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免费阅读!

大明1937第208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这支舰队将对大东沟和安东(丹东)之间的清军阵地进行炮击。

    从日本主力舰停泊的位置到最远处的安东县,距离已经超过40000米。这几乎已经是战列舰主炮的极限了。但是日军参谋制定计划时,要求的就不是精确打击,而是火力准备性质的覆盖射击。战舰的巨型炮弹在清军阵地上爆炸,肯定能够起到很强的精神威慑作用。日军参谋们估计,鸭绿江对岸的清军尽管是从南方明清战场调过来的,尽管也见识过炮火,但绝对没有见识过16英寸战列舰主炮的炮火。

    炮击清军防线之后,这支舰队还要压低炮口,炮击近在眼前的大东沟港。当然,并不是要把港口打烂,只是把岸防火炮和岸防守军摧垮。随后日军还要在大东沟港登陆,直接穿插到清军防线的侧后,配合鸭绿江东岸日军的正面攻势。

    ……

    参加大东沟炮击的战舰有:

    陆奥号战列舰,42753吨,8门16英寸主炮。

    伊势号战列舰,39535吨,12门14英寸主炮。

    日向号战列舰,39535吨,12门14英寸主炮。

    其中陆奥号是这支舰队的旗舰。陆奥号是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姊妹舰。长门号作为联合舰队的镇宅之宝,向来是不出战的。今天对清第一战,日本人把同一级的陆奥号拉出来了。现在日本正在秘密设计“大和级”,但是还没开工建造。长门级仍然是日本海军中威力最大的一级战舰。

    妙高号重巡洋舰,14743吨,10门8英寸主炮。

    古鹰号重巡洋舰,10341吨,6门8英寸主炮。

    加古号重巡洋舰,10341吨,6门8英寸主炮。

    青叶号重巡洋舰,8760吨,6门8英寸主炮。

    衣笠号重巡洋舰,8760吨,6门8英寸主炮。

    此外,还有轻巡洋舰天龙号、龙田号、球磨号、多摩号、阿武隈号、五十铃号,共有55英寸主炮34门。

    这支炮击舰队共拥有16英寸火炮8门、14英寸火炮24门、8英寸火炮34门、55英寸火炮34门。

    除了这些大口径火炮,还有几百门各种中小口径的副炮。要是按照清军的编制,这已经能组成一个战略炮兵军了。

    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决心在第一战豁出血本,说什么也要把大东沟到安东之间的40公里防线砸烂,让陆军那些家伙一举形成突破。要让今后帝国的每一个中小学历史课本上都写着:帝国对满清战争的第一战,是海军的大炮把陆军送过鸭绿江的。

    为这支庞大的舰队担任警戒的,是32艘一级和二级驱逐舰。此外,还有各种辅助舰船、运输船、运兵船等等,一直排到外洋海面几十公里。那32艘驱逐舰往来穿梭,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严防清军鱼雷艇钻进来,伤到宝贵的主力舰。

    ……

    一月份,正是朝鲜最寒冷的时候。鸭绿江两岸滴水成冰,江面上封冻得结结实实,完全看不出这曾经是一条大江,而完全就是一条白雪覆盖的“大道”。

    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中,几千名日本兵穿着厚厚的白色伪装服,在冰面上非常慢的匍匐前进。对面就是安东县。

    日军每个人的身体都尽量紧贴着冰面,以尽可能小的动作向前移动着。就连每一次呼气,都是把脸埋在雪里,让口中的热气先喷到雪上,防止在空气中形成白气。这几千个人呼吸产生的白气,在对岸雪亮的探照灯光柱中,还是有可能被发现的。

    几千人散布在冰原上,竟然没有一点声音。对岸的探照灯光柱每次从头顶横扫过,日军士兵就都立刻停止动作,全身摊平,和身下冰冷的冰面完全“亲密接触”。灯光住扫过去后,再慢慢的继续移动。

    凌晨两点左右,最前沿的日军士兵已经距离对岸的安东清军岗哨只有两百多米了,而竟然还没有被发现。

    日军先头的侦察营长慢慢把手腕移到面前,看一下夜光表。差五分钟到两点。行动比预料的顺利。但是,他判断这个距离已经是极限了,再往前哪怕一步,都极有可能被清军发现了。这个营长决定,就在此潜伏,等待进攻信号。

