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得激动不已,差点儿趴到说书先生站立的台子边去。姚黄两姐妹不敢打扰众人,在小二的带领下。两个人轻手轻脚地坐到闻人千叶一桌。
桌子上摆着三碗茶和一盘点心,两姐妹估摸着三人吃了点心不会太饿。便没有催三人离开,一人拿了一块点心细细咀嚼。姚红和闻人千叶小小声地说着话。姚黄则听着说书人讲书,觉得他讲得比书中精彩多了。
“……却说界牌关黄滚,乃是黄飞虎父亲,镇守此关。闻报长子飞虎反了朝歌,一路上杀了守关总兵,黄滚心下懊恼,探事军报来,‘大老爷,同二爷三爷来了!’黄滚紧传令:‘把人马三千而成阵势。将囚车十辆,把这反贼缚拿,解送朝歌。’不知黄家虎将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说书人施施然地在茶楼众人的喝彩声和挽留声中走下台,姚黄讶异地发现,那人转进茶楼后院前隐蔽地看了闻人千叶一眼。
“去吃饭吧。” 闻人千叶似乎没有察觉到说书人对他的注意,一手抱起小可,一手扶着姚红,对几个人道。
五个人来到百味居,小二认得姚黄。也知道姚家是长生果的供货商,十分热情地招呼五个人。姚黄拣了一处靠墙的位置,几个人点了几样好菜,都是平常吃不到的。一盘花费的费用不小。不过难得一家人下馆子,只要开心,银钱什么的也就不在乎了。除了姚红抱怨了一句太浪费以外。其他四个人都吃得非常开心。
吃喝间,一个身穿襦服的中年男子走进酒楼。正是在茶楼说书的先生。说书人径直走到五人桌前,冲着闻人千叶做了一礼。“三公子。”
“你是?”闻人千叶疑惑地放下筷子。
“小人佟科祎,曾经在四爷跟前做过清客。”
所谓“清客”,实际是幕僚。闻人千叶仔细打量眼前的男人,确实有几分眼熟,是自己父亲的幕僚,应该是受了闻人家那次变动拖累,才会到了这个北方城镇做说书先生。
站起身,闻人千叶让小二开了一个包间,邀请佟科祎进入包厢喝酒许久。姚红喂着儿子,时不时朝着包厢的方向看几眼,眼中流露出淡淡的担心。姚黄看在眼里,拍了拍她手以示安慰。姚红回以一笑,她想通了,丈夫原本就不是普通人,自己只要在他背后支持就好,其他不用管太多。
四个人吃完饭后让小二上了一壶茶慢慢等待,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闻人千叶和佟科祎终于从包厢内出来。开门的瞬间,姚黄眼尖地看到佟科祎将一封信收进了袖子里。
“相公,天色尚早,我们是先逛一逛,还是找个客栈休息?” 姚红迎着闻人千叶。
“先找个客栈休息吧。等吃完晚饭,我们一起逛夜市。”
“好。”
还没有到过年也不是过节,安平郡的夜市并不热闹,两个小的玩得并不尽兴,早早就回客栈休息了。第二天一早,闻人千叶带着一家人在城内和附近玩了一圈后,便返回了清水村。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回到家中以后,五个人都觉得自家家中最舒服。要过年了,虽然家里只有两个小孩子,但该做的事儿还是一样不能少,大扫除啦、准备各种吃食啦……姚红则忙着给大家做新衣服,虽然没了成衣,但买的衣服始终不如自己做的贴身舒适。姚黄也帮着姚红分摊,只不过她不是很喜欢做女红,因此只给两个小的分别做了一件后便没有再做了。姚黄自己懒得做却喜欢在姚红身旁指手画脚,将一些现代的构思传达给姚红,姚红按照姚黄提出的点子做,效果颇为不错。特别是两个小的衣服,又精神又可爱,被村子里的其他女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让幕后推手的姚黄得意不已。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各家各户要祭祀灶王爷,将他哄开心了,免得上天告状。两姐妹提前一天做好了糖瓜。糖瓜是用黍米熬制而成,先将黍米谷子泡透了,等它们长出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黍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黍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放到屋外冻一夜,成品糖瓜便完成了。
