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万罪之罚(2/2)

作者:孟鱼头

得营养。治水的道理也是如此。可能的情况是,在舜帝时期,共工氏部落采用驾轻就熟的筑堤挡水方法来治理大区域乃至黄河流域的水患,结果发生溃堤事故,以致带来了更大洪水而被大禹攻击惩罚,或者被尧帝流放。

    其实,这些故事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

    其一,如前所述,在治水的实践中难免有失误造成更大水患,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还会殃及下游部落,招致被兴师问罪。作战的第一要素是军队的组织纪律,颛顼、高辛等都是黄帝后代,以军事组织见长;共工氏部落的组织能力主要来源于治水实践,远比不上颛顼、高辛等,战争失败在所难免。但共工氏部落并没有一蹶不起,而是在困境中继续着治水大业的艰难探索,是永不言败的治水英雄。当然,也不能否认,某一时期的共工氏部落,因为不为世人理解,并战败而激愤异常,转而决堤放水,以与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一起毁灭,即“怒触不周之山”。决堤时,在洪水冲击下岸崖往往崩塌,确实有天塌地陷之势。可以设想,在当时人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围着汪洋洪水土堤无疑是具有毁灭力量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这也可能是共工氏筑堤挡水方法经常被指责讨伐的原因吧。

    其二,共工氏早在女娲氏或神农氏时代后期就是一个以治水兴修水利为己任的部落,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以治水兴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的共工氏时代。只是这个时代与黄帝开创的五帝时代相重叠,五帝是国家政治层面上文明形态的发展过程,属于上层建筑;而共工氏时代则是农业技术层面上的文明形态的发展过程,属于经济基础。

    虽然共工氏被许多传说描述为“残暴而作恶多端”,但由于他的神力和他与初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始终受到人们的敬畏。山海经中记载有“共工之台,者不敢北乡向”,就表达了这种原始的敬畏。共工氏的努力最终使人类取得了治理水患伟大胜利,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升为三皇。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