    不需要任何信号,不需任何语言或手势,只要他一旦停下,他身后的士兵也都会同时停下。整个江面上几千先头部队也都会同时停下。直到他再次向前移动。他不向前移动,身后的几千人哪怕趴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动一下。几千人配合的精确无缝,就像一架钟表一样。为了这一次偷袭,他们已经在朝鲜鸭的一处冰湖上苦练半个月了。

    凛冽的寒风不时嗖嗖吹过,这些日本兵刚爬过的“雪窝”马上都冻成了“冰窝”。每人的鼻子下面呼出的水汽和刮下的清鼻涕,也开始慢慢结冰,形成“冰溜”。但是,仍然没有人动一动。

    今天夜里,比他们训练的半个月中哪一夜都要冷。而且因为潜行比预料的顺利,所以也比预定时间早很多到达清军前沿。也就是说,这一次潜伏的时间,将要比训练时候长得多。

    ……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

    大东沟外海的日本舰队,旗舰陆奥号上快速升起了一面“z”字旗。陆奥号用信号灯向四面八方的友舰打出了一句话——

    “皇国兴衰在此一战!诸君努力!”

    当年日俄战争对马海战前,东乡平八郎就曾升起“z”字旗,并且打出了这句话激励全舰队士气。今天,对这些日本舰队军官士兵来说,时间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

    四点正,陆奥号的16英寸主炮首先开火,紧接着,整支舰队大小几百门火炮密集射击。上千枚炮弹炮弹夹着恐怖的呼啸声,排山倒海地向北边飞去。

    一两分钟后,鸭绿江最南端几公里的清军阵地上,首先开始地动山摇起来。阵地上开了锅,大团大团的红光密集地闪过,在海上都能看见。在随后的两三分钟里,“爆炸地带”不断向北延伸。由于距离遥远,和南边同时打出的炮弹,直到现在才落下。

    不过,安东县这一段是让出来的,不在炮击范围内。倒不是日军参谋多么人道、不忍炮击县城,而是这个县正是日军潜伏偷袭的重要目标。当第一批炮弹在安东县南边和北边炸响的时候,江面上的日军就要向县城发起冲锋了。

    ……

    果然,随着第一颗炮弹炸响,冰面上匍匐的日军纷纷跳起来,端着刺刀,大喊着“万岁”,冲向西岸的安东县。

    这些日本兵跳起来的动作都显得有些迟缓。在冰面上潜伏了两个小时,所有人都冻僵了。竟然还有好几百人没有爬起来。

    这些人已经完全冻僵了。有的人已经失去意识了。

    '  '

    第130集 喋血白雪

    “四百余州兴兵、十万余骑之敌!此乃国难当头,就在弘安四年之夏!无论多么可怕,还有镰仓男儿在此,以正义武断之名,向世间大喝一声!……”

    26日早上六点不到,安东县城头上已经插上了一面太阳旗。穿着土黄色军大衣的日本兵排成整列整列,戴着钢盔、背着行囊、刺刀在肩上寒光闪闪,大皮靴“跨跨”的整齐前进,进入安东县城。两旁日本随军记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举着照相机连连拍照,要把大日本武士的雄姿登在报纸上,展示给国民。

    几个日本军官摆弄着一架发条唱机,放着雄壮的日本军歌《元寇》。这是明治年间的一首军歌,唱的是当年蒙元忽必烈征日本,遇到“神风”,日本人保家卫国大获全胜的事情。

    进城的日本兵昂首挺胸,都在齐声唱着,口中喷着白气,每人都红光满面,还有不少士兵自豪得流下眼泪。今天在这些年轻日军官兵们心中,现在就是和当年一样,也在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多多良海边的蛮夷,就是那帮蒙古人!傲慢无礼的家伙,我等与其不共戴天!我等以忠义的精神前进,正是锻炼的大好时机!在这里为了国家,试试日本刀的威力!……若不能归来,即便战死也是护国之鬼,就在箱崎立下誓言!被神召唤而去,大和魂永留青史!……苍天震怒,大海卷起波浪!成为国家仇敌的十余万蒙古军,几乎都葬身于大海,仅三人剩下!云开雾散之后,明月照耀玄界滩!”

