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搞笑的事情和她有关。
毛毛是文化部才来的实习生,小米跟跑音像的记者,毛毛跟跑电影的记者。毛毛生得小巧玲珑、五官精致,一个小美人胚子,所以那跑电影的年轻男记者从带她的第一天起就心存好感,只可惜直到几个月后毛毛离开那天都未能勇敢而真正地表白。
毛毛是个亲和力很强的女孩子,她和小米和谷子都很快熟络。也许是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见不惯的“敌人”的缘故,她们都把自己对同龄友情的渴盼寄托在毛毛身上。
于是,小米和毛毛一起吃中午饭。
谷子和毛毛一起逛街。
毛毛和小米一起去看新闻媒体的电影看片会,会顺带捎上谷子。
毛毛和谷子一起买衣服,小米会在百无聊赖中跟去。
……
于是,小米和谷子都发现,其实对方那个她并不是那么高傲、冷酷和讨厌,相反,她有很多很多东西和自己是那样的相似。包括:出来漂泊的孤独、叛逆而倔强的性格、喜欢喝酒偶尔要抽点烟、喜欢的男孩子类型等。
于是,她们开始成为了朋友。
她们的友情以光速飞涨着。
她们开始形影不离、情同手足。谷子开始频繁出入红苕那个极具包容性的“窝”,一起在成都漂泊的圈子扩大了。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是第一眼能够看出的。虽然小米在大多数情况下看人是相当准的。缘分这东西啊也是会在恰如其分的时候刚刚出现。
不打不相识,小米和谷子的关系也许正是在当初敌对的冷漠中才会反弹出后来无法阻挡的、坚不可摧的深情。(哈哈哈,这里怎么感觉有点像拉拉呢。)
6-病在地牢和神秘网友
红苕说小米的出租房叫地牢真的太对了,整个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地下室,阴暗潮湿,压抑诡异。有时一个人呆在这屋子里,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周围阴魂不散,令人窒息、抵抗力下降,呆久了心情会变得很差。
室友不在的时候,小米一个人在厕所里洗头。闭上眼睛,周围的一切都看不见了,只感觉这个黑暗的屋子里有种令人恐怖的气息。她的脑海里开始出现不久前看过的《山村老尸》的镜头,这是她看过的最恐怖的鬼片,总觉得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女鬼正站在她埋着头的身后。她的心咚咚直跳,经常抬起水嗒嗒的头往后面猛看,洗发水和自来水浸进眼睛里,又红又痛。
麦小米比以前更讨厌这个房子了,但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下家,只有在这里度日如年,尽量把时光打发在红苕他们家。
在住了一个多月后,麦小米还是在这个地牢里狠狠地病倒了。先是发高烧,瘫在床上。家里没人。麦小米就在很很难受的状态中昏昏噩噩地睡了两天,其间梦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恐怖的东西,还梦见了自己死去的亲人,心中火燎燎的难受。迷糊中,甚至还看见了一个死去的明星站在床头,惊出一阵冷汗。她觉得自己像是要死了。
幸好,在天色完全暗下来地牢已经是深不见底的时候小米出了一身大汗,烧退了不少。她挣扎着坐起来,大口地喝水,吃了一些常用的药。感觉烧是退了不少,只是身体还很虚弱。她暗暗窃喜:没去医院就好了,节约多大一笔钱啊。
她斜躺在床上准备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可是头晕眼花,根本看不进去。
