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邙山之巅 23(2/2)
作者:书香满室
、爵位、名讳全都分毫不差。甚至前列的西魏军将士依稀能够分辨出被押在敌军阵前的人群中那几个熟悉的面容。
西魏军将士逐渐意识到这不是敌人上演的一场戏,而是真的事实。但这个事实来得实在太残酷。
西魏军今日之所以能忍受惨重的伤亡,浴血死战,就是有这样一个希望在,他们希望自己拼死挡住东虏的进攻,使后军能够从容整队参战,然后两军相合,最终击败东虏,赢得胜利。但是来自后军的大批王公被俘,却让他们心中的这个唯一的希望突然间被打得粉碎。
难道后军真的全军覆灭了?!
巨大的疑问萦绕在西魏军将士的脑海中。血战竟日,从来不曾动摇过的关陇勇士们此刻心中都不由陷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慌。
此时,宇文泰也终于得到了来自后军的信报。一名贺拔胜派来的信使浑身浴血,向宇文泰禀告道,
“…后军左右两翼突遭东虏重兵截击,尚自鏖战。敌将侯景又乘我不备,派军袭据山口,断我归路。职下不得已率军回援,经力战复夺之,今归路已无忧矣。然战局纷乱,山口要地,不容有失,职下未敢轻离。事既如此,则如何战止,惟冀大丞相早以为断!”
听完来人的禀报,宇文泰面容冷峻如霜,久久未言。
今日这场仗,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已经完全超出了宇文泰的预计。也许是太想赢得这场事关重大的战斗,他力排众议,坚持冒险偷袭。结果一招不慎,西魏军今日处处受制,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原指望通过前军的抵抗和牺牲争取时间,然后借助后军翻盘,可最终传来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后军也被敌军围攻,已无力相援。
宇文泰如同一个身负重担的人,满怀忍耐,跋涉千山万水,只为那个最后的目标。然而在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之后,却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希望的大门砰然关闭。
宇文泰此刻满嘴都似乎流溢着一种苦涩的味道,胸膛仿佛被痛楚和不甘充填得满满塞塞,几乎就要爆炸了一般。
这时,那信使见宇文泰半晌无言,小心翼翼地禀道,
“贺拔太师还有一言,命小人转禀大丞相。“
宇文泰倏然转首问道,
“太师还有何言?”
那人行礼道,
“贺拔太师言道,既时不我与,则不必争于一时。江山无尽,来日方长。”
宇文泰闻听,心头雪亮。这是贺拔胜在暗示自己保存实力,以待将来。以贺拔胜之勇,说出这样的话,当是形势应该非常不乐观了。
宇文泰心中一凛,顿时从痛苦和迷茫之中沉静下来,枭雄之心复坚如铁石。
宇文泰旋即对回首左右众将大声下令道,
“传令各部互相掩护,交替而退。我自领帐内亲卫,为诸军断后。鸣金——退兵!”
急促清脆的鸣金声猛然在战场上响起。西魏军将士闻听无不心头一松,今日他们以疲渴之躯与优势敌军血战良久,早已疲惫不堪,加上知道后援无望,士气大挫,已经着实无力再战了。此时听到退军的讯号,简直如蒙大赦一般。
西魏军开始缓缓后撤,交替退往山道。而宇文泰的大纛却守在原地分毫未动。
突然,东魏军阵中战鼓如雷,高欢却是抓住西魏军气馁退兵的时机,指挥东魏军猛扑上来。
西魏军本是相互掩护,交替退兵。面对东魏军的蓄势已久的猛烈进攻,只能且战且退。但是此刻将士们都已精疲力竭,加上士气有些低落,阵列已经无法保持从前那般严整。西魏军阵列在一些边缘部分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东魏军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紧紧咬住撤退的西魏军不放,一旦西魏军哪里的阵列出现混乱和溃退,东魏军就如同嗜血的猛兽似的猛扑上去。崩溃的西魏军阵列如同转瞬即逝的浪花一般,很快就消失在汹涌的东魏军浪潮中。
乱军之中,宇文泰的大纛却始终坚持飘扬在西魏军阵列的末端,直到全军尽退的最后时刻,方才开始启动,退随着大军尾部缓缓后退。
如果一支军队在战斗中退出战场,只要主帅大纛没有倾到,没有落荒而逃,那就意味着这支军队没有失去指挥,没有全面崩溃,是还具有战斗力的表现。敌军也就不敢放胆追击。
主帅的这种镇定,使撤退中的西魏军将士中犹如吃了一粒定心丸。战斗中撤退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特别是西魏军在后撤过程中,还要面对优势东魏军的凶猛进攻。
危难时刻,却方显英雄本色。
宇文泰大纛拖在西魏军队列尾部而退,一方面是一种威慑,使得东魏军不敢放肆追击。但另一方面,大纛也成为最为醒目的目标,吸引着大批东魏军对其进行疯狂围攻。
在西魏军队列的末端,一员将领在两军之间折返冲杀,所向无前,却正是平东将军、京兆郡守蔡佑。
蔡佑今日一身铁明光铠,铁兜鍪,手中一根长槊舞动如飞,率部属缀在西魏军后撤队伍的尾部,奋勇拼杀,死死顶住东魏军的猛攻。
因每个人的个性有差,所以关陇群雄们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也有很大不同。西魏军中不乏如王胡仁、王文达、耿令贵等冒锋直进,骁勇敢战的猛将。但是蔡佑却往往是在危难之际,军心不稳的时刻,挺身而出溃围陷阵,发挥关键作用的那个人。
上次河阴大战,西魏军大败。宇文泰撤至弘农,见蔡佑归来,喜出望外,言道,
“承先(蔡佑字承先),尔来,吾无忧矣!”