一大早起床,两姐妹就开始布置祭祀的用品,等完全妥当后,便将主场交给了三个“爷们”。没办法,女人是不能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最重要的一步是“扫房”,南方叫做“掸尘”,为了明堂净几、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全家人一起动手,闻人千叶带着两个小的清扫庭院和屋子里边角旮旯的蜘蛛网——这一工作很轻松,姚黄布置聚灵阵时顺手设置了一些小的防护和防尘阵法,使得蛇啊虫子啊之类的不能靠近姚家大屋,蜘蛛网和灰尘之类的几乎没有。三个爷们随意清扫一下,工作就完成了。两姐妹的工作要繁重一些清洗各种器具和拆洗被褥窗帘,这些天天气放晴,暖阳照在人身上很温暖,院子里晒满了清洗后的床单被褥,原本一天工夫就能晒好,姚黄偷偷施了风系法术风干,不到半天功夫,床单被褥就晒干了。姚红觉得惊讶,闻人千叶则了然地看了姚黄一眼,他以为姚黄是用内功烘干的被褥。晒过的被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躺在上面舒服极了。
姚红抱出在城里面买的红纸,裁出两个长条一个短的横条,姚青和小可一个拿着砚台,一个拿着毛笔跑到闻人千叶的面前,催促他写春联。闻人千叶一挥而就,笔力苍劲有力,字迹行云流水,如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分外好看。姚青喜滋滋地将春联读了一遍,“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四季如意”。带着小包子就把对联贴在了大门口。
姚红拿出剪刀开始剪窗花,她的手非常灵巧,不一会儿,几张窗花就剪好了。两个“福”字,两张“喜鹊登枝”,两张“年年有鱼”,两张“花开富贵”……分别贴在三间卧室和堂屋的窗户上,让屋子里的喜气霎时提升了一倍。姚黄在一旁看得羡慕不已,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她就是学不会剪纸,只能看着一副副漂亮的图案在姚红的手中展现出来,羡慕地流口水。
“都在家啊!” 李四婶挎着小篮子走进院子,姚红急忙起身迎接,“四婶,快进来做。”
“不用了,家里事儿多,我还要赶回去呢。” 李四婶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土碗递给姚红,“家里炸了一些丸子,送来给你们尝尝。”
姚红急忙接过碗走进厨房,出来时,大碗中的食物换成了黄澄澄的酥肉。
“四婶,这是酥肉,味道挺不错的。你拿回家让四叔和大哥、二哥还有云恒尝常。” 姚红将碗放进李四婶的篮子。(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过年(上)
“酥肉?怎么做的?” 李四婶只愣了一下便想明白又是姚家两姐妹发明的新鲜吃食。这半年多来,两姐妹发明的吃食在清水村流传开来,大大丰富了清水村村民们的餐桌文化。
“将面粉调成糊,加入两个鸡蛋,然后用五花肉包裹着面糊,用油炸成金黄……” 姚红详细地解说了酥肉的制作过程,“酥肉的保存时间不短,可以就这么吃,也可以同其他蔬菜烧起吃,还能够做汤……”
李四婶连连点头,双眼发亮,想到家中还有一块五花肉,决定回去就试着做酥肉。
yuedu_text_c();
“大丫啊,你相公现在有空吗?” 李四婶问道。
“当然有空,四婶,你找相公有事?”
李四婶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能不能请闻人公子帮我家写副对联啊?”
“咦?云恒不写对联了吗?”李家往年的春联都是李云恒写的。
“那臭小子的字哪有闻人公子的好看。” 李四婶道,“我把红纸都带过来的,你能不能帮我说一下?”
“放心吧,四婶,相公肯定帮你写个特别喜庆的春联。” 姚红边说边看向闻人千叶,闻人千叶含笑点点头,姚红便让李四婶把她带的红纸拿出来。
有眼力劲儿的姚青跑进房间拿出笔墨砚台,姚黄帮忙把红纸铺好,闻人千叶从容地走到桌子旁边,提笔挥毫!
