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周六周日这两天两更,顺便祝各位读者中秋节快乐,
求一下收藏,推荐,感谢河东郡、北沙窝、琴昂、假朋友的打赏!(早就想说了)
石才刚刚加入队伍,方国珍安排他训练三十个弓箭手,从来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他忙的脚不沾地,每天累的够呛,所以,就一个字累,除了这没啥话可说。
“我有话说,”看到石才沉默,徐铁急声道。
方国珍点头:“慢慢说,别慌!”
“我要说的是工匠的的事,他们的房屋要改造,管理要加强。工匠要分级管理,有级别,有差距,根据级别决定待遇,不能大师傅和小徒弟混为一谈,有级别会更有动力。”
方国珍看了看屋外,阶级永远在人们心中,这是人类前进的原动力。
深秋,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带给万物微薄的热量。阳光下的万物渐渐凋零,一岁一枯荣,这是万物不变的真理,生死轮回。现在我们就像是小树苗,在努力扎根,等待来年,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枝繁叶茂,遮天盖地。
他思考了一会,补充道:“现阶段咱们的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首先,就是教育的事,我强调过,没有教育就没有强盛。下一步,我们要招收一些老师或者自己培训,孩子们都要学习知识,无论是匠人的,农民的,所有适龄的孩童都要上学,不求知识渊博,但要学会一些常用字。
所有的战兵,师傅级的匠人都要识字,不识字就不得提升。兵士的训练要抓紧,要多关注战士们的思想,积极疏导,要让它们明白战斗的意义,问题要及时反馈上来,我们积极改进。
正所谓林子一大,什么鸟就都有了,匠人一多,偷奸耍滑也会存在。工匠的分级制度一定要施行,等会后我们再讨论一个章程。”
说完这些方国珍好像忽然想到什么,看向张子善,问道:“子善,咱们的人口不断增加,粮食物资还够用吗?”
“主公,我正想说说这件事,现如今,我们所有的人口加起来约有三千之众,但开垦的土地都是一些贫瘠的山坡地,粮食大部分都是靠外购,在在温州采买,泛海运来,但温州离此距离稍远,我们也没掌控大海,这就造成了运粮的极度不安全。所以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在台州府境内买粮,虽然运输不如海运方便,但胜在触手可及。这样粮食来源双管齐下,即使有一路被截断,我们还能撑下去。”
“可台州府有粮吗?”方国珍满脸疑惑。
“主公,你可别小看台州府,尽管台州人民看起来不富裕,但却是江浙的一大产粮地,民间存粮惊人。不像温州山丘较多,平地很少,产粮少,所以许多人家从商,而商业发达。
温州市面上的粮食很大一部分都是其他地方运过去的,粮价较高,而在台州当地买粮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台州那些大地主,哪家没有几万亩良田,几万石粮食,他们每年给佃户农奴吃的都是陈粮霉米,但年年吃,年年陈,陈粮吃不完。如果我们大肆买粮的话,一定很受他们的欢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