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戟云横》免费阅读!

第廿五回老夫聊发少年狂,临川文涛染墨浪(2/2)

作者:成精香火

见,反过来劝他不要归隐。

    两人慢慢变得缓和了起来,王安石见状,笑道:“犬子早年和另妹有过一面之缘,一直念念不忘,好在时隔数年,两人再次相见,却是两情相悦,两人的婚事……”

    苏东坡心中不太赞成,只是小妹已经有了决心,他也不好狠心棒打鸳鸯,只能为难二人一下。

    众人一边谈话,一边来到了一处亭子。其中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纸墨笔砚,早有一个青衣丫鬟守立旁边,苏东坡沉吟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素闻元泽颇有才名,不如在此显露一番!”

    王雱第一次被他提及,心中有些激动,只是听过比试的话,心中就是一阵无奈,已经开始收刮着前世带来的存货。

    王安石倒是自信儿子才华不输世间任何男子,一口答应。

    苏东坡笑道:“好,既然临近中秋,那么就由我和元泽各自作一首与此有关的词,荆公你看如何!”

    “好,老夫就厚颜当一次评判罢了!”两人很快就把比试定了下来,王雱听到“中秋”二字,就暗叫不好。

    这时,早有下人准备好了计时工具,比试也开始了。

    苏东坡有那位青衣丫鬟研墨,不多时已经开始提笔书写。

    王雱侧头一看,就见“水调歌头”四个大字跃然纸上,额头已经生出一丝汗来,心中一阵诽谤,暗骂这位大舅哥的卑鄙。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历史上就是作于今年,按照野史记载,应该是苏东坡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抒情、议论,把他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浩然飘渺,到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实在是千古绝唱。

    王雱冥思苦想,迟迟不敢动手。

    不多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已经写好,王安石看得出神,慢慢的念了出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世间悲欢离合,笔致淋漓顿挫,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王安石不由说道:“中秋之题,《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时,王雱也开始落笔,众人看去,只见一首《中秋赋》,洋洋洒洒,也是非凡: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此词用屈原的《天问》体创作,构思新颖,想象奇瑰,想象新奇,幽默妩媚,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王雱知道自己不及苏东坡的词,也没办法,笑道:“苏大哥这词一出,怕是此后无人敢写中秋之词了!”

    苏东坡虽然自信自己的作品,也被他夸得有些脸红,认真的看了他的词后,诚恳的说道:“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果然是年轻人,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用韵豪纵激宕,势如破竹。忧国忧民,寓意深刻。”

    王安石也点头称赞,评判苏词第一。

    不过王雱的书法很让众人眼前一亮,加上他的新作也颇有意思,倒是不负才子之名。

    苏东坡知道自己有些胜之不武,他有意为难王家父子,早就构思好了词作,现在看到王雱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推陈出新,明白眼前的男子,才华并不在他之下,也没了继续为难的打算,心中对这个妹夫也有些佩服。

    很快,婚期就定好了,也是两个月后。

    苏小妹得到王雱到来的消息,已经是午饭时间。听到婚期,姑娘一阵欢呼雀跃,饭桌上,不时的给王雱夹着菜,看的两位哥哥都有些吃醋。

    ;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