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乌云蔽日之国殇(七)(2/2)
作者:鼠候
的牛角号鸣回『荡』在群山之间。在得到军令后各部进入战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华国公张平安邀请太子入座。为彰显太子朱慈烺的特殊地位,指挥帅台分成了三层,最高的主位高大椅子由朱慈烺独坐,他身边椅子边摆放着点心的本『色』茶几,华国公张平安和杨涟分坐左右下首。在他们身后有一堵『毛』毡构建的二丈高半月型风挡,用以遮蔽略带凉气的春风。只是杨涟地位比张平安要低,他的座位虽然在右侧却前移半丈,表『露』其在破奴军的地位。参谋长古新在前马扎上书信各种命令,上首三人轻松交谈,作战参谋搬来三个高倍望远镜摆在他们面前,由华国公张平安讲解望远镜的用法。很明显,帅台观战的位置主要是观看东南这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女真『妇』孺老弱。一阵激昂战鼓声从东面传来,惊雷般沉闷马蹄声伴随着滚滚烟尘出现在正东山谷。
早就在外围备战的破奴军火铳军阵也从山头下到谷底,上百个神『射』手小队开始『射』杀女真人群中的牲畜。对于人群中带有武器的任何人,神『射』手都不会放过,断断续续的火铳声对应的就是女真人群有人倒地。在神『射』手小队后方十丈的位置,打着战旗的骑兵将一面面高大战旗『插』入地面,每个旗手相隔百十丈。太子朱慈烺看到这里很是新奇,没经历过太多战事的他搞不明白这些旗手的作用。很快,太子朱慈烺就看到了答案,只见烟尘窜出的一队队黑甲骑兵们,摘下骑矛下马在旗手一侧列队。太子朱慈烺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到,入阵破奴军手中长矛与他看到亲卫营骑兵使用的骑矛有很大不同。亲卫营骑兵所用骑矛细长无长缨,而正在列队的破奴军长矛粗而长,矛尖下有白『色』长缨。
根据人和长矛之间的大小对照,朱慈烺推测列队破奴军手中长矛要比亲卫营的骑矛长半丈。一直在前方击杀敌人的神『射』手小队,开始收拾武器聚集在每个长矛军阵中间,组成了三排火铳小方阵。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三层破奴军长矛军阵排列成型。这里指挥作战的是都统领黄伟,他嘴里咒骂着这帮新兵动作太慢,要不是张大帅在山上盯着,黄伟肯定要用马鞭抽人。破奴军历来是战场列阵快而闻名,今天入阵花费了一个时辰足以令坐镇指挥的都统领黄伟含羞。双重军阵后方,红盔督察骑兵入列,他们是在监督这帮新兵战场胆怯。这场对战女真『妇』孺的最后战役,是破奴军新兵见血的好机会。只要没见过血的孩儿兵和辅兵中选出的战兵都将用敌人鲜血,铸就自己合格战兵之路。
检验这帮新兵是否敢长矛见血,就看这些新兵长矛上白『色』长缨变成红『色』,任何战场胆怯都会被淘汰出战兵行列甚至在战场被就地斩杀。入关作战破奴军主帅张平安是不会让外族仆从军跟随作战,他是不希望外族人屠戮自己的同胞。长矛军阵中几乎是一个老兵配二个辅兵,八至十个孩儿兵构成一个小队,由老兵进行前线监督。虽然这场没有悬念,都统领黄伟还是将本部战兵分成四个骑兵军阵,防备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而在金雕岭帅台观战的太子朱慈烺,对山下破奴军军阵有些困『惑』。在朱慈烺看来,新入阵的破奴军长矛军阵人数在数万,用双层方阵围困数十万女真百姓远远看起来包围圈很是单薄。坐在下首喝茶的张平安似乎看出了太子的疑『惑』也没有吱声,他要事实教育朱慈烺打仗也是有学问的。
随着破奴军踏着整齐的步伐举矛前行,太子朱慈烺对破奴军军阵疑『惑』随着包围圈的压缩得到解『惑』。朱慈烺眼里破奴军在离敌三十丈时,如林长矛在战鼓声中成片倒下,冒着寒光的二尺长矛『逼』近女真百姓人群。随着破奴军收紧包围圈,女真人群宛如平静湖水煮开,一圈又一圈的人浪在破奴军若隐若现的银光中来回『荡』漾。这个时代人大都『迷』信,新兵最为恐惧就是被杀之人变成厉鬼找他们算账。好在破奴军配备一模一样的银『色』面甲,很好地解决了破奴军新兵内心障碍。都统领黄伟在破奴军前方军阵离敌五十丈时,在马上振臂高呼:“大帅有令!…宁杀勿纵,不留一个俘虏!”
“传大帅令:宁杀勿纵,不留一个俘虏!”都统领黄伟的高呼,得到了军阵中红盔督察高声传递。
这时,从女真人群中飞来零散的箭矢,身穿复合盔甲的破奴军将士们,迎着扑面而来的箭矢接近敌阵,他们向敌人刺出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