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那么轻松,反而是颇为吃力,一着不慎还有满盘皆输的风险。
这让薛冲、金力等人惊讶不已,多次询问王文涛是否服用了灵丹妙药,否则为何进境如此神速,直到薛虎看过王文涛和薛冲的比武后,指出王文涛进步最大的便是战法不再拘泥于招式而更加灵活侧重于实战,绝非丹药之效,众人方才作罢,自此暗自加大自己的训练量不提。
这一日,王明德一反常态,深夜方才返家,回家后也是一脸忧色。王文涛心中奇怪,便问其中缘故。
王明德道:“今日得到消息,平州永江郡派兵剿匪反中了山匪的圈套,领兵的校尉和通江县尉双双战死,500剿匪兵丁,逃回去的不过数十人。据说那领头的山匪就是刘老刀,匪巢就在咱石门境内通江方向的石人山上。咱石门县境内多山,正是山匪藏污纳垢的绝佳之地,方才县令要我加强戒备,以策万全。”
原来,此次叛军过境,为祸甚烈。如今虽然走了,但余祸不止,山匪横行,商路断绝,百姓生活越发不易。
尤其是通江方向,由于通江城破后,叛军大肆劫掠,百姓生活物资被抢,无法过冬。有的百姓便铤而走险,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
之前永宁府军大多在通江被击溃,多名将官战死,溃兵四散为恶。导致如今永江郡内防卫空虚,这让不少强人尝到了甜头,在有心人的唆使下,不少活不下去的普通民众为求生计上山为寇。
如今通江方向沿途有匪患近10处,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新任通江县尉不堪山匪之扰,也是新官上任想有所建树。便上报郡中请兵剿匪,郡里也想恢复通江县这个与高丽相通的边贸大县的正常秩序,再说也着实没将一般草寇放在眼中,便从仅存的郡兵中拨出一曲府兵,加上通江县尉自己募集的民壮300人,合计500人前去剿匪。
没成想这山匪也有能人,这人还是王明德等人的熟人,就是那原上谷县悍匪刘老刀,也就是随着叛军攻打石门县不成,折了铁勒后见势不妙逃了的叛军郎将刘玉德。
原来这刘玉德逃到石门山中后,山中苦寒日日风餐露宿好不辛苦,但思量着上谷为叛军所占,石门、平宁为官军所有,双方势同水火,商路必然不通,而上谷本地人已经被如狼似虎的叛军剥了一层皮,想来也无甚油水,便不愿再回上谷。
刘老刀正头痛何处可去。后来叛军攻取通江的消息传开后,刘玉德也就是刘老刀闻后大喜。
要知道这通江县与小国高丽一江相隔,自打高丽臣服大汉以来,便以边贸重镇著称,富庶甲天下。
如今通江城虽然破了,但叛军急着吃肉闪人,总会留下碗汤吧。再说刘老刀等一帮山匪也不愿再在山中挨饿受冻,便一咬牙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通江地界。
此时叛军刚走,通江防卫空虚,刘老刀所带百十人,大多为惯匪出身,又在叛军中接受了几天正规训练,参加过攻城血战,岂是普通乡民所能抵挡,于是狠狠在叛军未到的周边乡镇做了几票,就这样收的财货也要车载斗量,让刘老刀一帮人不禁暗叹,通江富庶真是所言非虚。
尝到甜头的刘老刀还想继续作乱,但此时四方乡邻已得了消息,纷纷汇聚,并组织民壮自保。再加上永江郡城又新派官吏兵丁进驻通江县。
刘老刀积年惯匪能活到现在凭借的就是谨慎二字。当下便带着财货藏入山中,而且是藏入两县交界处的份属石门境内的山中,既避免官军剿匪时首当其冲,又算是两不管地带,两县官军不定愿意来剿。
事实证明刘老刀不愧是积年老匪,所料不差,两地县卫忙着善后事宜,皆没出兵,刘老刀凭借一般老兄弟在石人山中倒也是过的逍遥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