伯涵默然点头,打了个手势,散散警戒中的特务连官军迅速离开。

    身穿防护严密“防化服”的特勤科军官一挥手,两名士兵迅速上前,动作熟练地打开了十九号车厢的车门,车厢里堆放着密密麻麻的木板箱,木板箱上面印着骇人的骷髅头图案,显示里面包装的都是剧毒的物品。

    ****

    冲绳岛,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基地。

    隶属第一舰队的2艘大型运输补给舰缓缓地驶进了港口,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吨位达到两万四千吨的大型运输补给舰靠上了3号和4号浮动埠头。

    早在这两艘大型运输补给舰抵达冲绳岛基地之前,隶属于第一舰队的另外两艘运输舰已经先期抵达,先期抵达的两艘运输舰运来了大量的军械和物资,令基地海军官兵十分不解的是,如此之多的军械足以装备两个陆军整编师,远远超出第一舰队陆战旅的战备所需!

    如果这些军用物资仅仅是作为第一舰队陆战旅的给养,那至少可以保证陆战旅十年的军需了。

    但随着最后两艘运输舰的抵达,第一舰队海军官兵心中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和前面两艘运输舰不同,最后两艘运输舰运来的是整整两大舰的陆军战士,整整两个整编师!

    随着两个陆军整编师的抵达,便是最傻的士兵也能够猜到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