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传承》免费阅读!

第二十四章 诗成治国碎文宫(1/2)

作者:功德居士

    贺韬见道已经准备齐全的笔墨纸砚等物,苦笑连连的走过去,提起笔,再次沉思片刻,沾着浓墨用“瘦金体”写字,一边写一边念。

    三月春寒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贺韬写完这些后,众人纷纷点点头,还有些人看向远处的那几处茅屋和一旁衣衫单薄的寒门子弟。

    停顿片刻之后贺韬继续动笔,同时念道:

    瞒主恶奴欺我伤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林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门自叹息。

    诗写到此处,站在一旁的徐县尉只觉得再次悔恨异常,更觉得自责和羞愧。

    “俄顷风定云墨色,早春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辗转难眠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知什么原因,贺韬发现今天自己写这首诗很费力。

    无奈之下,贺韬开始向笔中灌输才气,接着一口气写完了最后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全诗写完,贺韬接着在上面提上“茅屋为寒风所破歌”八个字。

    听贺韬念完后,众寒门子弟和孙学正等人都是身心一震,先是一股凄凉之意扑面而来,此时众人眼中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寒门子弟,拖着伤痛之身扶着门框,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寒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瞬间激起众人心灵上的共鸣。

    接下来众人又从惆怅突然变得心疼和气愤,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但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然而却被几个仗势欺人的恶奴抱跑了。“欺我伤无力”五个字更是然人心中难受,这也使得众人不经想起贺韬科考路上被人打伤,还险些送命的事情。

    同样,诗中所写的少年就是贺韬对自己的比喻,所以说,如果不是少年“受伤无力”,而是壮健有气力的,那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此时那种受欺侮的愤懑心情再次充满众人心头。

    接下来的“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门自叹息。”两句所表现的是寒门之苦。试想,如果不是少年十分困穷,那也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更不会被恶奴欺上门来也无可奈何。

    但诗至此处来了个大转折,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被贺韬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当时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辗转难眠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验的人是永远也写不出来的。“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小说分类