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只会重复(1/2)
作者:丁小勾
司马衷跪在父亲身后还礼,自己后面是祖父的小儿子们也就是自己的三个小叔叔。其余的长辈们在另一边,祖母和母亲她们在棺材的后面哭。司马衷这几天过得浑浑噩噩的,有些迷茫了,自从来到这里自己和祖父最聊的来,该说的不该说的自己都和祖父说,祖父给自己提意见,想对策,一直以来都是祖父出难题,自己去解决,现在没有人给提要求了,对将来怎么走一时有些茫然。来恒很是尽心的当好太孙的耳朵,每天有什么消息都第一时间告诉太孙,司马衷也知道这些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总体来说比较平稳,父亲继承了祖父的相国,晋王的职位,发布命令放宽刑罚,赦免犯人,减轻徭役,国内举行三日的丧礼。对于丧礼的规格,大臣们有异议,有人说用王爷的礼仪,有人说要用皇帝的礼仪,大臣们争执不下,贾充和荀勖一时无所适从,一时间没有了主意:要说现在从实际上讲,全天下都是司马家的了,魏国的各个大军区司令都是司马家的人,魏国的所有重臣也都是司马家的人,虽然司马昭名义上是晋王,但是他其实就是整个曹魏国家的掌舵人,他说了算,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应该用皇帝的礼仪下葬;但是毕竟司马昭没有称帝啊,要说应该以王礼下葬……都督东南的司令石苞说了一句‘我们都有这么大的家业了,不用皇帝礼仪用什么?’于是决定了祖父用皇帝礼仪下葬。父亲每天早中晚都来待半个时辰,国事繁忙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父亲还想让所有的大臣们一起披麻戴孝三年,被贾充制止了,减到了三个月,父亲对母亲说自己要戴孝三年,司马衷知道后去和母亲说自己替父亲去给祖父守孝三年,母亲很心疼司马衷,可是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上面有忠孝大义,没办法只好同意了。此事一成,大臣们也都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太孙一阵夸奖,暗地里都在准备王爷登基为帝的事情。趁着所有的大臣们都在京城,要父亲登基。为了配合改朝换代大业,开始制造出很多舆论,比如襄武县上报说,见到一个很高大的人,说了句:天下就要太平了。有的县说出现灵龟了等等,曹奂不敢把这些好东西占有,很自觉地都给了相府,就连西域的康居和大宛进贡的名马也都送到了王府那里……果不其然,就在父亲还披麻戴孝的时候,就迫使曹奂禅让了,——当然一切做的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父亲也表现的十分谦让,记载的十分有趣说:父亲是在魏国的公卿比如魏国的司徒何曾、魏国的镇南将军王沈等人的坚决要求下,才同意接受曹奂的让位的,给人的印象似乎是魏国大臣主动归心似的,可是,魏国的司徒何曾难道不也是晋国的丞相、王沈同样不是晋国的御史大夫吗?呵呵……一点文字上的小把戏从此,曹魏帝国220年建立,历经短短的46年,就灭亡了,它成为三国第二个被灭亡的国家……就在父亲紧锣密鼓地为建立晋国忙上忙下的时候,南方的孙皓也没有忘记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一年,也许是基于叫的那声妈,令他极不舒服,他逼迫和自己同岁的孙休的朱皇后自杀,并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都迁往吴地,并杀死了年龄较大的2个。和孙皓血腥杀戮有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