正郁闷间,手机响了。一看,又是那个网友。网友a是小米来成都实习后上网认识的,一般和陌生人聊不了几句的她居然和这个a还挺谈得来。a是成都本地人,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q聊中发现,彼此性格爱好似乎都很相似,而且大她三岁的a还挺关心人。这不,发现小米这两天没上网就来电话关心了。
这还是小米给a留下电话后他第一次打来。他的声音很好听,极富磁性,连成都话这种温软的口音也说得很有男人味。小米不觉就滋生了好感。
其实说句老实话,小米何尝不想在成都多遇到几个很好很投缘的朋友或者进一步说男朋友。她毕竟,还是有些孤独。
yuedu_text_c();
异乡的日子,吃不好住不好,工作不开心,下了班又百无聊赖,对着黑黑的房子发呆。
a听说小米病了,急得说要买水果来看她。小米慌忙说自己已经好了,明天就可以q聊了。
对于a,小米还是有些许期待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男孩,正是自己最喜爱城市的如假包换的原生态。声音很成熟,从聊天来看也是稳重而且知识丰富型的。再怎么交个朋友也不赖。
小米并不是个相信网络的人。大学里,很多女同学都“网”上一些外地男孩。有帅哥、有丑男、有大上海的、也有北京的名牌大学研究生,……那些女同学们为了一见自己充满激|情的网恋成果,省下大部分生活费飞到外地,有见光死的,也有捡了个金娃娃的,其中有一个女生,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生活费本就给得低,但她为了节约钱上网“钓”一个上海男孩子,顿顿啃面包,结果昏倒在网吧。不过她终于还是成功了,当那次那个又帅又有钱的上海男孩不远万里飞到她们班教室时,小麦看到那女生苍白脸上的笑容是那样得意。
可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网恋们,大多终于还是败在了现实的脚下,短暂得如烟花一样草草绽放完便湮灭在平凡的空气中,甚至都没有绽放出多美丽的色彩。
于是,小米冷冷地看完这一切,冷冷地漠视甚至藐视着网恋。
直到那个在小米心中有些神秘和与众不同的a的出现。
7-见网友a奇遇
那天过后,小米的烧是退了,但是却开始咳嗽起来,嗓子也越发沙哑。她也没在意,买了一些糖浆什么的吃着。
a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和小米联系,qq、短信甚至电话,就像小米身边一个已经很熟络的朋友,但又有进一步的想法。
小米终于答应和a见面。她想,见见也无妨,只要不是见光死,交个成都朋友也好。何况,也许,小米的心中存满了期待,谁说声音好听的男人就一定长得丑,凭她的预感,应该是个经济条件不错的帅哥。
见面地点约在王府井。为了先在心中有个数,小米决定破费坐一次出租车,先在车里看个究竟。于是,她先问了a穿的什么衣服,a说黑色的t恤,于是小米的脑海里就出现了那种印有夸张图案的很时尚的黑色t恤;约的下午5点半,小米就故意迟到了十分钟到王府井,想看看等在那里的a到底长什么样,万一不妙,掉转车头就溜。
结果,当5点40多小米到王府井的时候,就没看见一个穿黑色t恤的年轻男子。她还故意叫司机慢慢开,围绕王府井那栋建筑绕了一大圈,还是什么发现也没有。
无奈中,她只有下车给a打电话。
结果,a很快从商场里跑出来了。小米就没想到,她鬼,大她三岁的a更鬼。你在暗处观察他,他也会在暗处观察你。绝不会给你一点便宜占。
看清楚a那一刹那,小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她在那一刻是彻底对网络死心了,网络是没有什么奇迹的,至少对于自己。那种如此小心翼翼的网友总是有那么一点怪异。
他是穿的黑t恤,但是是那种很老土的翻领的样式,颜色已经洗得很旧很淡了,t恤是掖在西裤里穿的,脚登一双黄泥巴颜色的皮鞋。小米就想不通,一个大她三岁才24岁的男孩怎么会穿成35岁以上的老气?