李四婶高兴地拿着写着“福星高照全家福省,阳光耀辉满堂春”的春联离开了。过了不久,张三嫂跑来姚家求春联。接着是曾大娘、翠花嫂子、祥子婶……村民们全都跑到姚家来求春联,这两天。闻人千叶比姐妹两个还要忙碌。村民们不好意思空手上门,都会带一些吃食或小东西。姚红就算不准备年夜饭,这些吃食也能够凑成两桌了。
终于到了三十这一天,吃过早饭,五个人提着篮子上山给姚家二老扫墓。敬上三柱香,姚黄默默地跪在姚红身后,心中道:姚大叔、姚大娘,你们和你们的二女儿在下面相聚了吧?我不是有意占据你们二女儿的身体,但既然已经占据了,我会担负起她的责任。帮你们照顾好你们的大女儿 儿子。我保证,姚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磕了三个头,姚黄抬起头,一阵风刮过,将燃烧着的纸钱刮上半空,仿佛坟墓中的两个长者的回应。
祭拜过父母,五个人下山,此时太阳刚刚升到半空,驱走了冬日清晨的寒意。洒在人身上,送来丝丝的温暖。一路上遇到了好几批上山祭祖和扫墓的村民,相互点头致意,没有多说话。
回到家中后。两姐妹开始准备年饭:腊肉香肠昨天晚上就已经煮好,现在只需切盘;同样切盘的还有白斩鸡与卤牛肉。姚黄淘米做饭,年饭的量一定要多。至少一家人必须吃到“破五”(初五),意味着来年的食物充足。一年温饱不愁。
姚红要做的不多,几个热菜与热汤就够了。蒸全鱼。用两斤左右的全鱼,辅以火腿、冬菇、冬笋和鸡汤等。清蒸以后,鱼身点缀红、黄、绿各色菜丝,色、香、味、形、器俱全,汤质鲜香,原汁原味;吉祥长年菜,.将芥菜洗净切放入滚水中汆烫去除苦涩味,放进鸡汤内熬煮至芥菜软透,寓意长命百岁;八宝饭,这是两个小的最爱吃的……
姚黄在过年前找陈阿木做了一张大的炕桌,此时堂屋中的土炕烧得热热的,菜摆上了炕桌也不会很快冷下来。最后一道菜摆上桌后,闻人千叶便带着姚青到院门口放鞭炮,如同一个信号,村子里面的其他地方也响起了响亮的鞭炮声。鞭炮一声辞旧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姚红、闻人千叶和姚青都想起了去年除夕时因为没有钱,全家人只能吃窝窝头过年的情形,心中一时又酸又涩。回头看到炕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一瞬间那点儿苦涩全部消失了。他们的日子变好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姚黄抱出酒坛子,给自己、姚红和闻人千叶各倒了一碗酒。
“我也要。” 姚青叫道。
姚黄横了他一眼,“毛还没有长齐,喝什么酒!”