    远处还在传来密集的炮声,那是北边的防线还在战斗。战斗比日军参谋预料的顺利得多,安东方向不到两小时就形成了突破。现在,防线缺口还在迅速扩大,不断的往北边扩展。清军的“防线”长达八百公里,也就是整个朝清边境的长度。虽然防御密度接近十公里一万人,但是日军就集中全力攻击最南端的几十公里,在兵力密度上还要大于清军。

    清军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击,也没见过这么野蛮的冲锋。而且日军发起冲锋的时候,距离清军防线只有几百米了。安东的清军机枪很多都还没跑到机枪旁边,日本兵就冲进来了。在清兵面前,这些日本兵矮小的像猴子一样,但是这些“小猴子”几乎是全世界最凶悍的“猴子”,气势勇猛,白刃技术精湛。清军士兵要么是长期松散、军纪废弛,要么是刚被抓丁来没几天的,完全不是对手,最多三下就倒在日军的刺刀下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清军很多大部分都是家乡已经被明军解放的,现在已经毫无斗志了。投降了家人也不会有事。清兵们象征性的抵抗两下,就都举手投降。现在谁都看出来了,南边有南明进攻,北边有日本进攻,大清撑不了几天了。现在投降,还能保下一条命,过几天改朝换代,自己就能回家。

    ……

    辽东的百姓大都是满人,汉人并不多。他们并不像关内百姓迎接明军那样,箪食壶浆的迎接日军。不过,谁也没有为大清的命运叹息一声,谁也没有抱怨日本人来“解放自己”。大清的老百姓都还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在他们概念里,国家和朝廷是一回事。

    “国家”,无非就是每天骑在自己头上的官老爷。现在国家亡了,老百姓根本不心疼,一点也没有做亡国奴的痛苦感。哪怕踏上他们土地的是异族军队。在他们眼中,无非是改朝换代了,换了一个朝廷纳粮就是。既然当年大清取代明朝是合情合理,那今天日本取代大清怎么就不合情合理?按照娃娃们课本上的话说,这无非又是一次“民族融合”罢了。

    至于在日本治下,情况会怎么样?老百姓们欢迎任何改变。因为他们觉得任何改变都不会比现在更遭。

    到了中午,日军选定的进攻区域,也就是鸭绿江最南段四十公里的防线,已经被全线突破。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随时得到强大的舰炮支持。现在日军大部队正在源源开进,向北包抄,从背后进攻北边漫长防线上的清军。

    几十公里的鸭绿江边,挤满了投降的清军士兵。这些俘虏黑压压地,可是没几个人坐下。天气太冷了,坐着不动一会儿就会冻僵。地上也全是雪水,千万双脚在上面踩着,冰冷的脏水汇成一道道小溪,在阳光下闪烁着,流进冰冻的鸭绿江。

    这些清兵很多都是从南线调来的。他们家乡已经被明军解放,都正准备着找机会就像明军投降呢,没想到皇上想到了他们前头,没等他们见到明军的样子,就把他们调到冰冷苦寒的鸭绿江边驻防了。但是广武显然太高看了他的士兵心中的“爱国热情”了。广武原来想着,汉军士兵们积极投降明军,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同胞。可日本人就不一样了,那是外国人,士兵们总不能也那么毫无心理障碍地投降了吧?

    但现在结果显然出乎他的预料。

    ……

    士兵们挤在一起,在寒风中缩着头,抄着手,跺着脚,嘻嘻哈哈地聊天,有说有笑。甚至说到高兴了,相互推搡打闹,不时爆发大片哄笑。这些小伙子们现在高兴极了,多日来的精神负担重于卸掉了。自己终于在战火中存活下来,很快就要返回家乡了。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将来的后半生要比之前好得多。因为自己就要成为大明人、过上父辈们拼死南逃所追求的“天堂般的生活”了。

    从江面源源不断上岸的日本兵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这些战俘中间过去。清军战俘们抄着手嘻嘻哈哈地看新鲜,一边兴奋地议论:

    “啧啧,看人家的队伍,那叫一个整齐!”