他长得也不好看,胖乎乎的脸上似乎还冒着油光,一双小眼睛里充满了过于的热情和想法。
小米很想转身就走,但她觉得似乎不太好。
“走,我们去吃晚饭,想吃什么?”a对小米似乎相当满意。
“随便吧。”小米心不在焉地说。她想反正来都来了,把晚饭解决了也好。
a把小米到到王府井背后的“盘飧市”。点了一桌子菜,其中有一大盘卤肉拼盘,就如a的脸上一样冒着油光,小米觉得很恶心。
a殷勤地给小米倒菊花茶。小米一直留意着a的动作,看他没有趁自己不备放迷幻药。小米还是个警惕性很高的女子。
一见真人,平时那些共同语言全跑得无影无踪了。小米闷头扒拉着米饭,菜也不想多吃,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a那些多得不能再多的话。
饭终于吃完了。小米像完成任务一样松了一口气,毕竟整个饭局没发生什么危险的事,她准备溜之大吉了。
可是a却似乎仅仅觉得只是这个晚上的开始,他邀请小米去唱歌。小米慌忙说自己又生病了,越来越不舒服了,想回家。a马上开始关心小米,又说了一堆话,然后要送小米回家。
小米觉得自己再不溜就有点麻烦了,她说了声不用了,我自己先走了就跑了。
回家以后,小米越想越觉得好笑。她发现自己在经历这一件事之前并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藐视网恋的,只是在那个其他女生都很疯狂的当时,自己并没有遇上可以让自己疯狂或者投入的人和事。可是,这次,她毕竟是经历一回了,仅此一回,绝不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哈哈哈!
从那天起,她再也不接a的电话了。如此明显。回归现实。
yuedu_text_c();
8-明星、音乐会和啤酒
小米在xx报社实习时间只有3个月。部门有两个主任,以小米的感觉来说,正的贪,负的色。
3个月内她接触了不少明星,虽然大多都不是她喜欢的。一次跟着师姐去双流机场迎接并采访齐秦,当时正传王祖贤不喜欢齐秦整日打高尔夫而出现很大的感情危机。当穿着一身纯白高尔夫球衣戴着纯白球帽的齐秦(衬托出他的皮肤如此黝黑)慢慢走出来时,她们就问:你到底更爱王祖贤还是高尔夫?齐秦一点也没回避和生气,反而爽朗地笑着说:当然是两个都爱啦!
她还见过谭校长、谢霆锋、品冠、林依轮、水木年华、许绍洋等等等等。当这些明星就如此近距离地站在或坐在她面前时,她竟然完全没有同龄女孩子的激|情和疯狂,也许是因为生存压力,她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去付出自己的追逐和崇拜。
所以她就完全想不通过那个本应该在绵阳住院打点滴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在深夜拔掉针头、拖着烧伤未痊愈的右腿一瘸一拐地偷偷跑到成都,就为了将自己亲手做的一份礼物送给当时正红的台剧《熏衣草》的男主角许绍洋。可对方丝毫不领情,看都没看一眼,就脚登滑板嗖地一声消失在粉丝们的视野中,只剩那女孩满脸泪痕。
所以,小米就很看不起那些自以为是的小明星们,所以她就更厌倦文化部的工作。除了有时可以和毛毛跟着记者去看点免费电影。她在一部好象叫《像鸡毛一样飞》的影片中学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小资的东西:就是把吸管插在番茄里慢慢吸汁水。后来她在家里模仿的时候,一边吸一边就想起女主角抬头看天慵懒缱绻的样子,可是她在家里看不到,只有黑暗无边和潮湿的空气。
某天,实习老师还给了小米两张音乐会的票。是香港某少儿交响乐团的演奏会,在水碾河的娇子音乐厅。小米对高雅音乐并不是很感冒,但又不想浪费那两张票。趁着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无聊的夜晚,拉着老张一起去看。
老张似乎比小米感兴趣得多。也许这得归根于他骨子里比小米内敛。整台演出水平不错,那些小娃娃演奏得很认真投入,老张也一直以一种全心投入的姿态看完整场演出;而麦小米同学则在后半场打起了瞌睡,好一个庸俗的女人!
