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嘛。至于你,能不能出村还另一说呢。
魏千总听到刘伟的话也感到了不对,这个爱才心切啊,心里想着自己还是人家阶下囚呢:“村长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就是了。”
“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前线打仗已经到了这里么?”
这是刘伟最想知道的事情,要是战事真的蔓延到这里,刘伟哭都没地方哭去。
“哎,这到没有,但是这个冬天估计难说。”
很快刘伟就从魏成也就是这个魏千总口中得知了他们怎么会到这里的缘由,但是结果却让刘伟有点苦恼。
明帝国也就是刘伟所处的国家,和金鹰帝国一直都是死敌,而金鹰帝国垂涎明帝国的国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明帝国建国400余年,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一直不断,从一开始的明帝国胜多败少,到中后叶的败多胜少。
直到凯萨尔战役,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两大帝国的转折点,明帝国从攻态变为防守,而且边关一年一年的往后方缩,而金鹰帝国则六七年扣一次关。这几年气候不好,连明帝国较为肥沃的国度都闹粮灾,那么土地贫瘠的金鹰帝国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今年在金鹰帝国八位王爷的带领下,集齐帝国20万军队分三个方向进犯明帝国,进行抢粮,抢钱,抢人口的无本买卖。
而明帝国这边当然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明帝国的皇帝下令全国军队集合京师,这次皇帝打算一雪凯萨尔的耻辱,所以催促的也紧,最后京师集结了近40万军队,这也让皇帝信心大增,40万对你20万,就算用啃的也啃完了。
皇帝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很残酷,皇帝动用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高起浅为监军,打算给金鹰帝国一个重创。前期战斗也确实如皇帝于预想的那样,金鹰帝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每天捷报都如雪花一样飘向京师的紫禁城。
然后好大喜功的皇帝很兴奋,就托人问了句高太监,说几时能收复凯萨尔。这话不传还好,一传到高太监耳朵里后,这位太监也知道皇帝等不急了,皇帝这是表示想快点歼灭眼前的敌人呢。所以他就赶紧催促军队加快脚步追赶,想快点给自己的皇帝主人传去一个天大的喜讯,所以这位高太监也就不顾原本相老将军定下的计划,步步为营,以堂堂正正之师对决。
这位高太监看准一个敌人的破绽,然后率部15万轻率追击,而这个破绽正是敌人的阴谋,所以这位高太监就被敌人引诱到了原苍州的石头城附近,然后敌人集合20万部队凶猛的围攻高太监的15万军队,原本只要高太监坚持十几天,相老将军就会带兵支援,不仅能解围,而且还能里应外合给这些敌人一些好看。
可是高太监被20万部队围住的时候就慌了,然后下达了一个荒唐的命令,突围!而他则第一个先跑的,主将一失,部队的士气也就一落千丈,最后金鹰帝国的20万部队撵着这15万人跑,最后反而是这15万人冲散了前来救援的相老将军的20万部队。然后他们35万人就被20万人一路撵着跑回到了崇岭关。
回到关内老将军一清点士兵,瞬间是老泪纵横啊,出去浩浩荡荡的35万军队,(其中5万乃去牵制右路7万敌军。)回来才剩下20万了,仗还未打,部队就损失了近半,相老将军一时怒气攻心,长喷一口鲜血后倒地不起。
当然打了败仗总要有人背黑锅啊,这事本来是高起浅大太监的责任,可是他可不会愚蠢到承认,最后就诬陷相老将军,说是他延误战机,本来他是引诱敌人,相老将军埋伏,可是相老将军却主动出击,所以才造成的溃败。
而昏庸的皇帝也轻信了高太监的话,最后把相老将军顶戴摘去,然后押送京城听候发落。而那位高大太监为了不让自己的行为败露,也是大肆陷害相老将军的部下,而正不巧,征西将军则是相老将军的门生,就被牵连,不仅打仗以来粮饷全无,现在自己的将军又冤枉被杀,所以这些部下也就一气之下跑出崇岭关。
那位在崇岭关的高太监更是不敢乱动,看着金鹰帝国的20万部队在华夏大地上肆虐,他则守着崇岭关坚决不出,他知道,这些金鹰帝国的人抢够了也自然会回去了。
而像魏成这样的人就沦落成为了兵匪,一路抢劫,和金鹰帝国的人一般无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