    “扯啥呀,看不出来这是专门练过,走给咱们看的?咱们上边来检查,不也经常这么干么……要是这么练俩月,咱走得比他们好看!”

    “你说日本人吃啥玩意儿长的,咋都那么矬呢……”

    “嘘,小声点……”

    “怕啥玩意儿,他们又听不懂。”

    “嗯呢,听懂又能咋地,我告诉你们啊,咱们现在叫战俘,受国际上那啥玩意儿法的保护,他们不能动咱的,只能好吃好喝待咱……”

    “你就在那儿扯吧……”

    “不是我扯,在南边儿的时候我就当过明军的战俘……要不是念着家小还在关外这边,我就呆着不逃跑了……哎呀妈,那边儿老好了,大米饭,大肥肉,还有又白净又秀气的小女兵给包扎……啧啧啧,那叫一个美……”

    周围清兵都哄笑起来了,一边笑,一边也都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中。

    ……

    从他们中间整齐走过的日本兵们,虽然目不斜视,但却都在受着强烈的刺激,胸中的火气却是越窝越重:

    ——这些人都当了战俘还那么厚颜无耻,还在那么嘻嘻哈哈哄堂大笑的,真是世间再难找那么无耻的人!

    每个日本兵早都恨得咬牙切齿了,要不是军纪严苛,早就冲过去亲手宰几个了。

    ……

    “……不信?不信你们等着,看我的……”

    那个吹牛当过明军俘虏的清兵,现在越发的得意,想跟同伴示范一下,让他们明白身为战俘可以享受什么待遇。他四下看看,看到日本兵队伍旁边有个日本军官,穿着长筒靴,唇上留着一抹胡子,正在手扶军刀,眼中冒着火扫视着这些俘虏。

    “喂,长官!”

    那个清兵笑嘻嘻地靠上去,望着比他矮一个头的日本军官,伸出两只手指头比划道:

    “有烟没?长官,来根儿烟抽……”

    四下的清兵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同时,对那个矮小的日本军官少了很多敬畏。

    日本军官通红的眼珠子盯着他,上下打量着,粗嗓子低沉地喉了一声:

    “纳——尼?”

    这个清兵怔了一下,有点心虚,但想着不能让身后的兄弟瞧不起,就又笑嘻嘻地,继续摇动着两根手指头,比划着。

    日本军官慢慢点点头,明白了。

    他转过身,一招手,叫过来一个翻译官。他对着翻译官说了一句什么。然后,这个日本翻译官望着这些俘虏,操着生硬的汉语,冷笑道:

    “连长大人问你们,有谁还想要烟抽的?都站出来。连长大人给你们烟抽。”

    本来这句话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眼下这两个日本人的表情和语气,实在是不善。四下的清兵们窃窃私语着,相互看看,还真没有多少人敢出去抽这个烟。

    翻译又问了一句,陆陆续续站出来十来个清兵俘虏。

    日军连长又说了一句。翻译吼道:

    “还有没有?”

    剩下的俘虏都被吓了一跳,谁也不敢吭声了,就连先站出去的那十几个清兵,现在也有些后悔了。

    日军连长点点头,说了一句,翻译说道:

    “跟我来,我带你们去领烟。”

    十几个清兵忐忑地跟在后面,一直跟到了江面上。那儿已经聚集着几十个年轻的日本兵了。这些年轻的日本兵们都还是毛头小子,一副高中生的模样。

    翻译官让十几个清兵战好,然后日军连长转过身去,对着那几十个年轻的日本兵大声吼道:

    “你们这些胆小鬼!今天我要好好的训练你们,让你们变成真正的帝国武士!真正的武士,手中的战刀一定要染上敌人的鲜血!你们现在害怕,没关系,很快就不会怕了!现在我演示一下,你们看好!”

    说着,他走向一个清兵,一推他,指着远处:

    “喂!你,向那里看!你!”

    这个清兵听不懂,但总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转过头去,伸着脖子望着那边。说是迟那时快,日军连长抽出战刀,凌空一挥,大喝道:

    “嗨!!!”

