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力排众议 革新战法(2/2)
作者:可乐哲男
中没底,却又不敢多言。要知道,自文公初年,晋军南征北讨,大小战役不下百次,尚无败绩,皆靠兵车野战。以步兵甲士为主的山地伏击战之前从未有过,大家跟着先君和元帅总打胜仗,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服从元帅号令。可是这次在战法上,元帅与国君竟有如此大的分歧,诸将都担心新君年轻,战场经验不足。
姬欢回到帅位,正色道:“素闻秦军虎狼之师,没想到对平民百姓亦如此残暴,姬欢少年多流离颠沛,深感百姓生存之艰,平生最恨恃强凌弱,涂炭生灵。秦人背德逆天,我晋师则要替天行道!”
“诸将听令,此战由先軫为帅,统领中军又营及下军,于崤函从东策应;先且居为步兵主将,尽选五军弓箭手及中军左营甲士,伏于崤山谷道,截杀秦军!”
“各位将军,此战务必全歼秦军!为先君祭灵,为滑国百姓复仇!”
君令已下,中军帐内却出奇的安静,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应声。赵衰上前一步,“君上,自齐桓公首霸中原以来,百余年间,尚无全歼战例,大多是一方威服于另一方即止戈。如若一个不放,怕是不合周礼,有失仁义,这战后也不好弥合晋秦之隙。请君上三思啊!”
“仁义之师不是对敌人仁慈,而是不犯秋毫于百姓,我晋国与周王血脉同源,今日姬欢就要代天子兴义兵,灭了这支飞涨跋扈的秦军,为天下除害。借此,给诸侯提个醒,晋国盟主,不容撼动。”
“君令不改,全歼秦军!”
“谨遵君命。”
晋国的诸位将军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位年轻君主的坚韧与果敢,立国初战就接连打破惯例,即是立威于诸侯,也是立威于诸将。作为元帅,对于先君之子的这番举动,先軫即欣慰又不安,看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先且居看着众人离开,走到姬欢面前,“谢君上,且居定不负所托,得胜而还。”
“且居,这次我可不会留在絳城等你消息,我要亲自前往,为你助威。”
“君上,这,这太危险了,万万使不得啊!”
“笑话,当年在卫国,在城濮,你我哪次不是肉搏厮杀,那个时候不是更危险?”
“可那时。。。”
“不必多说,我要亲眼见证首战大捷!”
“嗨。”先且居不再劝阻,应声退出帐外。
帐外冬风阵阵,打着呼哨,秦军屠城的消息把他拉回了十几年前。那一年,也是冬天,比现在更冷,还不满十岁的他跟着姐姐出来逃荒,已经记不得饿了多少顿的姐弟俩跑进了曹国的一户人家。家中老伯瞧他们可怜,给了点饭菜,姬欢和着泪水吃完了,那饭菜真香。第二天他们出城上山砍柴,希望能为老伯做些事情,傍晚时分,还没到城跟,就看到火光四起,进城之后发现整座城池被洗劫一空,尸横遍野,到处是哭声喊声。姬欢和姐姐跑到老伯家,发现一家六口均惨死家中。从那以后,姬欢记住了一个名字——白狄!
屠城两字深深刺痛了姬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把握全歼秦军以及全歼秦军之后该如何待昔日盟国。但是姬欢还是下了军令,这是他为自己而战,为晋国而战,也是为战乱中无辜百姓而战。
三日后,崤函山间,姬欢一身白衣,格外显眼。自古哀兵必胜,骄兵必败!晋军将士看到新君孝服出战,士气为之一振,个个憋足了劲儿,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崤函谷道之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黄河出龙门峡谷后,由北向南,到今风陵渡口,南遇秦岭峻峰,北堵中条山脉,不得不在此拐弯向东,在两山之间滔滔东去,成了这条谷道北边的一条天然屏障。其南,是秦岭自华山、亚武山向东高峻崇险的余脉小秦岭,不可逾越。在这河与山之间的三、四级台地,是海拔都在500-700米的黄土高原,长年的雨水冲蚀,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冲沟。只有在黄河南岸的一级台地,地势平缓,狭窄修长,是一条天然的交通通道。
谷道两侧上山,乱世嶙峋,掉光了树叶的树木形成了天然的藏身之处。晋军五千弓箭手和五千甲士在先且居的指挥下,已经悄悄潜伏其中,只等秦军入瓮。姬欢俯视着山间小道,心中平静如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