这场高雅艺术表演,在老张的戏剧人生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他常常回忆起那个晚上,一个在茫然的年纪里深深受过熏陶的夜晚。
一些无聊的夜晚,小米和红苕老张他们会喝点啤酒。
那个时候流行喝蓝剑528。小米记得很清楚有一件关于老孙的事情:当时他们报社附近大慈寺路有一家迪厅叫“823”,消费不高气氛比较好,最重要的是成了红星路记者的大本营。报社很多记者晚上写完稿子后喜欢去那里high。其中包括老孙。于是,老孙对“823”充满了感情,以至于有一次他和小米以及另外几个朋友一起吃串串香,脱口而喊:老板,来瓶蓝剑823!把小米笑岔了气。(关于老孙这个人,以后的章节会有更详尽和精彩的描述)
谷子酒量超好,小米觉得她“甩”翻几个男人没有问题。有些时候在外面和一些不太熟悉的朋友喝酒,小米喝不下的时候,谷子会很豪气地帮她将满杯酒一饮而尽,让小米佩服加感动。这是2002年,当时小米酒量还不是很好,也许是还没有勇气和机会去完全发挥出来。后来,她的酒量在2005年的夜夜笙歌和醉生梦死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于啤酒的话题,以后再继续。
9-桃子浮出水面
话说小米除了心不在焉地做着如同鸡肋般的娱记实习生,一边趁着大好青春整日和红苕、老张、谷子“厮混”在一起。
没有钱(其实都作为实习生的他们偶尔也会得点小红包)也照样可以过得很快乐。
红苕他们楼下有家小餐馆卖豆汤饭和一些炒菜,味道不错,很家常,名字取有点意思,叫“只有豆汤”。豆汤饭和盖浇饭一样都是成都的小小特色,至少小米之前在其它城市从未接触过。
这家店一直是他们在渐渐淡忘的记忆中比较具有标志性的一个符号。因为在异乡艰难而孤独的漂泊中,他们几个就在这个名叫府青路立交桥的坐标上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温暖,就如同这家“只有豆汤”,在此后日渐寒冷的冬夜里,永远冒着汩汩的热气和暖意。
很快在他们这个小团体里,又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
她叫桃子。一个喜欢戴金属大圈圈耳环和穿红衣服的女子。一个依然在成都实习依然在某报文化部做着和小米同样事情经常在采访中碰到的女子。
其实,她是小米的大学同班同学。隔着两间寝室和几排座位的距离。可是并不太熟。
桃子什么时候来的成都,小米一点也不清楚。因为2002年夏天的记忆,她大多都留给了红苕、老张两兄弟。和桃子的友情,反而更像贮存在酒窖里上好的法国红酒,开始的时候很普通,年份越长,越醇香名贵。
很多年后,当刚当完小米伴娘的桃子问小米:当时对她的记忆时。小米毫不留情地说:“那时对你的记忆,早已飘散在风里。”
好了,时光再回到2002年的夏天。当时已是8月底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小米和桃子在采访中频频碰面,总是很有缘地同时采访某个明星某场表演。因为那段时间有很多在锦城艺术宫的所谓高雅艺术的表演,芭蕾舞剧话剧什么的,时间都是晚上,采访也比较辛苦。
小米和桃子都跟着各自的实习老师守在那里,等彩排的间歇或者等全部表演完、等主创人员们都有时间的时候才可能获得采访机会。于是常常从傍晚6点等到深夜12点,有时还是饿着肚子。
所以小米和桃子就用这些大把的时候来神侃,越来越熟络,越来越投缘。
那时桃子住在成都亲戚家空着的房子里,比起小米他们来说,可以说享受的是五星级待遇。客厅里有个很大的皮沙发,有电视,有dvd。
发现了这个好去处后,小米就带着老张、红苕浩浩荡荡地过来耍了。
这个房子,给了他们一种家的感觉。
小米记得最清楚的是,桃子给他们做了一顿饭,有一盆冬瓜虾米汤特别好吃。
yuedu_text_c();
至于饭后是谁洗的碗,好象是老张配合桃子。望着他们在厨房里夕阳下忙碌的剪影,不知道后来会不会出现绯闻?
只是,从此之后,他们四个很自然地组成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小团体,虽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感情纠葛、吵闹误会等,但有些友情,早已注定了就是无法阻挡、永不幻灭、生生不息。
10-阴差阳错当上了记者
麦小米本打算在成都当满3个月的实习生就回学校去准备毕业论文。可她没想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个合理的疏忽,才大三的她居然当上了记者,独自跑起了新闻。
其实这件事和谷子有关。某天早上,她无意间看到a报上的一则招聘广告:社会新闻部要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