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郭旰》免费阅读!

第一章 郭旰从军(1/2)

作者:固始

    天宝十四年深秋,也就是公元七五五年九月,被唐玄宗赐名为大安军的朔方军镇,迎来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时任大安军使兼九原郡刺史、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郭子仪的次子郭旰。

    郭旰其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善使一杆丈八长枪,自觉不论是步战,还是马战都天下无敌。此长枪非比寻常,乃是由上等柘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柘木又名黄金木,是指桑科植物柘树的树干部分,价格昂贵,且生长缓慢,一般十五年树龄的柘树,柘木的芯材也只有手指粗细,芯材有黄如金的金丝线,金丝线并非年轮线,三到五年才会长成一条金丝线。

    其木质坚韧,色泽金黄,加工很难,打磨后,有荧光,让人过目不忘,有南檀北柘之称。柘木和紫檀一样,十柘九空,十柘九弯,树干凹凸不平,沟槽多,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材质稳定少翘曲。

    其制作方法是: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耗时将近一年,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然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也就是现在的五米左右。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枪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枪首,后安红铜枪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枪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长枪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

    如此制造出来的长枪,手持枪柄之时不费丝毫力气,具有轻、韧、结实等特性,只是整支长枪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虽然郭旰有些狂妄,但是他的确有自己的实力,也确实拥有笑傲天下的本钱。郭旰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八十斤,全身上下精瘦强干,没有一点赘肉。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是他能将一个重达五百斤的石锁高高举起,并且能够让石锁上下纷飞。

    而平时演练,郭旰不论寒暑,也总是全副武装,身着明光铠,后背一把长弓、背后一个超大箭囊有弓箭一百只,左手臂绑一把手弩,左腰间箭娄一个,装弩箭三十支,右手紧握长枪一条,长短横刀各一把,牛皮圆盾一面,可谓是战备相当完善!

    郭旰从小就睿智好学,又博览群艺,不说是过目不忘,也是博闻强记,是真正的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的儒将良才,深得老师的喜爱。

    郭家虽然世代为军,不过年近花甲的郭子仪,依然在中枢之外徘徊。郭子仪的祖父郭通是县主簿也就是县长秘书,父亲郭敬之为刺史,也就是省委书记,就连郭子仪也只算是个官二代。

    虽然曾祖和高祖分别担任过司法和司仓,但都是不入流的小官,只比主簿大点,没有爵位。唐朝只有得到爵位,才能算是真正的贵族,祖上三代为官,才能称的上是官宦之家,所以郭子仪直到五十八岁仍未得到重用。

    但是即便如此,郭旰的到来仍然受到全城上下的欢迎,毕竟郭旰的父亲郭子仪是他们的直属上司,有郭旰在此驻军,粮饷军械方面就不会有拖延。

    唐朝皇帝是马上得天下,最重视子弟的身手和才学,所以在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