“你就比我大了三岁,难道毛就长齐了?” 姚青不服气地道。
“……”姚黄语塞,忘了自己现在是十二岁的萝莉了,“反正我长大了。”
“才怪!”姚青叫道,“我不管,你喝酒的话,我也要喝。”
“信不信我揍你!” 姚黄握高拳头威胁。
“大姐,二姐打我!” 姚青转身向姚红告状。
“二妹,不要欺负弟弟。” 姚红笑看着妹妹与弟弟吵闹,温温柔柔地吩咐道。
“二妹,今天过年,就让阿青喝一点儿酒吧。” 闻人千叶帮着姚青求情。
“好吧,看在姐姐和姐夫的面子上,赏你半碗酒。” 姚黄拿出一个空碗,给姚青倒了半碗。
“才半碗啊!” 姚青不满地道。
“有半碗就不错了。再挑剔,这半碗也不给你。” 姚黄哼道。
姚青扁扁嘴,不敢再说话了。
姚红和闻人千叶相视一笑,做为一家之主的闻人千叶端起酒碗,对众人道,“来,我们喝一口团圆酒,庆祝我们大家身体健健康康,来年日子更加红火。”
“干杯!”姚青欢呼。
yuedu_text_c();
“是干碗。” 姚黄纠正道。
“姐,你就不要纠我的错了,好吧?” 姚青翻了个大白眼给姚黄。
姚黄吐了吐舌头,端起酒碗喝了一口。入口酷绵,香味独特,不愧是全粮食酿造,不同于现代酒精掺白开水的地道美酒,真是好喝,后劲儿也足,难道村里面的人都争着去梁家换购。
梁家酿造的酒是祖传下来的酿造工艺,他们每年只酿造五十斤左右,几乎供不应求,每家分一点儿,自己再留一点儿,这酒就剩不了多少了——农村人舍不得拿粮食酿酒,这五十斤已经是梁家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了。
姚黄去梁家买酒的时候向梁大爷提议,有没有有用果子酿酒的方子。如果有,山上那么多的野果,不就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了吗?梁大爷听后眼睛一亮,决定明年开始酿造果酒,等好了以后送姚黄一坛子。姚黄擦了擦嘴角不存在的口水,心里面乐开了花。
“二妹,第二口敬你,因为你的缘故,我们家的生活脱离了以前的贫困,生活得越来越好。敬你!” 闻人千叶再次端起碗。
姚黄不好意思地捧起碗,“我是姚家的一份子,让家里人生活得更好也是我的责任。”
“恩,让家里人生活得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姚红说道。
“是啊,我也有责任,我会好好读书习武,保护大家。” 姚青跟着道。
“我也有。”小包子不甘示弱地嚷道,他不能喝酒,为了应景便拿着筷子在姚红的酒碗蘸了蘸放进嘴巴里,结果辣得眼泪水流出来了。姚红喂他吃了一口八宝饭才止住泪水。
“这第三口是我和你姐姐,你侄子共同谢谢你的,如果没有你,我说不定已经毒发身亡了。” 闻人千叶和姚红同时站起身,拉着小包子郑重地对姚黄道谢。
“我们是亲人。” 姚黄急忙道,“姐姐,姐夫,你们不要这么郑重,我会不好意思的。”
“呵呵。”闻人千叶和姚红都笑了。
“吃鱼吧,你最爱吃的清蒸鱼。” 姚红夹了一筷子鱼肉放进姚黄的碗中。
“姐姐,姐夫也吃。” 姚黄分别夹了两人爱吃的菜放进他们的碗里,又将两个鸡腿分给姚青和小可。
“谢谢姨姨。”小包子圆溜溜的大眼睛弯成了新月形,他穿着大红色的小衣服,头上用红色的绳子扎了个小辫子,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个红包,分外喜庆可爱。
一顿饭吃得温馨快乐,饭后,姚黄姐妹两个准备包饺子,姚青带着小可在院子里面放鞭炮,闻人千叶在房间里看书。姚黄力气大(不大就怪了),剁肉馅的活计就交给了她,姚红负责发面。白菜肉馅和胡萝卜肉馅两种馅料很快就准备妥当,面也发好了。闻人千叶和两个小的洗干净手跑来帮忙。闻人千叶不会包饺子,但面皮擀得挺好,于是便接下了擀面皮的工作;姚青小时候姚母教过他包饺子,他很快便上手,一边自己包,一边教导小包子。两姐妹是包饺子的主力,一会儿工夫已经包了一桌子的饺子。姚黄将包好的饺子端到院子里,天气冷,饺子很快就会冻住,能够存放很长时间。姚红拿出五个洗干净的铜钱分别包进五个饺子中,偷偷地在饺子外面做上记号。
一个下午就在包饺子中过去了,冬天天黑得早,姚青点了自制的大红灯笼挂在自家院子里,将院子照得红通通的,犹如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晚饭吃的是中午的剩菜,因为不是很饿,大家只是少少得吃了一点儿,接着便是守岁。
姚红和闻人千叶两人说着闲话,姚青和小可缠着姚黄讲新故事。
“你们想听什么样的故事?” 姚黄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