当夜宇文泰心惊不得入眠,最后将头枕在蔡佑的大腿上,才得安然入睡。
而每当西魏军出征归来,诸将往往争功,只有蔡佑却始终不为自己争辩什么。宇文泰每每感叹,曾经对众将道,
“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叙。”
蔡佑今日在西魏军全局不利,不得不阵前撤退的危急时刻,再一次出现在了最关键的位置。只见他纵马扬槊,在阵尾左右驰骋,奋勇力战。他如同一只急流中的铁锚一般,任自潮流汹涌,他只逆水而立,巍然不动。
蔡佑在阵前往返冲杀,一身铁甲已经被鲜血染得暗红。只要他出现在哪里,哪里东魏军进攻的势头就被一时遏止消退。东魏军被他勇猛无畴的气概所慑,一时咸曰,
“此是铁猛兽也!”
东魏军纷纷避开与他对阵。蔡佑见敌军不敢进逼,则指挥部属随西魏军大队缓缓后撤。当东魏军再次围攻上来,蔡佑立即返身再战,直到将敌人再次杀退……。
蔡佑就这样且战且走,掩护西魏军向山口撤退。
在全军战斗失利,不得不敌前撤退的不利情况下,仍然还能保持战斗意志,力战不息,则需要比平常的战斗具有更大的勇气。除蔡佑之外,仍有许多西魏军将领临危不惧,殊死力战。
虽然蔡佑在后路拼死力战,阻挡追兵,但东魏军毕竟人数众多,他们除死死咬住西魏军的尾部之外,又催动骑兵,分别向西魏军两翼不断发起突袭。
西魏军大都已经精疲力竭,他们只能一边撤退,一边勉力应付来自左右两侧的敌军攻击,局面一时非常被动。
危难之际,只见一员将领单骑杀出,直扑来袭的东魏军。众人定睛看时,此人却正是都督王雅。
王雅字度容,阐熙新固人。为人沉毅寡言,然有胆勇,善骑射。昔日沙苑大战时,王雅解甲步战,所向披靡,时人壮之。
只见王雅单枪匹马,直冲敌阵。东魏军见他孤身一人,当下步骑竞出,将他团团围住。却见王雅挥槊如轮,左右奋击,眨眼之间,已连斩九级。东魏军不防王雅如此勇猛,不由也稍稍后退。
王雅勒马扬槊,直指前方,东魏军虽众,竟一时无人敢于上前应战。王雅见状,口中冷哼一声,随即拨马返回本阵。
王雅匹马立威,单骑陷阵,挫动敌军锐气,使其不敢进逼。当他归阵之时,西魏军向他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宇文泰在阵中望见,不禁感叹道,
“王雅举身悉是胆也!”
就在王雅单骑退敌的同时,另一侧东魏军也凶狠地攻了上来,为首的一员东魏军大将,却正是昔日高敖曹手下的悍将东方老。
东方老字安德,鬲人,时为东魏南益州刺史。东方老身长七尺,膂力过人。他率领东魏军纵马横冲,猛攻西魏军侧翼。
见敌人攻势凶猛,西魏军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高琳当下率部属上前迎战。
高琳字季珉,先祖为高句丽人。高琳先后参与过沙苑、河阴等诸场大战,屡立战功。
东方老勇健彪悍,每战常身先士卒。他见一队敌军从大队中冲出迎战,当下大喝一声,催马挥槊,直取队中领头的高琳。高琳见状也不言语,只管快马扬槊迎了上来。
只听砰的一声刺耳的闷响,两人的长槊已经狠狠地撞在了一起。二人都只觉手掌被震得生疼。二马分错而过,高琳左手按住长槊,右手突然拔刀横斩东方老腰间,却不防那边东方老却是暗自挽弓一箭射来。高琳急闪时,那箭只擦着耳边飞过。因为躲闪失去力道,高琳手中的刀也只在对方身上轻轻划过。
眨眼之间,二人各自回马,已再战数合。当双方再次错马之后,东方老纵马返回本阵,不再纠战。
东方老在自家阵中挽缰勒马,却见自己肋下的铠甲被已被拉出了一道浅浅的豁口,隐隐有丝丝鲜血正从豁口处渗了出来。东方老用手摸了一把,手掌上顿时印上一道红色。东方老看着手上的血迹,对左右感叹道,
“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
东方老随即遣一骑上前高声叫道,
“尔等今大势已去,覆亡在即。足下如此技艺,何不早率众归降?如是,我家将主愿与君富贵共之……”
那人话尤未完,突然对面阵中一箭飞来,正中他的脖颈,将他的话语生生打断,那人顿时一头从马上栽下。
西魏军阵中高琳放下手中的空弓,冷冷道,
“富贵吾自取耳,何须假汝手!”
……
凭借将士们的英勇拼杀,西魏军缓缓而退,任凭东魏军如何尾随反复围攻,却始终没有出现全军夺路而逃,全盘崩溃的状况。
东魏军中高欢双眼寒光笔射,死死盯住缓缓后退,却始终挺立不倒的宇文泰大纛。
眼看西魏军即将退入山道,高欢猛然回首,用马鞭遥指即将要隐入邙山的西魏军,对身边的彭乐道,
“汝今日已立大功,然黑獭尤未授首,汝可敢再战一回,全此旷世功勋?”
彭乐欣然行礼道,
“末将这便前去生擒黑獭,献于大王!”
说罢,彭乐即率本部军马,如一阵狂飙一般冲出高欢中军本阵,直向西魏军追去……
附录:
以上高琳和东方老的一段对手戏,其实发生在邙山大战之后,高琳出任正平郡守时。但是本书将不涉及这一段历史,为了增加本章的可读性,我把它提前,加入到邙山大战之中。
其余大战的经过和场景基本是严格按照史籍记载演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