    一道血流喷溅半空,然后一颗人头骨碌碌的滚在冰面上。鼻孔都流出血来,眼睛和嘴巴还在半张合着。

    周围“哄”的一声,那些日本兵和清兵都吓瘫了。好几个清兵当时就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另外几个愣了片刻,拔腿就跑。

    日军连长挥着战刀一指,对那些年轻的日本兵吼道:

    “笨蛋!还愣着干什么,敌人跑了!快去把他们干掉!笨蛋,快去!难道你们连这些支那猪都不如!”

    这些日本小兵顿时有十来个受不了了,闭着眼睛撕心裂肺大喊一声:

    “啊!!!”

    然后端着枪就冲了过去,追上逃跑的清兵,用刺刀照后心就刺下去,直把清兵刺的倒在地上,被深深地扎在冰面中,惨叫着挣扎着,周围的雪都红了。

    还有几个清兵跑远了,剩下几个日本兵就按照训练的一样,单膝半跪下来,平端步枪瞄准开火。

    “啪啪啪”几枪,远处江面上的几个清兵也都挣扎着倒在地上。

    “很好!”日军连长满意地吼道,继续命令道,“现在,你们要把剩下几个支那人的头也砍下来!谁先来?”

    ……

    '  '

    第131集 大屠杀为什么

    对清军战俘的肆意虐杀,在日军中渐渐蔓延开了。

    开始只是零星的“个人行为”,日军官兵的借口也都是自己“受到了冒犯,不得已手刃之”。但是由于没有收到任何处分,军官和宪兵也没有制止这种行为,很快,这种零星行为就演变成了大面积行为。

    由于看不惯清军俘虏那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尤其是他们身为俘虏还那么高兴,那些骄傲的日本兵都觉得自己的道德底线受到了挑战,每个人肚子里都憋了怒火。再加上之前“清军鱼雷艇对日本船只的攻击”事件,那种蔓延全国的仇恨,此刻更是火上浇油。

    很多日本老兵、或者是下级军官,仅仅是为了向新兵炫耀自己的“胆量”,展示自己的“武士气概”,就从清军俘虏里挑出一两个人来斩杀。挑人的方式,有的是找茬,冲着某个清兵俘虏大喝一声,叫他过来,命令他向自己鞠躬。清军俘虏当然听不懂,就算过来了,也是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瑟瑟发抖。这样,这个日本兵就可以声称自己“受到了侮辱”,直接拔刀斩之。更有甚者,甚至连这种把戏也省了,直接随便拉出一个人来砍。

    现在的日本军队,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期、一战时期那种因为要“脱亚入欧”而竭力显示自己如何“文明”的军队了。进入三十年代后,日本的大和民族主义回潮,无论军民,全社会都在提倡“大和魂”,推崇传统的日本精神。“武士道”这种东西在日军中本来就根深蒂固,现在更是变本加厉、开花结果。现在日本军队已经从一二十年代那种“崇洋媚外”的军队,蜕变回了“由武士道精神武装头脑”的军队。用后世的术语说,就是“法西斯化”了。

    在日本,军人或者说武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传统的日本社会里,武士斩杀“贱民”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属于特权阶层。即便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新日本社会里,普通市民走在大街上,见到穿制服的军人,都要向他鞠躬。军人和平民在街上一起行走,即使两人是朋友或兄弟,那个平民也不能和军人并排而行,而是要落后半步。

    所以在日本,军人阶层的骄傲和优越感,已经深深印到骨子里去了。现在面对敌人俘虏,这种“天下最贱的贱民”,居然不向自己鞠躬,日本兵完全就可以说自己被冒犯了。那么按照日本文化中的处理方式,只能是“拔刀斩之”。

    日本社会“士农工商”中,最高等的“士”是武士,是职业军人。而中国的“士农工商”中,最高等的“士”是文士,是文人士大夫。职业军人在中国社会反而是最末流的,都是那些犯了罪的社会渣滓才会被“充军”,被称为“贼配军”。日本人当军人最荣耀不过的事,而中国人讲究“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中国人传统文化讲究“分是非”,讲究“天下事大不过个理字”。什么事都想辨明是非,动不动就说“你还讲不讲理了”。而日本人传统文化中不论是非,不论理,只论强弱尊卑。

