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是位相貌敦实的、大约三十四、五岁的讲师。姓王。他讲话有水平,讲了一些推销技巧,并组织观看了如何推销的录相带。
第三天,王讲师组织新学员进行实习。
首先,进行“三分钟自我介绍。”
他正好研究了戴尔、卡耐基的《语言的突破》,他又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自然,“三分钟自我介绍”对他而言,好比小菜一碟。
其次,快速相互认识。这个节目的“玩”法是一个人逐个与在场的每个人相互介绍,马上记住对方的姓名和模样,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一方面练自己的记忆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
第三个步骤:是“头脑激荡”练习。
这个练习的要点是:王讲师事先写好词语,然后团成小纸团,让每个人随意抓,抓住什么词语,便默想3分钟,然后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即兴演讲,目的是锻炼自己与顾客的沟通能力。
他抓到的题目是:恐惧
他默想3分钟后,即兴说道:
看到“恐惧”二字,我觉得它恰恰适合我的心态---我第一次闯省城的心态。
想想看,一个身上带着极少的钱而只身闯省城又举目无亲的人的心态,除了“恐惧”之外,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更恰当呢?
但是,“恐惧”二字归根到底是个心态问题,战胜它的不二法门便是勇敢地去面对,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克服困难,恐惧便会跑掉。
我现在经过几天的培训,已经从恐惧中走出来,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便一定会克服恐惧走向成功!
他的演讲,赢得了王讲师的赞赏:“不愧是一个名牌高才生!”
这个文化传播公司的总部设在北京。其业务是向一些企事业单位推销录相带、vcd,其内容分几类:一是新闻片如《百年中国》;二是《推销技巧》等。
他对这项工作一开始是满怀信心的。但于经理要他先从干业务开始。
他先跟着一些老业务员学习,后来自己单独跑,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却未谈成一笔生意,眼看着腰里边吃饭的钱都成问题。他开始有些灰心。因为单位除了提成外,没有什么底薪。他后来在书店里读了陈安之的《成功学》后,坚定了自己干下去的决心。
他一边推销,一边研究技巧,后来,他终于谈成了一笔生意,为自己的形象打了个“及格”。
那是他进公司的第二个月,他在省软件大厦一家公司推销。正好碰见其老总开门。他自我介绍了一番后,开始向这位老总介绍《推销技巧》、《商务abc》两盘vcd,老总表示看看再说。他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给公司打了个电话,将vcd放在那里,打了个收条。
一个星期后,他向这位老总催促,老总要他来一下;建秋来到后,老总给事业部的李部长打了个电话后,李部长通知他到事业部。
这位李部长看了他的名片后,带着惋惜的口吻说,你一个名校高才生干这一行太委屈你了,我们这里需要公关人员,你干不干?
“实在抱歉地很,”建秋幽默地回答:“我这副面孔很难讨人喜欢的!”
李部长被他的幽默逗乐了。他毕竟是一个“老油条”,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他后,别有意味地问:“这是你的手机号?”
“是的。”他不假思索地说。
“那我试试。”李部长真是老奸巨滑。
他盯着他的脸,想从他的脸上读出点东西来。他又按了一下他的手机号,糟糕,却没响。
“这是怎么回事,许讲师?”李部长盯着他的脸。
“那让我来试试。”许自信地按了一下自己的号码,一会儿,手机便响了,李部长那张脸上才露出笑容。
“怎么样,李部长,这下放心了吧?”他趁机反击了一下。
李部长讪讪地点了点头。他马上转到了价格问题,说是价格太高。于是,他们进行了谈判,最后,把价格打成75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