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秦风闻言微微一笑,转过头去对着年过六旬,可看上去依然精神烁烁的徐谦道:“我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让凌云寨的力量成倍的增长。”
“这一点,我看得出来,而你也已经证明了。”徐谦听了他的话,本来不冷不热的脸,隐约缓和了不少,目光中却流露出一丝迷茫:“你觉得,这天下还有希望吗?”
“事在人为!”秦风目光炯炯,一字一顿道:“只要心不死,就一定会有希望!”
“真有希望吗?”徐谦的声音很轻,轻的似乎连他自己都听不见,原本苍老的脸孔好像又多了一分老态。
“有!”秦风用一个重音,再次强调了他的答案。
秦风在衡阳县城居住了多年,对徐谦有所了解,知道他曾多次拒绝清廷的封官,三年前开办了青山书院,并亲自授课当起了个普通的教书先生。
徐谦和吴夫之一样,同样是亡国书生,可是却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吴夫之甘愿满清之奴才,助纣为虐。而徐谦虽然无力反抗,但至少没有枉读圣贤之书去为满清效力,守住了忠君爱国之操守。
在这道德沦丧,杀戮遍地的乱世,教书育人成了徐谦力所能及的唯一选择。
在有些人看来,徐谦缺乏几分血性,没有主动去抗争,可是在当今这个满清一统天下之势已成的世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算得上是凤毛麟角,值得他人尊敬。
自从晋王李定国放弃衡州从而被清军占领之后,徐谦见到的只有同胞的屈服和懦弱。而今晚,他终于看到了一个人,一个亲口告诉他还有希望的人!
徐谦眼中多少流露出几分欣慰之色,他已经步入暮年,如果能够年轻二十余载,或许也会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这般斗志昂扬。
晚风徐徐吹过,卷起一片片的枯叶,嗖嗖的声音中透着几分凄然。
徐谦的目光逐渐凝起,神色有些茫然的看向远处,像是自语般喃喃道:“吴夫之战败身死,二千多绿营官兵和百余汉八旗精锐全军覆灭,再加上一个满清贝勒的性命,如此巨大的损失必会引起清廷注意,相信不用多久,凌云寨将会面临清廷的雷霆之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使百万雄师来伐,对我而言最多也就是个死!”秦风语气很是平淡道:“若是怕死,我便不会来到这凌云寨中,早就下山去当顺民了。”
“就算不怕死,也该审时度势,而非逞一时之痛快!”徐谦语重心长道:“三天前那一战堪称精妙绝伦,可是时机不对!”
秦风苦笑一声,没有说话。
徐谦眉头微皱,他从秦风的笑声中听出了无奈之感,以为对方没懂他话里的意思,解释道:“你当积攒力量,耐心等候时局之变,而非冒然出手,惹火烧身。”
“徐先生,你说的时机不对,我能够理解,可有时候时机不是靠等,而是靠自己创造的!”犹豫了下,秦风还想说下去,可终究没有明言。
徐谦的意思是要秦风趁着清廷和南明交战之际,他可以在后方浑水摸鱼,从而呼应南明的正面战场,可熟知历史的秦风根本就等不起!
不久之后后,清军就会分三路大举南下,经历了磨盘山血战,消耗掉了晋王李定国手中最后的抗清力量后,南明永历政权再无抵抗能力。
随着清军一路追击进缅甸,将永历帝俘虏杀害,李定国听闻之后抑郁而死,大明彻底宣告灭亡!
徐谦所说的时机,其实就是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的颠覆之战,这让秦风如何敢等?
秦风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不计代价的壮大自己,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才能创造机会,改变历史进程的机会。
徐谦认识到清廷统一天下之势很难阻挡,却不知道永历政权在下一战中就会被清廷消灭,听秦风说什么创造机会,只当是年轻人的大言不惭,又叹息了一声后,突然话锋一转,缓缓道:“青山书院里有一处偏僻的院子,哪日你有空,可以来住上一段日子。”
秦风目光一闪,问道:“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可以住吗?”
徐谦的眼睛微微眯起,幽幽一笑:“只要是和三当家脾气一样的人,都可以来住。”从袖口里拿出一块紫玉,递到秦风的面前道:“到时候老夫见了此玉,自然会妥善招待。”
秦风把紫玉收好,一脸郑重道:“徐先生大义,晚辈佩服!”
徐谦摆了下手,目光在秦风的身上停留了好久,才道:“希望你别枉费老夫的一片心意,能多给我带来一些惊喜。”
直到现在,秦风才明白了徐谦此行的真正目的。
他想为秦风在衡阳县城安插眼线创造条件,毕竟清廷如果要对凌云寨用兵,那么距离只有十几里的衡阳县城无疑将成为清廷的前沿据点。
徐谦所为乃是通敌之罪,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然而,徐谦依然这么做了,除了教书育人之外,他走到暮年的暗淡人生之路终于又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那是希望之光,是崛起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