    现在清军俘虏们可能觉得:你又不是我什么人,我凭什么给你鞠躬?哪条王法上写着了?而日本兵认为,现在我是强者,你是弱者,你给我鞠躬是该的,不然我就可以随便杀你。

    清军俘虏觉得:我投降怎么了?当战俘怎么了?自古不杀降卒,大丈夫能屈能伸,胜败乃兵家常事……日本兵就会认为,既然你没战死在战场上,那现在就是用全部尊严换来了苟活,你现在已经是连条狗都不如了。我高兴怎么虐待你就怎么虐待你。我对你再残忍,我在道德上都没有一点负担。

    ……

    清军如此快速、如此大规模的投降,是日军上下都始料未及的。日本军令部制定计划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到会在短时间内,突然有那么多的战俘要处理。仅仅一个上午,手里的清军俘虏就超过了十万。日军的进攻计划、后勤保障、甚至行军交通,都完全被这十万俘虏给打乱了。

    日本兵们都很不理解,自己有什么义务照顾这些俘虏。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粮食从勇士口中省出来,给这些懦夫吃。日军士兵中,普遍都产生了“干嘛不把他们都干掉”的想法。不少支部队的指挥官,也都有了“干脆把他们都干掉”的念头。反正他们是敌人,干掉敌人有什么错。

    日本军人的传统思想中,没有“战俘”这个概念。他们的战争角色里,也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敌人,没有给“战俘”这种事物留下空间。日本人不认为敌人放下武器就不是敌人了。噢,刚才还端着枪向我射击,现在我刚冲到跟前,你就把枪一扔,举手投降,我还不能杀你。哪有那么便宜的事?都这样的话仗还怎么打?

    现实上的需要、和传统观念的作用加在一起,虐杀俘虏的情况更普遍了。单单一个上午,这样被零星杀掉的清军俘虏,就达到上千人。

    面对性命随时不保的状况,清军俘虏的脱逃事件更是频频发生。到了下午,更是经常发生大规模哄逃事件。而一旦发生哄逃,日军杀人就有了最好的理由。一群战俘一旦有几个逃跑的,日本兵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往人堆里开枪,这样整群战俘都会没命奔逃,作鸟兽散。而这时候,旁边的日军机枪、小迫击炮就索性齐上,几下子就基本把整群俘虏全灭掉了。

    ……

    到了傍晚,日军前锋向西已经进攻到了凤城,然后向东北沿着鸭绿江防线背后进攻,已经攻下了宽甸,一路清军望风而逃,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到了晚上,从安东到宽甸的50公里防线上,已经全线崩溃。清军投降的已经达到了18万。

    在这一整天中,被日军俘虏的清兵除了自己身上的干粮外,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充饥。连水也没的喝,渴急了只有吃地上已经被踩踏的黑乎乎的脏雪。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十几万俘虏缩在一起,空着肚子瑟瑟发抖,在寒风中干挺。到了入夜的时候,气温又是大幅下降,已经接近零下四十度。清军战俘几千几千的倒下,一旦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成了一具具硬邦邦的尸体。

    而周围的日军,架起机枪和探照灯,用铁丝网把他们围在中间,只是监视着他们,并不觉得有自己义务养活他们。俘虏一旦试图逃跑,就会遭到机枪屠杀。

    这一夜中,连冻死的、和被集体扫射死的,不下于一万人。

    ……

    '  '

    第132集 观察员

    大规模虐杀清军战俘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东京军令部。陆军军令部还没怎么样,只是让前方想法掩盖,并没当个多么大的事情。而海军军令部很快也知道了。海军和陆军不一样,海军是高技术兵种,高层的人好歹都喝过洋墨水,思想相对接近欧美,看问题比较理性,不像陆军那样整天就是“大和魂”。

    海军一听,不得了了,立马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海军大臣永野修身、次官山本五十六,两人一块儿去找广田弘毅了。广田弘毅听了也觉得很成问题,又给军令总长宣仁亲王打了个电话。宣仁亲王口头上答应调查一下。但他并没当个事情,只是让前方的各师团长们汇报一下情况。

    宣仁自己就认为,现在前方皇军挺进神速,的确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管战俘。现在天气严寒,战俘缺吃少穿,死掉一些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各师团长很快就把?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